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實體書店回暖 「世界讀書日」一批新書店在滬集中開業

圖片說明:淮海路上的大隱書局目前已有一批固定讀者。

「驚喜!」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局長徐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用兩個字評價實體書店在上海蓬勃發展的勢頭。這個周末「世界讀書日」,4家新書店將分別在浦東浦西開業——進入上海最早的民營書業之一的大眾書局將開出世博源店和惠南鎮禹州廣場店;去年新入書業的大隱書局將在淮海路巴黎春天開出第二家分店,新品牌「大隱精舍」現身重慶南路。

上海是全國率先實行實體書店扶持政策的城市。過去5年間,實體書店在上海逐步回暖。尤其是近兩年來,國內比較優秀的品牌書店幾乎都落戶上海,江蘇的大眾書局、浙江的博庫書城、北京的蒲蒲蘭、重慶的西西弗、四川的言幾又、廣州的方所……這些品牌店今年在滬擴張勢頭依舊不減。據不完全統計,年內將有近20家中大體量實體書店開出。

「如果說前兩年實體書店回暖尚是一種信號,今年這種態勢已經十分明顯,並且穩固下來。」徐炯說,「這些新開業的書店幾乎都是功能複合的文化空間,都有十分明確的閱讀相關活動計劃,成為推動全民閱讀的重要力量和空間。」

做好上海書店,才能產生「輻射」

「世界讀書日」前夕,接通西西弗上海地區執行總監張志忠的電話時,他說:「下午還要參加一場招商會。」西西弗書店去年進入上海,短短一年就已開出4家門店,而在全國,西西弗的門店數量已接近70家。「未來兩到三年內,北上廣深一線城市,西西弗希望做到20至25家門店。」張志忠說,今年在上海,西西弗還有2至3家開店目標。

圖片說明:大悅城裡的西西弗書店陳設新穎。

「這一兩年,感覺工作特別順。」大眾書局總經理助理朱兵是位書業「老兵」,見證了上海實體書店從熱鬧到衰弱又重新復甦的過程。「今年,大眾書局在上海打算開設3至5家書店,目前已完成2家直營店、1家加盟店。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大眾書局世博源店正式開店,經營面積近1000平方米,為少兒主題書店。前兩個月已經開業的徐匯吳中店是大眾書局在上海的第一家加盟店,圖書經營面積有900平方米,即將開業的惠南鎮禹州廣場店,圖書經營面積也有750平方米,都是綜合性書店。」

「最美書店」鍾書閣掌門人金浩在微信朋友圈曬出鍾書閣上海第5家門店設計效果圖,依然延續「最美」風格。「這是鍾書閣在徐匯區的第一家店,石庫門、梧桐樹街道是徐匯店的主題,這次我們邀請法國設計團隊,希望努力體現上海的海派文化風格。」

四川今日閱讀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言幾又書店)近期將有兩家新店開業,分別為言幾又虹橋天地店和長寧來福斯店,面積達2000平方米和3200平方米。「今年言幾又在上海將展現深度拓展態勢,會布局10家左右門店,且有別於之前的4家門店,都是中大體量的。」今日閱讀上海分公司負責人周娟介紹,「上海分公司不僅僅做上海,上海做好了,才能更好地輻射周邊。」

書店長期經營,必須自己「造血」

幾年前,人們難以想象,新書店開業會如雨後春筍一般。因為電商競爭和房租上漲,市場上到處是書店關張的消息。在上海,實體書店也陷入歇業多開業少的窘境,尤其一些地處城市標誌性熱鬧路段的知名書店,因業績衰退、租金高昂,相繼搬離。

圖片說明:大眾書局世博源店本周末開張。均本報記者蔣迪雯攝

2012年2月28日,上海市新聞出版局發布《上海市出版物發行網點建設扶持資金管理辦法》和《上海市出版物發行網點建設引導目錄》,在全國率先投入政府資金,有選擇、有重點地扶持實體書店發展。2012年至2016年,共劃撥新聞出版專項資金6000餘萬元,通過資助和補貼、貸款貼息、獎勵等方式,扶持百餘家各類實體書店。借鑒上海經驗,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財政部自2013年開始實施實體書店扶持試點工作,推出圖書批發和零售免增值稅等政策。據統計,2013年至2016年,上海實體書店獲中央文化產業發展專項扶持資金3200萬元。

「政策利好。」談及書業復興,幾乎所有經營者都會提到這一關鍵因素。但在有志於在圖書行業長期發展的從業者看來,所謂「政策利好」不僅在於扶持資金的輸入,「如果說在書店最困難的時期,政府資金的『輸血』猶如及時雨,書店想要長期經營下去,必須有自己的『造血』機制。」一位書店經營者說。徐炯認可這種說法,「扶持實體書店,政府力量與市場行為必須相結合。光靠扶持生存的書店只是『盆景』,有生命力、可持續發展的書店才能成為城市的風景。」

這輪書店回暖,商業地產「助推」

這一輪書店回暖,有一股特殊的推動力量,那就是商業地產。就在實體書店被電商擠壓的四五年間,購物中心這一實體形態開始擴張。為吸引客流,這些購物中心招商時一度最愛餐飲業,如今,書店也成為招商名單上的貴賓。「商業地產越來越認可書店作為零售門店的增益效果,不僅在於客流引導,書店本身的文化屬性也能為商圈帶來隱性附加值。」張志忠坦陳,比之其他零售業態低好幾成的租金,大大減輕了書店的運營壓力,「除了我們自己的團隊上門和相中的商圈談合作,不少商業地產公司主動邀請我們去開店,甚至遠到新加坡、馬來西亞的華人商圈也找上門來。」

作為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在青浦朱家角開出的第一家實體書店,就得到地產方尚都里在租金方面的大力支持。「與出版業一樣,實體商業也正面臨轉型需求,出版行業與商業地產的跨界組合,實際上是各自資源的一種優化整合。朱家角古鎮,過去的遊客模式基本是上午來、下午走,如今,越來越多文化空間將吸引市民、遊客留下來,體驗更多文化設施和服務。」尚都里總經理馮偉琴說。

在一些不成熟商圈的新開商場或寫字樓,由於達不到開一家實體書店的要求,有的商場甚至願意加盟一家書店親自運營。加盟店模式一般出現在人氣較旺的行業,當書店也有了加盟店,印證了書店似乎正在重新成為一門可以賺錢的生意。大眾書局吳中店就是一家加盟書店,朱兵介紹,這家書店是與建工集團合作的,「對書店來說,加盟是品牌與貨源的輸出,相當於增加一筆大宗圖書業務,加盟店如果運營得好,對於書店本身影響力也有提升。」

跨界人才加入,帶來「外行」經驗

「新面孔多了。」在徐炯的觀察中,上海此輪實體書店回歸潮中,跨界人才的加入成為一個新特點,也為書店業帶來了新氣象。

大隱書局法定代表人劉軍從事過很多行業,去年成為書店行業「新兵」。位於武康大樓的大隱書局開業1個月就能自我循環,目前已有一批固定讀者。位於巴黎春天的第二家門店開業,將專註於近現代歷史圖書以及紅色文創產品的銷售。半層書店是兩位交大畢業的大學生創業,兩個合伙人一個學法律,一個學建築設計,很短時間就做出自己的特色書店品牌。

「一批有創新意識、文化情懷的『新人』進入這個行業。他們接受過良好教育,對讀者體驗有新的理解,這些可愛的『外行』讓上海有特色的民營書店越來越多,也促使國有老牌書店變革。」徐炯說,一個行業的活力關鍵在於人才。前些年的書店歇業潮中,人們看得見的是書店關張,背後看不見的是人才流失。如今,這一局面正在悄悄發生改變。

老牌新華書店4月24日即將迎來80歲生日,除了上海書城、新華書店等大眾熟悉的品牌,這兩年,作為新華傳媒新品牌,針對大型購物中心、百貨商店的「新華一城書集」扭轉了人們對於新華書店的刻板印象。在金虹橋國際中心地下一層的「新華一城書集」首家主力門店,1000多平方米的店鋪囊括圖書銷售、親子閱讀、咖啡休閑、文創產品等多種業態,為讀者提供更時尚、更年輕的文化體驗平台。而在上海書城,每周末舉辦的「全國新書發布廳」已有一年,50多本新書由作者、譯者引導,漸次亮相,成為老書店的新風景。

「跨界人才的加入,為滬上書店行業的發展帶來很多新觀念、新做法。」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副局長彭衛國表示,「上海不僅要成為實體書店發展高地,還要在新形勢下做實體書店理論高地,為別的城市提供上海經驗。」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