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讓孩子造假、抹殺好奇心,這才是中國教育最可怕的地方

1

再天真的孩子,也經不起謊言的輪番轟炸

據《人民日報》報道:在一場由某部委舉辦的全國中國小徵文評選中,評委們看了上交來的580篇文章后,得出一個結論,所有文章都假——寫假事、抒假情、發假議論,缺乏真情實感。

看了這篇報道,我一點都不奇怪,這正是教育最大悲哀的地方。

國小生的作文造假,根源在於我們的教科書上造假盛行。

國小教材課文「造假」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現在我們隨便舉幾個近年被網路扒出的「造假課文」。

一、《尊嚴》

《尊嚴》一文大意為:流浪到美國南加州的年輕難民執意用勞動換來食物,鎮長傑克遜大叔很是讚賞,把女兒許配給他,預言他將會成功,因為他有尊嚴。這個難民便是石油大王哈默。

人民大學附屬中學語文教師吳兆華公開質疑,,「這樣一個實業家,什麼時候臉色蒼白骨瘦如柴地逃難要飯?他的前兩任妻子一個是俄國的女男爵,一個來自新澤西州,哪一個是南加州小鎮鎮長傑克遜大叔許配給他的?」

二、《地震中的父與子》

《地震中的父與子》一文中,開頭是這樣的:1989年,美國洛杉磯發生大地震.....一個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沖向他七歲兒子的學校……」

2002年5月、2003年5月印刷的課本都是這樣寫的,然而1989年洛杉磯沒有發生地震。

2004年6月印刷的課本,課文開頭改成了:1994年……」,但事實是:1994年1月17日,美國洛杉磯的確地震了,6.6級的地震,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傷。

然而地震時當地時間是凌晨4點31分,凌晨的學校,怎麼會有學生?

關於地震發生的具體時間,教科院也是一改再改,但就是越改越讓人感覺不靠譜。

三、《陳毅探母》

《陳毅探母》 課文描述的是陳毅元帥回鄉探望母親,親手為生病的母親洗衣服的故事。

這件事在陳毅元帥的傳記和生平年表中都查不到有關記載。而在元代《二十四孝》中,可以找到和《陳毅探母》一文完全同質的一則故事——《滌親溺器》,該故事描寫了身居高位的北宋著名詩人黃庭堅侍奉母親卻竭盡孝誠,每天晚上都親自為母親洗滌便桶的事迹。

關於課文造假的危害,我這裡只說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造假讓的孩子早早失去了好奇心。哪怕是再天真的孩子,經過這謊言的輪番轟炸,也早就學乖了,不然就會被周圍的同學老師視為異類。

2

處處造假的應試教育,就是在抑制人的好奇心

關於孩子的好奇心,之前很多人都已經說過了,是一個很悲哀的現狀。本來是最應該充滿好奇的年齡,卻早就對探索世界和隱藏的真相失去了興趣。

而這根源,就是我們教育中那些」造假「的部分。

我為什麼說教育造假讓孩子失去了可貴的好奇心呢?

因為那些造假教材的一個最大問題,就是對名人的刻意神化傾向,虛假的事迹來包裝真實偶像進行啟蒙。

語文是所有學科中最接近德育和政治教化的一門學科,常常是隱形的德育課和政治課,很多課文希望通過名人的故事打造出社會正面形象,給孩子傳遞積極正面的思想價值觀,編纂者也可謂是「用心良苦」。

我們知道,某些人善於用謊言欺騙公眾,那麼,他們從國小開始欺騙孩子我們也就不足為奇了。

教科書的權威性使其很容易成為官方意志的代表,權威意志企圖通過作假灌輸給孩子們以他們的核心價值觀,達到他們所需要的目的。所以,有人認為,假課文反映的是整個社會是非判斷的缺乏,侮辱了孩子的智商。

可問題是,我們能阻止他們造假嗎?我們能不讓孩子學他們的造假教材嗎?

另外,我們的教育只告訴你結論,不告訴你發現這個結論的過程。只告訴你對錯,不告訴你判斷對錯的標準和理由。應試教育很大程度上抹殺了好奇心,抹殺好奇心就是防止你質疑,因為有很多東西是經不起質疑的。

《三體》有幾句說,去除了思想的桎梏,人類會迸發超乎想象的創造力,作者一定是有感而發。

3

沒有好奇心的孩子,連上帝都救不了

對一個孩子來說,失去了好奇心有多可怕?我們看看猶太人的解釋,就能知道其中的輕重。

猶太人中流傳著一段比喻,可體現「好奇心」的重要性。

這比喻是:上帝說,每個家庭有4種兒子,第一種是聰明的兒子,非常喜歡學習,熟悉世界上很多事情;第二種是壞孩子,他可能是聰明的,但卻不喜歡學習,還會做些壞事;第三種是普通兒子,沒有突出的特點,不聰明也不笨;最後一種,是不知道如何提問的兒子,沒有好奇心,對世上所有的東西都沒興趣。

猶太人認為,其他三種兒子都有教育的辦法。唯獨不知問問題、沒有好奇心的孩子是最糟糕、最沒有辦法來教育的。

在移民群裡面,我聽一個住在以色列的朋友說起過這樣一個故事:當地一位高中畢業的以色列年輕人得知他是從來的 ,立刻登門拜訪,打完招呼后,這位年輕人竟劈頭問:「你有看到最近的一則新聞嗎?聽說的一般家庭好像可以生第二胎了」。

我的朋友很驚訝,一個普通高中畢業生會想討論這個遠在一萬公裡外、看似和以色列無關的議題。

接著,朋友和這位高中生分享計劃生育政策和演變,及伴隨而來的有趣社會現象。高中生聽著津津有味,也提出更多的質疑和反饋。例如,以色列人普遍重視孩子,尤其正統猶太教人士的「多子多孫」現象。

我的朋友告訴我,從這個臉龐仍帶純真氣息的年輕人臉上,他看到了經過家庭、學校教育和社會文化方面的熏陶,以色列學生的幾種特質:自信、獨立、好奇和創造力。

聽完這個故事,我不禁深思,這個以色列高中生的疑惑和對話,是否會出現在國內的教育環境里:孩子對世界充滿無窮無盡的好奇心;發問的能力;不怕接觸異文化的探索心。

孩子的好奇心,隨著他們的「早熟」,也早早就消失了。悲哀的是我們都看得到這個嚴重的問題,但誰都無力改變。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海那邊「)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