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想出國?外國先鋒藝術家們正想進入中國

8月初,北京時代美術館舉辦了一個跨界時尚展《WAVELENGTH 異線狂想》,展覽展出90餘件來自世界各地,囊括時裝、雕塑、視覺藝術、互動裝置等在內的跨領域藝術作品。其藝術理念的先鋒性,布展形式的創新性,全方位的沉浸式藝術體驗和豐富活動,大獲好評。

《WAVELENGTH 異線狂想》開幕現場

如果你以為這麼高大上的展覽是出自資深策展人之手,那就錯了。策展人之一的孫雯,今年剛滿20歲,目前正在美國帕森斯設計學院學習服裝設計,同時是一家文化公司的合伙人,在此之前,她與兩個小夥伴已經在紐約策劃了兩個大型群展,不得不令人感嘆後生可畏。

做快樂的展覽

《收藏》:策劃這個展覽的初衷是什麼?

孫雯:我感覺國內的展覽往往沉重,不夠歡脫,形式有些單一,與觀眾的互動有點匱乏。其實,藝術品和觀眾之間是可以互相反饋、傳遞信息的,互動會讓觀眾獲得參與感,把藝術去神秘化。所以,我們想通過這個展覽告訴觀眾,藝術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可以融入日常生活的。

很多藝術家的作品看起來會比較沉重,當然,藝術可以關注社會問題、生存困境等沉重話題,但是應該反映出積極的態度,引人思考的同時,還要給人希望,大家都喜歡快樂的東西,只有藝術家做的作品是快樂的,觀眾才可以從中獲得快樂,才會更感興趣。

青年藝術家作品:有趣又便宜

《收藏》:策劃一個這樣的大型跨國展覽並不容易,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青年藝術家,有多位國際雙年展和藝博會參展人、時尚大獎獲得者,你們是怎麼把他們湊到一起的呢?

孫雯:我們想把展覽做得更年輕化,一開始就通過網路了解國外藝術家普遍關注的話題是什麼,然後在instagram找一些跟這些話題契合、作品形式新穎有趣的藝術家,最初尋找、篩選了70餘位藝術家,經過與畫廊、藝術家反覆溝通后,最終展出24位。

在策展過程中,我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國內藝術家很難聯繫到,他們沒有自己的網站,網路上也很難查到相關的信息,反觀國外藝術家,他們有自己的instagram,有自己的網站,作品信息也是公開的,聯繫非常容易。

邀請這些國外的藝術家並不難,因為他們非常看好的市場,認為的經濟形勢好,藝術品消費趨勢是上升的,希望能通過這樣的展覽進入,尋找合作機會。現在,國外的藝術市場處於停滯狀態,畫廊生存較難,在法國、西班牙、巴塞羅那等地,藏家們傾向於收藏有名藝術家的作品,先鋒的年輕藝術家的市場不太好,作品非常便宜,很多先鋒藝術家的作品是當作插畫銷售的。其實,青年藝術家的作品有趣,價格也便宜,更適合藝術消費。

做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藝術

《收藏》:你出生於藝術家家庭,對國內藝術生態比較了解,這幾年在美國學習工作,感覺國內外藝術生態有什麼不同?

孫雯:藝術家不管是作品還是自身,都給人一種沉重感,而國外藝術家則是輕鬆歡樂的,重視各種體驗。一方面,大眾對藝術的接受度、認知度還不高,另一方面,很多藝術品是為了迎合市場,缺乏趣味和個性。所以,在,藝術與觀眾距離太遙遠,觀眾難以融入其中。相比之下,在美國和歐洲,大眾對藝術的接受度是蠻高的,藝術氛圍自由、輕鬆、活躍,藝術家做作品的時候也會考慮與觀眾的互動,會給觀眾直觀的感受。當然,藝術家也會考慮到生存問題,但是更多是想傳遞給觀眾一些開心的東西,更在意精神上的自由快樂,無拘無束,在他們看來,藝術不是高貴的、沉重的,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

解讀新消費主義

《收藏》:這次展覽的主題是什麼?

孫雯:新消費主義,藝術家們對這個概念非常感興趣,我們也想看看不同藝術家會呈現什麼樣的效果。什麼是新消費主義呢?簡單說就是藝術融入生活,生活用品不再只追求功能,而是兼顧設計感和藝術性,國外博物館藝術商店的商品都是基於館藏的衍生品,賣得很好,而的文創產品還沒有真正把藝術和設計結合到生活中,太過功利。

《收藏》:藝術家們來自世界各地,對於新消費主義的理解有不同之處嗎?

孫雯:因為國情的不同,藝術家對新消費主義有不同的反應。藝術家更多關注存在的消費問題,而歐洲人比較歡脫,認為最難發掘的是藝術狀態,是日常生活中產生的一些感受和想法,還是蠻不同的,他們的話題是藝術引領生活,藝術是生活的一部分。

《收藏》:展覽作品為什麼多選擇裝置?

孫雯:國外目前也比較追崇這種方式,空間也是藝術,而不是把平面作品乾巴巴地擺在那裡。這次展覽的裝置作品多為藝術家將自己作品的元素擴大化,與空間相結合,把藝術的形式豐富化,從而讓觀眾更直觀地感受,與觀眾互動,給觀眾更好的藝術體驗。

《藝術是垃圾》,弗朗西斯科·德·帕哈洛(Francisco de Pajaro)

帕哈洛出生於1970年,是一位西班牙街頭藝術家。他收集垃圾轉化成裝置作品。這一街頭藝術系列曾出現在世界各地的街道角落。帕哈洛以消費主義為背景,創造了一種屬於都市的自發性藝術。反思消費主義和暴力的主題經常在其作品中出現。他的作品有一種粗糲、直擊人心的力量,「逼迫」觀眾做出回應。它們令人感動,也令人感到不安。

森永邦彥

森永邦彥是一位來自日本的先鋒設計師,2014及2015年均入選「BoF 500——全球時尚產業領袖」。他創立的品牌 ANREALAGE 以在技術和廓形上的大膽實驗出名,通過重新探索日常生活,不斷質疑並重塑時尚的概念。

2016春夏系列中,時裝上布滿往複循環的反射鏡,可以直接反射閃光燈的光芒,顯現出不同的顏色和圖案。2010秋冬系列中,衣物的長度和寬度都是相對的。設計師以此挑戰傳統時裝產業中對身體和造型比例的刻板標準。2009春夏系列同樣是對傳統時尚產業美學的質疑,森永邦彥將衣服設計為球體,金字塔型和正方形,而這些幾何形狀與人體的外形相去甚遠。

《撲克臉 POKER FACE》與 《皇后QUEEN》, 縷薇(Lunéville)

縷薇是一間位於上海的刺繡工作室。這是兩個關於撲克牌的故事,把當下極其火熱的emoji表情,或20世紀著名藝術家阿方索·慕夏的經典插畫與撲克里的王牌相結合。《EMOJI》則是這一系列的延續。這些作品全部以純手工刺繡完成,縷薇巧妙運用法式鉤針、日式、中式和英式刺繡等多種傳統技法,結合大膽的配色和現代主義構圖展現了這樣一幅景象:我們越來越依賴智能化科技所帶來的便捷和包容,也十分享受它帶來的假象,年輕人的生活已漸漸被手機替代,成了不折不扣的低頭族。

《星球》,碧悠畢露(Pyuupiru)

碧悠畢露是一位日本藝術家,出生於1974年。她的創作涵蓋攝影、雕塑與服裝設計,表現出對女性身體、時裝及性別議題的關注。這些作品通常以誇張身體造型為基礎,同時具備現實及超現實的特質。

《星球》系列接近兩米高的雕塑被她親手編織的織物全部覆蓋。完整的系列包括九件作品,每一件都代表了一個星球。碧悠畢露給每一個「星球」都做了獨特的面部造型或面具,還創造了獨一無二的行為系統。她想要利用這些服裝去探索並重新詮釋她作為人類的存在形態。

《關於時尚圈的繪畫》,丹尼·帕里洛(Daniel Palillo)

丹尼·帕里洛是一位來自芬蘭赫爾辛基的藝術家和時裝設計師,出生於1981年。他的作品生動而富有表現力,在時裝和油畫、雕塑創作之間自由轉換,不斷嘗試創造新的表達方式。 個性強烈、充滿黑色幽默的時裝設計受到全球藝術和潮流人士追捧。

帕里洛通過一系列紡織品藝術和繪畫之間的混合產物,探索著「服裝」這個概念和它的載體之間的關係。在一組牆面藝術作品中,三個人物角色被畫在單寧,絲綢,棉布,府綢和鬆緊帶這些基本面料上。此系列作品中,模特所穿的衣服,其設計與油畫的畫面內容交相呼應,製造出一個時裝與其不同載體之間對話的情境。

《字花》亞歷山德羅·古茲曼(Alejandro Guzman)

亞歷山德羅·古茲曼1978年出生於波多黎各,工作生活於紐約。古茲曼因其獨具風格的行為藝術雕塑而出名,通過這種綜合了繪畫、雕塑和表演的動態創作,與公共空間和觀眾發生互動,激發更廣泛的共鳴。

《字花》屬於《創意性誤解》系列。古茲曼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例如木頭,假花,鏡子,紙片,塑料和編織紗線做成雕塑,鼓勵每位參與者根據自己的歷史與傳統,產生感性和知性上的回應。 這是一次人類與抽象形式和儀式化行為的互動試驗,探索人類的天性、行為,以及消費主義和物質主義的主題。

《好奇陳列館》,大衛·門德斯·阿隆索(David Mendez Alonso )

大衛·門德斯·阿隆索出生於1988年,是一位西班牙藝術家、插畫家。他的創作實踐橫跨時裝、書籍設計,油畫,雕塑,空間設計等眾多領域。好奇陳列館在歐洲文化傳統中由來已久,它是一個百科全書式的文物收藏館,象徵性地代表了其擁有者對世界的控制權。而這間好奇陳列館可以說是阿隆索的精神世界——他通過一系列填充面料作品和一件掛在牆上的大型掛毯作品,創造出想象中五彩斑斕,多姿多彩的空間。

《記憶的記憶》,朱自傑

朱自傑是一位藝術家,出生於1990年,現工作生活於美國。其作品涵蓋攝影、攝像、版畫、裝置,這些敘事性的概念攝影和圖像製作,探討了時間如何腐蝕人類記憶,講述了自然規律中不可逆的必然性。

這組作品中,藝術家從網路收集關於歷史事件的圖片,當他收集到越來越多的圖像后,潛意識引領著他在這些照片里搜索與記憶中相似的場景和事件。藝術家將主觀感受投射在客觀的照片上,並通過模糊的相片喚起對相似場景和經歷的記憶。於是從未經歷過的事件轉變成了藝術家的記憶,甚至比個人經歷更難忘。

《2017秋冬女裝系列》,黃婉冰

黃婉冰是的獨立時裝設計師,創立個人同名品牌。她畢業於倫敦中央聖馬丁學院時裝設計專業。 2017秋冬女裝系列,不僅是設計師對於時間、人體以及空間的表現,同時也是她個人對豐富肌理和人體活動的深入探索。黃婉冰深受攝影師佛蘭西斯卡·伍德曼(Francesca Woodman)的影響,她從伍德曼最有代表性的肢體分離的作品中,篩選出破碎的身體部分,對其中元素加以分析和勾畫,最終在人體上構建出全新的輪廓。同時通過誇張化的廓形和獨創的手工面料,去表達和展示她對於女性身體的理解。

《分裂》,PERCY LAU

PERCY LAU 是獨立配飾設計師創立的同名品牌。設計師2013年畢業於倫敦中央聖馬丁藝術設計學院,於同年成為著名新銳設計師大獎——國際人才創意大賽最年輕的獲獎者。她擅於融合在藝術、科學、材料、技術等各方面天馬行空的想法,創造出超乎傳統與大眾想象的眼鏡和飾品,讓穿戴者以一種不一樣的角度去探索世界。

「空間是凝固的整體,卻是無限開放的」。在PERCY LAU創造出來的實驗性藝術空間中,獨特設計的眼鏡就似連接空間與世界的蟲洞,開錯的結構營造出奇妙的視覺效果,整個空間看起來彷彿在漂浮。錯開設計使原本平滑的空間有了稜角與視覺差異。在日漸擁擠的生存空間里,這無疑是一種讓人擺脫窒息感的有趣創新。

《新消費主義》,揚科依(JAHNKOY)

揚科依是一個來自紐約的獨立設計師品牌,由出生於1988年的俄羅斯時裝設計師、視覺藝術家瑪麗亞·揚科依(Maria Jahnkoy)創立。2017年,她作為全世界僅有的8位設計師之一,入選享有盛名的LVMH 青年設計師大獎最終決賽名單。

《新消費主義》這組時裝裝置作品中大量使用回收再利用的材料,充滿精緻的手工刺繡、編珠和鉤針。藝術家將傳統面料工藝與當代性融合,將文化遺產、歷史事件、日常生活元素和個人特質融合,重新將時尚定位至藝術領域。她將時尚視為一種強有力的媒介,來喚起消費者對可持續性生產及消費模式的思考和關注。

《手工迴轉壽司吧》,王天墨

獨立時裝品牌「友誼博物館」由設計師王天墨於2013在倫敦創立。王天墨出生於1987年,畢業於中央聖馬丁藝術設計學院,她說 「友誼博物館是一個存放記憶和友誼的博物館,有想象力的品牌。」她採用手工定製風格,結合新舊布料,用精細的手工技巧生動地展示了服裝設計的趣味性與創新性。

此件作品是友誼博物館的再次大膽嘗試,在這家獨一無二的手工「餐廳」,觀眾可以用設計師精心準備的「食材」做出只屬於自己的那道手工「料理」。新奇有趣的材料就在你的面前轉動,你要選擇哪些做點什麼呢?你來決定吧,祝你好胃口!

《完美的一天》, 萬朵雲

萬朵雲出生於1992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她的創作涉及裝置,雕塑,公共藝術和設計等,「神奇」和「非凡」是她創作的關鍵詞。萬朵雲對平面與現實有著不一樣的見解,她迷戀童年般抽象可愛的形狀,雕塑作品和平面繪畫之間有著曖昧不明的界限。

萬朵雲的創作往往以自發性的、隨意的塗繪開始,以此激發出潛意識中的光怪陸離的圖像。對於這件作品,她說「這是一封情書,給我愛的人。我不知道未來,我忘記過去,我的慾望,我的愛人,我知道生活遠不止你,但我知道此時此刻的我只想要你。這是我送你的結婚禮物。」

《健康實踐》,露西亞·古巴(Lucia Cuba)

露西亞·古巴出生於1980年,是一位來自秘魯的獨立設計師,現工作生活於紐約,她同時是一位活躍於歐美藝術界的社會問題學者和公共健康與心理學專家。《健康實踐》是一個跨越時尚設計和公共健康領域的長期設計項目,藝術家希望通過揭示在公共領域中健康問題所面對的困難和機遇,來探索「健康」的概念及其缺失。

《健康實踐》第一章圍繞「癌症」這一當下最受關注的疾病之一展開討論,包括手工編織時裝裝置、文字表述、編織面料等一系列不同形式的創作。藝術家同時邀請觀眾參與,寫下他們自己對於「什麼是健康」這一問題的觀點,試圖藉助每個個體的反思力量,來重新定位我們對於健康問題的探討範疇。

《失靈的魔誘場》,童昆鳥

童昆鳥出生於1990年,是一位雕塑藝術家,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他將有意無意收集來的日常雜物變做創作材料,並賦予它們充滿調侃的古怪意味,這些作品是對我們無時無刻所處的周遭環境的直觀映射,折射著人類自身對社會的整體認知。

這組作品,是童昆鳥在國外做完其他展覽回到北京工作室之後,坐地上發獃且一個一個去掃視和觀察每一件東西的幻覺。童昆鳥說,「作品是以物為合體矛盾化的一種構建,試圖尋找物的存在和光榮之後滯怠的下場。信息與物慾橫流的時代,一個披著朽爛淫亂外殼的隊伍正緩緩靠近,我們假裝看不見它,正享受著失靈的快感。」

《扭曲》,楊牧石

楊牧石是一位青年藝術家,出生於1989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現於上海生活工作。他將尋常材料轉化成帶有暴力、脆弱性和銳利感之物,引發觀眾對於全球化背景下,大工業生產的合理性的質疑,反思社會突變給個體帶來的危機。

《扭曲》這件作品中,楊牧石通過不斷扭曲白色霓虹燈條的動作,把落後的生產方式、消耗性的製造加工以及不合理的生產結果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曲折的圖像指向了個體盲目遊離、錯亂不安的生存狀態。而霓虹燈本身是一種落伍的廣告工藝,藝術家以此來質疑個體被製造的現象,虛幻縹緲的白光帶著深深地無力感。

《智慧城市》,武子楊

武子楊是一位藝術家,出生於1990年,現工作生活於美國。並擔任美國明尼阿波利斯藝術與設計學院教授。武子揚在作品中將童話式的敘事手法加以戲劇化,用近乎狂歡的爆發力對當下流行文化進行抨擊與審視,讓觀眾震撼之餘還能體會到荒誕、幽默。

《智慧城市》是一組數碼影像裝置作品, 觀眾將穿梭於虛設的新聞播報、流行音樂、VR視頻和個人敘事之中。這些元素像擴張的碎片一樣交織著,變成互相聯繫,又彼此衝突的社會空間結構。藝術家展現了在高度全球化和數字化的社會中,虛擬世界是如何在宏觀和微觀層面上影響人類意識,同時也暗示了微觀權力是如何在網路時代支配生存秩序的。

托尼·弗特拉(Tony Futura)

托尼·弗特拉是一位數碼藝術家,出生於1989年,現在德國柏林工作生活。他利用流行文化中我們熟悉的物品和符號,創作出帶有超現實色彩的作品,用這些帶有戲謔感的作品調侃西方文化中過於關注物質主義和大眾文化的現象。

《檸檬》、《靜音狀態》、《無限》等一系列作品展示了關於當今社會中消費主義的圖像。在他的作品中能發現許多品牌和廣告相關元素,可口可樂瓶,iPhone,萬寶龍煙盒……藝術家將每件物品精簡到它最單純的標誌性形象,讓觀眾注意到這些圖像組合所帶有的批判性,並展示了物品背後概念的影響力。

《迪奧見》,帕特里克·邱奇(Patrick Church)

帕特里克·邱奇是一位英國藝術家,出生於1991年,現於紐約工作生活。他創作的油畫和手繪服飾是他在回憶、情感、性向等方面的個人映射,通過鮮艷的色彩、多層次的顏料和不經打磨的筆觸,表現出強烈的未經修飾的情緒。

藝術家認為用調侃的眼光審視消費主義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迪奧見》這組作品中,55幅A4大小的丙烯畫陣列排布,其中每一幅畫都沒有自己的名字,被編號為1/55,2/55,3/55……並以此類推。各式詞藻組成不斷重複又各有不同的圖像,顏料的層次和畫布上淺薄貪婪又風趣的文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無法退出》, 妮可·魯吉埃羅(Nicole Ruggiero)

妮可·魯吉埃羅是一位美國設計師和新媒體藝術家,現居紐約。她的創作聚焦3維空間設計、增強現實(AR)和虛擬現實(VR)領域,具有超現實主義的色彩。她試圖揭曉當下流行文化、爆炸式的信息和社交平台正如何影響年輕人的生活方式。

《無法退出》運用虛擬現實技術,是一個提醒你社交媒體泛濫成災現象的遊戲。隨著信息和提醒變得越來越混亂,房間里的氣氛也越來越緊張。在遊戲的結尾,你可以在虛擬世界中「打破屏幕」,用來平息所有混亂。藝術家希望融合新的技術、互聯網、我們對數字化社會的意識和真實的情感,來創造出富有娛樂性又獨特的事物。」

《藝術支架(腿型支架)》,約翰·瑞本霍夫(John Riepenhoff)

約翰·瑞本霍夫出生於1982年,是一位美國當代藝術家。他的作品曾在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Tat Modern)展出,併入選2017年惠特尼雙年展。瑞本霍夫以雕塑和繪畫來作為一種建立聯結的方式,他想為全美國以至全世界的藝術家創造一個互動交流的社區。藝術家試圖探討藝術中的價值從何而來,並試著讓參與進這個體系的人們受益於藝術。

《藝術支架》系列以藝術家本人的腿為倒模原型,架上擺放著不同藝術家的作品,看起來就像是有人在背後舉著這些畫作,又像是這些畫作自己長了一雙腿。它們模仿了藝術搬運工們的視角,將藝術品背後一部分看不見的勞動者與展覽展示結合成了一個整體。

《未命名儀器(巨型眼罩)》,阿曼達·羅斯霍爾(Amanda Ross-Ho)

阿曼達·羅斯霍爾1975年出生於加州,是一位工作生活於洛杉磯的美國藝術家。她的作品跨越多個領域,包括繪畫,雕塑,裝置,攝影和拾得藝術品。2007年,她作為優秀藝術家入選美國惠特尼雙年展,作品在紐約惠特尼美術館展出。

未命名儀器是一件兩米高的作品,它是一種沉睡的面具,將看似對立的語言和空間結合在一起:私人物品和公共展示之間的界限因此被瓦解。羅斯霍爾的作品大量使用日常生活中的雜物和殘餘物,讓人們重新審視普通物品的形象。

《錯誤出口》,大衛·羅賓斯(David Robbins)

大衛·羅賓斯出生於1957年,是一位著名的美國當代藝術家。他第一時間記錄了藝術世界步入文化產業的過程,作品曾在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等世界頂級美術館展出,併入選2014年惠特尼雙年展。通過藝術和其它形式的創作,羅賓斯展現出他對當代藝術界和娛樂圈逐漸重合這樣的時代大環境的認知,那是一種毫不迴避、沉浸其中的態度。

《錯誤出口》這件作品中的信息十分直接而令人感覺熟悉,紅色八邊形和白色的字元讓你想起在停車場看到的指示標牌。現代社會裡,圍繞著各種規則已經形成了一種輿論,但這些秩序又是多麼脆弱,多麼容易破滅的事物!

※ 攝影:吳桐、於天驥,圖片版權屬於CUBENYC

本期《收藏》微信責編 王金坪

微信運營合作請發郵件至

[email protected]

微信名:收藏雜誌

微信ID:sczz029

❶ 點擊歷史信息,查看更多內容
❷ 《收藏》官方網站

www.cangcn.com
❸ 關注《收藏》微信公眾號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