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痛風效方解析,中藥巧配治好20年老痛風

病因病機

中醫學「痛風」一詞最早見於梁代陶弘景《名醫別錄》中對獨活的記載: 「獨活,味甘,微溫,無毒。主治諸賊風,百節痛風無久新者……。」痛風性關節炎屬於中醫學「痹證」範疇。

痛風男性患者多好發於中年以後,年輕患者則多因房勞過度或酗酒引起,女性好發於更年期或絕經期,故中醫師認為,腎虛是痛風發作的主要內因,而飲食不節、濕熱內蘊為痛風發作的主要誘因。腎臟虧虛,脾臟受損,濕熱內蘊為痛風性關節炎發作的主要病機。患者平素飲酒或過食肥甘厚味,以致濕熱內蘊,損傷脾臟。《景岳全書·濕證》載: 「濕從內生者,由水氣不化,陰不從陽而然也,悉由脾腎之虧敗」,脾主運化水濕,腎主水液,脾腎虧虛導致濕邪不化,加之熱毒內蘊,郁久瘀毒內生,阻滯經絡,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經脈不通則痛,而濕性趨下,流注關節,故臨床發病常以下肢部位第一跖趾關節紅、腫、熱、痛為多見。

治療

中醫師強調,痛風性關節炎應辨證分期治療。發作期以清熱祛濕、通絡止痛為主,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自擬痛風湯,療效顯著。痛風湯方葯組成: 土茯苓40g,薏苡仁30g,萆薢20g,牛膝10g。方中土茯苓性味甘、淡、平,無毒,明代以前並沒有土茯苓的記載,因李時珍《本草綱目》始稱土茯苓,記載此葯稱「健脾胃,強筋骨,祛風濕,利關節,治拘攣骨痛,惡瘡癰腫……」。《本草正義》亦載「土茯苓,利濕去熱,能入絡,搜剔濕熱之蘊毒」。中醫師認為,土茯苓祛濕、解毒、通利關節三大作用同時並存,且藥效強,故為君葯,大劑量使用是增強效果的關鍵。

現代研究亦認為,土茯苓具有降低血尿酸的作用。薏苡仁最早見於《神農本草經》: 「薏苡仁,甘,微寒。主筋急拘攣不可曲伸,風濕痹,下氣。」從薏苡仁藥性理論上看,其甘、淡,微寒,「甘」可緩急止痛,「淡」可滲濕,「寒」可清解熱毒,故擅於治療濕熱引起的筋脈攣急之症,可加強土茯苓祛濕、解毒、通利關節的作用,為臣葯。萆薢始載於《神農本草經》: 「主腰背痛,強骨節,風寒濕周痹,惡瘡不瘳,熱氣。」其可利濕去濁,祛風除痹,可佐助土茯苓、薏苡仁祛濕通絡,為佐葯。牛膝為使葯,善下行,可引諸葯到達下肢疼痛部位。中醫師稱,過食肥甘厚味引起者,可加燥濕健脾藥物,如蒼朮; 非飲食誘發者,多由外感風邪及濕邪所致,可加祛風濕藥物,如桑枝,其還具有利關節作用,以枝達肢; 痛甚者,可加通絡止痛藥物如秦艽、全蠍、延胡索; 痛風日久,瘀血阻絡者,可加丹參、赤芍。

張志聰雲: 「治肝腎脾三經氣虛,受風寒暑濕搏著,流注經絡……必然動發……頑痹」,王肯堂在《證治準繩》中提到病因時有如下記述: 「有風寒,有熱,有閃挫,有瘀血,有滯氣,有痰積,皆標也; 腎虛其本也」,故中醫師強調,待痛風病情進入緩解期,應以補腎固本為主,可予二至丸加減。現代研究表明二至丸中墨旱蓮、女貞子有增強免疫力作用。急性痛風發作期間需注意低嘌呤飲食,可以選擇蘿蔔、白菜等蔬菜,忌海鮮、啤酒、辛辣食物等。

病案舉例

某男,56 歲,患痛風性關節炎20 余年。最近每2 ~ 3 個月發作1 次,每次持續4 ~ 5d,近2 年發作時服用扶他林,效果不佳,右足第一跖趾關節紅腫熱甚,疼痛難忍,遂於2013 年9 月13 日於中醫門診就診。症見: 右足背第一跖趾關節紅腫發熱,疼痛,膚溫升高,活動受限,行走困難,口渴喜飲,舌暗,苔白厚膩,脈滑。查血尿酸726μmol /L,診為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中醫診斷:痛風,濕熱閉阻經絡,方以清熱祛濕、通絡止痛為法,予自擬痛風湯加味治療,藥用土茯苓40g、薏苡仁30g、萆薢20g、牛膝10g、丹參10g、赤芍10g、全蠍3g、桑枝10g,每天1 劑,水煎服,分2 次服用。服藥后關節疼痛癥狀好轉,2周后可自由行走,活動不受限,複查血尿酸436μmol /L,隨訪半年,患者痛風未發作,血尿酸維持在正常範圍內。

更多痛風中醫用藥及治療方案,可微信gcd10121了解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