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我為什麼不討厭春節?

今天開了三個會,終於趕在舊年前把會開完了。再忙碌兩天,就和無數外地工作的人一樣,加入返鄉的大潮中了。平時六個小時車程,過年過節都要預備十個小時左右。不過也已經習慣了。

每年都擁堵,每年都忙碌,每年都回家,即使這樣,我還是不討厭春節。

1

住我樓下的那兩家人早在十多天前就回老家了。一家河南人,一家四川人。

河南人夫妻倆在這邊做點小生意,三個孩子都沒有在身邊。暑假的時候,孩子們偶爾會過來下,更多時候是兩個人起早貪黑的忙碌。

春節,這個他們和孩子們相聚的時光。他們提早回去了。孩子們一放寒假,他們就回去了。

四川人是除了夫妻倆還有兒子,媳婦,和孫子孫女,一大家,整天熱熱鬧鬧的。但這段時間突然冷清了。也提前十多天回老家,因為他們家還有位老母親,接到這邊住過一段時間,但老人家還是不習慣,整天想著回家,又送了回去。

這兩家人只是這個國家千千萬萬背井離鄉的人之一。

他們離開孩子,離開父母,離開故鄉,為了謀求一點更好的生活。

平時省吃儉用,任勞任怨。

可能為了孩子們的學費。

可能為了回家蓋個房子。

可能為了見見外面世界。

春節,他們都回去了。和無數的人一樣。

當我看到他們的時候,我突然理解了春節的意義。

2

其實有那麼一段時間,我討厭春節的。

前幾天彩虹合唱團的《春節自救指南》火的時候,「民謠與詩」這個公號邀請我寫了篇文章,也就是寫自己對春節經歷了一個什麼樣的心歷路程。

25歲到29歲那三四年,我最怕春節回家。

自從25歲那年,我放棄了穩定的體制內工作后,每年回去,我幾乎成了七大姑八大姨嚴重圍觀的對象。

我家族最不缺的就是人,我媽五個兄弟姐妹,我爸更誇張,七個兄弟姐妹。

我經常被盤問每個月能拿多少錢,當報出來的數字不是很高的時候,有親戚就會說,還不如打工的某某呢。敢情我這個家族唯一重點大學部生就要拿最高工資才是。

然後被盤問為什麼還不結婚。拿出身邊表弟表妹們的案例和孩子,來督促你趕快結婚,生孩子。

還有被拿來做對比。鄰村有個同齡人據說混得不錯,從一線城市開著奧迪回去,據說還有幾套房子,總之,是個讓人艷羨的對象。對我來說,備受折磨的是,那人恰好是我的中學同學。自然被來出來做對比。

在他們看來,我也在一線城市工作,還是上過重點大學的人,應該混得有房有車才對。而我27歲了,還一無所有。除了按照自己的興趣,堅持讀書,堅持寫字之外,我工作一般,待遇一般,甚至還不穩定。沒有房子,也沒有另一半。幾乎可以說是讀書無用的典型代表了。

衣錦還鄉大概是這個國家絕大部分人的夢想,但又有多少人關心你內心到底需要什麼呢?

3

昨晚,重讀了魯迅小說全集。剛好讀到這篇《故鄉》,拋開時代背景不談,裡面所表達的人與人之間因為成長經歷不一樣而產生的隔閡,多麼的深刻。

我還沉浸於小時候和閏土一起抓鳥,撿貝殼的美好經歷。而閏土的一聲「老爺!……」讓我似乎打了一個寒噤;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

現在沒人叫老爺了。那一聲聲「老闆」其實也有著同樣的效果。

年少時期一起玩大的朋友,也像閏土和「我」一樣漸行漸遠了。

這種因為時間拉長,而產生的隔閡,每個時代都一樣。

我想著自己流傳最廣的那篇文章《我們相隔的不僅是時間,還有漸行漸遠的價值觀》。

當你走得越來越遠的時候,價值觀的衝突會越來越厲害,因為你發現很多人還在原地踏步。時間真的讓我們分出了什麼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

春節大概是各種價值觀碰撞最嚴重的一段時間。

我們都脫離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回到了那個叫做故鄉的地方。那裡有你一起長大的朋友,也有你的親戚家人,但實際上,你會發現能夠交流的越來越少,能夠說話的朋友也越來越少,漸行漸遠才是每個人生活的本質。

(有的時候拍到這些流浪者,藝術家,不知道他們會不會有故鄉?)

4

25歲的時候 ,我寫過這樣的文字:

「村裡人都說讀書無用了,你看大學畢業還找不到工作,讀大學的幾萬塊學費去哪裡找回來啊,土地里又刨不出來。很多時候我回去時,村裡很多人以為我在外面打工,問我外面工資怎樣。能不能帶他的孩子出來跟著我打工,我不知道該說什麼。我討厭他們的愚昧,但我又為他們做了什麼呢?我自己又好到哪裡去呢?

他的電話讓我有點兒厭惡,因為他讓我回憶起那種生活,那種自己那時努力逃避的生活。那時自己真的很窮,幾十元的學費都交不起。雖然現在也清貧,但一個月兩千多元的工資,相比以前算好多了。但我的村莊依舊那樣,甚至讀書的人更少了。很多年輕人國中一畢業就到南方打工,依然是每個月拿著幾百元的工資,年底回來時換上幾套好一點兒的衣服,在村裡炫耀一把。

高中的時候自己很有理想,努力讀書,想改變家鄉落後的面貌。現在我離開鄉村了,卻沒有了那種願望,甚至有時鄙夷他們的生活。我內心有些愧疚,卻無法不在現實中如此行事。在我找工作的時候,我盡量往沿海地區找,我想都沒想過回家鄉去。」

這大概比較能夠反映那時候的心情和狀態。

時間過去十多年了。

除了感覺憂傷之外,我心態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

我已經不再討厭春節,也不再討厭農村,也安然接受自己的一切。

我發現坦誠接受自己,不與他人比較,也不批評他人,真的很難。

我曾經經歷過,十幾歲二十來歲的時候,恨不得就忘記的出身,忘記從哪裡來,忘記一切所經歷的事情。

那是少年的自卑和羞怯作怪。

現在那種對抗消失了,而是理解,寬容和接受。

我接受春節,其實也是接受自己,接受農村,接受不足,甚至不會去要求改變。

就像我公號里早期的那篇文章《這座兩百多人的村莊,時間只是經過》里寫的那樣。

「這是地球上不會有標註的地方,時間只是經過,讓一茬一茬的人老去,死亡,而山頭、河流、土地永遠。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我們都是大時代里的小人物。我們能夠改變什麼呢?」

我接受了所有人的生活,我並不能代替他們的人生,我不能去讓他們活得更好,我不能去佈道說,出來就一定很好。

我始終覺得憤怒是容易表達,而平和接受很難,對立的產生容易,理解背後的苦衷很難。

春節,無數的人會在這國家遷徙,我也會加入其中。

那些浩蕩的回家人群里,有我的親人和無數的思念。

現在每次路過那火車站,擁擠的人群,依然會讓我想到夢想,拼搏,流浪等辭彙。

我記得自己背著包第一次來到南國的土地,也是那樣。誰不是那樣?

無數普通人的遷徙造就了這城市的生命。

是普通人的夢想,讓這個世界生機勃勃。

春節只是一個節點,告訴我們該回去了。

我一年沒見到父母,也就是這一周的陪伴。

一年又一年,其實有多少天,真的能夠陪伴?

一個春節還可以回家的人是幸福的,還有一個叫做故鄉的地方,還有你的親人。

那個《春節自救指南》,那些話題本身,是熟人社會裡有的東西。

費孝通的《鄉土》里說:「鄉土社會的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於斯、死於斯的社會。常態的生活是終老是鄉。加入一個村子里的人都是這樣的話,在人和人的關係上也就發生了一種特色,每個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著長大的,在孩子眼裡周圍的人也是從小看慣的。這是一個『熟悉』的社會,沒有陌生人的社會。

我依然喜歡陌生人社會,所以,春節過後,我還是會來城市生活。

今日推薦:

(這應該是了解鄉土必讀書目吧。鄉土的熟人社會,缺乏契約精神,我們國家的許多精神其實都可以從鄉土里找到答案。)

火養,80后

特能堅持的摩羯座

湖南人在廣州 現任職某公司

用讀詩歌讀名著的心寫公號文

人生兩大興趣:讀書&打羽毛球

理想是

做寫字的人裡面最會打球的

會打球的人裡面最會寫字的

微信公號:睡在時間裡的人(ID:hezhenfayuhuoyang)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