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一加5評測:最快的安卓手機沒有之一 為何電池比一加3T小?

OFweek電子工程網訊 2015 年秋季,在發布 iPhone 6s 的時候,蘋果在官網上打出了一條這樣的廣告語:「唯一的不同,是處處都不同」。

這句話放在一加 5 上似乎也有幾分道理,但不同的是,一加 5「撞臉」的不是它的上一代產品一加 3/3T,而是 iPhone 7 Plus 和 OPPO R11。

不過就像 iPhone 6s 之於 iPhone 6 一樣,一加 5 雖然第一眼看上去有點眼熟,但當你真正去使用它的時候,會發現這是一款「處處都不同」的手機。

究竟像不像 iPhone 7 Plus?

先從大家可能是關注和吐槽最多的外觀說起。

同樣的上下各一條「U 形天線條」,同樣橫著擺在機身左上角並且突出機身的雙攝,同樣主打磨砂黑配色,甚至幾乎和 iPhone 7 Plus 位於同一位置的閃光燈、降噪麥克風和品牌 logo……

當你第一眼看到一加 5 的時候,很難不想到 iPhone 7 Plus(以及 OPPO R11),包括我們自己。但另一方面,照片很多時候是有欺騙性的,當你把一加 5 拿在手裡的時候,你會感覺到這兩款手機其實有很大的區別。

一加 3

還記得在去年 6 月份一加 3 的發布會上,劉作虎神采飛揚地講一加是如何花了多麼巨大的精力「打磨」中框和后蓋相交處的那條稜線嗎?在一加 5 上,這條在一加 3 上精心打磨的稜線得到了保留。

不過由於一加 5 后蓋兩側的弧度收得比一加 3 更大,再加上機身的整體厚度稍有縮減(一加 5 為 7.25 毫米,一加 3 為 7.35 毫米),從側面看上去,一加 5 這條稜線分出來的中框厚度變得更薄(大概只有不到 3 毫米)。這種設計不僅讓一加 5 在視覺上看起來更薄,並且在握持手機時,更窄的中框也可以讓用戶在使用時感覺手機更薄。

另外,在手機左右邊框的上下兩頭,一加 5 的稜線會逐漸地向後蓋邊緣(也就是貼近屏幕邊緣的位置)收,這也是一加 5 和一加 3(以及 iPhone 7 Plus、OPPO R11)在外觀上一個明顯的不同。

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讓手機上下中框和后蓋更加無縫地連在一起,在某些角度下可以讓手機看起來更加薄。這也是為什麼在一加 5 的這張發布會預告(見上圖)中,手機會顯得如此薄的原因。

不過說實話,在我的日常使用中,我並沒有發現這個特別的設計給視覺和手感上帶來多少幫助,只是偶爾把手機拿手裡打量時,才體會到一加在這個可能沒幾個人會注意的小細節上折騰了多久,或許,這就是所謂的「態度」和「情懷」吧。

不過一加 5 有個設計我們不太感冒,就是下面這個 NFC 天線條。

是的,攝像頭和上方天線條之間這條長度大概 1 毫米的注塑區域就是一加 5 的 NFC 天線條。

這個設計本身看上去應該還好,乍一看比一加 3/3T 那個丁字形設計還好看點。不過為了讓 NFC 天線正常使用,一加在攝像頭突出的一圈金屬包邊中間打了一個斷點,這就不那麼「優雅」了,以至於我們剛拿到一加 5 時還以為是手機工藝上的瑕疵。

在手機正面,一加 5 和一加 3 區別不大。二者都配備了 5.5 英寸屏幕以及正面固態指紋,一加 5 的邊框稍微窄了那麼一點點。

在正面的 2.5D 玻璃蓋板(康寧大猩猩 5)和一體金屬后蓋之間,一加 5 也加了一圈塑料圈作為緩衝,塑料圈和 2.5D 玻璃邊緣基本齊平,在玻璃蓋板邊緣滑動時基本不會有硌手的感覺。在這一點上,一加 5 要比 OPPO R11 做得更好,R11 可能是為了降低碎屏幾率,刻意將塑料圈做得 2.5D 玻璃邊緣高一些。

一加 5 有星辰黑(8GB + 128GB)和月岩灰(6GB + 64GB)兩個顏色,其中我們拿到的(也是本文的配圖)是星辰黑。

相比 OPPO R11 的黑色,一加 5 的星辰黑看上去沒那麼「黑」,而是稍微有一點點偏棕色,這個顏色應該是一加花了不少心思調出來的,看上去還是挺別緻的。但有些遺憾的是,目前一加 5 並沒有提供白色前面板的版本。

總之,從外觀上看,雖然一加 5 沒能走出近期眾多「類 iPhone 7 Plus 設計」的圈子,但獨特的稜線、特別的弧度讓一加 5 依然是一款足夠「一加」的產品,縱然它看起來有些「大眾臉」。

屏幕是不是還「辣眼睛」?

我們先看一下屏幕參數。

一加 5 採用的是一塊 5.5 英寸 AMOLED 屏幕,解析度依舊是 1080p,次像素排列同樣是影響細膩度的 Pentile,依然是 PWM 調光(低亮度時用相機拍攝屏幕可以看到屏幕閃)。

似乎從參數上看,一加 5 的屏幕都和一加 3 /3T 沒什麼區別。事實上,一加 5 和一加 3T 用的還真的很可能是完全一樣的顯示面板。從 AIDA64 等 app 查到的信息看,我們手上這部一加 5 的面板型號是三星 s6e3fa5,和一加 3T 一模一樣。

這意味著一加 5 的屏幕會和一加 3/3T 一樣「辣眼睛」?這倒不見得。

我們在一加 3T 的評測中提到過,一加 3/3T 的這塊 AMOLED 屏幕的本身素質其實是沒什麼問題的,甚至最高亮度、色域都是 AMOLED 裡面比較優秀的。之所以有「辣眼睛」的說法,是因為一加對這塊屏幕的調教過於傾向於「討好眼球」,具體表現在色准、灰階嚴重偏離,色溫太冷,導致顯示效果非常「冷艷」,部分用戶看久了可能會感覺不適。

在一加 5 上,一加對這塊屏幕的調教做了明顯的修正。雖然相比 iPhone 的屏幕還是會「冷艷」一點,但幅度相比一加 3./3T 收斂了很多,直觀的感受是屏幕沒那麼艷,色溫沒那麼冷了,看上去「正常」了不少。如果你感覺一加 3/3T 的屏幕看久了艷得有點難受,一加 5 應該會讓你感覺舒服不少。

反映到我的日常使用中,在使用一加 3/3T 的時候,我幾乎是一直會打開 sRGB 模式,即使這意味著色彩的動態受損(Google Pixel 等內置 sRGB 模式的 AMOLED 屏幕也有這個問題),顏色看起來會沒那麼生動。而在使用一加 5 時,除了修圖等特殊場景,我基本上一直在使用默認的色彩模式。

除了 sRGB,一加 5 這次在設置菜單中還多了一個 DCI-P3 模式。DCI-P3 就是蘋果在 iPhone 7、iPad Pro(第一代 12.9 英寸除外)、新款 MacBook Pro 等產品上使用的色域,但 DCI-P3 色域得需要相關的內容支持才行,目前無論是圖片、視頻還是 app 本身(特別是 Android 平台的 app),基本都是基於 sRGB 色域,所以短期內 DCI-P3 模式的意義並不大。

另外,除了常規的顯示模式,一加 5 還加入了一個特別的「閱讀模式」,大致原理是通過 AMOLED 屏幕模擬出類似電子書的觀感(色溫變暖、黑白),用戶可以選擇某些 app 啟用,也可以全局打開。如果你習慣用手機長時間閱讀,這個功能還是很實用的,不過受限於顯示面板,大家不要指望它可以媲美 Kindle 的電子墨水屏效果。

就屏幕這一部分,相比 iPhone 上的頂級 LCD 屏幕以及三星 Galaxy S/Note 系列上面板頂級並且擁有完善色彩管理的 AMOLED 屏幕,一加 5 在色彩表現、清晰度上都有一定的差距,雖然算不上天上地下,但也的確能在日常使用中感受出來。相比國產 3000 元檔的其它產品,在對面板調教進行了改良后,一加 5 的屏幕表現也達到了這個價位正常的水準,不至於拖後腿。

一句話概括就是:一加 5 的屏幕相比一加 3 /3T 有進步,距離頂級水準有差距,不會「辣眼睛」。

聊完了外觀和屏幕這兩個可能是大家最關注的問題,我們再看一下一加的兩個傳統強項:性能和拍照。

如何評價驍龍 835 加 8GB 運存的使用體驗?

硬體上,一加 5 不出意外地把能堆的料全給堆上了,包括驍龍 835、8GB LPDDR4 內存、UFS 2.1 雙通道快閃記憶體,各種跑分見下圖。

在系統的性能調度上,一加 5 則延續了一加 3/3T 的整體策略,簡單來說就是「能跑多快跑多快」。

在打開微博、微信甚至是自帶的電話、信息等 app 時,一加 5 就可以輕鬆達到 8 核心全開,4 小核 1.9GHz,4 大核 2.45GHz。這是繼努比亞 Z17 之後,一加 5 成為了第二款可以真正「超滿血」的驍龍 835 手機。

在 NBA 2K17 這樣的「變態級」遊戲中,一加 5 也可以無壓力 8 核全開,大核最高主頻可以達到了 2.36GHz。不過由於激進的調度機制,一加 5 在高負載下的發熱稍微有點大(相對其它驍龍 835 手機而言,絕對溫度並不高)。

有了全面頂配的硬體和激進的調度機制,一加表示,還在系統層面對流暢度做了一些優化,自動將一些常用 app 常駐後台,提高使用時的打開速度。

在將上述這些東西疊加在一起之後,一加 5 成為了我用過的最快的 Android 手機,沒有之一。

如何評價一加 5 的「1600 萬 + 2000 萬」像素變焦雙攝方案?

一加 5 這次緊跟大潮,採用了後置雙攝像頭設計。

其中主攝像頭為 1600 萬像素,sensor 型號為索尼 IMX398(1/2.8 英寸, 1.12 微米),支持雙核對焦(可以理解為全像素對焦的縮水版,但優於普通的相位對焦),鏡頭光圈 f/1.7,無光學防抖。除此之外,一加 5 還搭載了一顆 2000 萬像素的長焦頭(其實嚴格意義上並不長,下文會詳細說),sensor 型號為索尼 IMX350(1/2.8 英寸, 1.0 微米),光圈 f/2.6,無光學防抖。

從參數上看,一加 5 這套雙攝方案和 OPPO R11 非常類似。相比一加 3/3T,主攝像頭感測器從 IMX298 升級到了 IMX398,光圈從 f/2.0 增加到 f/1.7,但去掉了光學防抖,有得有失。從我們之前體驗 OPPO R9s(同樣是 IMX398)、R11 等產品的情況上看,一加 5 用的這套 IMX398 + f/1.7 方案素質還是不錯的,雖然沒光學防抖,但也不至於成為瓶頸。

相比起有些「平淡」的主攝,一加 5 這個 2000 萬像素的副攝就很有意思了。目前基於雙攝設計的兩個核心功能分別是變焦和背景虛化,一加 5 這兩個功能也都有,但做得方法都和主流方案不太一樣。

先說變焦。

目前最主流的雙攝變焦方案是 iPhone 7 Plus 為代表的「1 個廣角 + 1 個長焦」方案,一加 5 也是這麼用的,但和 iPhone 7 Plus 等效焦距達到了 56 毫米(是主攝像頭 28 毫米焦距的一倍)的長焦不同,一加 5 的這個「長焦」等效焦距在 40 毫米出頭。

在變焦的過程中,一加 5 在 1 倍到 1.5 倍之間用的是主攝像頭(也就是廣角頭)進行裁切,在 1.6 倍的時候就切換到了這個不太長的「長焦頭」。相比之下,iPhone 7 Plus 在 1 倍到 1.9 倍之間都是用廣角頭裁的,到 2 倍的時候才會換成長焦頭。

至於為什麼這麼做。一個原因應該是一加 5 這種焦距相對較短的「長焦頭」可以做得更薄,從而降低攝像頭部分的凸起(一加 5 的凸起沒 iPhone 7 Plus 明顯);另外,由於長焦頭介入得更早,再加上像素數的優勢(1600 + 2000 VS 1200 + 1200),一加 5 的變焦理論上解析力會比 iPhone 7 Plus 更好。

不過和 iPhone 7 Plus 一樣的是,一加 5 的這個光圈僅有 f/2.6 的長焦頭在弱光下的成像比較差,外界光線較差的時候會直接被系統關掉。所以,如果你買到一加 5 之後發現長焦頭不工作,換個光線好的地方就好了,不是因為廠商虛假宣傳。

一加 5(2X)

iPhone 7 Plus(2X)

一加 3(數碼變焦)

實際使用中,一加 5 的變焦也達到了不錯的水準,在白天光線良好的情況下(注意這個前提,弱光下,目前雙攝手機的變焦基本沒有幾個能用的),在 2 倍狀態下依舊可以保持非常不錯的畫面解析力,整體表現並不遜色於 iPhone 7 Plus。

此外,一加 5 的人像模式也很有意思。

通常來說,一加 5 這種雙焦距雙攝在做虛化時,都是用長焦來取景,獲得更淺的景深,然後將廣角頭採集到的畫面裁剪成和長焦相同的畫面,通過和長焦頭的畫面進行對比,然後做虛化,iPhone 7 Plus 和小米 6 都是這麼做的。

一加 5 則反其道而行之,在打開背景虛化(也就是人像模式)后,一加 5 會把廣角頭採集到的畫面裁切到和另外一顆長焦頭接近的視角,然後用長焦頭收集到的畫面來輔助虛化。換句話說,iPhone 7 Plus、小米 6 的拍出來背景虛化照片都是長焦頭拍的,而一加 5 是用廣角頭拍的,然後再做裁切。

由於用的是光圈大、成像品質更好的廣角頭,一加的這種做法可以讓背景虛化功能在弱光下依然可用,缺點是損失了一定的解析力(畢竟裁切了一部分),並且等效焦距略短(只有 40 毫米左右),相比 iPhone 7 Plus、小米 6 等 50 毫米左右的焦距畫面透視效果會更明顯一些。

在虛化的體驗上,得益於驍龍 835 強大的 ISP,一加 5 的表現非常優秀,取景流暢,按下快門后很快就可以完成處理。在虛化的效果上,一加 5 在國產雙攝中的表現還算不錯,上面這兩張圖中的花朵基本都能「虛」出個大概,但相比 iPhone 7 Plus 這樣的行業最高水準還有可見的差距。

聊完了雙攝部分,最後說一下一加 5 的實際拍照表現。

對焦方面,得益於 IMX398 的雙核對焦能力,一加 5 的對焦表現相比一加 3/3T 有所提升,特別是在弱光下,對焦表現已經很接近三星 Galaxy S8 等代表手機對焦最快水準的全像素對焦了。

氫 OS 3.5 自帶的相機 app 界面非常簡潔,但功能並不少。4K 錄製、專業模式、延時、慢動作、全景都有,一加 3 上推出的 HQ(像素精選)模式在一加 5 上也得到了保留,但依然無法和 HDR 疊加(HDR、HQ 二選一)。

以下樣張均使用一加 5 在自動模式下拍攝,部分標註的樣張使用了 2X 焦距。

2X 焦距

2X 焦距

2X 焦距

畫質方面,一加 5 展現了國產第一陣營的水準,大多數時候可以一鍵拍出想要的照片,不過相比去年同期在成像上備受好評的一加 3,我並沒有發現一加 5 有明顯的進步。不過得益於給予雙攝的變焦能力,在使用一加 5 時,在光線良好的情況下,可以通過選擇 2X 上下的焦距,帶來一些不一樣的拍攝視角,這可能也是一加 5 相比一加 3 在日常拍照中的最大優勢了。

如何評價一加 5 的電池容量比一加 3T 還小?

一加 5 的電池容量為 3300 毫安時,這個數字顯然算不上多大,只是略高於一加 3 的 3000 毫安時,甚至比一加 3T 的 3400 毫安時還小了點。

當然,考慮到一加 5 緊湊輕薄的機身,這個容量其實並不小,同為 5.5 英寸但明顯更大更厚的 HTC U11 才 3000 毫安時,另一款 5.5 英寸屏幕並且尺寸更小(畢竟「無邊框」)的努比亞 Z11 的電池容量(3200 毫安時)略高於一加 5,但整機要明顯更加厚重。

不算大的電池,加上一加 5 系統非常激進的調度策略,讓我們對一加 5 的續航沒抱太多期待,不過實際表現卻比我們預想的好不少。

我的手機使用算是比較重度的,雖然不怎麼玩遊戲,但我每天會花大量的時間刷微博,在 Chrome 上看文章,看視頻,偶爾拍拍照,聽聽歌。在使用一加 3 的時候,它的續航是永遠無法讓我從早上堅持到下班的,一加 3T 稍微好點,但也就是省著點用勉強撐一天。

一加 5 的表現要更好,類似的使用強度下,一加 5 已經足夠我整體一天的使用了。這應該主要歸功於能耗比明顯優於驍龍 820/821 的驍龍 835 SoC,再加上相對省電的 1080p 屏幕,從而在電池容量沒什麼進步的情況下,讓續航變得更好。

充電方面,一加 5 相比一加 3/3T 沒有任何變化,依舊是 5V、4A(20W)的 Dash 閃充大電流方案,充電頭和 OPPO VOOC 閃充頭通用。

經過我們實測,沒電關機狀態下,一加 5 前 10 分鐘可以充 19%,20 分鐘 38%,30 分鐘 58%,1 小時 92%。

另外,由於用的是低壓大電流快充方案,一加 5 在充電式的轉換率(大約是 95%)明顯高於主流的高壓快充(大約是 90%)。這意味著在同樣的充電功率下,一加 5 的發熱大致只有高通 QC 3.0 等高壓方案的一半。反應到實際的感受就是,一加 5 在快充時手機基本不怎麼發熱,並且在亮屏使用時可以做到快充不降速。

照理說,不進步就是退步。不過在三星 Galaxy Note7 安全事故之後,今年不少手機廠商在充電上都變得異常保守,不進步甚至會有些退步。這個背景下,「充得快並且不熱」的一加 5 反而繼續成為亮點。

氫 OS 3.5:基本就是原生 Android

系統方面,國行一加 5 預裝的是氫 OS 3.5,不過要不是依然保留了之前氫 OS 的負一屏設計,你很可能會誤以為一加 5 搭載的是原生 Android 系統。

無論是系統 app 圖標、下拉通知、設置菜單、動畫效果,氫 OS 3.5 都和原生 Android 無異,在默認的桌面(啟動器)上,氫 OS 3.5 採用了類似 Google 的 Pixel Launcher 的設計(一加把這個啟動器叫做「一加桌面」),在桌面上滑可以呼出所有程序列表。

不過或許是為了照顧國內氫 OS 老用戶的習慣,在系統設置的一級菜單里,一加特意加了一個「默認桌面」的選項,在這裡可以選擇「氫桌面」,切換后氫 OS 原來的那種桌面風格就又回來了。

另外一個值得一提的功能是,在設置的「按鍵」選項里,可以將長按操作設置為微信或支付寶支付,在任意界面下長按就可以調出來支付界面了,非常方便(之前 Smartisan OS 等定製 ROM 也都有類似的功能)。

一些小細節

最後,我們再簡單說幾個一加 5 上的一些小細節。

正面固態指紋,表面蓋板為陶瓷材質,和前面板之間有一定色差;

除了使用底部三顆觸摸實體按鍵(默認),也可以在設置中調出屏幕內虛擬按鍵;

有 3.5 毫米耳機插孔(codec 不清楚是 WCD9335 還是 WCD9341);

藍牙 5.0,無紅外,有 NFC,但系統暫時沒有刷公交卡功能;

底部單揚聲器;

雙卡雙待,全網通(6 模 34 頻,上行 Cat.13,下行 Cat.12),不支持 Micro SD 卡拓展;

USB-C 介面;

支持生活防水;

側面三段式開關,可以快速切換響鈴、靜音、勿擾模式。

撞臉 iPhone 7 Plus 背後,其實是處處都不同

剛開始拿到一加 5 的時候,我們是有一些失望的,原因是相比之前的產品,它的外觀少了一些「原創性」。但隨著使用時間的增加,我愈發感覺在「撞臉」的背後,一加 5 依然是一款足夠「一加」的產品。

從進化的稜線,到工藝、細節上的優化,到「快得沒朋友」的運行速度和表現均衡的雙攝,一加 5 在一加 3/3T 的基礎上,幾乎在所有方面都做了升級,不過同樣「升級」的是一加 5 的售價。

一加 5 有兩個容量可選,「6GB + 64GB」的月岩灰版本售價 2999 元,「8GB + 128GB」的星辰黑版本售價 3499 元,這個定價要低於美國地區 479 美元(約合 3271 元)和 539 美元(約合 3681 元),但比一加 3T 2699 元(64GB)和 2999 元(128GB)售價還是明顯高了一些。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