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黃賓虹:藝術是特健葯,而我是寂寞僧

黃賓虹

(1865年-1955年)

都說畫畫是寂寞之道,到底有多寂寞?大師黃賓虹捐畫,人家硬不要!硬捐了,30年後包裹才打開!看來畫畫這行不僅是寂寞,還有很多無奈!大師們的大紅大紫、風光無限人人都能看到,可大師們的寂寞和無奈又有幾人知?

場內多位買家之間展開競爭最終殺至3億元落槌

黃賓虹的一生著述頗豐,上海出版社曾經出版了6本黃賓虹文集,都是他對藝術,主要是書法、繪畫、篆刻、金石文字、書論、畫論、畫史的研究。在20世紀,像黃賓虹這樣有如此廣泛學養的藝術家不多,而且除這些,他還精通烹調、太極拳、圍棋、中醫,堪稱繪畫界里的國學大家。

黃賓虹早年一度是一個革命者,崇拜譚嗣同這樣激進的革命派,曾經加入過南社、黃社這樣的同情革命、主張進步的進步團體,所以黃賓虹的一生是從一個革命者變化成為一個文化人。他在上海做過許多事情,組織出版編輯國學、美術類的叢書,同時在藝術學院教學。

在中壯年時期,黃賓虹是作為一位綜合的活動家、出版家、教育家、學者的身份出現的。但到了北平之後,作為老輩的藝術家,他沒有齊白石當時那樣紅火的生命,也沒有像徐悲鴻那樣奔走於社會事件當中,這個時候又把自己變成了一個學人,一個藝術家。

在給自己學生的信中,他曾說,他是十年在京城蝸居。可見,雖然黃賓虹跟齊白石一樣,都說過繪畫是寂寞之道,但是黃賓虹的寂寞在他的生前,而且不是一般的寂寞。我的老師親眼見到他把自己的畫拿出來送給來訪的人,卻被來訪的人拒絕了,說你的畫黑乎乎的,我看不懂,黃賓虹很尷尬,只好將畫又收回來。在當時黃賓虹的藝術不被時尚所看好,但是黃賓虹對自己的學生說,五十年以後你把我的畫拿出來裱一下,那個時候人們有可能看得懂我的畫。可見,黃賓虹生前的寂寞是和他對自己將留名後世的自信結合在一起的。

黃賓虹一生大體是上述經歷,他從來沒有登高一呼過,像徐悲鴻那樣,他從來也沒有紅得發紫,像齊白石那樣。他把自己所有財富都用於收藏古器物、古璽印、古字畫,在日常生活中卻經常捉襟見肘,不是一個特別富有的人,他更不是善於經營和炒作的人,在贏得社會聲譽方面,他不能跟張大千相比,儘管他們兩個人都叫「大千」,當年黃賓虹也曾號「大千」。

黃賓虹的畫為什麼難以被人認同?因為他的繪畫里文化含量太重,他的繪畫里審美歷史感太蒼涼,他的繪畫不像當下滿街走的靚女那樣打扮入時,也不像張大千和吳湖帆的繪畫那樣靚麗,所以欣賞他的畫需要人生閱歷,需要文化積澱,需要美學修養。這三方面缺一個,我以為都不可能真正地欣賞他。或者你會懷著對他繪畫的神秘感,但很難進入他的世界。

我認為,人類的藝術一個是生命的閱歷,一個是文化的積累。如果沒有這兩者,就不會有偉大和深沉的藝術。黃賓虹是一個懷抱家國情懷的人,他的父親是一個商人,指望他經商,但是黃賓虹走上了一條文化道路。他在上海提出藝術救國,甚至提出了一句叫「藝術是特健葯」,認為藝術有益人生,是最好的營養品,可是這樣的話幾十年過去了,依舊沒有受到人們的重視,因為他不是登高一呼的人。但是今天經濟富強了,黃賓虹的這句話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在我看來,黃賓虹的一生雖然以儒學入道,但是他對道家的追求成就了他的藝術境界。

一位藝術家的靈魂在於文史哲的思想,黃賓虹的藝術審美思想落點落在道家,看他的畫論和著述經常提到莊子,這透露出他對道家特別是莊子思想的欽佩與嚮往,這些都與他繪畫的精神有關係。我們要了解一個人的繪畫,我覺得最好的方法是了解他的生平和生活態度,了解他的藝術足跡,這樣才能在欣賞,或者鑒定他的畫作時減少誤讀。

文章均源自互聯,精編整理公益分享(我們敬重原創,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