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指尖上舞出多彩端午 手工藝品中追溯傳統節日文化-91搜墓網

端午佳節,是一種延續千年的緬懷,更是一種傳統文化的回溯。人們在龍舟的鼓點聲中、在艾草蒲香的氣息里,了解這個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理解這個傳統節日的來龍去脈。或是一枚沁香的荷包、或是一件承載祝福的麵塑、或是一架玲瓏別緻的船模……每一種端午主題的手工藝品,所承載傳統記憶都令人神往。

木刻龍舟 遊走刀間的絕活

民間藝人:鄭亮輝

船頭雕龍,船身繪鱗片,船尾為鳳,船舵形似青龍偃月刀……在城郊鄉戴家壠鄭老的簡易工棚里,一艘艘小龍舟栩栩如生。

雕小龍舟是自己獨門創意,誕生只有5、6年時間。按照大龍舟比例縮小,心中時刻有圖,自然得心應手。

從選材到龍頭的雕刻,再到船身的成型、打磨、繪鱗,在經過許多繁瑣的工序之後,才能製作出一條小龍舟。

干這個得耐心細緻,精雕細刻,容不得半點粗心,稍有不當,整塊木料就廢了。

龍燈手藝代代相傳

民間藝人:屈政林

舞龍是獨具特色的民俗活動,佳節舞龍燈的習俗已傳承千年。

對耗費將近40道手工工序的龍燈,屈政林幾十年來苦心鑽研其製作技藝,並對其進行了多次改進。經他製作的龍燈色彩鮮艷,栩栩如生,洋溢著喜慶的氣氛,深受市場青睞。

粽編龍船喜迎端午

民間藝人:徐榮興

這件棕編的《龍生九子·喜迎端午》,船長50cm,寬15cm。「龍船」採用江南民船造型,船頭船尾呈方形,前後各有2個小船艙,中間是一個大船艙,船錨、船繩等一應俱全。「龍生九子」中,每個小龍高5到8cm,造型各異,霸下、睚眥、狴犴、蒲牢在船頭船尾撐船掌舵,另外5個龍子在中艙內觀看風景,吹簫賞樂,栩栩如生。

端午剪紙中的吉祥寓意

民間藝術家:陳耀

《端午雞虎鎮五毒》展示著傳統藝術之美。

百獸之王老虎佔據畫面主體,而兩側的尾巴則表示尾巴在擺動,顯得有動感,陳耀解釋道。

畫面中還有雞、艾草、菖蒲,它們都是五毒剋星。此外,葫蘆——諧音「福祿」以及蝴蝶、牡丹花不但起到裝飾作用,還有「五毒除、富貴來的寓意。

剪紙並不是高高在上的藝術,它不過是為了裝飾居所、美化空間。明清時代,民間還盛行在端午節剪紙以避惡、泄毒、鎮病。

無米「粽子」五角寶

藝術家:王俊蓮

五角寶,是過去端午節必不可少的節日物件。後來隨著時代發展,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但這個形狀神似粽子的東西,卻是萊蕪人祖祖輩輩智慧結晶。

五角寶「腹中」填滿艾蒿、香等中藥材,外殼用五彩棉線纏繞,既美觀又能驅蚊蟲。

古時候醫療條件差,夏季蚊蟲又多,就經常爆發瘟疫,祖先們便發揮創造力,造出了五角寶。那時候填充的中草藥更多,有沉香、佩蘭、菖蒲、蒼朮、薄荷、藿香、甘松、山柰、隔山香、香艾等,家家戶戶都把五角寶懸挂起來,裝飾房屋的同時又能避瘟。

「渡河公」的美麗傳說

「渡河公」是純手工精綉而成,用幾種顏色的彩布縫製,一圈小布人懷抱金黃色的大南瓜,南瓜里填充著風乾的艾草、青蒿、蒼朮等草藥,具有祛風辟邪、強身健體的作用。

「麽乜」配飾安神辟邪

廣西百色市右江區手工藝人製作的壯族民間傳統工藝品「麽乜(me miē)」 香囊,也是端午節的一種傳統配飾。

「麽乜」主要作用是安神辟邪,五顏六色,大小不一,內部填充有艾草、香草、五加皮、路路通、菖蒲等多種中草藥材料,散發香味。

平安「納福」艾葉枕

艾葉枕頭是山東省沂源縣悅庄鎮的端午符號之一。當地婦女把採集來的艾葉晾乾后,製作成各式各樣的枕頭、抱枕,既可以用來避邪驅毒,又寓意「納福」。

端午香囊傳情達意

《離騷》中有「樧又欲充夫佩幃」句,其中的「佩幃」即指盛放芳香草藥的香囊,代表了君子的高潔,而樧是一種惡草,這種惡草不配盛放於香囊中佩於君子之身;《禮記·內則》中也提到,「男女未冠笄者……衿纓,皆佩容臭。」容臭即是香囊。未成年男女拜見父母時,身上都要佩帶香囊,以清潔自身,趨避惡氣;再到後來,「紅羅復斗帳,四角垂香囊」,「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香囊為人們的貼身所佩,因此常常作為戀人互贈的信物,用來傳情達意,情意藏在造型獨特、工藝精湛的小綉囊中,優美而含蓄。

五毒虎頭辟惡驅邪

剪紙是漢族最古老的民間傳統藝術之一。揚州是剪紙流行最早的地區之一,唐宋時期就有「剪紙報春」的習俗。揚州地區,端午節前後,古人會在家中掛起「五毒虎頭」(虎頭上有蛇傳、蜈蚣、壁虎、蜘蛛、蛤蟆等民間傳說的五毒)用以「辟惡驅邪」,代代相傳直到如今。

艾葉香袋芳香四溢

臨近端午,在屈原故里秭歸,艾葉香包香氣四溢。香氣精選艾葉、大蒜、雄黃、花椒、松柏等多種香料為包心,遴選靜色、五彩色等布料翻袋縫製,再用五綵線綉上各色花紋,最後用絲線縫合。這樣製作出來的香袋外形有稜有角、鬆軟適度、美觀精緻,貼身掛於胸前,或佩戴腰間,有清心明目、提神醒腦之效。

荷囊寓意吉祥如意

工藝愛好者:費筱婧

最早的荷囊,使用時即可手提又可肩背,所以也稱為「持囊」。滿族的女真人最開始使用的荷包是用動物的皮製作的,裡面放著食物,上口處用細細的皮帶子抽緊。隨著時代的發展,皮囊漸漸演變成了布囊,並開始在這些布囊上綉上些裝飾的花花草草,既美觀又寓意著吉祥如意。

端午葫蘆去病化煞

葫蘆諧音「福祿」,寓意收集福氣。端午節,民間有用葫蘆去病化煞的習俗,將桃木八卦葫蘆掛在家中或戴在身上,被認為能避邪驅瘟、帶來好運。於大姐和她先生是第三代葫蘆製作傳人,先生的姥姥今年八旬高齡,從老人開始,製作葫蘆的手藝已傳承65年。

「油曲蓮」寓平安

陝西省關中乾縣、禮泉一帶人所說的「油曲蓮」,是在端午節所做的一種獨特的面花花饃,用剪刀、梳子等工具在麵糰上雕刻出花草蟲魚等圖案,然後烘烤而成。

端午節里,舅舅會將它送給外甥,相傳具有驅邪保平安的意思,外甥則會將這樣的油曲蓮戴在手腕或者脖子上,寓意平安成長。

五毒鞋避瘟驅毒

民間藝人:陳延芳

端午節,五月五,民間稱五月為惡月,五日又是惡日,這時節天氣漸熱,雨水漸多,不僅瘟疫易起,疾病易生,而且百蟲也四處活動覓食。毒蟲如蛇、蜈蚣、蠍子、蜥蜴、蟾蜍也易傷人,尤其是不懂事的幼小孩童,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老人們就給家裡的小孩做五毒鞋穿。

棕編手藝人端午新創意

民間藝人:周增方

在周增方的創作室內,這些「棕編動物」擺滿房間的各個角落。它們有的單獨成作,有的則是幾隻動物在嬉戲打鬧,周增方給它們起的名字也很有意思,比如「老鼠偷蛋」、「三羊開泰」、「年年有魚」、「仙鶴踏龜」等。

「老鼠偷蛋」就是將兩隻棕編老鼠結合在一起,再把一隻模擬雞蛋放在一隻老鼠的胸口,「三羊開泰」則是編三隻大小不同、神態各異的綿羊,寓意美好。

端午民俗及其民間工藝是勞動人民世代相傳,在長期生產生活和藝術實踐中創造的珍貴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智慧和文明的結晶。傳統手工藝作為華夏文化的衍生品,承載了千萬國人對生活的美好願景,傳統藝人用不同的工藝手法創作創新,更使端午文化在不斷創新的手法中得以延續。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