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中共甘肅省委 甘肅省人民政府 關於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實施意見

(2017年1月26日)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著眼農業農村發展全局和長遠,對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進行了全面部署。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決策,是促進「三農」持續向好發展的重要舉措。全省各級各部門要結合實際,全面抓好貫徹落實,全力推動我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新進展,為農業農村發展注入新動能。

經過多年不懈努力,我省農業農村發展已進入新的階段,農村改革和扶貧脫貧進入關鍵攻堅期,農業發展方式和產業培育進入轉型優化期,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進入城鄉統籌加快期,農民增收方式和結構進入多元調整期。農業的主要矛盾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集中體現為階段性供過於求和供給不足並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突出表現在特色優勢產業規模不大、產品不優,適應市場能力弱,精深加工不足、營銷體系不健全、增值鏈條短,農業提質增效任務繁重;大宗農產品「價低賣難」,勞務市場用工減弱,農民增收難度加大;農業組織化、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品牌化程度低,市場競爭力不強;首位產業薄弱,縣域經濟發展滯后,對脫貧致富的支撐和拉動能力小;脫貧攻堅到了「啃硬骨頭」的「攻堅拔寨」階段,補齊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最大短板任務十分艱巨;要素配置不盡合理、資源環境壓力大,農業可持續發展困難重重;成本攀升與價格低迷、小生產與大市場並存,農民持續增收和農村持續發展動力不足,等等。這些問題都迫切需要順應新形勢新要求,堅持問題導向,調整工作重心,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全力破解突出問題和矛盾,努力開創現代農業發展新局面。

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緊緊圍繞市場需求變化,以增加農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給為主要目標,以提高農業供給質量為主攻方向,以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為根本途徑,優化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促進農業農村發展由過度依賴資源消耗、主要滿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綠色生態可持續、更加註重滿足「質」的需求轉變。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個長期過程,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係、協調好各方面利益,面臨許多重大考驗。必須直面困難和挑戰,堅定不移推進改革,勇於承受改革陣痛,儘力降低改革成本,積極防範改革風險,確保糧食生產能力不降低、農民增收勢頭不逆轉、農村穩定不出問題。

2017年全省農業農村工作,要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協調推進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眼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加強科技創新引領,加快結構調整步伐,加大農村改革力度,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推進雙聯行動與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深度融合,持續改善農村民生,促進農業基礎穩固、農村和諧穩定、農民安居樂業,為同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基礎。主要預期目標是,糧食產量穩定在1000萬噸以上,農業增加值增長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以上,減少貧困人口60萬人以上。

一、優化產品產業結構,推進農業提質增效

1.穩定糧食生產。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完善目標管理考核辦法。嚴守耕地紅線,保護優化糧食產能,大力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堅定不移發展旱作農業,紮實推廣全膜雙壟溝播技術,穩步推進糧食綠色高產高效創建,通過優化品種、集成技術、提高單產、改善品質,切實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加快國家級玉米制種基地建設。深入實施馬鈴薯主糧化戰略,擴大脫毒種薯覆蓋面。

2.統籌調整糧經飼種植結構。按照穩糧、優經、擴飼的要求,加大種植結構調整力度,優化糧經飼三元種植結構。充分發揮各地資源稟賦優勢,進一步優化品種品質和區域布局,突出綠色優質農產品和生態產品供給,大力發展質優、高效、適應市場需求的經濟作物。堅持以養帶種、以種促養,擴大苜蓿、青貯玉米、甜高粱等飼草料種植,推動草產業發展和秸稈飼料化利用,加快培育現代化飼草料產業體系。繼續開展糧改飼補貼試點。2017年,經濟作物和飼草種植比例提高2.4個百分點。

3.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加快實施優勢特色農業提質增效行動計劃。進一步發展壯大草食畜、蔬菜、優質林果等產業,提升馬鈴薯、中藥材、現代制種和釀酒原料等產業,推進馬鈴薯種薯產業發展。加快發展核桃、花椒、食用百合、油橄欖、葡萄、皇冠梨、枸杞等特色產品,加大糜谷、蕎麥、雜豆等小雜糧和食用菌發展力度,把地方土特產和小品種做成帶動農民增收的大產業。大力發展木本油料、林下經濟、花卉種苗、林副產品加工等綠色產業。實施森林生態標誌產品建設工程。加強地理標誌農產品和原產地保護基地建設。加大對綠色認證、有機產品認證和產地保護認證的扶持力度,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三品一標」認證。發揮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生產基地的主體作用,推進農產品公共品牌、知名品牌的培育、開發和保護,鼓勵引入現代要素改造提升傳統名優品牌,促使由經營產品向經營品牌轉變。

4.進一步優化農業區域布局。繼續深入實施「365」現代農業發展行動計劃,加快以隴東隴中為主的旱作農業區、以河西和沿黃灌區為主的高效節水農業區、以甘南為主的草原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示範區和50個牛羊產業大縣、35個現代畜牧業示範縣為主的草食畜牧業優勢產區建設,形成與市場需求相適應、與資源稟賦相匹配、特色更加鮮明的現代農業區域布局。穩定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功能區和保護區內地塊全部建檔立冊、上圖入庫,實現信息化精準化管理,層層落實建設管護主體責任。制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規劃,探索建立評價標準和技術支撐體系,鼓勵各地爭創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5.發展規模高效健康養殖業。按照全產業鏈思路發展現代畜牧業,大力支持農牧互補循環發展的草食畜牧業,加大牛羊等優勢畜產品養殖比重。集中建設一批標準化養殖場,積極培育養殖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推動分散養殖向規模養殖加快轉變,年內新(改擴)建標準化養殖場600個。積極推廣綠色養殖、標準化養殖,配套完善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加快品種改良,推進飼料無抗,改善養殖環境,健全防疫體系,強化檢疫檢驗,提升肉品質量。提升奶產業發展水平,引導擴大鮮乳消費,嚴格執行復原乳標識制度,培育省內奶業優質品牌和龍頭企業。繼續開展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創建活動。

6.積極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和服務主體,通過經營權流轉、股份合作、代耕代種、土地託管等多種方式,加快發展土地流轉型、服務帶動型等多種形式規模經營。積極引導農民在自願的基礎上,結合土地整治項目實施,通過村組內互換並地等方式,實現按戶連片耕種。進一步完善家庭農場認定辦法,開展示範家庭農場評定工作。加強農民合作社規範化建設,培育區域性綜合性農民合作組織,積極發展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綜合合作。推廣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試點經驗,加快培育多元化農業服務組織,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農業生產經營活動,為農民提供良種供應、農機作業、統防統治、烘乾儲藏等產前產中產後系列化服務。支持供銷、郵政、農機等系統發揮為農服務綜合平台作用,促進傳統農資流通網點向現代農資綜合服務商轉型。依託現有的土地流轉服務體系,推動土地規範有序流轉,探索開展土地流轉履約保證保險。

7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把園區建設與縣域經濟、新型城鎮化發展結合起來,大力實施「十百千萬」工程,以規模化種養基地為基礎,依託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聚集現代生產要素,建設「生產+加工+科技」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引導和推動產業集中入園、企業集聚入區,重點扶持國家級、省級示範區和示範園創建。科學制定產業園區發展規劃,統籌布局生產、加工、物流、研發、示範、服務等功能板塊。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整合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業綜合開發、現代農業生產發展等相關項目資金,重點用於園區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建設。吸引龍頭企業和科研機構建設運營產業園。鼓勵農戶和返鄉下鄉人員通過訂單農業、股份合作、入園就業等多種方式,參與園區建設,分享收益。

8加快培育外向型農業企業。把培育外向型農業企業作為加快我省農產品出口步伐的戰略舉措,以「一帶一路」沿線及周邊國家和地區為重點,以蘭州、天水、武威國際陸港為依託,大力支持農業企業開展跨國經營,在境外建立生產基地和倉儲、物流、加工設施,著力培育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集團。制定促進農產品出口意見,對農產品出口企業的技術改造、質量提升、品牌建設、產品認證等給予支持。擴大我省特色優勢農產品、清真食品在東南亞、中西亞及阿拉伯國家市場佔有份額。加強對出口農產品企業的金融服務。落實企業出口退稅政策。加快農產品網路營銷平台和電子口岸服務平台建設。提高農產品出口檢驗和出關速度,推動農產品出關便捷化。

二、推行綠色生產方式,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9推進農業清潔生產。大力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鼓勵開發有機肥和施用農家肥。建立健全化肥農藥行業生產監管及產品追溯系統,加大督查力度,嚴格行業准入管理。加快生物農藥、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推廣應用。大力推行高效生態循環的種養模式,加快畜禽糞便集中處理,推動規模化大型沼氣健康發展。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整縣試點,開展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試點,探索建立可持續運營管理機制。積極推廣可降解地膜應用,開展地膜清潔生產試點示範。建立健全廢舊農膜回收制度,完善秸稈多元化利用補貼機制,加強尾菜無害化處理,年內回收利用率分別達到79%、82%、38%。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深入實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引導開展設施農業土壤改良,增加土壤有機質。紮實開展環縣、會寧縣耕地休耕試點。

10大規模實施農業節水工程。加大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同步完善田間節水設施,抓好河西走廊及沿黃灌區國家級高效節水灌溉示範區建設,年內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10萬畝。積極推廣抗旱節水農作物新品種,大力推廣以膜下滴灌、壟膜溝灌為重點的灌溉、水肥一體化、深耕深松等節水配套技術,探索建立農業節水技術標準和農業節水基層技術服務模式,加快構建高效節水農業技術服務體系,保持農田節水灌溉面積在1000萬畝以上。加快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全面完成高台等5縣(區)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示範創建,建立健全合理水價形成機制和農業灌溉用水初始水權制度,加快建立農業用水量控制和定額管理制度。制定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工作方案。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嚴格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有序開展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認真組織開展第三次全國水資源調查評價。

11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水平。堅持質量興農,實施農業標準化戰略,突出優質、安全、綠色導向,健全農產品質量、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和監管體制。完善產地環境管理、生產過程管控、包裝識別、准入准出制度,嚴格執行農業投入品使用安全間隔期或休葯期的規定。強化動物防疫和獸葯飼料屠宰監管,紮實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嚴厲打擊非法添加、超範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等危害食品安全行為。強化食品安全風險分級分類管理和屬地責任,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聯共享的追溯監管綜合服務平台,加大抽檢監測力度。鼓勵生產經營主體投保食品安全責任險。

12加強生態保護和建設。全面落實《甘肅省加快轉型發展建設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綜合試驗區總體方案》,大力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加快實施祁連山區、敦煌水資源合理利用與生態保護、「兩江一水」、渭河源區生態保護與建設綜合治理規劃。大力推進「三北」防護林工程、「天保」二期和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等國家林業重點生態工程建設,紮實推進國土綠化,完成營造林面積350萬畝。繼續實施生態公益林補償、森林撫育、造林、林木良種補貼項目。繼續實施天然草原退牧還草工程和農牧交錯帶已墾草原治理項目。完善濕地保護修複製度。推進沙化土地封禁與修復治理。生物與工程措施並舉,人工與機械治沙結合,大力推進防沙治沙。全面實施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2000平方公里。加大野生動植物和珍稀種質資源保護,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嚴格落實《森林法》《草原法》等法規條例,加強執法檢查,切實保護林地、草地、水源等生態資源,嚴肅查處各類破壞生態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

三、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拓展農業產業鏈價值鏈

13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充分發揮鄉村各類物質與非物質資源富集的獨特優勢,結合美麗鄉村和特色村鎮建設以及鄉村旅遊扶貧工程行動,利用「旅遊+」「生態+」等模式,大力推進農業、林業與旅遊、教育、文化、健康養生等產業深度融合。豐富鄉村旅遊業態和產品,支持發展以規模花卉觀賞、田園風光、農耕採摘體驗、古鎮村落、傳統民俗為依託的鄉村旅遊和休閑農業。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各類資產資源入股組建鄉村旅遊合作社、與社會資本聯辦鄉村旅遊企業。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的扶持力度,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培育一批知名度較高的休閑農業、鄉村旅遊知名品牌。繼續開展旅遊強縣、旅遊名鎮名村創建工作,爭創國家特色景觀旅遊示範名鎮名村,大力推進專業旅遊村發展。積極探索完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行業標準,健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環境保護等監管規範。2017年全省鄉村旅遊人數達到6200萬人次,實現收入100億元。

14推進農村電商發展。加快推進「互聯網+農業」發展,大力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積極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工流通企業與電商企業全面對接融合,推動線上線下互動發展。科學規劃設置城鄉商業網點布局和功能,大力推進電商縣鄉村三級服務體系建設,積極推廣隴南電商扶貧模式,深入實施精準扶貧電商支持計劃,到年底全省70%的貧困鄉建成電商服務站。充分挖掘商貿、供銷、郵政、電商等方面現有資源潛力,著力解決從鄉鎮到村「最後一公里」的物流配送瓶頸問題,實施快遞下鄉工程。組織實施好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項目,做好電商人才培訓工作。加快推進信息進村入戶工程,繼續推進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建設運行農產品批發市場大數據平台,鼓勵農產品批發和零售市場進行網上分銷,構建與實體市場互為支撐的電子商務平台,探索開展標準化程度較高的農產品網上批發交易。發揮互聯網和移動終端優勢,依託國內知名電商平台,培育壯大本土電商平台。

15加快發展新型運銷業和現代食品產業。加快建設大型商品市場、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和縣鄉便民市場交易平台,著力構建農產品流通體系。在優勢農產品主產地切實加強農產品冷鏈物流基礎建設,強化農產品保鮮運銷和預冷運銷,引導第三方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推進優質農產品展示展銷中心等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支持農產品龍頭企業參加特色優質農產品展示展銷會,設置直銷窗口。加大新型營銷主體培育力度,加強農民經紀人隊伍建設,引領農民提高市場開拓和產品營銷能力。大力推廣農超對接、農企對接、農校對接、農社對接等農產品直銷模式,加強農產品營銷促銷。把發展精深加工業作為農業現代化的主攻方向,引導加工企業在優勢農產品主產地打造食品加工產業集群,加大對食品產業扶持力度,支持加工企業技術升級改造。深入實施農產品產地初加工惠民工程,落實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政策,逐步擴大實施區域和品種範圍。積極推進傳統主食及中式菜肴工業化、規模化生產,大力發展方便食品、休閑食品、速凍食品。鼓勵食品企業設立研發機構,圍繞我省「原字型大小」、民族特色,深入挖掘開發市場運銷對路的新產品、民族特色產品,推進葯食同源、葯食兩用食品開發和應用。推動馬鈴薯主食開發,力爭在科研、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取得突破。大力推廣「生產基地+中央廚房+餐飲門店」「生產基地+加工企業+商超銷售」等產銷模式。

16培育宜居宜業特色村鎮。緊緊圍繞有基礎、有特色、有潛力的產業,按照「一鎮一業」「一村一品」、農業文化旅遊一體、生產生活生態同步改善、一產二產三產交叉融合的要求,堅持差異化發展,集聚資源要素,今後3年全省建成18個特色小鎮。推進特色小鎮培育認定工作,打造「一村一品」升級版,發展各具特色的專業村。支持有條件的村鎮建設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四、強化科技創新驅動,引領現代農業加快發展

17加強農業科技研發。堅持農業科技創新的公益性、基礎性和社會性定位,發揮好農業科研機構、農業高等院校和農業企業的主體作用。構建以農業科研機構、農業高等院校和農業企業為主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加強農業科技基礎前沿研究,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推進玉米、馬鈴薯、瓜菜花卉、中藥材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培育優質、高產、多抗、廣適新品種。加大草食畜產業配套技術研發,開展優質牧草品種選育與草產品加工利用、牛羊等畜種改良、安全高效養殖與產品深加工等關鍵技術攻關。加大可降解地膜和生態保墒技術研發力度。加快研發適宜不同耕作區域的農作物生產關鍵環節機械裝備,提高農機農藝融合深度和廣度。

18強化農業科技推廣。穩定和加強基層農技推廣服務機構,健全經費保障和激勵機制,鼓勵公益性服務機構拓展服務範圍。探索建立農科教產學研一體化農業技術推廣聯盟,支持農技推廣人員與家庭農場、合作社、龍頭企業開展技術合作。開展政府向經營性服務組織購買農業公益性服務試點。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公益性服務,加快構建主體多元、形式多樣、覆蓋全程、綜合配套、便捷高效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施智慧農業工程,推進農業物聯網試驗示範和農業裝備智能化。發展智慧氣象,提高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水平。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充分發揮科技特派員在科技成果轉化中的推動作用,年內科技特派員實現所有貧困村全覆蓋。

19完善農業科技創新激勵機制。落實農業科技創新激勵機制和科技成果轉化收益、科技人員兼職取酬等制度規定。落實農業科研院所收入分配、人員聘用、崗位設置的自主權,通過「後補助」等方式支持農業科技創新。建立與科技成果轉化能力掛鉤的科研人員評價體系,調動和激活創新要素。實施農業科研傑出人才培養計劃,建立符合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特點的職稱評定、崗位管理和收入分配激勵機制。發展面向市場的新型農業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和產業孵化機構。加強對農業科技人員開展技術服務、創業的支持、指導與服務,允許農業科技人員以技術成果入股,開展有償技術服務,鼓勵農業科技人員獨立或合夥創辦農業企業、產業示範基地和經營實體,從事農業生產開發,參與市場競爭,帶動特色產業發展。加強農業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

20開發農村人力資源。加大農村人力資源開發整合支持力度,健全完善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認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體」培育制度,建立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統籌安排、產業帶動的培訓機制。完善職業農民教育培訓體系,鼓勵高等院校、職業院校開設鄉村規劃建設、鄉村住宅設計等相關專業和課程,培養專業人才,扶持鄉村工匠。深入推進現代青年農場主、林場主培養計劃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輪訓計劃,探索培育農業職業經理人,培養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要的新農民。積極培育農業科技明白人和示範戶,提高農業主推技術、主導模式和高效品種的入戶到地率。有效整合培訓資源,切實加強隴原勞務品牌培訓力度。

21提升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水平。按照「政府引導、企業運作、社會參與、農民受益」的原則,科學制定園區規劃,打造現代農業創新高地。圍繞糧食、設施園藝、健康養殖、生態循環農業等,以良種引進、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和節水技術等先進適用高新技術為突破口,進一步推進國家級和省級農業科技園區建設,實現農業科技成果的快速轉化推廣。充分發揮農業科技園區的示範作用,推動農戶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引進推廣新品種、新技術和新模式。依託農業科技園區、農業野外試驗站點和農業科技企業,今年新建10家以上省級「星創天地」。加強農業科技交流與合作,鼓勵高校、農業科研院所、農業龍頭企業參與農業科技園區建設,加快建立「一帶一路」旱作農業和高效節水農業合作示範區,培育具有國內國際競爭力的農業科技企業。

五、補齊農業農村短板,進一步夯實農村共享發展基礎

22持續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全面完成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嚴格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政策措施。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和中低產田改造,實施耕地質量保護和提升行動,完善統籌建設和項目管理機制,加大資金整合力度。鼓勵金融機構對高標準農田建設提供信貸支持。全年新建高標準農田186萬畝。允許土地整治增加的耕地作為占補平衡補充耕地的指標在省域內調劑,按規定或合同約定取得指標調劑收益。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將曬場、烘乾、機具庫棚、有機肥積造等配套設施納入高標準農田建設範圍。加強對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後期管護工作,創新管護模式,落實管護主體。加快引洮供水二期骨幹及配套工程、黃河甘肅段防洪工程、民勤紅崖山水庫加高擴建等工程建設,做好慶陽馬蓮河水利樞紐工程和白龍江引水工程前期工作。抓緊修復水毀災損農業設施和水利工程,進一步加強水利薄弱環節和「五小水利」工程建設,提高農田灌排工程配套率、完好率及灌溉保證率。

23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放在貧困鄉村。加快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進一步提高供水保證率、自來水普及率,供水質量和工程管理水平顯著提高。加快農村道路建設,實施撤併建制村通硬化路和「千村美麗」示範村村組道路硬化工程,深化農村公路管養體制改革,積極推進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新建農村公路1萬公里,實現所有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落實農村危房改造政策,推廣應用新型建築材料,改造提升農村住宅,集中支持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戶、農村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和貧困殘疾人家庭等重點對象,年內現有D級危房實現應改盡改。切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質量監管,提高建設水平。創新基礎設施運行維護機制,大力推進政府購買服務。

24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多方共贏」的基本思路,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開展「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鼓勵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改造傳統農業,促進信息技術在農業災害預警預報、執法監管、農村產權交易等方面的應用。實施農業物聯網區域試驗工程,大力發展數字農業、精準農業、智能農業,積極推動種養業生產、農產品加工和流通全過程信息化,加快推進設施園藝、畜禽水產養殖、質量安全追溯等領域物聯網示範應用。加強甘肅農工網、農業信息網、「12316」三農服務熱線等農業信息服務平台建設,建立健全農業農村數據採集、運算、應用和服務體系。推進光纖到村建設,加快實現4G網路農村全覆蓋。加強農業農村檔案工作,促進農業農村檔案信息資源管理法制化、規範化、信息化建設。

25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和美麗鄉村建設。大力推進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行動,深入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年內新建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200個。紮實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專項行動,促進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因地制宜推進生活垃圾戶分類、村集中、鄉鎮轉運、縣處理的收運處理模式,探索建立生活垃圾集中處理和長效保潔機制。開展以PPP模式推進整縣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試點,引導對生活用水進行處理再利用。進一步加大農村環境集中連片治理和改廁力度。實施農村新能源行動,推進光伏發電和太陽能利用,逐步擴大農村電力、燃氣和清潔型煤供給。積極推進縣域鄉村建設規劃編製工作,加大傳統村落保護力度。

26提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全面落實城鄉統一、重在農村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優化農村中國小校點布局,科學推進學校標準化建設,開展城鄉對口幫扶和一體化辦學。加快普及農村學前教育,紮實推進全面改薄工作。紮實有效推進分級診療工作,完善分級診療制度建設,落實雙向轉診制度。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籌資水平,建立全省統一、城鄉一體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逐步實現全省各統籌地區城鄉居民醫保「六統一」目標。建立基層衛生服務經費保障機制,不斷提升基層衛生服務能力和水平。確保農村低保政策落實,做到公平公正、應保盡保、動態管理、統籌兼顧,繼續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和補助水平及農村特困供養人員省級補助標準,落實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和特困殘疾人生活補貼制度。完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籌資和保障機制,大力推進全民參保計劃,建立全省統一的社會保險基礎資料庫。健全留守兒童、婦女、老人和殘疾人關愛服務體系。統籌推進實施重點文化惠民項目,開展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深入開展送地方戲活動。

六、加大農村改革力度,激發農業農村內生髮展動力

27落實農業補貼制度。把補貼重點放在主產區、適度規模經營、農民收入和生態保護方面。建立生產者補貼制度,全面落實農業「三項補貼」和玉米市場定價、價補分離政策。完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穩定產糧大縣獎勵政策。提升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效能,重點保障主要農作物、飼草料生產全程機械化關鍵和薄弱環節的機具補貼需求。落實國家新一輪草原生態保護獎勵補助和林業生態補貼政策,爭取擴大濕地生態效益補償實施範圍。

28改革財政支農投入機制。確保財政支農支出只增不減,增幅不低於整個預算支出增長水平。多層次多形式推進涉農資金整合。推進預算編製環節源頭整合改革,探索實行「大專項+任務清單」管理方式。創新財政支農資金使用方式,加大農業保險補貼力度,積極利用貸款貼息、「以獎代補」等形式和PPP融資模式,撬動更多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向農業農村。採取「母公司+子公司」和「省公司+市縣擔保代償基金」的模式,逐步推進市縣農業信貸擔保公司建設。拓寬農業基礎設施投融資渠道,支持社會資本以特許經營、參股控股等方式參與農林水利、農墾等項目建設運營。鼓勵探索設立各類農業農村股權投資基金、股權引導基金支持農業農村發展。加大政府債券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在符合有關法律和規定的前提下,探索以市場化方式籌集資金,用於農業農村建設。對各級財政支持的各類小型項目,優先安排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合作組織等作為建設管護主體,強化農民參與和全程監督。

29加快農村金融創新。強化激勵約束機制,確保「三農」貸款投放持續增長。保障農村存款主要用於農業農村,金融機構涉農貸款增幅高於行業平均增幅。支持金融機構增設縣域網點、鄉鎮營業網點,增加基礎性普惠金融服務,力爭年內基本實現建制村金融便民服務網點全覆蓋。對涉農業務較多的金融機構,實行差別化的考核辦法,繼續實施涉農貸款增量獎勵政策。支持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立足縣域,加大服務「三農」力度,健全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制度。規範發展村級資金互助社,嚴格落實監管主體和責任。開展農民合作社內部信用合作試點,鼓勵發展農業互助保險。鼓勵金融機構積極利用互聯網技術,為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小額存貸款、支付結算和保險等金融服務。推進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鄉鎮創建,探索建立農村信用體系。支持金融機構開展適合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訂單融資和應收賬款融資業務。深入推進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探索開展大型農機具、農業生產設施抵押貸款業務。加快農村各類資源資產權屬認定,推動部門確權信息與銀行業金融機構聯網共享。積極開發滿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需求的保險產品,採取以獎代補方式支持開展特色農產品保險。支持符合條件的涉農企業上市融資、發行債券、兼并重組。擴大銀行與保險公司合作,發展保證保險貸款產品。嚴厲打擊農村非法集資和金融詐騙。

30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制定出台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農村土地「三權分置」辦法的實施意見。年內全省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年內基本完成隴西縣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和土地徵收制度改革試點任務。全面完成隴西縣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每個市州確定1個縣市區同步開展試點。加快推進「房地一體」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充分保障農戶宅基地用益物權,落實宅基地集體所有權,維護農戶依法取得的宅基地佔有權和使用權,探索農村集體組織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盤活利用空閑農房及宅基地,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多渠道籌集資金,按規定用於村集體對進城落戶農民自願退出承包地、宅基地的補償。全面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探索發展集體經濟有效途徑,鼓勵開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等改革,增強集體經濟發展活力和實力。完善集體林權制度,引導林權規範有序流轉,鼓勵發展家庭林場、股份合作林場。全面完成疏勒河流域水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完成涼州區、白銀區、武都區農田水利產權制度改革和創新運行管護機制試點任務,開展疏勒河流域水流產權確權試點。

31探索建立農業農村發展用地保障機制。優化城鄉建設用地布局,合理安排農業農村各業用地。完善新增建設用地保障機制,將年度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確定一定比例用於支持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加大盤活農村存量建設用地力度,允許通過村莊整治、宅基地整理等節約的建設用地,採取入股、聯營、公開轉讓等方式,重點支持鄉村休閑旅遊養老等產業和農村三產融合發展,嚴禁違法違規開發房地產或建私人莊園會所。完善農業用地政策,積極支持農產品冷鏈、初加工、休閑採摘、倉儲等設施建設。改進耕地佔補平衡管理辦法,嚴格落實耕地佔補平衡責任。

32健全農業勞動力轉移就業和農村創業創新機制。完善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制度,健全農業勞動力轉移就業服務體系,鼓勵多渠道就業,切實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著力解決新生代、身患職業病等農民工群體面臨的突出問題。大力發展縣域特色經濟和農村服務業,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鎮,促進農民就地就近轉移就業創業。保障農民工隨遷子女在輸入地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和參加中考、聯考的權利,將符合條件的農民工納入城鎮社會保障和城鎮住房保障實施範圍。推進農村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整合落實市場准入、財政稅收、金融服務、用地用電、社會保障等方面優惠政策,吸引進城農民工、高校畢業生、企業主、農業科技人員、留學歸國人員等各類人員返鄉下鄉創新創業,將現代科技、生產方式和經營模式引入農村,帶動現代農業和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繼續做好國家級和省級農民工返鄉創業示範縣創建工作,鼓勵各地整合各類園區資源,建立返鄉創業園、創業孵化基地、創客服務平台,開設開放式服務窗口,提供一站式服務。

33統籌推進農村各項改革。繼續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以打造甘肅新供銷為目標,拓寬經營服務領域,創新經營方式,增強為民服務能力。加快縣級社改革和基層社改造步伐,推進村級供銷綜合服務平台、「網上供銷社」信息服務平台、農業物聯網社會化服務平台建設。深化農墾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改革,加快墾區資產變資本、資本證券化進程,改革農墾企業辦社會職能,建設現代農業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繼續推進集體林權綜合配套改革,抓好涇川、康縣林改試驗示範區建設,全面完成國有林場改革任務。啟動推行河長制,確保2018年年底全面建立省市縣鄉四級河長體系。尊重農民首創精神,鼓勵基層先行先試,完善激勵機制和容錯機制。加強對農村各類改革試點試驗的指導督查,及時總結可複製可推廣經驗。紮實做好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工作。

七、強力推進精準扶貧,加快精準脫貧步伐

34實行「七個一批」清單式管理。全面落實脫貧攻堅各項政策措施,紮實推進「1236」扶貧攻堅行動和「1+17」精準扶貧方案,對「七個一批」及危房改造、飲水安全實行清單式管理,確保政策措施到村到戶到人。發展特色產業脫貧,加快實施貧困村「一村一品」產業推進行動,積極探索電商扶貧、旅遊扶貧、光伏扶貧、資產收益扶貧。推動勞務輸轉脫貧,用好勞動就業公共服務平台,強化勞務信息採集和即時發布,全面落實職業技能培訓補貼政策,大力開展訂單、定向、菜單式精準培訓。實施易地搬遷脫貧,用好易地扶貧搬遷融資平台,年內搬遷建檔立卡貧困群眾18萬人以上。結合生態保護脫貧,鼓勵具備條件的貧困縣發展脫貧與生態效益兼顧的林下經濟和生態產業,爭取有更多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轉為護林員或濕地管理員。著力加強教育脫貧,落實好教育扶貧各項措施,建立完善教育扶貧幫扶機制,年內實現有需求的貧困村幼稚園全覆蓋。開展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脫貧,提高貧困戶醫保繳費政府補助標準和住院費用報銷比例,降低大病保險起付標準,提高醫療救助水平。實行低保制度兜底脫貧,全面落實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銜接,確保享受一二類低保的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

35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堅持群眾自願、分類實施的原則,依託有水土資源開發條件的區域或有承載能力的中心村、小城鎮、產業園區、鄉村旅遊區,因地制宜選擇安置區域和安置模式。根據搬遷對象經濟承受能力,採用自建、代建、聯建、統建、購置等多種方式建設住房。統籌考慮安置區規模、經濟條件、地形等因素,統一規劃建設水、電、路、氣、網等基礎設施,同步配套建設教育、衛生、文化等公共服務設施,保障搬遷對象生產生活和公共服務基本需求。加快安置區文化場所建設,進一步加快安置區建設綜合性為農服務平台。因勢利導、配套發展適宜搬遷區的富民產業,確保搬遷群眾儘快實現穩定脫貧、增收致富。用好易地扶貧搬遷用地手續辦理審批綠色通道,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優先保障易地扶貧搬遷工程用地需要。

36強化縣域經濟發展支撐。認真落實關於深入推進縣域經濟發展的《實施方案》,突出產業發展這一重點,著力提升縣域經濟對脫貧致富的支撐和拉動能力。強化戰略規劃引領,各縣(市、區)依託交通區位、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等比較優勢,科學制定縣域經濟發展戰略規劃,明確發展定位和戰略取向。盯緊脫貧的穩定性,培育壯大首位產業,加快推進「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產業培育,著力促進產業集聚發展,圍繞「六大」特色優勢產業,培育一批特色鮮明、輻射帶動力強、發展潛力大的特色產業集群,形成引領縣域經濟發展的骨幹力量。大力推進主體培育,整合用好產業發展各類項目資金,重點扶持與首位產業相匹配的龍頭企業,打通與首位產業相關聯的上下游產業鏈條,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提升產業整體發展水平。著力加強園區建設,把各類園區打造成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依託產業園區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設各具特色的農畜產品加工基地,到2020年全省建成100個左右帶動力強的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示範區。用好5年1000億元產業專項貸款工程,按照既定比例足額落實各方承擔的風險補償金,解決好縣域經濟和富民產業發展資金難題。

37充分發揮雙聯行動和駐村幫扶工作隊作用。全面落實雙聯行動「六大任務」,全力推進「三大工程」,深入推進雙聯行動和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深度融合,為貧困村脫貧奔小康作出新的貢獻。及時調整補充雙聯單位和雙聯幹部,保障貧困村有聯村單位和駐村幫扶工作隊、貧困戶有幫扶責任人「三個全覆蓋」常態化。發揮好駐村幫扶工作隊在精準扶貧中的「管道」作用,配齊配強駐村幫扶工作隊,協助地方落實好扶貧政策、實施好扶貧項目、監督好扶貧資金,確保到村到戶幫扶措施落地生根;縣鄉兩級加強教育管理監督考核,對紀律觀念鬆懈、工作落實不力、群眾意見較大、出現重大紕漏的工作隊員及時召回。

38進一步健全完善精準脫貧工作機制。持續抓好建檔立卡工作,用好管好精準扶貧大數據管理平台,實現貧困人口進出有序動態管理。緊扣既定的作戰圖,制定脫貧攻堅責任制《實施辦法》,確保扶貧脫貧責任落到實處。嚴格考核驗收程序和標準,認真落實「853」精準脫貧管理辦法和「4342」脫貧驗收責任體系,加強動態管理,確保脫貧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拓展精準脫貧社會幫扶渠道,創新完善東西扶貧協作和定點扶貧等社會幫扶形式,建立精準對接機制,幫扶資金主要用於建檔立卡貧困村和貧困戶。組織實施好民營企業「千企幫千村」等其他社會幫扶活動。加大考核監督問責力度,防止和糾正扶貧領域存在的形式主義和不實不準等傾向性和苗頭性問題。建立健全參與和激勵機制,著力解決內生動力不足的問題。

39加快革命老區和民族地區脫貧進程。有效落實支持革命老區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政策措施,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加快隴東能源化工基地建設,依託豐富的「紅色」資源做大做強紅色旅遊產業,組織開展好中央企業定點幫扶貧困革命老區「百縣萬村」活動。進一步擴大民族地區財政轉移支付規模,優先支持民族地區重大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建設,加強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圍繞民族地區特色產業發展開展有針對性的職業技能培訓,推動畜牧業、民族餐飲、特色產品加工和特色旅遊文化產業加快發展。

八、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提高做好農業農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40強化組織領導。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始終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局工作重中之重不動搖,重農強農調子不能變、力度不能減,切實把認識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和省委的決策部署上來,把農業農村工作的重心轉移到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來,落實到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財力投放、幹部配備等各個方面。進一步強化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黨委農村工作綜合部門統籌協調、有關部門各負其責的農村工作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各級黨委政府主要領導要親自抓農村工作,分管領導要直接抓工作落實。縣一級黨委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農業農村工作上。進一步加強黨委農村工作綜合部門建設,配齊配強領導班子,強化統籌協調、決策服務等職能。加大「三農」工作宣傳力度,為農村改革發展穩定營造良好氛圍。

41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將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落實到農村基層,嚴格落實農村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堅持整鄉推進、整縣提升,切實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全面規範農村基層黨組織生活,持續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選好管好用好農村基層黨組織帶頭人,實行村黨組織書記縣級備案管理。繼續深入實施先鋒引領行動。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村官選聘和管理工作。逐步提高村幹部報酬待遇,強化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增強村級組織為民服務能力。紮實推進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探索創新更加切合實際的基層黨組織設置模式,充分發揮村黨組織第一書記的重要作用。加強對農村基層幹部的日常管理和監督考核,縣鄉紀委要把查處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作為主要工作任務。做好全省第九屆村黨組織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

42大力培育文明鄉風。深入開展文明村鎮、「五星級文明戶」、「文明家庭」創建和尋找「最美家庭」活動,著力培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契合、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相適應的優良家風、文明鄉風和新鄉賢文化。廣泛宣傳優秀基層幹部、道德模範、身邊好人等先進事迹。加強對農民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提高農民綜合素質。切實加強農村移風易俗工作,引導群眾自覺抵制婚喪嫁娶大操大辦、人情債、高價彩禮等陳規陋習,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會風尚。

43創新和完善鄉村治理機制。依法開展村民自治,完善村黨組織領導的村民自治有效實現形式。組織開展以村民小組、自然村為基本單元的村民自治試點工作。健全務實管用的村務管理、監督機制。重視農村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留守老人和殘疾人問題,抓緊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健全關愛服務體系。建強縣鄉村三級綜治中心,健全農村治保、民調組織和群防群治隊伍,推進網格化、信息化兩網融合,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模式。依法打擊涉農違法犯罪和邪教勢力,消除封建迷信在農村的影響,維護農村社會和諧安定。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使命光榮、責任重大、任務艱巨。我們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定信心、凝聚力量、銳意進取、攻堅克難,加快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召開!(甘肅日報)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