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從五萬隻減到三千隻 北京雨燕也在適應城市生活

原標題:從五萬隻減到三千隻 北京雨燕也在適應城市生活

前不久,在正陽門管理處舉辦的「關注北京雨燕,打造城市金名片」活動上,正陽門管理處鄭重承諾:古建不掛網,為北京雨燕營造棲息之所。對此,多年關注北京雨燕生態的北京動物學會常務理事、北京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中心副主任郭耕這樣趣評:「不少博物館用貓當『吉祥物』,正陽門多酷啊,人家有雨燕!」

「我們強調古都風韻、時代風貌。我們的北京有著3000年的建城史,800年的建都史。在古代我們叫『燕京』,現在我們的文化也叫『燕文化』。」而這一個「燕」字,不僅存在於史冊之中,更是歷代北京人最親切的記憶。北京雨燕,正是這樣一種活的文化存在。

不過,隨著城市的變遷、人類生活方式的改變,城市裡可供雨燕棲息的場所越來越少,北京雨燕也從鼎盛時期的約5萬隻,急劇下降到了幾千隻。怎樣才能留住這一北京城的生態符號,成了我們今天面臨的又一道課題。

一隻燕子一夏天

吃掉50萬隻蟲

北京雨燕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吉祥物「妮妮」的原型,它與北京有著不可割捨的文化聯繫。1870年,英國人溫斯侯在北京第一次採到其標本,因此這種鳥被命名為「北京雨燕」。「歷史上,北京都是雨燕的棲息地。這讓燕子在古代被稱為『燕國』的北京,更顯得親切。」而全世界以「北京」為模式產地的野生物種非常少,因此北京雨燕屬於北京的標誌性物種,也是北京的生態符號之一。

郭耕介紹,北京雨燕與家燕不同,雨燕屬於鳥綱雨燕目雨燕科,而雨燕在全球共有數十種,有9種,僅北京就有3種。「包括北京雨燕、白腰雨燕、白喉針尾雨燕。他們在百姓口中又各有『昵稱』,分別被稱為樓燕、麻燕和山燕。」我們在水邊、城內看見的通常都是家燕,它們屬於燕科燕屬雀形目鳥類,在民間又被稱為「拙燕」。

農諺說,「燕子檐下飛,五穀堆成堆」。而郭耕解釋這種說法的來由:「燕子每年4月至7月在北京地區繁殖、築巢,每天在巢內往返180多次,將捕捉到的蟲子餵給剛剛誕生的雛鳥。而一隻燕子一個夏天就可以吃掉50萬隻蟲子!」郭耕感嘆地將雨燕比喻為「不計報酬的除蟲手」。

「我聽人講過,這個世界有種鳥是沒有腳的,它只可以一直飛啊飛,飛到累的時候就在風裡睡覺。這種鳥一生只可以落地一次,那就是它死的時候。」王家衛的電影《阿飛正傳》拍攝於1990年,近30年來一直被影迷奉為經典。其中,男主角的這句台詞敘述了一個關於「無腳鳥」的傳說,一直是文藝青年心目中一個傷感命運的化身。而「無腳鳥」真的存在嗎?郭耕說,那就是雨燕。

郭耕介紹,雨燕有一個非常奇特的國際學名——「APUS」,這一希臘語的意思為「沒有腳的鳥」。而在英文中,雨燕則又被俗稱為「Swift」,意為「迅速的、敏捷的」。「這與人們的印象是一致的。我們看不見雨燕落地,甚至從不停落在電線上。它們在空中捕食,甚至交配。因此,得到了『無腳』的名聲。」

郭耕說,人們在水邊、電線上看見的其實都是家燕,而雨燕則只能攀附在屋檐下和峭壁上。這是由於家燕屬於鳴禽,而雨燕屬於攀禽,它有著獨特的生理構造。其腳趾結構是四趾向前,因此無法在平坦的地面上直立走動,也無法握住電線或樹枝,一旦意外跌落,必須用盡全力扇動雙翅才能飛起。

北京城內僅存3000隻左右

雨燕的這種生理結構特性是它們適應野外懸崖裸岩的自然環境進化來的,而它們遷徙進入京城后,存在著挑檐兒的古建、寺廟、塔樓就成了它們的「落腳」之選。北京雨燕是北京的夏候鳥,來北京的主要目的就是繁殖。因此,巢穴、食物和人為干擾是影響它們生存的重要因素。

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和宣武青少年科技館前不久合作開展了北京雨燕科學調查項目。從7月開始,參與調查的志願者們就陸續在27個調查地點展開了3次調查。志願者通過採取樣點法,利用望遠鏡觀測和數碼相機拍照的方式,共觀測記錄到北京雨燕6180隻(次)。其中第一次調查觀測到北京雨燕1854隻,第二次4143隻,第三次183隻。從實際觀測情況看,北京雨燕在7月中下旬時數量急劇下降,因此判斷北京雨燕在7月中旬就會陸續飛離北京,去往南非越冬。

而早在2014年,北京觀鳥會提供的北京地區雨燕數量調查數據顯示,北京僅有3000隻左右的雨燕。而這次觀測,因第三次調查時北京雨燕几乎已飛離北京,如果取前兩次調查的平均數約為2999隻。不過,專家表示,這次的27個觀測點都分佈在城區,因此還無法判斷北京雨燕的確切數量。記者查閱資料得知,上世紀前期,北京雨燕種群數量達到鼎盛,約為5萬隻。

北京雨燕也在適應城市生活

郭耕說,雨燕曾在老北京城的人家巷陌里穿行,在廊前檐下築巢,但是現代的西化建築早已替代了的舊式建築,高層建築拔地而起,它們不僅沒有了房檐兒,而且許多大樓都是玻璃幕牆的結構,這對於雨燕來說,根本沒有生存的條件可言。「表面太光滑,且外觀沒有任何孔洞,包括雨燕在內的城市鳥類根本無法在這裡安家落戶。此外,因透明玻璃幕牆反射天空的圖案,使雨燕誤撞而帶來的死傷也是屢見不鮮。」

在此次調查涉及的地點中,以北京西站為代表的現代建築比例佔51%,以故宮為代表的傳統建築比例為49%。通過對前兩次的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可見,在現代建築中觀測到的北京雨燕數量約為1224隻,在傳統建築中的數量約為4773隻,其中故宮西華門、頤和園廓如亭、天寧寺橋的北京雨燕分佈數量最多。

專家表示,雖然傳統建築中的北京雨燕數量佔據明顯優勢,但從觀測結果來看,天寧寺橋這樣的現代建築也能像傳統建築一樣,具備北京雨燕選擇繁殖地的自然條件。這說明北京雨燕正在逐漸適應城市的變化。

為了給雨燕爭取棲息之所,郭耕曾在北京市政協會上提出建設雨燕塔的提案。而現在,郭耕的想法又有了些許變化,「其實,也不用專門設計雨燕塔。現代建築在建造時,也可以注意保留房檐兒,讓更多雨燕獲得繁殖、生存的條件。」

嘗試懸挂人工巢箱助雨燕繁殖

郭耕說,雨燕每年4月來到北京,7月底離開北京,開始南遷,飛越天山、紅海,一路到達南非。不久前觀鳥會的一份報告顯示,北京雨燕遷徙路線的單程距離超過1.6萬公里,全年遷徙距離約為3.8萬公里,其一生往返的旅程相當於地球到月球的距離。

北京雨燕科學調查對北京雨燕的保護至關重要,不過專家也指出這次調查存在的一些不足,比如雖然進行了相應調整,但依然無法保證每個地點北京雨燕個體計數不重複,再就是北京雨燕項目開展的時間和次數還遠遠不夠。

儘管如此,保護北京雨燕的腳步卻不會停滯。今年下半年,工作人員將選取幾個北京雨燕主要聚集區嘗試懸挂人工巢箱,以期能夠為北京雨燕來年的繁殖提供更多的選擇,提高繁殖率。今後,這項調查也會繼續開展。2018年北京雨燕調查初步計劃已經初具雛形,調查時間將提前至3月下旬,並一直持續到8月中旬,以調查清楚雨燕到來和離開的時間;重點調查對象調整為雨燕築巢繁殖情況,也包括人工巢箱的入住情況,同時關注幼鳥初飛時間和繁殖數量。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