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王義桅 :「一帶一路」是當代世界的宏偉工程

引子

「一帶一路」融通古今中外,連接東西南北,抓住了發展作為解決所有難題的總鑰匙,牽住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牛鼻子,彰顯「政府+市場」雙輪驅動的模式魅力,正在破解人類的貧困、貧富差距和治理難題。這是其吸引越來越多國家廣泛參與的一個根本原因。從這個角度說,「一帶一路」無疑是當代世界的一項史無前例的宏偉工程。

「一帶一路」的魅力是現代化的魅力及改革開放的魅力全面展示。這是筆者不久前參加在非盟總部召開的主題為「擺脫貧困、共同發展」中非減貧發展高端對話會暨智庫論壇所獲得的親身鮮明感受。

歷經38年的改革開放,將7億多人脫貧致富,占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脫貧貢獻的7成。這是激勵許多發展家願意按照提出的倡議,積極融入「一帶一路」的最直接動因。沒有基礎設施,就很難實現工業化;沒有工業化的實現,民主化就註定失敗。

非洲11億人中有4億貧困人口,5億人還沒有用上電,工業化沒有開始或處於初級階段,十分看重「要致富,先修路;要快富,修高速;要閃富,通網路」的經驗,積極響應「三網一化」——在非洲建設高速公路網、高速鐵路網、區域航空網、基礎設施工業化,從對接「一帶一路」中看到工業化、農業現代化的希望,推動完成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

「一帶一路」在新時期推行開放、包容、均衡、普惠、可持續的全球化,倡導將發展失衡的世界、碎片分割的市場互聯互通起來,形成平等、橫向的合作架構,解決跨國公司全球分工所推行的發展家向發達國家單向度開放,或主要是發達國家間鏈接的全球化所產生的不公正、不均衡發展問題;倡導戰略對接,將發達國家、發展家、新興國家最廣泛連接在一起,真正實現東西、南北、中外、古今的大融通。

習近平主席說過,我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它的核心內容是促進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對接各國政策和發展戰略,深化務實合作,促進協調聯動發展,實現共同繁榮。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戰略對接、國際產能與裝備製造業合作、協調聯動發展,這就是「一帶一路」為什麼能的關鍵詞。

就拿基礎設施為例,可以說「一帶一路」建設牽住了世界經濟發展的牛鼻子。世界銀行的統計數據表明,發展家目前每年基建投入約1萬億美元,但要想保持目前的經濟增速和滿足未來的需求,估計到2020年每年至少還需增加1萬億美元。到2030年,全球預計將需要約57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投資。按照世界銀行前高級副行長林毅夫教授所描繪的模型,發展家每增加1美元的基礎設施投資,將增加0.7美元的進口,其中0.35美元來自發達國家。全球基礎設施投資將增加發達國家的出口,為其創造結構性改革空間。

美國人康納在《超級版圖》一書中提出,未來40年的基礎設施投入將超過人類過去4000年!傳統全球化中的關稅減讓,最多能推動世界經濟增長5%,而新型全球化中的互聯互通,將推動世界經濟增長10-15%。因此,「一帶一路」給全球化提供更強勁動力。彭博社認為,到2050年,「一帶一路」將新增30億中產階級,振興佔世界經濟增長80%的地區。

通過倡導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一帶一路」正在治療新自由主義全球化頑疾,引導熱錢流向實體經濟,正在消除全球金融危機之源。不僅如此,「一帶一路」成為推動國際社會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合作倡議,讓全球化惠及更廣泛的民眾。倡議探討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推動以清潔和綠色方式滿足全球電力需求,就是最好最恰當的典型例證。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充分顯示出的新比較優勢。在「鐵公基」、天電網、陸海空、人機交互、萬物互聯等傳統、新興基礎設施各個領域,從設計、建造、運行、管理、資金、技術、人才等各個環節,全部具有無可比擬的全方位優勢。這背後是強大的國有企業、人的勤勞智慧以及統籌協調能力的綜合體現,「一帶一路」倡導立體的互聯互通交通網路,打造陸海空網「四位一體」格局,鐵路港區貿「五位一體」的發展態勢,彌補了西方私人資本不能也不會投資市場不成熟國家基礎設施的缺口。

孔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承接了上一輪全球化和亞洲工業化的巨大利好,「達人」首先要達「巴鐵」。中巴經濟走廊是「一帶一路」的旗艦走廊,承接產業鏈延伸,幫助巴實現工業化,並以發展促安全,將西方宣傳的「失敗國家」打造為新興國家,增強巴的「四個自信」,抵消西方抬舉的印度民主模式,凸顯習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是「亞洲騰飛的兩隻翅膀」,「互聯互通是其血脈經絡」思想。

總言之,「一帶一路」融通古今中外,連接東西南北,抓住了發展作為解決所有難題的總鑰匙,牽住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牛鼻子,彰顯「政府+市場」雙輪驅動的模式魅力,正在破解人類的貧困、貧富差距和治理難題。這是其吸引越來越多國家廣泛參與的一個根本原因。從這個角度說,「一帶一路」無疑是當代世界的一項史無前例的宏偉工程。

作者簡介:

王義桅,一帶一路百人論壇專家委員會委員。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歐洲問題研究中心/歐盟研究中心研究員、主任,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兼任中聯部當代世界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察哈爾學會、春秋髮展與戰略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新疆師範大學及塔里木大學客座教授。先後擔任天津聯合化學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師、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駐歐盟使團外交官、同濟大學特聘教授。出版專著《一帶一路:機遇與挑戰》(中英阿韓日文版,中宣部理論局、中組部幹部教育局向黨員幹部推薦第十一批學習書目)、《海殤?——歐洲文明啟示錄》(中英文版)等8部,合著《天命:一種新的領導型國家的誕生》,即將出版《世界是通的——「一帶一路」的邏輯》(商務印書館2016年1月版),譯著《大國政治的悲劇》等3部;主編「北約研究叢書」(10卷本)、《全球視野下的中歐關係》。在《社會科學》、《美國政治和社會科學學院年刊》等14個國家期刊發表論文200餘篇,在《歐洲的世界》、《求是》、《人民日報》等國內外媒體發表時評700餘篇,接受BBC、CCTV等國內外媒體採訪1000餘次,參加香格里拉對話會、博鰲亞洲論壇等國際論壇500餘次。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