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無人駕駛大解析

從科幻到現實,無人駕駛汽車只用了50年。然而,距離無人駕駛汽車真正上路,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

如今,無人駕駛汽車早已由科幻成為現實。但要讓一輛無人駕駛汽車能夠安全、舒適、高效、智能地在道路上運行,這中間還有一段艱難的道路要走。

無人駕駛汽車技術現狀

如圖所示,汽車通過「眼睛」——「即感知系統」,感知道路周邊的環境,這一系統主要包括相機、微波雷達和激光雷達等感測器。

汽車的「小腦」——即導航定位系統,負責感覺車輛自身的運行姿態,包括輪速、GPS定位、慣導和指南/北等感測器。

汽車的「大腦」——即決策系統,可以通過複雜的計算軟體選擇短距離的軌跡和長距的駕駛路線。

汽車的「四肢」——即控制系統,負責控制剎車、油門及方向等,包括相應的電機控制或汽車匯流排控制模塊。

無人駕駛汽車上路難點

精確環境感知

無人駕駛汽車的「即感知系統」主要由相機、微波雷達和激光雷達等感測器組成。

無人駕駛汽車的「眼睛」必須能夠感知和識別行駛車道周邊的物體。在攝像頭裡能夠看到實際場景,可以辨識車道線和交通信號,檢測運動目標等;激光雷達則通過激光點雲來建立周邊環境的3D模型,檢測出車輛、行人、樹木、路緣等;微波雷達用於檢測運動目標,感應車身周圍的移動障礙物等。

但如今,無人駕駛車輛的環境感知難度還比較大。應對不同的場景需要複雜的演算法來進行理解和識別;同時對於每個地方的交通基礎設施,不同標誌的表示形式有所差異,需要進行本土化對待,從而使計算機視覺系統更好地辨識。

精確狀態感知

汽車通過「小腦」知道自己的姿態和確切位置。車載的高精度IMU慣性單元能夠知道車輛傾斜角、橫擺角和滾動角,相應軸向上的角速度、加速度等,通過車身控制系統實現車輛穩定性控制,確保車輛「穩當」行駛。

汽車要想實現無人駕駛,就需要通過「小腦」進行精確定位,這樣才知道自己確切位置,以便執行下一步駕駛任務。而現有的GPS捷聯慣導等車載定位設備不能滿足擁堵交通流中的高精度定位要求,特別是隧道和高架橋下等交通場景中,會出現接收不到GPS信號等情況,這時無人駕駛汽車就需要通過其他途徑來進行定位,例如輔以SLAM、視覺導航等技術,在複雜交通環境中增強車輛的定位能力。

精確控制

人類駕駛員開車的時候,往往會基於經驗操控車輛,結合實際道路情況對車輛方向、速度進行微調。而無人駕駛汽車具備精確的感知系統,也可以通過「四肢」實現更加精確的控制。

但是,無人駕駛汽車要具備發達的「四肢」,還需要汽車廠商進一步將智能化功能與車身匯流排進行集成,將汽車的控制系統中剎車、油門及方向等控制模塊通過汽車匯流排進行控制。智能導航與決策在給定了目標任務地點之後,汽車要能夠在路網中找到最經濟、最快捷的路徑,將乘客送到地點。但是在實際中,我們經常只知道部分交通環境狀況,在行駛過程中可能還有其他障礙物臨時出現/發現,所以必須重新規劃路徑。

此外,道路擁堵情況不斷在發生變化,如何正確判斷道路擁堵並進行正確的通行決策,對汽車的「大腦」智能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於不同國情決定了交通參與者的不同行為,使得無人駕駛汽車要具備學習與自適應能力,這一點是最具挑戰性的。無人駕駛汽車發達的「大腦」,要能遵守交通規則,在複雜交通場景下實現安全的、與人類駕駛行為類似的自主駕駛,使其不會對正常交通流造成影響,同時還要保障車輛自主行駛的安全性。

無人駕駛汽車上路對策

  • 更好的軟體

  • 更精細的地圖

  • 更加廉價和性能優秀的感測器

  • 汽車之間能否進行有效溝通

  • 基於大數據和雲計算來實現智能的共享

  • 人工智慧技術突破

  • 需要開展自主等級和安全測評

Google的無人駕駛汽車已經在道路上測試了240多萬公里。此外,還有許多汽車產商和IT公司加入無人駕駛汽車研發隊伍,並且正在取得日新月異的進展。

在可以預見的幾年之內,將會有成熟的無人駕駛汽車產品入市。期待無人駕駛汽車在未來改善我們擁堵的交通,給我們交通出行帶來安全便利。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