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基於「互聯網+物流金融」的平台型物流企業研究

第一物流全媒體6月7日訊()
萬曉敏
摘要:傳統物流金融模式存在中小企業融資難、信息不對稱等諸多問題,根本無法滿足物流企業發展的資金要求。平台型物流企業的興起能夠解決當前物流金融發展的瓶頸問題,更好地滿足物流金融市場的融資需求。
本文分析了傳統物流金融的發展狀況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而從業務流程、風控體系和區塊鏈運用三方面對「互聯網+物流金融」平台型物流企業進行研究,總結出利於行業發展的啟示。
關鍵詞:互聯網+;物流金融;平台型物流企業;區塊鏈
一、引言
「互聯網+」指的是一種新經濟形態,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資源分配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深度融合於經濟發展的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新經濟態勢。2015年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製造業、服務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等產業的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互聯網+」新經濟態勢與當今迅速變化、不穩定、全球化的經濟環境更為適應,更加滿足環境友好及個性化消費需求,因此在工業、金融、商貿、通信、交通等各領域都得到了實質性的應用。
近幾年,物流業發展迅速,存在巨大的行業潛在利潤。然而,一方面,物流企業的運作前期資金投入較大,另一方面,大型物流企業需要開拓新的利潤渠道以增強盈利能力,擴大企業規模,再者,資本市場及時挖掘這一新興業務,物流金融由此產生。對物流金融的研究及運用起步較晚,當前被統一認可的物流金融的概念為,在綜合物流服務中,金融機構為降低交易成本和業務風險,由第三方物流企業對流通環節的貨幣資金運行進行有效的組織和運行的新型金融業務。物流金融業務的參與主體主要為物流企業、金融機構、融資企業,其中物流企業佔主導地位,負責金融機構與融資企業之間的聯繫以及業務經營中資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整合分析。
在互聯網蓬勃發展的背景下,「互聯網+」與傳統物流金融相融合形成的平台型物流金融企業出現並不斷發展,該類型企業藉助互聯網平台,對物流企業、金融機構和融資企業三方提供供應鏈管理服務,與傳統物流金融企業相比,有諸多創新之處,且較好的解決了傳統模式中的一些業務難題,為物流金融的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
二、傳統物流金融市場狀況
(一)傳統業務模式分析
當前,的物流金融服務主要由一些大型國有控股企業經營,這些實力較雄厚的企業為了擴大業務範圍,增加獲取利潤的途徑,利用自身優勢與四大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達成合作,為中小企業提供運輸和質押的融資服務。現有融資模式如表 1所示。
由表 1可知,傳統的物流金融業務模式以靜態質押為主,且物流企業只負責替銀行保管或監管貨物,參與度小,承擔風險大。但隨著業務資金流量的不斷增加以及融資模式的日益多樣化,物流企業越來越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並逐漸成為物流金融供應鏈的核心,傳統的運營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目前的業務需求。
傳統的物流金融業務流程如圖 1所示,具體操作為:融資企業將抵押物交給第三方物流企業保管,然後物流企業根據質押物向銀行開具倉單作為抵押證明,銀行審核通過後,為融資企業提供資金貸款,還貸后,銀行通知物流企業將質押物歸還融資企業,如不能按時還貸,銀行將對由融資企業提供的、物流企業監管之下的質押物進行變賣,用所得貨款彌補資金損失。
(二)傳統模式存在的問題
1、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市場需求無法滿足
在物流金融業務中,中小企業一般是資金需求方,根據中小企業發展報告2016,截止到2015年末,全國工商登記中小企業數量已超2000萬家,約佔已登記企業總數的90%以上,由此可見,該業務有著相當大的市場需求。然而傳統的物流金融融資模式對中小企業極為不利,主要原因為:中小企業業務規模小,缺乏抵押的靜態資產;在當前金融機構的信用評級機制下,信用等級不高。因此產生了物流金融業務的發展瓶頸。
2、信息不對稱,業務風險難以控制
一方面,傳統的金融機構無法對數量眾多的企業進行逐一、準確地徵信,導致市場供求信息不對稱;另一方面,金融機構對物流企業的質押監管水平、資信水平、工作能力及效率無法有效監管,導致業務風險不易把控。2012年,上海鋼貿流通行業倉單重複質押問題引發多方債務糾紛,根本原因在於業務操作中各方參與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才出現了虛假倉單、倉單重複質押、物流企業與融資方聯合騙貸的事故,令金融機構和銀行損失慘重,物流金融風險引起廣泛關注,物流金融業務的發展也因此受到影響。
三、「互聯網+物流金融」平台型物流企業
(一)業務流程
「互聯網+物流金融」平台型物流企業的業務流程與傳統業務流程的最大區別在於,平台型企業作為第四方參與者,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云端服務將融資企業、金融機構、物流監管企業傳統的物流金融供應鏈上的三方緊密地銜接起來,實現供應鏈內部各企業的信息對稱、透明化,資金、信息、物流的一體化(如圖 2)。利用電子化信息建立統一的融資企業、第三方監管企業的信用評級體系(如圖 3),解決企業徵信難的問題,同時,傳統的業務操作如申請、登記、徵信、放貸還貸等均可在統一的平台進行,各方企業數據共享,以達到簡化業務流程、提高服務響應、減少業務處理時間、節約企業人力物力財力資源的效果。
平台型物流企業參與的物流金融業務融資方式與銀行間接融資和企業通過股票或債券等直接融資的方式都不同,而是通過整合互聯網技術來實現資金融通、支付等功能。具體來說,這種模式就是通過採用現代互聯網信息技術(包括移動支付、社交網路、搜索引擎和雲計算、大數據等),推動個體與個體、個體與企業之間的直接金融交易,並通過互聯網和物聯網對質押物進行質押資格認證和追蹤,控制業務風險。其優點在於,出資人與融資企業供需信息幾乎完全對稱;雙方交易成本降低;投資融資渠道較容易建立;允許雙方或多方的各種金融產品交易同時進行;信息較充分、透明,效率提高。
(二)風險控制體系
1、利用互聯網平台打造可視化運營管理系統,規範業務流程操作
物流金融業務的開展涉及金融業、物流業的諸多大型核心企業和供應鏈上下游中小企業,為保證所有參與企業的利益,各企業都需了解貨物在流通過程中貨位的準確性、監管流程規範與否、倉單的真實性以及唯一性、貨物保值與否、信息傳遞的及時性等信息。只有利用大數據、雲平台技術才能做到可視化、自動化、標準化,能夠及時準確地獲取業務運營中的每一筆數據,從而保證交易的真實性、全覆蓋性。
2、運用互聯網技術建立相關企業信用記錄,確保交易安全性
全面考察融資企業、第三方物流監管企業,避免與不良信用企業合作,是降低風險的有效措施。首先,要分析融資企業所處行業,盡量規避高風險行業;其次,對於融資企業和物流監管企業的財務狀況、信用狀況要儘可能準確地評估,利用互聯網優勢,分析企業歷史信用資料,掌握企業資信信息。最後,要特別關注質押物,正確選擇質押物,因為質押物將直接關係到企業的還貸意願,主要是確認質押物的合法性和所有權,以及評估質押物的價值。利用互聯網平台,調查質押物的歷史和當前市場價格,合理確定質押物價值,並設定價格波動的警戒線,實時監測質押物價格的動態變化。
3、利用「互聯網+物聯網」實現質押物全程監控可視化、信息化
物流金融風險中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倉單重複質押,要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關注倉位、倉單、貨物這三個監管對象。對於倉位和貨物管理,物流監管企業必須經過平台的信用認證,確保真實性,並通過平台統一登記,錄入貨物存儲信息,實施智能化倉庫管理,貨物實時狀態、位置的現場數據感知都能夠無損加密傳輸給倉管方、出質方、金融機構;對於倉單管理,平台上所有物流金融業務都使用統一的電子倉單,保證倉單的唯一性和不可複製性。
「互聯網+物流金融」平台型物流企業為客戶提供涵蓋事前、事中、事後的全過程管理和增值服務,通過六大功能系統(如圖 4)從信用風險、權屬風險、價值風險、操作風險、意外風險、保管風險、處置風險、法律風險八個方面進行全程風控管理,統一收集數據,設立監管和評估指標,提供風險解決方案和手段,形成完整的風險控制體系,力求規避物流金融業務風險。
(1)信用風險管理
對第三方物流監管企業以及融資企業建立「失信人」名單,來防範和降低物流金融業務中的風險。
(2)權屬風險管理
通過有公信力等多渠道證實融資企業對其提供的抵押貨物擁有合法的財產所有權,可作為擔保品進行融資。
(3)價值風險管理
對質押物的市場價格提供實時動態信息監管以及預警,防止銀行或金融機構因抵押貨物的價格波動而遭受資金損失。
(4)操作風險管理
建立統一的標準化流程,規範物流金融業務流程操作,降低因不規範操作導致的風險。
(5)意外風險管理
保證質押物在保管期內享有足額的保險,且投保受益人必須是銀行。
(6)保管風險管理
質押物由銀行委託第三方物流企業進行監管,並在監管過程中對貨物進行全程、有效、實時的跟蹤。
(7)處置風險管理
幫助銀行在處置不良質押物時,提高處置效率,縮短處置時間。
(8)法律風險管理
通過有公信力的平台登記和公示,防止重複質押帶來的法律風險。
(三)區塊鏈運用
區塊鏈是分散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資料庫。簡單的說,區塊鏈是一種按照時間順序將數據區塊以順序相連的方式組合成的一 種鏈式數據結構,並以密碼學方式保證的不可篡改和不可偽造的分散式賬本。區塊鏈的特徵有去中心化、開放性、自治性、信息不可篡改和匿名性,目前可應用的領域包括證券交易、電子商務、物聯網、文件存儲等。
「互聯網+物流金融」平台型物流企業採用行業聯合式區塊鏈模式打造了一個透明可靠的統一信息平台,各企業可以實時查看質押物狀態,開放式的運營實現信息的透明化,多級加密在信息共享的同時保護企業核心機密和隱私信息不被泄露,信息不可篡改、不可偽造從源頭上降低了業務風險(部分應用如圖 5示例)。區塊鏈在電子倉單、數字單據、應收賬款等方面的應用還可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與傳統物流金融模式相比,平台型物流企業運用區塊鏈對上下游企業的各項資源進行整合,提供信息交互、信用記錄和物流信息監管等服務,實現融資企業、物流企業與金融機構相互之間的信息幾乎完全對稱,大大提高供應鏈管理效率。
五、平台型物流企業對傳統物流金融的啟示
(一)「互聯網+」背景下,物流企業成為供應鏈核心企業
在物流金融業務中,物流企業是連接金融機構和融資企業的橋樑,擁有豐富的客戶資源,在整合融資企業與金融機構雙方的供求信息方面有著很大的優勢,而且對於資金供需雙方都起到了保證人的作用。「互聯網+」背景下,平台型物流企業可以將其集成到的所有物流信息、交易信息和客戶資源在其大數據平台上進行整合,並為融資企業提供授信服務,從而形成金融機構、融資方、物流企業三方的信息合流,減少因信息不暢通而造成的溝通問題,促進各方的交互關係。物流企業同時承擔了監管、信息溝通、資源整合等多項職責,是業務運作中提高效率、降低風險的關鍵節點,與傳統物流金融模式中只扮演保管者的角色大不相同,已成為供應鏈的核心企業。
(二)「互聯網+」背景下,業務各方積极參与,達成共贏
「互聯網+」背景下,物流金融各方積极參与,組成利益共同體。融資企業及時公開發布融資需求,金融機構快速響應,物流企業加強信用考核和物流監管,平台型企業加強各方信息匯總和電子化風險控制,各方參與者共同促成業務高效、安全的落地,打破傳統模式各企業各自為陣、單打獨鬥的局面,推動各方企業建立長期、緊密的戰略合作協議,努力實現由靜態質押監管向動態質押監管的轉換,降低物流金融風險,形成互相信任、互利共贏的供應鏈合作關係。
六、結束語
「互聯網+物流金融」平台型物流企業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建立規範的企業信用評估機制;運用「互聯網+物聯網」實現質押貨物的全程、實時、準確追蹤;區塊鏈模式的運用保證企業信息交流的共享、安全和物流過程的嚴格控制;在靜態資產質押的業務基礎上,增加了動產質押融資的業務。這些措施有效解決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同時,「互聯網+」平台有利於提高資金融通效率,降低融資風險,發掘和更好地滿足融資方需求,進而促進物流金融業務的穩定發展和市場規模的擴大。
希望「互聯網+物流金融」平台型物流企業為物流金融市場解決當前的困境,改變傳統的物流金融業務模式,為參與物流金融業務的物流企業指明發展方向。(作者單位:北京物資學院
參考文獻
[1]王華,張毅。「互聯網+ 」戰略對物流金融的創新模式影響機理研究[J].中共四川省委黨校學報,2016(4):68-70.
[2]吳春平。大數據時代物流金融風險控制策略[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6,38(3):106-107.
[3]國務院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 - 2020年)[R].國發,(2014)42號。
[4]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物流學會,物流學術前沿報告[M].北京: 財富出版社,2011 - 2016.
[5]王鵬。互聯網環境下供應鏈物流金融融資新模式探析[J].物流技術,2015,34:79-80.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