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尋找中國軍事片的文化感召之路

軍事題材影視有著承載民族集體記憶、體現國家意志、傳承紅色基因的使命。延續軍事題材的後勁,不僅僅是一個市場話題,更是社會文化話題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劉佳璇丨北京報道

《建軍大業》拍攝現場

2017年7月27日,《建軍大業》和《戰狼Ⅱ》兩部軍事題材影片同日上映,當天全國票房報收2.9億元,其中,這兩部影片佔91%的份額。

2017年春節檔以來,這是電影市場的第二次高潮。兩部主旋律的軍事題材作品,為暑期票房注入強心劑,激發出的觀影熱情打破了此前的票房頹勢。

在影視市場上,軍事題材作品已經漸漸顯現出集群效應:一方面,8月正值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軍事題材電影、電視劇集中走進觀眾視野;另一方面,《風聲》《智取威虎山》《戰狼》《湄公河行動》等兼顧意識形態與商業價值的電影作品近年來連續出現,市場熱度不斷升溫。

國產軍事題材電影正在拓寬想象空間,呈現出類型多樣化、技術水平升級等新特點。

電影家協會理論評論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周星對《瞭望東方周刊》表示:「現在軍事題材影視作品正處於一個全新階段,這個階段的主題,是尋找屬於我們自己的文化感召之路,通過具體鮮活的人物故事、與觀眾需求契合的電影場面,一點一滴地增強情感震撼性。」

平衡娛樂性與嚴肅性

微信編輯器 構思編輯器

微信編輯器 構思編輯器

微信編輯器 構思編輯器

新成立以來,生產了一批講述黨史、軍史和軍事現代化的軍事題材電影,其中不乏具有時代精神和文化品位的作品,給觀眾留下了影響深遠的戰爭影像記憶。但隨著市場化和產業化的發展,軍事題材電影一度無法適應更為多樣化的審美需求。

「以前很多人都會說我們是看著八一廠的電影長大的,現在沒有人這麼說了。」八一電影製片廠導演寧海強對《瞭望東方周刊》說,「我們需要讓年輕的觀眾來看我們拍攝的電影。」

近年來,軍事題材電影適應時代趨勢,加入了更多具有觀賞性和娛樂性的元素,如「建國三部曲」系列便採取了群星戰術。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往往會被認為有很強的『說教色彩』。所以,這樣的片子,一定要從商業上找比較有意思的營銷點。」傳媒大學教授索亞斌對本刊記者說,「觀眾辨認著哪些明星扮演了哪一個革命歷史上的重大人物,也是一種樂趣。」

索亞斌認為,為了讓電影有更強烈的社會效應,商業娛樂元素是必須的原料:「並不能說考慮娛樂性就不尊重藝術和歷史了,反而這些元素考慮得越全面,呈現得越恰當,越體現出對觀眾的尊重。」

不可忽略的是,長期以來,如何平衡好娛樂性與題材嚴肅性的關係是個難題。《建軍大業》因起用具有「流量」效應的年輕演員(所謂「小鮮肉」)而面臨輿論爭議,有人質疑演員歐豪對葉挺將軍的詮釋過於「浮誇」,表現出了青年革命者的熱血,卻沒有將其沉著的一面表現出來。

索亞斌說,《建軍大業》用偶像化方式來呈現領導人物,其實是適應時代審美對於英雄崇拜的需求,要引起年輕觀眾的共鳴,就要在宏大的歷史和英雄群像中尋找出「少年英雄」並渲染其魅力。

但是,如果人物沒有足夠立體的呈現,這種偶像化處理就會顯得「輕浮」、失去厚重感,以至於引來「嘩眾取寵」的尖刻批評。對此,影評人馬慶雲評價:賀龍、葉挺等很多人物的行動顯然缺乏一些合理解釋,使觀眾有「走馬觀花」之感。

如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張宏森所言,年輕演員本就是電影「勢不可當」的接班人。因此,討論如何平衡娛樂性與題材嚴肅性,不能一味揪著「是否起用『小鮮肉』」這些表面問題不放,而應回歸到劇作本身上來。

主題表達當代化

微信編輯器 構思編輯器

「消滅一切陳詞濫調和拖泥帶水,包括那些多餘的所謂『政治正確』。」在《建軍大業》的初剪階段,張宏森對導演劉偉強說。他希望《建軍大業》「輕裝上陣,卸載概念,以電影的生動靈性為手段」。

這段話的背後,其實也折射出軍事題材電影一度陷入模式化和概念化窠臼的經歷。

當套路走向僵化,本應波譎雲詭、驚心動魄的戰爭歷史卻變成了乏味的故事,以至於軍事題材電影出現了供需之間的矛盾。

軍事題材影視的主題,和國家政治、主流意識形態存在緊密關係。周星說:「如何用鮮活的感受實現政治宣教,是重要的命題。」

美國主流電影無不注重「將星條旗埋在劇情之下」。索亞斌認為,近年來電影在表達國家意識形態方面已經學會「將其巧妙地編織進敘事里」,突出的特徵就是運用個體視角,「用小寫的我也能弘揚宏大精神」。

從故事題材上看,《建軍大業》取材自真實歷史中的重大事件,《戰狼Ⅱ》則是在當代背景下展開的虛構故事。這體現了目前軍事題材影視「回溯歷史記憶」和「構建當代故事」的兩個方向。

兩部作品同期上映,至本刊截稿時,前者票房3.44億元,後者票房則突破30億元。有分析認為,前者敘事視角宏大,是群像的展開,而後者則是具體個人的故事,有細節的深入,票房差異證明觀眾更容易接受當代背景的、個人化的故事。

革命歷史題材如何實現歷史事件當事人心理與當代觀眾心理之間的跨時距調適,是繞不過去的難點。

在創作《勇士》時,導演寧海強為了讓觀眾有戰爭的代入感,擯棄了過去旁觀式展現戰爭宏大場面的手法,而讓鏡頭跟隨主角的視角,設定了瀘定橋上一條鐵鏈突然斷裂的鏡頭,「這就讓觀眾都跟著擔心主角的命運」。

周星認為,未來策略可能會更趨向於在宏大歷史背景下尋找合適的個人視角:「現代觀眾更注重個體意識,影片中的故事如果個體意識不清晰,就很難形成代入感。」

而當代題材,則要將「個體英勇無畏的英雄主義精神」與走向崛起的時代背景結合起來,周星說:「人民經歷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滄桑巨變,觀眾需要看到一個和國家成長相匹配的個人英雄,把他和國家意識融為一體。」

《智取威虎山》海報

打造類型片的奇觀

微信編輯器 構思編輯器

近年來,《智取威虎山》《戰狼》《戰狼Ⅱ》《湄公河行動》等作品,尤其突出了「動作片」的類型特質,極力塑造更為震撼的視聽效果。比如,《智取威虎山》的特效耗資約為2000萬元;《戰狼》開拓了「軍事動作片」先河,《戰狼Ⅱ》中又出現了6場高規格的動作戲。

在拍攝《建軍大業》之前,八一電影製片廠正在拍攝講述長征期間紅軍「飛奪瀘定橋」經歷的《勇士》,劉偉強前去探班,他對張宏森說:「我的場面比這要大很多。」張宏森回答:「支持你能拍多大拍多大,但大的背後要背上兩個字:智慧。」

有影評人提出,《建軍大業》中,三河壩戰役最後主陣地多個炸點共同爆破的場景,應該是院線電影使用火藥與安置炸點最多的一個鏡頭。

這種策略,與好萊塢在拍攝戰爭片、動作片時「類型敘事奇觀化」的路線吻合,也在軍事題材作品商業化道路上取得了良好的市場效果。

視聽升級的背後,一方面是電影經過多年的產業化發展,資金可以支撐更多奇觀化戰爭動作場面的實現;另一方面,不斷開放的合作,讓多元背景的創作資源得以協同作戰,從而激發了全新的創作活力。

其中,香港導演的貢獻不可忽視。徐克執導了《智取威虎山》,劉偉強執導了《建軍大業》,林超賢在《湄公河行動》后又執導了海軍題材電影《紅海行動》。

「他們在成熟的電影工業中浸染,骨子裡、觀念上就有很多內地導演不具備的東西,他們的創作理念和這個題材進行融合,作出了很多突破。」周星說,「如今內地創作環境其實給予了香港導演很大的寬容度,允許他們嘗試,從而實現影片的商業意圖。」

索亞斌發現,「採用一個經驗豐富、懂得內地電影政策的製片人或監製來把握大方向,請香港導演具體操作,這幾年已經成為這類電影的一個規律。」

除此之外,外國團隊的加盟也帶動了軍事題材電影的升級,《戰狼Ⅱ》便邀請了《美國隊長3》的武術指導團隊。北京京西文化旅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文化」)董事長宋歌對《瞭望東方周刊》說:「在未來的升級之路上,國際化合作是一種趨勢,經驗交流會拓展視野和想象空間。」

《空天獵》拍攝現場

不能變成好萊塢模式的複製

微信編輯器 構思編輯器

「在現階段強調類型化,贏得商業效果是沒錯,但是也要注意,不能在強調類型化的路上走偏,把電影變成好萊塢電影模式的複製。」周星說。

周星認為,更重要的是在情感表達上進行縱深的開掘,在故事內容上展開更豐富多樣的嘗試。

戰爭是實現和平的手段,因此,戰爭片若只有打殺衝鋒而沒有對和平的願景,就欠缺了根本的情感關懷。影評人馬慶雲認為,在這方面,《建軍大業》有些部分的處理顯得草率,南昌城中的戰爭場面,給人以「年輕人覺得打仗多刺激,多好玩,多激情」的感覺,而未能體現出足夠的深度。

從故事內容的樣式來看,或兩軍對抗的戰場,或沒有硝煙的諜戰,或戰鬥英雄的戰爭,或普通人視角下的戰爭,都為戰爭片提供了極大的想象空間。

以2017年7月上映的《明月幾時有》為例,這部影片講述了香港本土的抗日故事,但並非商業動作類型,沒有展現激烈宏大的戰爭場面,而是將平凡人物在戰爭歷史背景下的偉大行動化作了娓娓道來的敘述,用內斂含蓄的東方意蘊層層鋪墊情感。

「我們為什麼不可以用典型類型片之外的形式來創作軍事題材呢?」周星說,「過分強調類型化,有把形式當成內容的危險。好萊塢優秀的戰爭片,情感積蓄都足夠強大,這才能達成價值觀的輸出。關鍵是要用內容來主導敘事邏輯,從內容上去尋找戰爭片的文化感召之路。」

軍事題材電影研究專家張東表示,未來,市場除了要有更多影片藉助電影工業化東風展示戰場奇觀之外,也要注重對軍人的內心世界進行深入挖掘,「以更加藝術化的手法講述軍人的情懷、責任與使命」。

隨著《衝出亞馬遜》《戰狼》系列等影片的出現,觀眾看到了特種精英部隊的故事,但一些平凡崗位上的普通士兵,卻很少走上大銀幕。

「創作者既要表現衝鋒陷陣的英勇戰士,也不應忽視隱於幕後的軍人,那些戰鬥在科研、文藝、體育戰線的軍人,同樣也是部隊的一部分。」張東認為,小人物的小故事、小細節、小情趣、小情懷,也應在軍事題材電影中佔有一席之地。

軍事題材電影還需要從更多維的角度,來講述當代的強軍故事。在這方面,要讓人物真實可信,就需要創作者對新一代軍人有真正的了解。

當代軍人生長在全新的語境中,思維方式與生活方式和過去大不相同,創作者需要在革命歷史背景、和平環境和市場經濟的三維空間中觀察當代軍魂,挖掘並展現出當代軍人的新特質。

「最大的危險就是一窩蜂」

微信編輯器 構思編輯器

伴隨內地電影市場的擴大,軍事題材電影的渴求度正在飆升。「我們看國外的戰爭片已經很多了,但是當我們看到人拍攝的戰鬥場面、面孔的英雄出現時,產生的那種情感關聯才更緊密。」宋歌說,資本已經注意到了這個巨大缺口。

軍事題材電視劇曾經風靡熒屏,但近幾年陷入低迷,跟風創作、製作粗糙、缺乏情感內涵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而《戰狼Ⅱ》勢如破竹的票房走勢,很可能是軍事題材電影走向創作高潮的序曲。

2017年是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在電影市場上,除了《建軍大業》《戰狼Ⅱ》之外,下半年還有李晨執導的空軍題材電影《空天獵》、林超賢執導的海軍題材電影《紅海行動》上映。

軍事題材影視有著承載民族集體記憶、體現國家意志、傳承紅色基因的使命,從這個角度而言,延續軍事題材的後勁,便不僅僅是一個市場話題,更是社會文化話題。

「在國富民強、開放多元的時代,多樣化的創作會一直湧現,各種創新肯定會層出不窮。」周星說,「最大的危險就是一窩蜂,只關注『表』而不注重『里』,接下來關鍵是要做到深度的文化追求,形式上再實現『文有文的法,武有武的法』。」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軍事題材將在電影市場上引發狼群效應。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饒曙光對此則顯得冷靜:「電影需要更多《戰狼Ⅱ》這樣的電影,但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能夠可持續地提供這樣的電影嗎?」

饒曙光告訴《瞭望東方周刊》,這類電影的生產「不能憑藉一己之力,也不能『可遇而不可求』」,持續的產出,需要注重「戰略性布局和推進電影工業體系的完善」。

另外,饒曙光還指出,軍事題材電影在不斷增強品質的同時,也應進一步提升發行和傳播能力。

《勇士》《血戰湘江》等影片雖然在創作層面取得了長足進步,卻未能取得理想的票房成績。饒曙光說:「我們應當在深入調研的前提下進行合理的頂層設計和制度安排,不斷優化市場結構,讓優秀的軍事題材電影獲得更加有效的傳播途徑,從而滿足不同層次觀眾的需求。」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