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新聞時評 | 邢千里:中國當代藝術家為何不能利用科技?

《美術報》第78期 新聞時評

面對科技:

藝術家如此茫然!

□ 本期策劃 李振偉 顏培大 石豪

【編者按】自從工業革命開始,人類對機械和科技的探索日益深入,尤其是現代,互聯網和人工智慧(以下簡稱AI)連接著社會的各個角落和人們生活的時時刻刻。作為能夠發揮人類想象極限的藝術創作,如果僅僅局限在以往對材料形而下的運用,對於藝術體現時代性是不是一種諷刺?從近來眾多的展覽和活動策劃中,可以發現,西方的當代藝術家早已經將尖端的科技與藝術創作結合在一起,許多作品(如奧拉維爾·埃利亞松《氣象計劃》、teamLab 《追逐的烏鴉、追逐與被追逐的烏鴉以及被分割的視點》)中充斥著浪漫的想象和驚艷的光芒,在為觀者帶來新奇體驗的同時,也為科技探索提出了新的方向;而反觀的當代藝術家,在這方面表現相當匱乏,或一意孤行於傳統的道路上,或跟風模仿毫無創見,與時代和科技基本絕緣,這樣的藝術家能夠為人類創造鮮活的作品和提供向未來發展的超然想象嗎?

本期導讀

異端的權利

▲溫普林

當代藝術家為何不能利用科技?

▲邢千里

警惕科技對藝術的過度佔位

▲吳克軍

人工智慧時代,藝術面臨死亡?

▲沈華清

當代藝術家為何不能利用科技?

□ 邢千里

在我們的一般認識中,技和藝長期以來被視作截然不同甚至對立的兩個概念。技似乎就代表了理性乃至刻板,與藝術無關,是工匠所為。這種觀念在傳統文化中根深蒂固,所謂「奇技淫巧……不入畫品」。由於文化基因的不同,西方藝術對於科學和技術並沒有如此的隔絕姿態,很多藝術家多元化的學識背景中科學技術佔據了相當大的部分,藝術家往往兼具科學家、哲學家等多重身份,達·芬奇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與之相對應,古代藝術家則基本上是以文學、書法、音律的深厚涵養為基礎。

這種差異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中西方藝術在歷史和社會維度上的兩大區別。一是由於以文人為主體的傳統畫家對工匠和科技的歧視,崇尚一種出世的生活,從而對現實生活的觀照不足以及對於民間繪畫的不公正對待;二是導致現當代藝術家在面對日新月異的科技進步時,無法敏銳地把握和利用,從而使自己越來越脫節於這個時代的生活和趣味,也越來越沉浸在已經高度完善的傳統的樣式之中,以傳統的傳承與捍衛者的姿態來掩蓋面對科技色彩愈發濃厚的當代藝術時的茫然。而西方藝術從印象派開始就表現出了對科技進步的濃厚興趣和密切關聯,特別是光學的進步。從畢加索光繪藝術的嘗試中,人們除了折服於藝術家對於線條驚人的把控性和表現力,也隱約感到了科技已然開始逐漸介入到當代藝術之中,那稍縱即逝而又充滿魅惑色彩的、不同於傳統的油畫或素描筆觸的特殊質感,正在悄悄改變著藝術家的思考方式和社會的審美界域。

以計算機和互聯網為標誌的第五次信息革命對於人類世界的改變是顛覆性的,不僅僅是生活方式,更深刻地影響了人類的思維、審美和世界觀,如何反映這種變化並給今天的人們以心靈的撫慰和審美的愉悅,成為越來越多西方藝術家的重要表現內容。

而大部分的當代藝術家中依然沉浸在中西方藝術的百年糾葛之中,依然在體用之爭的歷史語境中無病呻吟或喋喋不休。糾葛的結果就是達成了一個初步的、並不新鮮的共識:所謂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這種心態本身反映出當代藝術家內心深處根深蒂固的不自信和名分之爭。但何為「民族的」?又如何成為「世界的」?並沒有最終形成一個明確的認知,只好停留在籠統的傳統水墨和文人畫上面,似乎由此找到了一種能與西方相抗衡的文化自信。

當然,體用之爭在當代藝術中依然不乏「西學為體」的擁躉者,他們像早年的先行者們一樣,試圖以西方現當代藝術為基礎實現中西方的某種融合。但與前輩們不同的是,他們中的大部分既沒有深厚的傳統素養,又缺乏對於西方藝術和文化傳統的深刻認識,對於西方當代藝術的認識必然流於表面,對於所謂中西方藝術融合的嘗試必然失之膚淺,剩下的更多只是艷羨和模仿西方樣式而已。

於是,當人們流連和沉浸在奧拉維爾·埃利亞松的《氣象計劃》里夕陽的浪漫與驚艷中時,當代藝術家們還在激辯如何實現傳統藝術的當代化;當TeamLab的大型燈光裝置提示和重塑著人們與這個世界新的對話方式時,的當代藝術家們還在亦步亦趨地仿造著一個個光怪陸離卻語焉不詳的視覺幻象。

當代藝術家在日新月異的科技面前顯然缺乏足夠的準備,呈現出一種集體性失語的狀態,說到底是一種狹隘的文化心態,自然科學素養的薄弱,以及對於當下社會的觀照不足。造成這種狀況既有歷史的、文化的原因,也有今天現實的原因。迅猛發展的西方當代藝術造成的文化壓力讓他們更加固守所謂「民族」和「世界」的二元化探索之中,刻意將傳統與科技進行割裂;抑或走向另一個極端,高舉觀念和科技的大旗,踉蹌卻又自得地跟風在西方當代藝術身後。如是,我們的當代藝術不但將越來越脫離這個時代最豐富最生動的生活和表達方式,我們的傳統文化復興,所謂的「藝術民族化」,也都將繼續成為一個難解的歷史窘境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單位:國家畫院

國內統一刊號:CN11-0292

國內郵發代號:1-171

►聯繫我們:[email protected]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