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周星馳,才是最懂西遊的人

西遊本就不是一件雅事

一本書從頭到尾

凡是有後台的妖怪都被接走了

沒後台的都被一棒子打死了

1、周星馳才是最懂西遊的人

今年大年初一的《西遊·伏妖篇》一經上映,就飽受各方吐槽,這部由徐克與周星馳強強聯手拍出的西遊電影,似乎並不能讓眾多西遊愛好者買賬,尤其是很多家長帶著孩子進入電影院,自以為可以看到一個美好圓滿的故事,結果卻不得不帶著孩子觀影中途就尷尬退場。

「莫名其妙……亂七八糟……」是從前一部的《西遊·降魔篇》到這次的《西遊·伏妖篇》觀影人對於這兩部電影的一貫評價,有人甚至大放厥詞,言說周星馳已經江郎才盡,依靠電影圈錢了。

說這話的人嘩眾取寵的心思佔了多數,不過我想,如果當真論起來,周星馳,才是那個最懂得西遊精髓的人!

很多人對於西遊記的印象還是建立在1986年楊潔執導的央視版《西遊記》電視劇上,不得不說這一版西遊確實經典,但是若和原著相比,這版西遊記更傾向於去贅述出一個美好的童話,師徒四人一路披荊斬棘取得真經,滿足了大多數人的西遊幻想。

但我在這裡真的是想說一句,西遊並非一個美好的童話,歸根結底它就是一個黑暗的恐怖故事,尤其是文章中那些真正抒發人性的部分,才是最值得反覆推敲,回味的經典所在。

2、師徒四人根本不和諧

在86版《西遊記》中,唐僧一行師徒四人雖然偶有誤解矛盾,但更多時候則是互相逗樂調侃,尤其是豬八戒與孫悟空這一對冤家,一旦鏡頭切到這兩位角色身上,這一集的笑點也就不遠了,但實際上,整個西遊對於師徒四人來說,都算得上是一場贖罪之旅,如同流放,其中風餐露宿,飢風飲露,哪有任何美感可言,這裡首先我們要捋清書中原有的一些客觀事實:

1:孫悟空尖嘴猴腮,丑的厲害

2:唐僧沒那麼善良

3:八戒、沙僧算計居多,並非戰友

周星馳可以說幾乎完美的把握了這些要點,把唐僧的虛偽表現的淋漓盡致,在《西遊記》原文第五十六回【神狂誅草寇,道昧放心猿】:

孫悟空打死了路上三個打劫的草寇。唐僧裝模作樣給屍體念經:「他姓孫,我姓陳,各居異姓,冤有頭,債有主,切莫告我取經人。」

八戒笑道:「師父推了個乾淨。他打時卻也沒有我們兩個。」

三藏又多念了一句:「好漢告狀,只告行者,也不幹八戒、沙僧之事。」

大聖忍不住笑道:「師父,你老人家忒沒情義。為你取經,我受了多少辛苦。如今打死這兩個毛賊,你倒叫他去告老孫。雖是我動手打,卻也是為你。你不往西天取經,我不與你做徒弟,怎麼會來這裡打殺人!」

猴子乾脆狂怒, 又往屍體上搗了幾棍……

事實上猴子也了解師父的為人,他說,你念那經也沒用,我在天上地下都認識人,隨你怎麼告。唐僧沒轍了,又翻了面孔說,「徒弟呀,我這禱祝是教你體好生之德,為良善之人,你怎麼就認真?」

一句「我都是為你好,我說笑呢」推了個乾淨。

而反觀周星馳的《西遊·伏妖篇》中,也出現了此類情節,電影中唐僧一行人進入比丘國,闖下大禍后,國王大怒問道:「是誰幹的?」唐僧二話不說把手指向身後的孫悟空,一句「是他!」把唐僧的虛偽懦弱表現的淋漓盡致!

而這種類似的事態在原著中也發生了不止一次,而幾次三番之後,孫悟空也終於學會了圓滑,再有兇險的時候不會一味奮勇,而是會先唆使八戒去探路,就算出事也會先拉個墊背的,然後暗地裡再嚼嚼八戒的舌根,說兩句壞話,甚至搜羅點八戒偷懶的證據出來在唐僧面前秀一秀,言下之意:你最寵愛的八戒也不是什麼好人。

一來二去,唐僧終於對孫悟空改口,說:「悟空才是我的好徒兒……」

3、既無真心,取經何用?

縱觀《西遊記》時,總覺得唐僧是一個虔誠的教徒,為了求取真經,不顧路程遙遠,艱難險阻誓取真經,這種精神似乎十分可貴,但實際上絕非如此,唐僧師徒一行西去求經絕非自願,而是各有各的苦衷:

唐僧

本名玄奘,唐太宗舉辦水陸法會,唐僧這才脫穎而出,之後太宗皇帝查得他「根源又好,德行又高」,授予他【左僧綱、右僧綱、天下大闡都僧綱之職】,又買下九環錫杖、錦斕袈裟兩件寶物相贈,令唐僧感動不已,這才有了後來的一幕:

【(太宗)問:「誰肯領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經?」

(唐僧)道:「貧僧不才,願效犬馬之勞,與陛下求取真經,祈保我王江山永固。」】

可見,並不是唐僧要取這個經,而是他幫唐太宗去取這個經。

也就是說,對這個「經」產生需求關係的,是唐太宗!而不是唐僧!唐僧在取經的過程中,僅僅只相當於一個差人、郵遞員的身份,他的工作任務只是負責幫唐太宗送一趟貨而已。

孫悟空

作為唐僧的大弟子,後來的斗戰勝佛,實際上取經對他來說作用不大。孫悟空早封自己為齊天大聖,又在生死簿上劃掉了自己的名姓,早就壽與天齊,成不成佛意義不大,最後跟著唐僧一路西行,原因之一是報答師傅救自己五行山脫困之恩,其次主要還是因為頭上的緊箍咒,不到西天就沒法摘,孫悟空屬於合同工,若是緊箍早能摘掉,想來他也不會跟著唐僧一路西行……

豬八戒

豬八戒與其說是自願跟隨唐僧師徒求取真經,倒不如說是被觀音威脅恐嚇更加妥當些。一方面他貪圖在人間享樂,下界之後立刻與【卵二姐】廝混在一起,【卵二姐】死後又占其洞府,在高老莊興風作浪。另一方面,他卻又擔心自己福壽將盡,畢竟豬八戒被大羅凡間便失了仙體,身為妖孽又豈能長生不老?他又沒本事像孫悟空那樣也闖一回地府,勾了自己的名姓,一來二去,只好跟著取經隊伍,在西天混個官職,好歹也能保個長生不死。

豬八戒本身意志不堅,又貪圖享樂,所以在西遊路上一旦碰到些艱難險阻,他就第一個打了退堂鼓,想要分行李回家了。

沙和尚

這位算仁兄應該算是苦大仇深的典型代表了,這位昔日的捲簾大將,只因失手打破琉璃盞,就被玉帝打下凡間,困在流沙河內,革除仙籍,這還不算,還要讓沙僧每七日受一次飛劍穿心之苦,就算豬八戒月宮戲嫦娥,都沒有這麼重的罪過,單把這刑罰放在沙僧身上,就足讓他苦不堪言。

俗話說:痛快哭,痛快笑,痛快的痛死不了。但這飛劍穿心卻是如同千刀萬剮,而且永遠無窮無盡,所以沙僧不求長生不老,只要能把這七日一次的飛劍穿心解了,他就感恩戴德,而觀音菩薩的出現則是解了他這個心愿,既然已經沒有飛劍穿心的痛苦,他也就再無牽挂,跟著取經隊伍走到哪就是哪,不挑事,也不惹事,也就是不作為。

白龍馬

最後才提到這位仁兄是因為他實在沒多少筆墨,白龍馬原來是西海龍王敖閏殿下的三太子,縱火燒了殿上玉帝賜的明珠,觸犯天條,犯下死罪,得觀音菩薩搭救,這才皈依佛門,他取經,是為了保命。

說完這些再來看《西遊記》中最後一回,唐僧一行人又是「斗戰勝佛」、「凈壇使者」、「金身羅漢」還或者是什麼「八部天龍廣利菩薩」對於這些人來說,根本沒有什麼意義……

周星馳的《西遊·伏妖篇》之所以不被大多數人所待見,也是因為這部電影真的深諳人性,孫悟空遠沒有那麼神通廣大,它連天界神仙胯下的坐騎、道童都打不過,他並非有多麼了不起的本領,更多時候還是去天界去求這些神仙高抬貴手,放他們一條生路。

一路上降妖伏魔,還要顧及到身邊師徒幾人的算計和猜忌,一個並非無往不利,而是有私心、有憤怒,有不滿,灰頭土臉卻又堅定不移的頑猴,我想,這才是一個周星馳更想看到的,也是原著中更加真實的孫悟空。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