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互聯網成中國創新機會,如何才能複製「矽谷-斯坦福」模式?

互聯網巨頭在兩會期間表達了什麼訴求?政協委員李彥宏、人大代表馬化騰通過提案和記者會進行了很多表達,不是兩會代表的馬雲則通過微博致信兩會代表的方式呼籲國家加大對假貨的打擊力度。三位企業家角度不同,但從他們的聲音中卻能明顯感受到一個共同訴求:為本土創新搖旗吶喊。BAT大佬「異口同聲」的景象在往年從未出現過,看來創新的時刻要到來了,並且互聯網將是本土創新的中流砥柱。

BAT異口同聲呼籲創新

今年李彥宏的三個提案均與人工智慧有關係,而在政協記者會回答外媒記者提問時,李彥宏是這麼說的:「今天的人工智慧也是這樣,數據越多,越容易獲得,就越容易作出好的研究成果來,這一點上還是有優勢的」李彥宏還呼籲國際優秀人才到來,同時他還在《人民日報》撰文表示:「在人工智慧這場科技浪潮中,與其他國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李彥宏認為,人工智慧將是創新的巨大機遇。

馬化騰的7個提案則被媒體簡稱為「馬七條」,我注意到其中4個與「創新」有關係。馬化騰呼籲國家出台政策打造粵港澳科技灣區做矽谷,並將深圳打造為國際科技及產業創新中心。「領先」、「世界前列」、「創新」是馬化騰提案的關鍵字。馬雲在微博給兩會代表寫了一封公開信呼籲國家加大對假貨的打擊力度,一個理由是,「這代表了我們國家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對創新的決心和真正的行動」。

從BAT三位大佬的聲音可以看到,三大互聯網巨頭對創新的急不可耐。李彥宏從技術角度、馬化騰從行業和區域經濟角度,馬雲從創新環境角度,給進一步創新建言獻策。互聯網領域已經積累不少創新成果,但還在起步階段,從製造到創造,從Copy2 China到Copy From China,用創新的帽子取代山寨的帽子,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人口紅利消失之後,互聯網行業對創新更是十分渴求。在整個經濟轉型升級的大環境之下,也需要一場創新的狂風豪雨。

創新需要「矽谷-斯坦福」模式

關於創新有許多衍伸名詞,顛覆式創新、微創新、漸進式創新還有近創新。不過,這些都只是形式上的創新,深究每一次創新大潮我們會發現其背後都是科技的創新,而科技創新的核心是人才。道理大家都懂,李彥宏、馬化騰關於創新的提案也都體現出「創新要以人才為先」的理念。

說到創新,人們就會想到矽谷;而說到矽谷,人們總會將之與斯坦福大學聯繫起來。矽谷之所以能成為全球創新聖地,一個潛在原因是斯坦福大學的存在,這所大學源源不斷地為矽谷創業界輸送優秀人才和科研成果。谷歌、雅虎、思科等頂尖企業創始人均來自於這所大學,還有許多人才在矽谷頂級公司工作,並且斯坦福大學的創新勢頭並沒有消退——剛上市的SnapChat創始人同樣來自於斯坦福大學,且原型正是一個課堂作業。反過來,矽谷企業也通過捐贈等方式反哺斯坦福大學,實現共同成長,「矽谷-斯坦福」的相互成就模式就是典型的協同創新模式。

要讓創新落地,就必須形成類似於「斯坦福+矽谷」的協同創新模式,讓頂尖高校為產業源源不斷地輸送人才和科研成果。斯坦福位於矽谷腹地,這種地緣上的關係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且難以複製。但如何複製這種協同創新的機制則是要重點思考的問題。過去的教育側重於應試和理論教育,再加上傳統文化影響,大多數人才勤奮有餘,但創新思維不足,如何對「斯坦福+矽谷」的創新協同模式進行一次「本土化創新」?

AI領域率先複製「矽谷-斯坦福」模式?

互聯網巨頭最近幾年愈發注重高校合作,BAT均成立了專門的校園合作部門,與知名高校建立了合作機制。不過,在我看來,的校企合作更多是為了校園招聘「徵兵」,或是企業捐助的公益行為,尚未形成創新協同機制和創新成果轉化。這種狀態在2017年有望被改變,想要努力抓住人工智慧新浪潮,而建立「矽谷-斯坦福」模式成為必要條件。

近日,百度與中科院旗下的研究所院中科院大學達成合作,雙方將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資源共享三個方面合作,人工智慧技術是雙方重點合作內容。這一合作,體現出百度複製「矽谷-斯坦福」模式的思路。它希望聯合高校的力量,來打造李彥宏所說的「AI的時刻」。

在AI這件事情上,高校用戶頂級科學家和演算法人才以及更好的科研環境,而百度等互聯網巨頭則擁有AI研究所依賴的大數據資源和海量計算資源,以及實踐AI技術的工程環境。正是因為此,在AI這波新的技術浪潮中,校企合作模式被寄予厚望,現任百度首席科學家的吳恩達在2010年加入GoogleX實驗室之前,正是在斯坦福大學任教。創新工場李開復也認為,人工智慧創業已不再是「三個小朋友」的事情,而是屬於「科學家創業」時代。

不論是從人才還是科研角度來看,高校都將在人工智慧浪潮中扮演關鍵角色。人工智慧方興未艾,與其他國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這一領域也有望率先複製「矽谷-斯坦福」模式,越來越多的頂級高校會與人工智慧頂尖企業達成合作,形成協同創新模式。

案例:百度如何複製「矽谷-斯坦福」模式?

「複製矽谷」已不是什麼新鮮的口號了,已經出現了許多希望複製「矽谷」的「X谷」,然而,並沒有形成具有實際影響力的「版矽谷」,正是因為此馬化騰才呼籲建立粵港澳科技創新灣區。之所以複製矽谷或者「矽谷-斯坦福」模式未能成功,核心原因在於未能結合本土國情。必須結合具有優勢的科技和市場才能實現複製,比如電商,阿里巴巴就已帶動長三角尤其是杭州灣成為事實上的電商灣區。而現在,不論是O2O還是內容產業還是科技金融還是人工智慧,對來說都是打造「矽谷」的機會,「矽谷-斯坦福」的落地將變得更加必要也更加可能。

在校企合作上,百度的思路值得借鑒。

百度早前已與不少高校合作,主要體現在人才和科研兩個維度。人才方面,百度設立了面向全球頂級博士畢業生的獎學金、與高校展開一些聯合課題來發掘那些能夠解決問題的潛力學生、對於實習生和應屆生百度有『松果計劃』去養成。與中科院大學合作設立獎學金、菁英班等,同樣是在人才方面的嘗試。科研方面百度則側重於給高校研究者提供好的研究環境和硬體設施、工程經驗,比如大數據資源、計算資源,還會組織類似於大數據比賽這樣的專業比賽來激發科研。截至目前,百度已與南京大學、中科大、西安交大、中科院大學等高校達成深度合作,這些思路值得借鑒:

1、強調獨家優勢,有側重點。

與高校合作,百度注重提供具有獨家優勢的資源比如大數據資源、GPU計算資源、人工智慧科研環境,與高校的協同側重於人工智慧相關的人才和科研上。百度機器翻譯獲2015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牽頭組建深度學習國家實驗室這些都證明了其在AI上的實力。

2、國際化視野,不限於國內。

人工智慧是高精尖技術,需要全球頂尖人才,在校企合作上百度並不局限於與高校合作,而是瞄準全球頂尖人才,比如百度獎學金就是面向全球的,百度還在矽谷設立了辦公室。微軟、谷歌、Facebook等巨頭可以到挖掘優秀人才,企業也需要到國際舞台與海外巨頭一起爭奪優秀人才。

3、注重工程實踐。

百度對科研的支持更偏『工程師』思維,不是單純獎勵論文或者科研項目,而是希望科研成果可以向工程產品進行轉化,甚至讓高校老師通過客座教授等方式到工程實踐中進行科研,實現研以致用,以用為研。

4、不是case by case。

百度與高校的合作,並不是caseby case的定製,而是將合作模式和內容做到標準化、可複製,百度與中科院大學合作的模式,在其與南大,與中科大,與西安交大的合作中也能看到影子。只有不限於一家高校才能真正實現「矽谷-斯坦福」的落地。

結語:

百度與中科院大學等高校的合作,體現出百度在校企合作探索上的AI為先、工程師和國際化思維,這種思路值得借鑒。在「創新」的大環境之下,更多企業和高校會牽手合作,走出形式化合作的藩籬,規模化複製「矽谷-斯坦福」模式形成協同創新矩陣。創新再結合本土市場優勢(人口紅利、經濟增長紅利、消費升級紅利、互聯網+紅利),完全有可能再現矽谷傳奇。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