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基因周報—基因科技一周重要新聞匯總(2017.08.20)

最新行業動態廣州將重點發展腫瘤免疫細胞治療、幹細胞治療、基因治療等限制類醫療技術!

國際首個「一口痰測肺癌產品」獲准上市

近日,浙江今復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製的首個利用端粒酶技術進行肺部腫瘤輔助診斷的檢測試劑——「端粒酶逆轉錄酶亞基(hTERT)mRNA檢測試劑盒」獲CFDA批准上市。

今復康首創WFTR-PCR技術,通過取樣痰液,把傳統RTPCR檢測RNA操作由15步簡化到5步:

取痰(5分鐘)

處理(1小時)

上機(1.5小時)

報告單(5分鐘)

不超過3小時便可出檢測結果

檢測靈敏度比傳統方法提高了約100~1000倍

使得醫生在進行組織病理檢查前就可得到結果

極大優化了檢測的程序

基因健康檢測創企Color Genomics獲8000萬美元C輪融資,喬布斯遺孀參投

基因健康檢測創企Color Genomics 8月17日證實,公司的8000萬美元C輪融資已經接近尾聲。

此輪融資由同為B輪融資領投方的General Catalyst牽頭,其他投資人包括喬布斯遺孀Laurene Powell Job的Emerson Collective和CRV。

Color和其他基因創企——如23andMe以及Ancestry很類似,通過檢測唾液樣本中的DNA來獲取信息,主要幫助用戶在家裡進行基因癌症篩查。

台灣出台《細胞和基因治療產品管理法(草案)》(附全文)!

台灣食葯署發布「細胞及基因治療產品管理法」草案,明定細胞及基因治療產品的定義,並規範捐贈者合適性,另也在確保安全狀況下核淮暫時性許可證,給癌症末期、無葯可醫的患者治療希望,預計草案將於年底前送行政院。

另,細胞與基因治療要上市必須通過三期臨床試驗,並通過審核,但有些患者情況緊急,因此設定出暫時性許可證機制,只要確認捐贈者合適性,並使細胞或基因治療產品無傳染性疾病的風險、確保安全性的前提,不一定要完成三期試驗也能核淮暫時許可使用。張鋒斬獲阿爾伯尼獎!

紐約時間8月15日,全球知名的阿爾伯尼生物醫學獎(Albany Medical Center Prize in Medicine and Biomedical Research)宣布將2017年獎項授予5名在基因編輯領域做出先驅性貢獻的傑出科學家。80后科學家張鋒也成為繼謝曉亮教授之後,歷史上第二名獲得此獎項的華人學者。

合成基因組學公司推出 DNA 生物列印的數字生物轉換器

2017 年 8 月,合成基因組學公司(Synthetic Genomics,SG)研究團隊 發布 了一款數字生物轉換器(digital-to-biological converter),能夠將描述 DNA、RNA 或蛋白質的數字化信息發送到設備,並將其列印成原始生物材料的合成版本。

華大基因總市值突破500億!瘋狂增長引發思考!

8月17日消息,華大基因午後再創新高125.77元,總市值突破500億!上周,筆者一位對股票頗有研究的朋友突然給我發了一張華大基因股票走勢圖,而當時華大基因的市值剛突破400億。華大基因自上市以來收穫了19個漲停板,8月9日上午,華大基因股價首次衝破百元大關,其股價相較發行價累計上漲743.40%,成為近一個月中A股市場漲勢最好的個股。以最近一個季度收入計算,市盈率達130倍。華大基因高達500億元的總市值,已經遠遠超過140億元的老牌上市公司達安基因,成為名副其實的基因龍頭股。

最新科技動態

液體活檢又添「新成員」,癌症診斷準確率近90%!

日前,一項最新研究證實可以通過檢測循環血小板中吸收的腫瘤RNA來診斷非小細胞肺癌。由於血小板細胞沒有細胞核,因此,所有在血小板中發現的RNA要麼來自巨核細胞(在骨髓中形成血小板的細胞),要麼來自血小板在血液中循環時吸收的RNA。

為了檢測起源於腫瘤細胞並最終被血小板吸收的RNA,荷蘭的研究人員研發了一種名為thromboSeq的新型檢測方法。研究人員發現,他們可以通過檢測循環血小板(也稱為血栓細胞)吸收的腫瘤RNA來診斷非小細胞肺癌,診斷準確率接近90%。

人類移植豬器官?已邁出關鍵性一步!基因編輯又立功了!

豬的基因內存在著休眠的內源性逆轉錄病毒(PERVs),想要將豬的器官移植入人體內,這是需要解決的第一個大難題,因為豬體內休眠的內源性逆轉錄病毒一旦進入人體,就有很大可能會爆發,從而導致癌細胞的大量產生,最終引發癌症。

但如今,來自美國的基因技術公司eGenesis使用基因編輯技術成功解決了該問題,該公司由Luhan Yang(楊璐菡)的研究小組使用Crispr-Cas9技術100%消除了豬體內攜帶的逆轉錄病毒,打開了未來實現人體移植豬器官的第一扇大門。

新技術或在人類黑暗基因組中找到致病突變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PLoS ON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試圖在巨大的非編碼基因組中尋找誘發疾病的致病性突變,文章中,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名為Orion的新技術,該技術能夠通過在人類基因組中進行搜尋來幫助標記可能含有促疾病發生的遺傳改變的非編碼基因組區域。

研究者Goldstein說道,我們能夠利用Orion技術來幫助在患者機體中尋找測序技術無法找到的致病突變,Orion技術能夠對1662名個體機體中的整個基因組進行對比分析,鑒別出人群之間發生微小改變的DNA片段,由於這些區域無法忍受改變,因此這對於研究人員後期研究至關重要;也就是說,相比耐受區域而言,不耐受區域所發生的突變很有可能會引發疾病,隨後當研究人員對所鑒別出的非編碼突變的位點進行圖譜繪製時他們證實了該預測,在Orion所鑒別的不耐受區域中往往會存在更多突變。

研究確定導致致命腦癌的「罪魁禍首」

科學家們發現了多種基因突變組合,它們為膠質母細胞瘤的發展提高燃料,膠質母細胞瘤是一種進階性腦癌,不易治癒。

更重要的是,來自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確定了膠質母細胞瘤的兩個化學抗性基因突變,這一發現可能為致命腦癌個性化的治療提供新策略。完整的研究報告發表於《自然神經科學》雜誌上。

霍金的病有望治癒了!美髮現漸凍人症基本病理

ALS俗稱「漸凍人症」,是一種運動神經元疾病,患病者會出現肌肉無力、攣縮、肌束顫動及萎縮等癥狀。英國科學家史蒂芬·霍金就是一名ALS患者。目前這種疾病還無法治癒,多數患者會在病後3至5年內死亡;而且,部分ALS患者會患上額顳葉痴獃(FTD),出現人格改變、行為異常等癥狀。

英國科學家史蒂芬·霍金

此次,聖裘德兒童研究醫院和梅奧診所研究人員領導的研究小組,在分析受ALS/FTD影響的一家人的基因組時,探查到該致病突變。他們的研究發現,這種突變會導致與細胞相分離過程有關的TIA1蛋白異常。相分離是細胞正常發揮功能所依賴的一種機制,細胞內蛋白會通過相分離機制組裝成有序的組合體——一種對細胞功能的實現至關重要的無膜細胞器,而TIA1突變會影響蛋白與其他蛋白結合的能力,破壞蛋白相變的平衡,造成細胞器內的TIA1突變蛋白不斷增多、聚集,進而殺死控制肌肉的神經元。該研究小組的進一步研究表明,在ALS患者中,TIA1突變會頻繁發生;而攜帶這種突變基因的人也會患上ALS。

線粒體 DNA 或有助治療男性不育

小鼠睾丸的顯微鏡圖像。

被稱為 「細胞發電廠」 的線粒體是獨立於細胞核的細胞器,有著自己的遺傳物質——線粒體 DNA。線粒體 DNA 突變可導致男性不育。

日前,德國馬克斯 · 普朗克衰老生物學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Biology of Ageing, Cologne)的科學家發現,增加睾丸中線粒體 DNA(脫氧核糖核酸)的分子數量,可能有助治療男性不育。研究論文 刊登 在了近期出版的《Cell Metabolism》雜誌上。

液態活檢新方法診斷多種早期癌症!準確率高達62%!

為了能夠無創且快速地早期診斷癌症,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Kimmel癌症中心的科學家開發了一種檢測血液中微量的腫瘤細胞特異DNA的液體活檢新方法,並用該方法從138位相對早期的腫瘤病人(結直腸癌、乳腺癌、肺癌和卵巢癌)中準確地鑒定出半數以上的癌症早期患者。參與該項研究的科學家們認為此方法之所以新穎,是因為它可以很好地鑒別出血液中遊離的DNA究竟是來自於腫瘤細胞還是干擾腫瘤診斷的其他組織細胞。

這項研究成果於8月16日發表在Science子刊《科學轉化醫學》(IF=16.795)雜誌的最新一期,總共檢測了200位癌症患者的血液和腫瘤組織標本,患者來自美國、丹麥和荷蘭三個國家。約翰霍普金斯大學Kimmel癌症中心的Victor Velculescu教授認為這項研究的結果證實了通過病人血液中遊離的DNA來檢測早期癌症的方法是可行的,以及我們高精度的測序方法是極有希望實現早期診斷的這個目標的。

會議推薦

2017血管、淋巴管新生與腫瘤研討會(8.19-20 大連)

2017(第九屆)幹細胞國際研討會(9.8-9 深圳)

2017醫藥創新高峰論壇(9.9-10 重慶)

2017第二屆國際創新葯產業高峰論壇(9.21-22 上海)

2017國際生物醫藥創新(杭州)峰會(9.22-23 杭州)

2017第三屆亞太智慧醫療產業高峰論壇暨博覽會(10.16-18 上海)

2017年第二屆全球精準醫療()峰會(12.1-3 上海)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