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孟雲飛:少年豪氣,復興章草——宋克

文/孟雲飛

魯迅先生曾說:北京的白菜運往浙江,便用紅頭繩系住菜根,倒掛在水果店頭,尊為「膠菜」;福建野生著的蘆薈,一到北京就請進溫室,且美其名曰「 龍舌蘭」。所謂「貴乎稀有」。明代書法家宋克和他的章草應該屬於龍舌蘭級別的。

一、人物生平

宋克(1327―1387),字仲溫,一字克溫,自號南宮生,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明代初期聞名於書壇的書法家。

宋克詩文亦名於時,與吳門文士高啟、張羽、徐賁、陳則等被譽為「十才子」。他聰慧過人,博覽群書,醉心丹青,擅長畫竹,楷、行、草書,深得鐘王書法遺意,其章草師法皇象,與宋璲、宋廣齊名,史稱「三宋」。 其傳世書跡有《李白行路難》、《七姬志》、《杜子美詩》、《定武蘭亭跋》、《劉楨公讌詩》、《形增影古詩》、《急就章》、《書孫過庭書譜》等。均為墨林所寶,翰中精品。

宋克家境富裕,他身材魁梧,俠肝義膽,樂善好施,及至成年,適逢元末動亂,欲樹功業,遂謝客學兵,挺走中原,舉旗起事,不料中道受阻,無奈溯江游金陵、會稽等名勝山川之地,歸家后乃發憤攻讀。當時張士誠佔據吳地,愛慕其名想招為幕賓,被宋克謝絕。之後,其在家中辟一室,珍藏曆代法書碑帖,日游其間以自娛。據《明史•文苑傳》謂:「克杜門染翰,日費十紙,遂以善書名天下。」

二、宋克與《急就章》

宋克一生在仕途上不得志,直到晚年才得到一個陝西鳳翔府同知的小官,但是時間不長便辭官還鄉了。歸隱期間,他與楊維楨、倪瓚等交往融洽,常常以詩文互相酬唱。宋克的書法格調高古,自魏晉上溯草隸,深得鍾、王之法,擅長楷書、草書,精於章草,尤其對皇象的《急就章》頗有研究。宋克的章草,延續趙孟頫、鄧文原的風格而有進一步發展,他摻入今草和行書的寫法,筆畫流利、矯健。其真書出自鍾繇,行草具「二王」之遺意,清勁古雅。最為難能可貴的是他將章草融合到他的行草中去,而別開生面,曾師從元康裡子山的入室弟子饒介學書,所傳皆「二王」草法,其草書揮灑自如,瀟洒縱橫,筆力俊峭挺拔,圓融洒脫,尤其是他的小草和章草,堪稱冠絕一代。吳寬《匏翁家藏集》評其書謂:「克書出魏晉,深得鐘王之法,故筆精墨妙,而風度翩翩可愛。

《急就章》因篇首有「急就」二字而得名,宋代王應麟解釋為「急就謂字之難知者,緩急可就而求焉」之意,是西漢元帝時為兒童識字編的課本。該文從漢至唐一直是社會流傳的主要識字教材,內容涉及姓名、組織、生物、禮樂、職官等各個方面,彷彿一部小的百科全書。唐代以後,蒙學教材改為《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經》。流傳最早的《急就章》傳為皇象書,今有刻本流傳。明代楊政據葉夢得潁昌本摹刻的最為著名,因刻於松江,故名「松江本」,原石現藏松江縣博物館。此本章草和楷書各書一行,字形規範,筆力剛健,寓變化於統一,其字結體略扁,各字間均不牽連。筆劃牽絲映帶之間法度嚴謹,字字獨立內斂,整篇氣息古樸、溫厚。近人沈曾植《海日樓札叢》稱:「 細玩此書, 筆勢全注波發,而波發純是八分筆勢,但是唐人八分,非漢人八分。」該帖對後世影響深遠,是公認的章草優秀範本之一。

《急就篇》在唐以前,因為輾轉傳寫,內容頗多訛脫。宋克所書急就章,不只一本,現存有故宮藏本和天津藝術博物館藏本。故宮博物院藏本,筆勢勁健,風貌簡古,全篇精絕謹嚴,為宋克用意臨摹、兼備古法之形與神的得意作品。王世貞評價:「觀仲溫書《急就章》,結意純美,以為征誅之後,獲睹揖讓。而後偶取皇象石本閱之,大小行模及前後缺處若一,惟波撇小異耳。」

三、草書特色

宋克草書取法「二王」,得力於張旭、懷素,加上他在章草上的深厚功底,形成了富有創造性的「草書混合體」,表現出章、今、狂三草之特徵。

章草行筆波磔,有隸意,用點處多,筆斷意連;字字獨立,不相連帶,多取橫勢。今草改章草的橫勢為縱勢,省簡波磔,筆勢流暢,字與字之間呼應連貫。狂草筆勢迅疾,洒脫奔放。筆畫豐富,通篇連綿,常常一氣呵成。宋克的草書風格豪放,筆勢流暢,筆畫方圓結台,大小相間,婉轉不失鋒棱。宋克的「混合體」草書,是把章草、今草和狂草的筆法融合貫通而成。他在草書中強化波磔,與元代趙孟頫的書風拉開距離,其草書中的取妍尚姿,是元以來的時代風氣使然。在宋克的草書中,《停雲館法帖>卷十所錄宋克書《鍾繇王羲之二小傳》的風格介於《唐采詩卷》和《杜甫壯遊詩卷》之間,在今草中糅合了更多的章草筆法,既有今草的連綿不斷,也時見章草的波挑。宋克的草書作品現存的還有《公譙詩》(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等。這些草書風格雖不如《杜甫壯遊詩卷)強烈,但其瘦勁的筆勢卻表現出豪邁淳雅的風格,頗具鮮明特色。《公誡詩》和《七言絕句》在創作形式上,以立軸表現草書的連綿跌宕,這種軸類書法作品形式在趙孟頫、楊維楨、倪瓚那裡雖然也有採用,但宋克和明初草書家宋廣等人在這種形式上有了更大的發揮,明中期祝允明又有拓展,到了晚明,出現了徐渭、董其昌、張瑞圖、黃道周、倪元璐、王鐸、傅山等人的巨軸草書,因而,可以這樣說,在書法形式由「手卷」到「立軸」的轉化過程中,宋克亦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四、歷史地位

宋克的書法,從淵源上說是取法魏晉的;從師承上說,則是元人的餘緒。宋克最為擅長的書體是小楷、章草及狂草與章草的糅合體。他的小楷曾仿效趙孟頫,更多得益於鍾繇。清代翁方綱推許其為「有明一代小楷宋仲溫第一」。宋克以章草糅入狂草而創造了一種個性鮮明的書風,其取法來自元人,尤其是受到康里巎巎的影響。趙孟頫的書法曾出現章草、今草、楷書、行書的混合書寫,但四體的特徵尚能分辨,康里巎巎的書法則已無法區別章草與今草的用筆特徵。這種糅合發展到宋克更臻化境,他不僅將章草與狂草的用筆、結體完全混融無跡,而且較之康里巎巎在用筆上也更加豐富,並完全脫去了康里巎巎氣息上的局促,不僅有狂草的豪放,還有章草的生辣,宋克的章草,是歷史上將不同書體糅合的成功嘗試。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宋克所擅長的各種書體,都與隸書筆意密不可分,小楷也不例外。右圖《七姬志》(局部)是宋克小楷的代表作。筆畫粗細變化自然,外拓而不失蘊藉,書風遒麗疏朗、古樸大方,隸意猶存,深得鍾繇筆意。翁方綱甚至認為,有明一代,宋克小楷數第一。

顯而易見,無論是小楷、章草還是「混合草」,宋克一以貫之的,其實是隸意。這就不難解釋其草書何以將章草、今草和大草相糅雜,也不難理解宋克的章草何以在明初書壇大放異彩。如果說趙孟頫是元代復甦章草的第一人,那麼,宋克則可謂是元末明初章草創新中最為重要的一位。

五、一點思考

如果我們把宋克放在宏觀視野下把握,放在歷史長河中評判,宋克並不是書壇上登峰造極的人物,無論是前輩顏、柳、歐、趙,蘇、黃、米、蔡,還是後來者吳門三家等,他都難以與之相提並論。縱觀明初書壇,以「三宋、二沈」最為知名,所謂的「三宋」,是指宋克、宋遂和宋廣。客觀地講,「三宋、二沈」皆為站到歷史的制高點上,只是在當時書壇蕭條的背景下,「水落」而「石出」的結果,套用現在的話來講,他們都屬於二線書家。

元末明初,百廢待興。元末農民起義留下的創傷,新政權鞏固時的種種需求,讓朱元璋只能以休養生息為策。朱元璋提出「天下初定,百姓財力俱困,譬如初飛之鳥,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搖其根,妥在安養生息之」的方略。文化建設也就可想而知了。書法領域,明初既不像唐初那樣,直接接收了短命隋朝的書法大師,法度已備,也不像元初遍訪江南遺逸,移花接木。自力更生當然比拿來主義更需要時間。所以生於元、終於明的宋克,在這片空白的歷史宣紙上的書寫就有了特定的時代價值。和農業、經濟的復甦一樣,宋克以他的豪情,進行著章草的復興。

此文轉自《書法導報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