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健脾,祛濕才能健脾,告訴你怎麼才能有效地祛濕健脾

你經常胃疼,納差、腹瀉、便秘,看西醫說你是慢性胃炎,開了一堆葯也沒見好;看中醫,大夫說你脾虛,需要健脾,他給你開了方劑,效果也不明顯,這又是為什麼呢?

說到健脾,我們先看一下脾從中醫角度來講都有哪些職能?

脾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主運化、升清,主統血。

主運化、升清

脾主管飲食物的消化、吸收和運輸。包括運化水谷和運化水濕兩方面。

食物經脾消化、吸收後轉化為水谷精微,脾將水谷精微上輸歸肺、散佈於全身,以營養五臟六腑及各組織器官。若脾失健運,則消化、吸收和轉輸營養物質的功能失常,引起食少、納呆、腹脹、消瘦等癥狀。

脾運化水谷以升清為主,即所謂「脾主升清」。脾的升清,還能維持人體內臟相對恆定於一定位置而不下垂。若脾氣不升,不但影響水谷精微的輸布,使氣血生化無源、出現頭暈、神疲乏力、泄瀉等,嚴重者還可致脫肛,內臟下垂等。

水液的吸收和輸布也是脾主運化的一個方面。脾將水谷精微中多餘的水分,轉輸於肺、腎,經過肺、腎的氣化作用,化為汗和尿排出體外。脾運化水液功能減弱,會導致水液在體內的停滯,形成痰飲、水腫。這些停滯的水液就是我們俗稱的內濕,就是我們重點要祛除的。

脾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器官,而口是食物進入的門戶,故有「脾開竅於口」的說法。臨床上,脾病常可以出現口味的異常,如脾虛則口淡無味,脾有濕熱則口中有甜味等。

主統血

脾有統攝血液在脈管中運行,而不溢於脈外的功能。脾統血的作用是通過氣攝血來實現的。若脾失健運,氣虛不能攝血,則出現皮下出血、便血、尿血、崩漏等。

從以上可以看出脾在身體的功能是非常重要的,身負全身氣血糧食的運輸重任,也手握很多婦科疾病的生殺大權。內濕的產生根源也在於脾的功能受損,可以說濕氣和脾虛是相伴而行的,只要脾虛,就會有濕氣。有了濕氣,進一步加重了脾虛

脾如此重要,我們卻在不斷傷害他,以至於脾一直處於虛弱狀態。

那什麼情況會造成脾虛呢?

脾喜溫惡涼,喜歡溫暖的食物討厭生冷。這下你知道為什麼大夫總是不讓你喝涼水,吃涼飯,吃冷飲,因為他們會深深的傷害脾。可是人們呢就是不聽,說我一直吃冷飲,喝涼水,沒覺得身體不好啊,可是濕氣已悄悄地隱藏在你的體內了。中醫一直都有一個原則就是「健脾先祛濕」,只是真正知道的人真的不多。

濕氣在外會有很多表症,如皮膚油膩,口乾口苦,嗓子干癢,長痘,濕疹,腰酸背痛等等。

人們生活中的很多問題都和濕氣困擾密切相關,濕氣祛除了,很多小問題自然就沒有了。對一些慢性病的治療也應先祛濕,再採取其它方法調理,這樣吸收也會更好些。

所以腎虛人群,婦科疾病人群,減肥人群,脫髮人群,長痘人群,一定要先檢查下自己是否有濕氣,有就一定要先祛濕。祛濕之後,你身上的那些煩惱才有消除的可能。

有些朋友長期不注意,濕氣已經很重了,脾胃受傷,很多臟器都受到了影響,這個時候也意識到危害,這裡提供一些能有效祛濕的方法

一、醫生沒開對葯,沒有辯證施治,治療方案有出入。

二、你的脾胃不好平時食物都吸收不了別說藥物了。

三、濕氣囤積很久已經是葯之不及。

四、你用的祛濕方法不適合你的體質。比如:艾灸熱,較為猛烈,一般對寒症效果好些,如本身濕熱,猛烈的陽氣就會傷身。

「濕」有內外之分。外界環境潮濕,叫「外濕」,人體內水濕停聚,叫「內濕」。

外濕就是我們所處的環境中水汽比較多,比如氣候潮濕,雨天淋雨,工作或者居住環境潮濕,這種外來的水濕很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各種疾病,比如風濕性關節病和各種皮膚病。

而內濕就是存在於體內的濕氣,它通常是一種病理產物,跟脾有密切關係。

中醫裡面五臟六腑各司其職,都具有很重要的功能。

脾主憂思,長期憂慮,思考過多都會增加脾的負擔,從而造成脾虛

脾主運化,暴飲暴食,也會增加他的工作量,次數一多,他也是要罷工的。

除此之外還有勞逸失調和久病體虛都會造成脾虛。

但是造成脾虛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生活習慣不好,和情緒失調造成。

所以說你想去體內濕氣,就要健脾,除了吃中藥,生活習慣的改變也是必須的,不然的話你一邊健脾,一邊傷害脾,得不償失。

那麼我們該怎麼判斷自己的身體是否有濕氣存在呢?

1、看大便

大便是我們身體的最終排泄物,一些健康的信號就會在大便上面顯示出來,體內的濕氣到底有沒有,可以看這些方面:

顏色

顏色發青,不成形,形似溏泥,長期便溏,必然體內有濕。

氣味

大便雖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後總會有一些粘在馬桶上,很難衝下去,臭味重,也意味著體內有濕。

併發症

若大便不成形的同時還伴有便秘,說明體內的濕氣已經很重很重了。一般來說上廁所大便結束之後兩三張手紙就差不多夠了,但是如果很反常,用了很多手紙都擦不幹凈的話,可能體內濕氣就很嚴重了。

2、睡眠

一般來說正常人的睡眠在時間足夠的情況下,起來之後都能保持精神,但是如果你早上起來后睏倦、頭昏、四肢沉重、不願起床,甚至覺得頭上有東西裹著、包著,讓人打不起精神,完全不想動彈,也是體內有濕氣的一大表現。

3、舌苔

舌苔是我們身體狀況的晴雨表,健康的舌頭淡紅而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薄白而清凈,乾濕適中,不滑不燥。若舌苔黃中帶膩,則是體內有濕的表現,黃得越厲害,或膩得越厲害,說明濕邪越嚴重。

4、食慾

除了那些外在的因素之外,看到食物完全沒有食慾,吃完東西總是習慣性胃脹等等,可能就是因為濕氣重,影響了胃功能。

看這些信號,就知道你濕氣重不重,希望大家都能警惕起來。

濕氣太重致人生病後,往往出現頭昏頭重、睏倦、四肢酸痛、手腳冰冷、關節屈伸不利、胸中鬱悶、脘腹脹滿、噁心欲吐、臉上黏膩、食欲不振、大便溏瀉、舌苔厚膩等癥狀。

中醫認為濕氣是萬病之源,會惡化和誘發很多惡性疾病,絕非虛言。

應該如何祛濕?

1.運動

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生冷食物,缺乏運動的人。這些人常常會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 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平時可以選擇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2.不熬夜

經常熬夜,濕邪過盛可致病,體內濕氣過重,主要的癥狀就是睏倦、身體四支沉重、沒有食慾、手腳冰冷等,有時候還可能出血腸胃炎症的癥狀,建議你首先注意糾正熬夜的習慣,注意多休息。

3、夏天不要貪涼睡地板

盡量不要住地下室(潮氣重),熱天也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氣中水分會下降且地板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與地板有一定距離的床上。

4、中醫方劑

君(芡實)補脾祛濕、益腎固精、強身健體、除濕止帶

臣(紅薏米)健脾燥濕、祛濕消腫、清熱排膿、美容養顏

佐(懷菊花,枸杞、茯苓)清熱、解毒、祛風、清肝、明目

使(梔子,甘草)瀉火除煩、清利濕熱、保肝利膽、涼血止血

這七種材料組合在一起稱為中醫方劑的「君臣佐使」,既祛濕又健脾。但是,個人體質不同,病症不完全相同,要吃中藥健脾祛濕還是要看中醫,辯證施治。

5、中藥貼敷 中醫認為:千寒易去,一濕難除,濕氣是非常頑固的,祛除體內濕氣,可以配合穴位貼敷穴位貼敷是中醫外治的一種方法。不經消化道,不走肝腎。在中央台的《健康之路》中有過科普。

在古籍中載有「延年湧泉膏」,貼在足底湧泉穴,兼貼腎俞穴和關元穴。可治先天不足,後天虧損,陽氣虛弱,並且終身永無寒濕、腳氣、癱瘓之症,延年益壽。此後漸漸流傳到民間,根據現代人的身體狀況加以改良,製成藥包,叫酵素足貼。每晚睡前貼在腳底,早上醒來后撕掉。不僅方便,並且祛濕更好。

通過穴位,外界的藥物、能量、信息能夠最迅速快捷地流通到身體各處。貼敷時要對準穴位經絡,以經絡的傳導疏通,向體內輸入藥力、熱能與信息,從而激發起人體自身的各種反應機制,來調節體內臟腑、經絡陰陽、氣血的平衡,使之達到養生保健、防療疾的作用。需要了解和使用的讀者朋友,可加作者本人的微信,wxp680811

6、去除濕氣的根本方式,是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如果這些生活習慣不改,那麼濕氣雖然可以通過藥物去除,但是馬上就會復來,我們不能總是靠藥物維持體內的平衡,所以,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對我們來說是特別重要的。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