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兩萬山東女兵上天山,一舉解決了駐疆部隊的單身問題

1952年,在「有志青年到新疆去,為祖國大西北貢獻青春」口號的感召下,一批山東女兵來到新疆,被後人稱為「五千魯女上天山」。當年,招兵的消息傳開后,她們高唱紅色歌曲,有的瞞著父母家人,往各地的招兵點趕。這些女子之中,有的十七八歲,最小的才十三歲,但是為了當兵,身高不夠的就把鞋跟墊高,年齡不夠的謊報年齡……可是,通往新疆的旅途並不是她們想象的那樣浪漫。

長達四五個月的進疆行程,是橫在女兵們身上關乎生死的一道坎。山東的這些女兵,先坐火車到西安,再由這裡坐大篷車前往新疆。每輛車上有40人左右,擠的人手腳都難以伸直,那時,解放不久,沿途的路上常有土匪出沒,在可能會遭遇到土匪的險惡地段,每輛汽車上都架起了機關槍,每輛車上有兩個武裝戰士隨車保衛。此情此景,此時她們的心中才開始有點害怕。過了嘉裕關,越來越荒涼,幾十天也見不到一個人,想家、害怕,女兵們哭成一片。

當時她們進疆坐的車,大多是抗戰時美國援華的「道奇牌」汽車,從國民黨軍隊手裡繳獲的時候都老掉牙了,加上路況太差經常拋錨,進疆隊伍一天下來往往只能走一百多里,比如在橫貫陝甘寧的六盤山上就轉了一天。在戈壁灘上,水更是珍貴,因為極度缺水,人人嘴上都起了泡,臉蛋也從「水蘿蔔」變成了「哈密瓜」。艱辛的旅程結束,終於到達迪化(烏魯木齊),那時的街道沒有多少樓房,路上一輛驢車能掀起一人多高的灰塵。

1952年,在新疆舉行的歡迎女兵入疆大會上,王將軍曾鼓勵她們說:「同志們,你們要安心邊疆,紮根邊疆,要為新疆人民大辦好事,要把你們的骨頭埋在天山腳下……」他的話還沒講完,台下的秩序就亂了,因為大家原以為參軍兩三年後就可以轉業回老家的,這時從將軍的話里才知道自己再也回不去了,許多人當場就哭了。

領隊的軍官明確要求山東女兵在新疆成家生子,她們只好把手攥在一起相互鼓勁:沒有了退路,那就向前走吧。在烏魯木齊,山東女兵分成南北疆兩部分。略做休整后,魯女們有的坐車到了二軍五師十三團鞏留縣,有的還得騎馬冒著生命危險穿越沙漠戈壁到達最後的目的地肖爾布拉克(如今的新源縣)。

每當女兵們在戈壁灘上某處停下時,帶隊的幹部總會大聲喊:「到了,同志們下車吧!」坐在車上的女兵們,探頭向車外一看,茫茫戈壁連一個人影都沒有,她們頭腦中打滿了疑問,營房呢?這時,只聽到帶隊的幹部又喊一聲:「山東的女兵到了!大家快出來歡迎呀!」一下車,路上像麵粉一樣細軟的土就埋到了小腿處,抬眼一看,到處是荒地野坡。

冬天時,雪有一米多厚,芨芨草只露出個頭。山東女兵就割蘆葦,在挖好但還沒有放水使用的乾渠上蓋草棚。住在四面漏風的草棚里,女兵凍得受不了,就兩個人擠在一張床上睡,但身子暖和了,露在被子外的頭卻是冰冷的,早晨起來,頭上的冰碴子一綹一綹地往下掉。過年的時候,大家聚在一起會餐,三個塘瓷盆里盛著土豆燒牛肉、皮芽子炒肉、白菜粉條肉,思念親人的女兵們卻難以下咽,一個個回到草棚里哭,政委、指導員見狀都端著飯來勸她們。

春天雪化了,山東女兵在肖爾布拉克的處女地上開荒種田,她們一個肩上扛槍,一個肩上扛坎土曼,幹活時把槍架在地頭上,一天18—20個小時的強體力勞動,使她們累得頭剛挨枕頭就睡著了,嚴寒酷暑,風吹日晒,披星戴月,鍛煉了她們堅強的意志,山東女兵干起活來從不落在男同志的後面。

生存的殘酷,很快被情感的苦惱所取代。當年駐疆部隊中,男女比例極不協調,國民黨新疆起義部隊十萬大軍,平均年齡38歲,98%的官兵家在內地,96%的官兵沒有成家。而解放軍入駐新疆的十萬大軍,團以下的指戰員幾乎是清一色的光棍漢。為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部隊明確規定:漢族軍人不允許與少數民族婦女結婚。官兵們的婚姻問題,隨著戰爭的結束,漸成燃眉之急,事關半壁河山的安危。

由於女兵們是分期分批來新疆的,迫於現實,軍人的婚姻問題,也就按職務、年齡、參加革命的時間,一批一批地解決。時不時便有領導會給女兵介紹對象:二十八歲以上,五年以上黨齡,團級幹部,怎麼樣?你要不要?「二八五團」的說法逐漸流行。當時還流傳著一首打油詩,反映了這些女兵們的命運:婚姻法,婚姻法,男四十,女十八,跑到新疆找爸爸,配的是夫不是爸,生兒育女把根扎。

(成家后的女兵)

那時候,女兵們最害怕聽到那個「談」字。只要一聽說哪個首長要找你談話,就知道是什麼意思了。「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首長找談話」。到了部隊,組織代替了父母,婚姻一旦被組織決定,也就只有遵從、認命了。當年某團政治處工作總結中說,女兵們「普遍怕與年紀大的幹部結婚,怕不順個人意。由組織上決定,不按婚姻法辦事」。

由於進疆女兵的數量不能滿足部隊的需要,一部分指戰員出現了悲觀情緒。於是,1953年6月,新疆軍區向軍委政治部再次呈上請求輸送女性入疆的報告,文中這樣寫道:「生產專業部隊共13.5萬人,現有家屬小孩1.95萬人,未婚女性6200餘人。因此,尚缺10萬人左右。現在生產部隊的戰士年齡偏大,約70%的戰士年齡在30歲以上,因此動員女性,最好是年齡大些或寡婦較宜,如只動員青年學生,恐不能適當解決問題。如山東來的女性(多為18歲以下,我們動員年齡過小的女性進疆是有錯誤的,應該多動員年齡較大的女性……」

1953年10月,新疆軍區按照軍委指示,派人趕赴山東,負責動員接待山東婦女進疆事宜。據兵團檔案館的資料記載:1954年進疆的山東婦女共有7000餘名,大部分被分配到南北疆的各個農業師團。其中,南疆軍區450名、農一師400名、農二師400名、農四師450名、農五師400名、農六師350名、二十二兵團直屬單位450名、農七師400名、農八師400名、農九師400名、農十師350名、工一師400名、阿山軍分區400名、後勤部400名、工程處400名、軍區750名、國防四團100名、騎兵一團100名。

在各地婦女成批進疆的同時,還要求各級幹部,讓那些在內地有家屬、親屬的官兵給家裡寫信,動員她們來新疆。三年下來,山東累計向新疆輸出了兩萬女兵。至1954年,當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成立的時候,部隊中的女姓比例已經增長到約佔全體人員的40%,將士們的婚姻問題基本得到解決。

(女兵們的子女)

在新疆屯田墾荒,是一場更為艱巨、更加漫長的戰鬥。一位自治區領導曾說,如果沒有那些樂觀、拚命的女戰士,屯墾戍邊的事業就可能成為一句空話。面對望不到邊的沙漠戈壁、鹼灘沼澤,數千年來,幾乎沒人夢想過能從那些地方長出糧食。兩萬魯女和其他援疆女性一道,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在荒涼的戈壁留下了青春和生命的印跡。

而今,60多年的時光已經過去,曾經風華正茂的山東女兵都成了白髮蒼蒼的老人了。她們的命運已與共和國的命運緊緊連在一起,犧牲也罷,甘苦也罷,面對自己的青春和情感、付出和收穫,能否無怨無悔,也許只有她們自己才知道。

(女兵們晚年聚會)

「老濟南文化傳承者」整理製作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