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拒絕階層固化論,高考是中國平民子弟的好出路

十年前農村學子考北大比現在難得多,最近幾年農村學生進入國內一流大學的比例在不斷增長。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劉雲杉統計1978—2005年近三十年間北大學生的家庭出身發現, 2000—2005年,考上北大的農村子弟只佔一成左右。」

從21世紀初,農村學生只佔北大10%,到2016年,城市化水平提高了20個百分點,農村人口大幅減少的背景下,2016年北大入學農村學生比例反而上升到了16.3%。

好好珍惜學習的機會,不要因為有的別有用心的人,或者瞎起鬨的吃瓜群眾,說什麼階層固化了,打破階層沒有希望了,就放棄了學習和奮鬥。事實上在國家的安排下,你進入大學的機會在不斷提高,你的未來你要自己負責。

當然,有的吃瓜群眾說了,考上了大學就改變了命運了嗎?當然不一定,人生是一個持續奮鬥的過程,只要不斷的超越自己,比以前過的更好,比自己的上一代過得更好,就是人生的成功了。而這一切,通過聯考考入好大學,會更容易實現。

每一年的聯考,都會有各種各樣的言論出來。

以前的社會曾經不斷有讀書無用論。尤其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及21世紀的頭十年,都出現過「造原子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這種說法。我讀書的時候也曾經受到這種言論的影響,那個時候的社會,IT產業還沒有崛起,還沒有程序員這種遍布全國的高薪群體。

當時本土製造業也還沒有崛起,不像今天的,年輕人加入一個本土中小型手機方案公司,月薪過萬都不奇怪。

那個時候的不一樣,家電,汽車,電子產品幾乎都是外資把持,本土就業機會很少,老百姓平時看到的有錢人,都是沒啥學歷的暴發戶,憑藉著較高的情商,能夠開上好車,用上大哥大。

我讀書的時候,班上的學習成績不好的同學,經常跟我開玩笑說:「你學習好又怎麼樣,我以後出社會了可以當老闆,比你去搞科學研究賺得多。你看現在縣城裡面有錢的老闆,有幾個讀書讀的好的?」我當時竟然無力反駁。

在當時讀書無用論的氣氛下,我多少也受到了影響。國中的時候,我的一個同學對我說,他認識的一個人,讀得是中專。畢業后定向分到了某機場工作,一個月工資有1500元一個月。

1500元的月工資,遠比當時的普遍工資高。 我當時聽了覺得好羨慕,竟然回家對我父母說,我不想讀高中了,國中畢業之後我想去讀中專,這樣就可以去機場找個待遇很好的工作了。我當時是真的這麼想。

幸好父母及時對我進行了勸阻,花了很多時間對我做思想工作,我才打消了這個念頭,一心一意要通過中考讀高中。

現在想起來,真的覺得后怕。如果我的父母沒有什麼見識和思想,當時依著我的想法來,去讀了中專,我的人生就被完全改變了。每每想起此事,我總是無比厭惡那些散布讀書無用論的人。我當時很幸運地沒有受到影響,但是放眼全國,不知道多少天資聰穎的孩子受到了讀書無用論的危害,從而改變了一生的命運。

實際上,今天的,已經徹底證明了讀書是多麼得有用,央視曾經播放過一個系列節目,叫做《遇見大咖》,採訪的都是商界和科技界的頂級精英,幾乎個個是學霸:

資產接近5000億的投資巨擘復星集團老闆郭廣昌,復旦大學畢業;

京東的老闆劉強東,人民大學畢業;

李彥宏,北京大學畢業,值得一提的是李彥宏的親姐姐也是北大畢業;

柳傳志,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畢業,接替他的楊元慶上海交通大血畢業;

馬化騰,深圳大學計算機系畢業;

雷軍,武漢大學畢業,包攬學校獎學金;

王健林,先後就讀於大連陸軍學院和遼寧大學;

馬雲,杭州師範學院外語系大學部畢業,他是校學生會主席,杭州市學聯主席;

潘石屹是石油管道學院就讀,當時他在報考該校時,600個學生中成績排第二名;

實際上,根據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中擁有專科以上學歷的(包括了專科),只佔全人口的10%,如果是看大學部,估計也就佔總人口5%-6%。

「讀書無用論」的市場到今天已經不大了。然而,總是會有人製造各種各樣的負能量,來澆滅人奮鬥的勁頭。於是今天出現了階層固化論,階層固化論就是告訴你,你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你獲得的資源不如那些家境優越的孩子多。所以階層已經固化了,你讀書也沒有希望,打破不了你現在所處的位置。

在我看來,這不過是讀書無用論的一種變種而已。只不過在以前,他們是告訴你,做生意才能賺錢,讀書賺不了錢,現在是告訴你,階層已經固化了,讀書改變不了你的命運。

他們很會用各種煽情的文字消磨你的鬥志,他們的目的是一樣的,讓你放棄讀書,放棄自我奮鬥。當然,你要是聽了他們的話,人生發生了負向的改變,他們絕不會對你負責。

所謂的起跑線不平等,一直是存在的。

劉強東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曾說,村裡的老師都是民辦教師,老師自己只讀到國小二年級就來教國小一年級的學生,可見教學質量之差。他在鎮上是第1名,到了縣城發現自己只能排在第39名,他發奮考上了人民大學哲學系,他的願望是從政改變家鄉面貌。請問劉強東小時候面臨的環境,平等嗎?

李彥宏在央視《開講啦》裡面說過一個故事,他那個時候特別痴迷計算機,曾經有一次他到了省會太原市,去了新華書店,發現滿滿幾個書架,全部都是計算機相關的書籍。而在他的家鄉陽泉市,同樣的新華書店,他也去過很多次,關於計算機的書籍只有一本。他因此深深地感受到了資源的不平等。

如果說劉強東和李彥宏的經歷不具有代表性,那麼就以我的高中為例。我就說下,當年班上的那些學霸現在都怎麼樣了。

我高中的班上,家境算得上好的同學比例也就佔20%左右。大部分同學來自農村、鎮上工薪家庭和下崗家庭。我們有幸遇到了一個很好的班導。

有一次,班導從省城回來,感慨地對我們說,全省最好的那個高中清華加上北大光是保送的就十幾個,通過聯考考上的學生數量更多,一個省清華北大名額相當一部分被這個學校拿走了。

當時班導鼓勵我們說:「我們雖然教學資源客觀上比不過他們,但是我們班的同學跟他們的學生是一樣聰明的,我們資源不夠就更勤奮點,一樣不會輸給他們。」我們當時很受鼓舞。

我的高中同學,現在有的在美國加州灣區當工程師,有的在美國金融業工作,有的在香港中文大學教書,有的在國內985高校留校任教,也有的在發改委工作,有的做建築設計師,有的在晶元公司搞研發。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他們都通過聯考完成了人生的飛躍。

有個同學家裡出身農村,非常貧困。在高中三年裡,我就沒見他有過新衣服,總是那幾身。以至於,我遠遠地一看穿著就知道是他。他後來從同濟大學獲得碩士學位,現在上海陸家嘴金融公司上班。同時,他在浦東買了房,那個地方的房價可不便宜。畢業多年後我和他一起吃飯,他變得意氣風發,舉手投足變得自信,可見知識對一個人命運的改變有多麼大。

在知乎上面,有個熱門問題,如何看待 2017 北京「聯考狀元」熊軒昂的言論?

在眾多回答當中,有的說階層固化了,貧困學生上大學沒啥希望了。我看到這些不負責任的回答真的氣不打一處來,說話要有證據,要負責任。那些正在努力備考的貧困學生,如果看到了這些言論,受到了影響,覺得反正階層固化了,自己努力沒有用了,會不會像當初的我一樣愚蠢的想去讀中專,放棄高中和大學之路?

不同家境、不同地區的學生在教育資源上是不公平的,這是事實,我們要承認。以北京大學為例,北大2016級3363名大學部生中,農村學生僅佔16.3%。

但是有另外一個事實被忽略了,十年前農村學子考北大比現在難得多,那個時候農村學子的比例更低,而最近幾年農村學生進入國內一流大學的比例在不斷增長。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劉雲杉統計1978—2005年近30年間北大學生的家庭出身發現, 2000—2005年,考上北大的農村子弟只佔一成左右。」

從21世紀初,農村學生只佔北大10%, 到2016年,城市化水平提高了20個百分點,農村人口大幅減少的背景下,2016年北京大學入學農村學生比例反而上升到了16.3%。

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

原因就是政府從2012年開始在全國執行針對貧困地區學生的三大專項招生計劃。這三大計劃分別是國家專項計劃,地方專項計劃,高校專項計劃。每年都會執行。

這三大計劃的核心是2012年開始執行的國家專項計劃。

2012年,教育部在全國21個省份劃定了680個貧困縣作為「國家專項計劃」實施地,此項計劃全部由223所國家一批大學部高校承擔,也就是全部為重點大學,包括所有的985高校例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科技大學、人民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

2012年專項招收了1萬人。也就是說,當年1萬個貧困家庭的學生進入了一流大學。2012年成為十年以來農村學生進入重點大學比例增加最多的一年。

當年全國連片貧困地區被一本高校錄取的人數增加了約10%,2012年全國連片貧困地區一本錄取率與中西部平均錄取率的差距,由2011年的1.4個百分點減少至0.7個百分點。

2013年國家專項計劃覆蓋地區由上年的21個省份680個縣擴大到22個省份832個縣,參加「國家專項計劃」的高校由222所擴大到263所,覆蓋所有「211工程」高校和108所中央部屬高校。重點高校招收貧困學生計劃由1萬人增加至3萬人,人數達到了2012年的3倍。

國家專項計劃每年招收的貧困學生人數,2014年增加到5萬人。2014年,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人數達到31萬人,比2013年增加了11.4%。以清華大學為例,2014年農村生源學生比上年增加16%。

國家專項計劃2015年仍為5萬人,2016年進一步增加到6萬人,2017年錄取人數增加到6.3萬人。也就是說從2012—2017年,在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農村人口日益減少的情況下,通過國家專項計劃受益的貧困學生數量卻在增加。

在國家專項計劃以外,2014年開始,教育部又出台了「高校專項計劃」和「地方專項計劃」兩大行動計劃。

「高校專項計劃」規定,教育部直屬高校和其他自主選拔錄取試點高校需單獨拿出2%的招生指標招收農村學生(約為8500人)。

「地方專項計劃」由各省(區、市)本地所屬重點高校承擔,招生計劃由各省(區、市)根據本地實際情況確定,原則上不少於有關高校大學部一批招生規模的2%。

2017年5月,教育部引發的《關於做好2017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計劃編製和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指出:

適度擴大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的三個專項計劃,其家專項計劃招生規模安排6.3萬人、地方專項計劃招生規模原則上比2016年增加10%以上、高校專項計劃招生規模不少於有關高校年度大學部招生規模的2%。各地、各部門要按照教育部各項要求,組織有關高校足額落實上述招生計劃。

我們以北京大學為例,在全國農村人口在不斷減少的趨勢下,2016年北京大學錄取農村學生人數卻達到近年來的新高。其中相當一部分人就是國家專項計劃和高校專項計劃的受益者。

在2017年宣揚階層固化論的人,他們只會告訴你貧困學生考入大學的比例低,卻不告訴你這個比例和人數都在不斷增加,近年來不斷創新高。

我們再看清華,2016年光是通過國家專項計劃和高校專項計劃(清華大學將其命名為「自強計劃」)錄取的貧困學生就有348人,佔總招生規模的10.2%。

下面標題說的寒門學子超10%僅僅是指通過各種專項計劃進入清華的學生比例,也就是幾個專項計劃就讓貧困學生占清華學生的比例提高了10.2%,如果看全體清華學生中農村學生的比例,遠比10.2%高。

《新京報》曾經在2016年報道過,當年清華大學共錄取新生3300多名,針對「寒門學子」的自強計劃和國家專項計劃共錄取348名考生,佔總招生規模的10.2%。其中自強計劃最終有104名學生圓夢清華,比2015年增加18人,增幅達21%,創歷史新高。

事實上,除了針對貧困學生的三大專項計劃,還要一個縮短不同省份之間聯考錄取率水平的「國家協作計劃」。

「國家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劃」是國家專門安排給錄取率相對較高、高教資源相對充裕省份的招生計劃增量,在不降低本省聯考錄取率前提下,面向聯考錄取率較低且辦學條件不足的中西部省份招生,是為促進區域入學機會公平實施的專項計劃。

實際上無論是發達省份,還是不發達省份所享受的優質教育的絕對量都在增加,調節並沒有形成對發達地區的逆向歧視。

國家協作計劃實施九年間(2008-2016年),錄取率最低省份與全國平均水平差距縮小了12個百分點,如果按在校生規模1萬人折算,相當於為中西部地區增設了100多所普通高校,圓了100多萬中西部地區孩子的大學夢。同時,考慮到這些地區人民群眾的經濟承受能力,教育部要求承擔國家協作計劃的省份,將計劃主要安排在學費相對較低、資助更加完善的公辦高校。

2017年,國家協作計劃安排了28.7萬學生錄取,進一步縮小各省錄取率差距。

的貧困學生考上一流大學,改變自身命運難不難?當然難,然而事實和數據就是:

1.在大學錄取率在不斷提高,考上大學越來越容易。

2.農村貧困學生上大學的比例在越來越高。

像這樣能夠通過聯考在一代人之內改變命運的國家有幾個?好好珍惜學習的機會,不要因為有的別有用心的人,或者瞎起鬨的吃瓜群眾,說什麼階層固化了,打破階層沒有希望了,就放棄了學習和奮鬥,事實上在國家的安排下,你進入大學的機會在不斷提高,你的未來你要自己負責。

真正絕望和階層固化的國家不是,大洋彼岸的美利堅倒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從美國大學生們日常的表現就可以看出來,他們大多家境優越,不像的大學生那樣相當大比例來自貧困和普通家庭。

當然,有的吃瓜群眾說了,考上了大學就改變了命運了嗎?當然不一定,人生是一個持續奮鬥的過程,只要不斷的超越自己,比以前過的更好,比自己的上一代過得更好,就是人生的成功了。而這一切,通過聯考考入好大學,會更容易實現。

向原創作者致敬

任何事宜請後台留言

或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喜歡的朋友請多多分享

長按指紋自動識別二維碼即刻關注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