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創意產業園區不是「收租」園區

創新、創意產業大致可分——科創與文創兩大類別,它們分別出現於改革開放不同時段。科創類是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始國家為推動科教興國戰略、國家級的重點高新技術開發在北京、上海等地方建立了如中關村、張江等一些以高新技術孵化為主導的創新產業園區;文創類則是在2000年前後以個體藝術家主導的在北京798、上海田子坊等建立的一批具有文化藝術特色的開放式工作室群落為主的創意產業園區。起初的文創雛形主要由民間發起,在性質上還是鬆散型、單一化,然而它卻彌補了科技創新產業發展所帶來的缺陷,同時,也使得「創意產業」有了一個發展的基礎與歷史性意義。創新更多的是指科學技術;創意更多的是指文化藝術。不管是科創還是文創以及相關創新、創意產業園區的關係屬性,前後興起都是開始了對舊有產業機制、運作、理念、政策的積極改進。

上海田子坊

如果說科創是為的科學技術發展建立了硬實力的話,那麼,文創無疑是為文化藝術發展建立了軟實力。科創解決人類對物質世界的需求,文創解決人類對精神世界的渴求。文創產業發展雖然比科創產業來得晚些,但是其重要價值意義已經在當下顯露無遺。

文化創意產業的興起,也反映了一個基於現狀領域或行業的結構調整。一方面是對原產業發展缺乏創造性的簡單勞動或模仿複製性勞動的批評;其次是在對傳統行業往科技創新(科創)發展之後,補充文化創意(文創)產業被缺失的價值理念。在推動科學技術創新之後人們發現忽略文化藝術創意所造成的嚴重後果,因此,文化創意的產生也是提供對一個歷史時代的反思與批評。

然而,在風起雲湧的發展各類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潮流之下,冠以「創意」之名,實際運作上與創意毫無相干、模式同質化等創意產業園區的泛濫已經嚴重偏離了內涵價值建設,有些甚至淪為了創收逐利的「收租」創意園。因此,健康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成為了當務之急。

M50

大約在2000年左右,上海的一些初創的藝術園區陸續在一些被廢棄的工業老廠房出現。如田子坊、M50等創意產業雛形的興起,主要源自於一些去過海外的設計師、藝術家等以個體自發為主體的工作室建立。由於當時的產業轉型或搬遷,使得一些閑置廉價的廠房得到了藝術家們的青睞。他們租借於此設計、創作、交流、展覽等從事個人在藝術創作的發展。雖然,當時的文化氛圍還沒有今天那麼繁榮,但是,藝術園區的設計師、藝術家們的理想與純粹度,也是今天所無法比擬的。當時,由於上海的幾大官方主流媒體時常關注與報道藝術園區發生的各類前衛藝術活動,也使得一些追求新奇事物的時髦人士、民眾有了一個與藝術零距離的接觸。之後的類似藝術家工作室以及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如雨後春筍般的層出不窮。時至今日我們看到包括表演藝術、電影電視、出版、藝術品及古董市場、音樂、建築、廣告、數碼娛樂、電腦軟體開發、動畫製作、時裝及產品設計等行業在各類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里入住。近年,上海開發和利用了百餘處老上海工業建築,對老廠房、老倉庫進行了改建,形成了一批獨具特色的創意產業園區,如中興路興園創意園區、1933老場坊、楊浦區濱江創意產業園、車墩影視基地、紅坊創意園區、雲藝術中心、靜安現代產業園、天山路上海時尚產業園、E倉、西岸創意園等。闖出了創意產業之於城市改造的新路。

如火如荼的創意產業園發展伴隨著逐利現象也是無法迴避的現實問題。眾多的以創意產業名義命名的園區在上海已上百家。創意園區體制屬性多樣,然而其中也匯聚了較多混雜的各類商貿辦公單位與個體戶。不管是官營還是民辦或者混合經營的創意產業園區,由於創意產業園區的性質與評估的缺失,使得逐利成為了一些創意園區唯一的量化目標。有能力的創意園區或可以拿到省部級或國家級相關類別的稱號以及相關的政府補貼,沒有能力的園區或只有盤活客戶,謀求租金最大化,畢竟一些老廠房的創意園區的租金與正規的商務樓的租金相比,還是有一定競爭力的。因此,低水平重建,以獲取租金為目的的所謂創意產業園區的泛濫也在所難免,沒有創意的所謂創意園區淪為「收租」園區也是發展之殤。

創意產業園區如何健康發展是今天我們無法迴避的問題。雖然上海的政府職能部門針對相關問題出台了一些創意園區的條例、制度等政策;但是,關鍵還是需要嚴把政策的門檻關,責任到人且如何合理利用配套的傾斜政策,同時,聯動引入第三方績效評審、評估的制衡機制。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內涵建設到底是什麼,以及希望達到的目的又是什麼等相關問題是值得大家探究的。大多數大城市在實現工業化后,都把發展創意產業作為催化經濟轉型的重要戰略舉措。我認為,創意產業已不僅是一個經濟轉型發展的理念,而是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長期發展過程中產生的文化自信不足,創造能力下滑,人文發展喪失等問題。或許,通過創意產業的興起,我們或將能夠化解原先單一發展所帶來的困擾。

上海新一輪的城市改造又在悄然興起,文化強國,創意之都,宜居城市,讓市民擁有獲得感等成為發展的新話題。放慢速度,加強內涵建設,不求GDP的增長等反思性的思考也得到了廣泛的認同。但是,美好願景真正要落實到實際工作中是一個關鍵問題,也是一個疑難問題。我想,任何人的行為僅僅依靠自覺是無法持久的,如果沒有制度與機制制衡作用。如今,國家對創新、創業大力推動,全民創新、萬眾創業勢不可當,其意義不言而喻。上海的發展在硬體上已經可與全世界的任何城市相媲美,然而,在軟體上(文創人才方面)的發展,顯然無法那麼樂觀。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目標理應是文化類的青年「創客」們,他(她)們的作用就是文化創意。面對眾多創意產業園區的發展困境,政府有必要介入並制定針對被確定的創意園區,組成一個與園區無關的第三方專家評估、評審機構的機制,以制衡避免創意園區發展的變態;同時,也能確保有質量的「創客」得以駐留。

最近的新聞常在報道如何為大學生「創客」們提供便利的條件,政策的支持。我想,創意產業園區的主力軍應該就是他(她)們——「創客」——大學生(畢業或在校生),這些意氣風發剛踏入社會的青年文藝家們,他們把智慧與生命獻給了藝術創作,他們是這座城市的文化儲備,精神創庫,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道風景線。然而,上海的創意園區已經搞了十幾年,但是,就上海的文化創意發展而言,為何依然滯後於北京,甚至是連內地的成都與重慶都不一定比得上?無可否認,上海文化的影響力與主體性日漸式微···這裡當然有許多其它原因,但是,我認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上海留不住「創客」。對於有理想或有創業精神的大學畢業生(文藝類)在一個大城市發展生活成本很高收入卻有限,他們僅僅需要的是一個既便利且開放的創作發展空間來實現個人的文藝夢想,而這個發展空間就是在上海到處都可以看到的所謂創意產業園區。但是,那裡的門檻實在太高了,他們根本付不起堪比商鋪的租金。顯然,我是不願意認為——上海的創意產業園區是唯利是圖。雖然我不確定創意園區是否享有國家的惠顧政策,但是,我們所見更多創意園區的辦園初衷與結果顯然是有所偏離,有的幾乎成為了見錢眼開的「收租」園區。希望那些以營利為目的的創意產業園區的主管提高一下文化素養,畢竟是在搞所謂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上海的創意產業園淪為「收租」園區的現象已經有所蔓延,這種趨勢不利於年輕「創客」在上海的生存與發展,也阻礙了上海文化發展之路。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