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秦始皇兵馬俑都灰不溜湫?剛出土時色彩斑斕,15秒后褪色

10月5日,在國慶中秋假期涌動的人潮中,小編去參觀了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坑內的兵馬俑一排排一行行,看上去氣勢雄渾,但總感覺有點怪怪的——「灰頭土臉」的形象明顯降低了兵馬俑的威風。

1974年7月開始,考古隊發掘出土的兵馬俑,都是以這種「灰頭土臉」的面目為人所知的。但事實上,原版的兵馬俑都塗有色彩,五彩斑斕,因為多種原因,我們現在看到的兵馬俑身上的色彩已經剝落、褪去。

圖為剛出土的彩色兵馬俑。

在地下深埋2000多年,兵馬俑經過水淹和不明原因的火燒,色彩塗層受到破壞,老化、剝落。當年在考古發掘重見天日之時,保留下來的色彩也迅速氧化,豐富的色彩如同曇花一現,幾分鐘內便在人們眼前完全消失。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研究員、文物保護部主任夏寅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說:「每個兵馬俑其實都有顏色。經過兩千多年的深埋,那些保存下來的顏料出土后15秒就開始變化,4分鐘內就完全脫水、起翹、剝落,有的就遺留在泥層上。」

這些兵馬俑剛出土時,色彩斑斕。

據統計,兵馬俑的服飾上有粉綠、朱紅、棗紅、粉紅、天藍、白色、赭石等十幾種顏色,尤以粉綠、朱紅、粉紫、天藍等四色數量最多。將軍俑顏色使用很複雜,表現手法非常細膩;中級軍吏俑、下級軍吏俑、士兵俑使用的顏色相對簡單,但是有動作的俑,像跪射俑的顏色也很生動。

文物保護修復專家發現,在秦兵馬俑身上出現的紫色(被命名為「紫」)是一種人工合成色彩,以硅酸銅鋇為主要成分,在自然界中並不存在,即便今天,仍然不易製造出來。這種紫色的製作工藝兩漢之後已經失傳,古人如何調製出這種自然界罕見的顏色,至今成謎。

「灰不溜秋」的兵馬俑。

當40年前兵馬俑被發現時,彩繪保護和修復工作就已經開始了。1982年,秦兵馬俑博物館組織專人進行研究,並與德國巴伐利亞州文物部門聯合開始了科研攻關。

目前查明了彩繪損壞的主要原因:顏料顆粒之間及彩繪和層次之間粘附力很微弱,特別是底層(生漆)對失水非常敏感,在乾燥過程中底層劇烈收縮,引起底層起翹捲曲,造成整個彩繪層脫離陶體。

騎兵俑。

在經歷無數次的實驗、無數次的失敗后,1997年,既能抗皺又能加固彩繪的技術終於實驗成功:先用聚乙二醇和聚氨酯乳液混合液敷滲,再逐級提高溶液的聚乙二醇濃度敷滲處理方法。同時,文物保護人員又找到另一種保護兵馬俑彩繪的辦法——電子束輻照固法:用水溶性羥乙基甲基丙烯酸酯逐級敷滲,再用電子束輻照引發交聯聚合反應。

雖然色彩保護技術取得重大進展,但也僅能保護10多年,科技的局限性還很明顯。也正因為這個原因,秦始皇陵的發掘部分只佔總體的1%左右,等到數十年上百年之後,人類的技術能真正做到保護好文物,這個地下世界才有可能完全呈現在世人面前。

更多精彩內容請添加微信公眾號「小歷史」(Microhistory)。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