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全球金融危機后的《風險管理精要》

2007—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世界發生了很多變化,這種變化在銀行業中尤為顯著。因此,《風險管理精要》有助於闡明金融危機對風險管理的意義以及接下來幾年將完全生效且影響深遠的監管變化過程。

米歇爾·克勞伊、丹·加萊等 著65.002016.12

關鍵詞:

金融危機 風險管理 經濟

約3000字

推薦閱讀時間:15分鐘

本書是金融出版社引進出版的「國外金融進階閱讀精選」之一。本書從金融風險管理的基本概念和要素入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闡述了金融風險管理的方法論和最新進展,內容涉及風險管理的方方面面,為讀者提供了全面而又新穎的金融風險管理視角。本書緊緊圍繞風險管理這個主線,面向銀行和公司兩個對象,闡述了各自風險管理的特點、要素和具體步驟,在介紹風險和收益等相關理論知識后,具體剖析了市場風險、信用風險和操作風險三類最重要的風險,做到有的放矢,重點突出,有利於讀者掌握風險管理的核心和要點。

本書不僅適合金融和非金融機構中需要進一步了解風險管理的專業人士、高管以及董事會成員,同樣適用於大學生、就讀普通MBA課程的學生,以及那些對現代金融風險管理課題感興趣的業外人士。

前言

2007—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世界發生了很多變化,這種變化在銀行業中尤為顯著。因此,本書第二版將非常有意義,它有助於闡明金融危機對風險管理的意義以及接下來幾年將完全生效且影響深遠的監管變化過程。

銀行正在改革風險管理過程,挑戰也愈加深入。銀行必須重新思考經營模式,甚至質疑其存在的理由。它們的存在是為了承擔(表內或表外)自營風險,還是向客戶與商業夥伴提供專業服務與技術?

在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我們採用了后一種經營模式。我們最近完成了一項積極改革,以適應后危機時代的監管約束,結束自營業務,降低風險敞口,重新專註於三項核心業務:批發銀行、投資解決方案和專業化金融服務。

《巴塞爾協議Ⅲ》下大幅升高的資本成本可能使許多銀行轉向更基於服務的低風險經營模式。新的監管規定還要求銀行改變融資策略——例如,除了改革證券化方法和傳統融資途徑,還要利用新的融資工具。

這種理念變化可能意味著與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例如保險公司和養老基金)建立可信的合作夥伴關係,它們可以吸收銀行不希望繼續保留在資產負債表上的風險——法國外貿銀行已經開始這樣做了。

隨著銀行改變經營方式,它們還必須以新眼光看待公司治理。這場金融危機表明,過去銀行追求的目標——增長和短期盈利能力——太過簡單。未來,銀行必須樹立更廣泛、更長遠的利益相關者觀點——例如,明確定義長期風險偏好,並將其與戰略決策和經營決策牢固相聯。確保正確的增長方式需要運用本書討論的許多公司治理的最佳實踐機制。

這場金融危機還表明,在企業風險管理上,銀行不能只空談概念。銀行必須更好地理解金融系統面臨危機時,銀行投資組合和經營模式中的各種風險——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操作風險、聲譽風險,等等——如何相互影響和加劇。

反過來,這要求建立新的風險管理方法和銀行的整體基礎設施——例如,在宏觀經濟壓力測試領域。本書的成就之一就是,它有助於提出這些新方法,並說明它們的優點和缺點。作者認為,金融機構絕不能依賴於單一風險指標——不論是新指標還是舊指標。風險指標和風險管理方法是為了幫助決策者,而不是為了提供簡單化的答案。

關鍵在於,金融機構(以及監管機構)應該更好地理解全球金融體系相互關聯的本質。正如本書在不同章節所說明的,系統風險、交易對手的相互關聯性、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都會在危機中彼此助長。了解風險如何在繁榮時期集中,以及在蕭條時期通過系統相互關聯性擴散,需要成為銀行風險管理理念的一部分。不理解這一內容,金融機構就難以抗拒在短期推升增長率和盈利能力的衝動,而後者卻可能在長期形成不可持續風險水平的業務活動。

發達國家已經開始取消危機時期對經濟和銀行體系前所未有的支持,與此同時,全球經濟正在努力找到一條通往可持續增長的道路。這將產生許多挑戰與機遇。法國外貿銀行是實體經濟融資領域的先鋒,但我們知道這必須建立在穩固的風險管理基礎上。

從這個意義上說,本書支持我們在法國外貿銀行樹立的商業理念。我們認為,通過改進風險管理和謹慎選擇基本經營模式,在管理下行風險的同時實現增長的金融機構和經濟體將在長期取得成功。

洛朗·米尼翁(Laurent Mignon)

法國外貿銀行首席執行官

2013年9月13日

我認為,克勞伊(Crouhy)、加萊(Galai)和馬克(Mark)合著的這本《風險管理精要(第二版)》的理念非常精彩。我從事的是學術和投資管理職業,在工作中我發現,建立風險管理模型和風險管理系統的技術專家和這些模型和系統的使用者之間過於涇渭分明。此外,在我看來,建模者太遠離經濟學,也不了解風險管理的作用與局限以及如何構建風險管理問題。克勞伊、加萊和馬克彌合了這道鴻溝。他們將學術研究與應用、執行相結合。如果風險管理建模者懂得模型背後的經濟學,就能更穩妥地創建對銀行和其他實體真正有價值的風險管理工具。正如作者們反覆提到的,公司董事會也必須熟悉模型以及它們背後的經濟學原理,從而提出正確的追問。

風險管理通常被形容為公司的一項獨立活動,它不同於創造收益。多數宏觀經濟學模型和微觀經濟學模型都是從一個確定性框架開始,並加入一個誤差項,即代表不確定性的風險項。當描述這些模型產生的預期行為時,誤差項或不確定項將會消失,因為建模者通常將預期作為他們對未來結果的最佳推測。

然而,在兩種情況下,這都是錯誤的。風險管理是優化程序的一部分,是風險和收益之間的權衡。正如本書所介紹的,風險管理工具有三種:(1)準備金;(2)分散化;(3)保險。為應對不利結果預留的準備金越多,公司或銀行的風險越低。然而,準備金越多,意味著收益率越低。而且,我們還需要了解準備金的動態變化。例如,如果銀行需要資本或流動性準備金以抵禦衝擊,那麼在受到衝擊時應該保持準備金不變還是應該動用它,如何動用它?如果準備金必須永遠保持在某個靜態水平上,那麼它就根本不是準備金。這就是不確定情況下重要的優化問題和規劃問題。隨著分散化程度提高,銀行將降低異質性風險並保留系統性風險,後者也可以轉移給市場。

分散化有好處。但是,如果銀行由於客戶需要抵押貸款等特別服務而獲得利潤,那麼它可能希望通過承擔額外異質性風險來集中風險並盈利,因為銀行不能分散掉所有風險而仍然獲得超常利潤。銀行必須對客戶需求做出回應,因此將承擔異質性風險。保險也是同理。銀行保險與汽車保險不同,汽車每年的價值是已知的,保險金額也容易確定;而正如本書所介紹的,銀行可能不知道需要多少保險,何時需要保險。銀行也不知道市場價格變化時,保險計劃將如何變化。

這就是為什麼風險管理被納入一個其中始終存在風險與收益權衡的優化系統。忽略風險因素是不適當的;集中風險也是不恰當的。銀行或公司的董事會有責任了解和質疑優化問題。同理,建模者還必須了解經濟權衡。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許多銀行都以線性形式而非環形形式組織風險管理活動。也就是說,風險部門獨立於生產部門且地位低於生產部門。設計未來的風險管理系統時,必須以優化問題為中心。在確定不同業務的盈利能力以及它們彼此如何協調時,不僅需要確定營運資本、實物投資或人力資本使用的資本水平,還要確定風險資本金額。

風險管理需要衡量風險和建模。本書介紹了建模過程以及提供模型輸入數據中的許多問題。但是,一旦高管和建模者理解了這些問題,他們就會轉變關注重點,解決建模和風險衡量問題。例如,在建立模型/提供數據或校準模型框架時,存在三個主要問題:(1)使用歷史數據校準模型;(2)假設空間關係保持不變,例如特定資產如何合併為資產集合或資產集合如何共同變化;(3)假設一旦建立模型並進行校準,其他人不會對模型及其校準結果進行逆向工程,並與模型使用者進行博弈。本書中對上述每個問題或同時出現這些問題的情況都提供了大量案例和應用。例如,評級機構使用歷史數據校準房價下降導致的房屋所有者的抵押貸款違約可能性。遺憾的是,它們使用的時期太短,並錯誤地假設這些短期數據提供了對未來的最優預測。評級機構還假設房屋所有者隨機對抵押貸款違約,而忽略了它們假設存在的不同抵押貸款潛在違約獨立類別在諸如2008年金融危機的危機中成為一個大類別的可能性。此外,一旦評級機構對複雜抵押貸款結構性產品進行評級,市場參與者就會反向推算出它們如何對抵押貸款產品評級,並將質量越來越低的抵押貸款加入結構以恰好通過他們希望獲得的評級水平,藉此與評級機構博弈。這三條經驗在風險管理中很普遍,本書以不同形式反覆對其進行了精彩說明。

有些決策應該是主動做出的,也有些決策是被動做出的。風險管理包括理解如何制定計劃以應對機會的變化、調整資產的成本變化以及融資活動的變化。為不確定性制定計劃是有價值的。忽略風險可能提供高額短期利潤,但卻以企業生存為代價,因為沒有留出足夠風險資本將威脅企業的生存。這種理解包括評估嵌入式期權和顯性期權的收益和風險。

所有風險管理系統都需要將學術模型和研究與實際應用仔細結合起來。本書中強調的學術研究對風險管理技術有重大貢獻。在實踐中應用模型時,必須意識到這些模型的基礎假設以及適用條件,並據此對其進行調整。實際應用模型時,還應該理解這些風險模型的輸入數據並對其校準,使之與基本經濟情況一致。2008年金融危機再次強調了風險管理的重要性。我認為所有董事必須像熟悉創造收益一樣熟悉風險管理。這將成為董事會參與的前提條件之一。本書強調了這些問題的重要性。

邁倫·S.斯科爾斯(Myron S. Scholes),斯坦福大學商學研究所院弗蘭克·E.巴克(Frank E. Buck)金融學榮譽教授,199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2013年11月

後記風險管理趨勢

在2005年撰寫的第一版《風險管理精要》中,我們列出了從「國家風險管理」到「風險透明度」的10種潛在風險管理趨勢。這裡,我們將簡短討論一個更有趣的問題,那就是從2013年8月的視角來看這些趨勢預言的成敗,然後我們大膽提出了五種新趨勢。

之前預測的正確與錯誤

回顧2005年,如果當時我們沒有探究風險管理的抱負,就不會獲得任何成果。我們的第一個主題(Epilogue, p. 388.)討論了各國建立一個機構管理其自身風險的必要。(羅伯特·默頓(Robert Merton)已經在一篇論文中提出了這些思想。)例如,以工業為重的國家可以互換這些敞口,或者發行利率與該國稅收情況相關的債券。事實證明,我們對宏觀風險和主權風險的擔心是有預見性的,但我們太過樂觀了。仍然沒有哪個國家任命「國家首席風險官」關注長期風險。現在,我們還應強調全球監管機構協調國家風險管理以控制系統性風險的必要。我們在本篇後記的第二部分回到了國家風險這個主題,因為許多國家沒能對2007—2009年金融危機做好充分準備,之後的主權債務危機仍然是一個重大問題。

我們曾預測保險業將採用類似於巴塞爾三大支柱的框架,這在某種程度上是正確的,儘管歐盟主導的這個過程很緩慢。此外,正如我們預期的,養老金行業已經意識到,它對股票市場收益率的依賴太嚴重。

上一版面世以來,我們樂見許多經過實踐檢驗的風險管理能力從銀行業擴展到金融業和非金融業,儘管風險管理能力在非金融領域的發展不夠快。然而,我們仍樂見資產管理從業者(及其監管機構)越來越多地參與發展企業風險管理(ERM)實務和技術。我們希望看到風險管理政策和方法按照本篇後記第二部分中討論的原則在這個金融業子部門中進一步發展。

回顧2005年,我們曾充滿希望地呼籲提高風險透明度,預測憑藉能「客觀透明地評估非常罕見但非常極端的風險」的新方法,投資者可以預期「極端市場上可能損失規模的披露程度將日益提高」。(Epilogue, p. 392.)吸取了2007—2009年金融危機的教訓后,這才開始成為現實(見第7章和第16章),實際上,業界在對外部觀察者公開極端風險信息這方面仍處在最初級階段。

我們正確預見了對風險管理精要「務實」(非研究型)教育需求的增長,它受到各種利益相關者的推動。然而,正如本篇後記第二部分所討論的,對非研究型群體的目標培訓的節奏與質量需要改進和升級。我們還預測,正規風險教育將成為公司教育課程的常見部分。我們將看到越來越多的風險管理學術課程,甚至是MBA水平的專業課程,它們將學生培訓為風險經理。

我們還指出了對更正式的公認風險原則和標準的需求,(Epilogue, p. 393.)在這篇後記的第二部分,我們對風險管理實務標準(SOP)進行了相關討論。正如我們預測的,風險術語和風險方法正在趨同。PD、LGD和VaR等術語現在常用於銀行業、保險業和養老基金中,也常用於非銀行業公司和工商企業中。會計準則委員會正在付出巨大努力推廣公允價值的範圍,並縮小會計利潤和經濟利潤之間的差距。然而,這條道路上的問題仍然非常艱巨,因此規則不斷被修訂和改變。最終,我們預期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和美國公認會計準則(GAAP)之間將趨同,走上一條朝著經濟利潤嚴格趨同的道路。

回顧2005年,我們曾認為風險衡量的進展應該「綜合風險管理的傳統統計方法與專家判斷和結構性方法等非傳統方法,討論可能的風險情景和因果關係」。我們希望,業務量驅動的零售信貸業務將採用新方法「更有效地對產品定價,使產品定價成為綜合考慮風險因素、成本因素和行為因素的函數。」(Epilogue, p. 394-395.)然而,在這兩方面,都沒有出現足夠迅速的新方法推廣趨勢。金融業的風險衡量工具太脆弱,並在2007—2009年的壓力市場中土崩瓦解。

我們預測的操作風險轉移方法也沒有發展得如預想那樣快,儘管我們仍然預期最終將出現操作風險轉移機制市場。建立這種轉移機制的一個前提條件是引入更成功的操作風險衡量與定價方法。操作風險仍集合了許多沒有太大共性的不同問題和事件,仍沒有一種令人滿意的高級管理方法(AMA)。

現在,我們思考或希望的五個新問題將成為接下來幾十年風險管理進展的重要特徵。

新趨勢和重新出現的舊趨勢

1.國家風險與全球風險

在本書第一版中,我們討論了國家風險問題,並強調了在宏觀經濟水平和全球水平上管理風險的必要。在發生全球金融危機后的今天,這種必要性更加明顯,特別是在多個市場風險和信用風險事件被證明是系統性風險之後。尤其是,雷曼兄弟在2008年9月15日違約在金融市場上引發了巨大影響,不僅是在美國,而且波及全球。銀行間貸款凍結了數月之久,信用利差和市場波動性指標躍升至新紀錄。

雷曼兄弟的破產震驚了所有市場參與者,並表明在美國,美聯儲和財政部對如此大規模的崩潰都毫無準備。它們花了很長時間才意識到,問題的本質不一定是破產金融機構的規模(即「太大而不能倒」),而是破產金融機構與其他市場參與者的相互關聯(「關聯太密切而不能倒」)。我們的當務之急是,釐清金融公司與非金融公司在國際層面上的法律聯繫。作為第一步,金融穩定委員會(FSB)正在為所有金融交易制定標準全球法律實體識別系統(GLEIS),它也有助於構建母公司/子公司關係樹,讓機構相關性更加透明。

這場危機還凸顯了高評級主權國家可能迅速喪失清償能力的事實:冰島違約了,而希臘獲得歐盟特殊貸款救助之前在違約邊緣苦苦掙扎。

國家風險的另一種長期風險是,人口增長率平穩或變負造成經濟緊縮的風險。在許多發達經濟體中,人口的自然增長率低於1%,例如,在西班牙,人口增長率為負數。這種現象的長期影響可能非常嚴重,尤其是在壽命增加的前提條件下。例如,10—20年之內,供養每個退休者的勞力將減少。這可能導致社保計劃破產,對生產率形成下行壓力,並且不利於激勵人力資本與實物資本投資——例如,研發支出。我們不能想當然地認為20世紀的股票收益率將維持下去——通常高於每年10%——和固定收益養老金計劃不會出現巨額赤字。管理長期國家風險意味著制定計劃以處理這些基本風險,其中許多風險對發達經濟體的影響都甚於對發展家的影響。

2.資本充足率要求

正如我們在第3章所介紹的,《巴塞爾協議Ⅱ》,尤其是《巴塞爾協議Ⅲ》,對銀行所持資本(例如,普通股)質量的要求比最初的1988年《巴塞爾協議》(信用風險)和1998年《巴塞爾協議》(市場風險)高得多。但是資本數量不是唯一的問題。監管重點已從確保小儲戶或保單持有者的安全轉向減輕系統性風險。現在,即使是影子銀行體系也面臨越來越多的監管,並可能和金融體系其餘部分受到同樣嚴格的管制。

例如,在全球金融危機前,美國投資銀行不受《巴塞爾協議》規定的約束,只有商業銀行持有監管資本。2008年9月後,一切都改變了。作為這種監管目標變化的結果,現在銀行需要持有遠高於以前的普通股。根據《巴塞爾協議Ⅲ》,這些資本要求將穩定增加,未來可能達到風險加權資產的15%,相比之下,危機前的資本充足率要求只有1%~3%(第3章)。

莫迪格里亞尼—米勒(MM)定理告訴我們,在理論上,資本結構與公司價值無關。普通股要求不應影響公司價值,因為股權比率增加降低了公司的金融風險;當風險下降時,股票和債務的預期成本也會下降。理論上,提高資本要求的影響是降低所有索償權持有者的風險,而不改變企業價值。然而,MM定理是在完美資本市場和沒有稅收的理想環境下推導出來的。因此,在實際中,銀行擔心提高資本要求實際上將損害銀行的盈利能力。盈利能力可能下降,但是,記住MM定理,股票風險也將下降。

另一個相關問題是,當必要股權的計算結果基於風險加權資產時,計算必要股權的複雜性和成本。有些人認為,監管變得太過複雜而沒有必要,按照更加簡約智慧的規定要求銀行持有監管資本可能更有效率。(見:Haldane, cited in Chapter3, footnote 57.)還有些人認為,銀行按資產負債表中資產的固定比例持有普通股而不是根據風險加權資產分配監管資本將使這個過程變得更透明。(見:Admati and Hellwig, cited in Chapter 3, footnote 58.)這將為銀行節省用於IT投資和報告的時間和金錢,尤其是與計算《巴塞爾協議Ⅲ》資本要求的高級法比較時。在任何情況下,《巴塞爾協議Ⅲ》依據的複雜計算都取決於太多假設和近似,以至於它們可能偏離銀行彌補風險所需的實際資本(即銀行的經濟資本)。

3.建立專業風險管理實務標準

我們預期,近期風險管理業將起草專業風險管理實務準則(SOP)。多數專業人士,包括會計師、保險精算師、律師和醫生,都遵守明確的實務準則。然而,風險管理業尚未有一套適用於不同風險管理職業和行業的從業者的公認風險管理實務準則。

實務準則是一個職業的真正標誌。它規定了風險管理從業者的「建議做法」和「注意事項」。重要的是,它提供了某種程度的透明度,專業人士在被要求違背通常做法時也可以據此簡單拒絕——例如,規定銀行貸款損失準備金或保險公司準備金時。實務準則還為利益相關者(例如,僱主)提供了指南,並可以作為專業觀點的基礎。它還提供了一個專業違規處理流程平台,並且有助於集成多數情況下的監管要求。

實務準則還對專業人士提供了保護。例如,如果制定了操作風險準則——從驗證數學模型到選擇操作風險關鍵績效指標(KPI)——告贏一名風險經理就會困難得多。

如果不同職業和行業(例如,銀行業、保險業和資產管理業)都採用了類似的風險管理實務準則,那麼金融業將從中受益。此外,某個行業(例如銀行業)的風險管理從業者還能從另一個行業(例如保險業)的實務中輕鬆學到經驗。

制定風險管理實務準則時,從現有的保險精算實務準則(ASOP)出發可能是個不錯的起點,(見:「Risk Evaluation in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Actuarial Standard of Practice No. 46, September 2012.)它指出了風險管理者做本職工作時應該考慮、記錄和披露的內容。

此外,還需要制定(且能夠制定)群體水平上的風險管理實務準則——例如,董事會、管理委員會、風險管理部門和業務部門的風險實務準則。然而,風險管理實務準則的發展需要逐漸推進,因為風險實務人員不可避免地會擔心,採用風險管理實務準則將無意中對自身形成束縛,因此在風險管理實務準則的發展過程中需要順應這種情況加以改進,消除他們的擔憂。

4.資產管理中的風險控制

新的交易策略(例如指數/籃子交易)和創新交易產品(例如ETFs(交易所交易基金))都會使股票市場以及不同資產類別中的相關係數觀察值大幅增加。儘管2013年相關係數有所下降,但股市上的平均相關係數仍為50%~60%,相比之下,30年前股市上的相關係數約為25%~30%。因此,傳統分散化方法不再向投資者提供自然對沖。

相關性不是唯一問題。統計文獻(例如,關注自回歸條件異方差模型/廣義自回歸條件異方差模型的文獻)表明,市場收益率和波動率也不是靜態的。許多實證研究表明,高波動率時期和低波動率時期彼此接續。1998年8月或2008年10月的市場事件可以在幾天內讓最有天分的資產管理者的累計收益率一掃而空。

因此,資產管理者提出了新的量化方法,以結合資產分配策略與風險控制方法,這些方法是風險管理中最有意思的新前沿之一。

這些新的量化方法是什麼樣子呢?一種合理方法包括四個關鍵步驟。第一,構建一個包括多個要素——例如隱含波動率(例如,VIX)、信用利差(例如,非金融公司的CDX投資級指數、CDX高收益指數),以及政府債券收益率曲線的動態變化(例如,收益率曲線短端和長端的斜率)——的風險指數。

第二,不同的統計方法可以用於識別決定風險指數特徵的不同風險機制。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識別出二至四種不同的風險機制——從「高風險」到「平穩」,以及部分中間風險機制。

第三,選擇資產時,應該包括無風險資產——例如,貨幣市場基金。在最簡單的情況下,可以只用兩種資產——例如,標準普爾美國股市指數和某個貨幣市場基金——對投資組合配置進行動態管理。然而,在世界範圍內進行更廣泛的資產選擇可能包括多個股票指數(例如,美國股票指數、歐洲股票指數和新興市場股票指數)、房地產指數、上市商品指數、對沖基金指數、中長期債券指數、短期債券指數和基準現金差額。

第四,每種機制都應該優化資產配置——例如,低風險機制下採用高度進取型配置,高風險機制下採用高度保守型配置(主要為現金)。這樣,投資組合就得到了動態管理。當統計模型表明,機制有很高概率發生變化時,就轉為相應的資產配置。應該選擇高流動性基礎資產以限制多重機制變化情況下的交易成本。

5.風險教育——以少數人還是多數人為對象?

在本書最近一版中,我們指出,專業風險教育課程的出現,包括專門的研究所課程和正規考證班,通常面對的都是職位頭銜中包含「風險」這個詞的人。在這段時間中,這種現象繼續像滾雪球一樣增加,應該得到歡迎。然而,它提出了一個難題:「為什麼銀行業和風險管理業的專業風險教育進步沒有在2007—2009年金融危機期間更好地限制金融機構的風險敞口?」

這是一個稍顯不公的問題,部分原因是,我們介紹的措施在2005年才剛剛提出,而危機很快就降臨了。我們也不可能知道,如果沒有實施某種程度的風險教育,危機造成的後果是否會更嚴重。

但是真正的問題或許是,風險教育沒有普及到最需要它的人群。它沒有普及到高級經理或者董事會,哪怕是在最低的必要程度上。它也沒有普及到一般大眾,他們可能更多地是從危機本身而非通過其他方式學會了風險原則以及金融機構的經營方式。

更廣泛地來看,風險教育沒有普及到許多貸款發放員工、操作基礎設施的員工或收集統計風險管理所依賴的數據的員工。

此外,現有課程的內容往往非常狹窄——例如,著重於某類特定風險的分析方法和統計方法,而非說明在給定經營模式下不同風險類型如何相互作用,或者可能採取哪些實際步驟發出警示,引起高管注意。

如果我們只教育「風險精英」,那麼我們將發現,當問題真正嚴重時,他們想扭轉局面將非常困難。在危機剛剛發生后,他們的觀點將得到回應並得到監管機構和高管的支持,但隨著商業周期的發展,這種支持將煙消雲散,而風險標準「逐底」將大行其事。在最近一次經濟周期中,欺凌或者排擠那些敢於發聲的風險經理更容易了,因為公司文化中幾乎沒有其他人精通風險管理概念與態度。

解決方法之一是,必須讓大量非風險專業人員掌握與風險相關的知識。

清華五道口金融EMBA

傾聽「一行三會」為代表的

主流金融權威觀點

↓↓↓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