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扶貧在線 | 「三帶」模式拓寬脫貧路——丹寨縣產業扶貧成效顯著

洋浪村成片種植的冬瓜。 鄧鉞潔攝

丹寨縣探索創新的「三帶」模式:「品牌帶產業、龍頭企業帶基地、專業合作社帶農戶」充分釋放了扶貧項目的價值鏈、產業鏈、利益鏈,使困難群眾不僅能脫貧,還在脫貧路上找到了致富經。

丹寨縣探索創新的「三帶」模式:「品牌帶產業、龍頭企業帶基地、專業合作社帶農戶」充分釋放了扶貧項目的價值鏈、產業鏈、利益鏈,使困難群眾不僅能脫貧,還在脫貧路上找到了致富經。

2016年,丹寨全縣減少貧困人口7914人,貧困發生率為17.5%,比2015年下降6.3%。

品牌帶產業 致富之花滿園開

用蠟刀蘸上煮化的蜂蠟,在自家織的白紗布上勾勒出苗族傳統的圖案,待蠟凝結後放入用藍草製成的染液中染透,再將布料放入沸水中高溫脫蠟,一幅藍白相間、古樸精美的圖案便顯現出來。

去年,丹寨貧困戶楊那牛面和她精湛的技藝被一家名叫晟世錦繡的企業發現,這是一家致力於民族手工藝產業化發展的企業。楊那牛面利用農閑給晟世錦繡畫了50幅蠟染圖案,得到了300元報酬,這讓她感到很高興。「今後我會畫更複雜的圖案,收入肯定還會增加。」楊那牛面充滿期待地說。

晟世錦繡買下蠟染圖案後進行統一染色、加工,做成背包、iPad保護套等產品。京東等電商則開設「雲上丹寨」品牌館,將蠟染、刺繡等手工產品放到網頁上,進行整體營銷設計和品牌推廣。「丹寨蠟染」正逐步藉由集群力量從而變成人們心中的品牌。

不僅蠟染,丹寨的特色產業還很多,甜米酒、野生香菇、硒鋅米……散發著山裡農家美食質樸的香味。但是許多產品無品牌,產業附加值也較低,無法整合形成影響力,這成了丹寨產業扶貧面臨的困境。丹寨縣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認識到,擴大產業扶貧的品牌影響力,已勢在必行。

全面帶動特色產業、主導產業和生態產業發展要三個步子一起走:引進「知名品牌」,塑造「自主品牌」,利用「地域品牌」。

蚩尤、古紙、賈理、硒鋅、蠟染、刺繡、銀飾等一批「自主品牌」回爐提升,將釋放出驚人的熱量。2016年石橋村兩家合作社年產值達320萬元,收入136萬。

茅台農業公司生產車間。 鄧鉞潔攝

萬達集團、茅台生態農業公司、清華科技園、昌昊金煌中藥材公司等「知名品牌」聚集丹寨,直接帶動貧困群眾脫貧5000人以上。

規建蚩尤文化城、萬達民族風情小鎮和古法造紙文化小鎮,可帶動3萬人就業;硒鋅品牌帶動400餘戶參與,戶年均增收近3000元;30個民族手工合作社有社員500人,產值近1.1億元。

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國家林下經濟及綠色產業示範基地等「地域品牌」落地,相繼凝聚起具有民族風情的麻鳥村、農文旅一體化的甲腳村等一批名聲漸起的旅遊村寨和景點,近500貧困戶參與林下經濟經營。

企業帶基地 提質升級有保障

走進丹寨縣,吸引目光的不僅僅有美麗的油菜花海和風光旖旎的梯田,還有大規模的藍莓種植基地。楊武鎮村民吳蘭江正在楊武藍莓基地里忙活,一個月兩千多元的工資解決了一家人最起碼的溫飽問題。聘請吳蘭江的公司正是丹寨縣「龍頭企業帶基地」的典型企業:茅台生態農業產業發展有限公司。

登錄京東商城,點開京東與丹寨合作的「雲上丹寨」窗口,該公司生產的藍莓酒「悠蜜」產品名列銷量排行榜前列,好評如潮。生產這樣的食用酒需要大量的藍莓鮮果,發展藍莓種植基地成為了必要。

2015年2月,茅台生態農業公司入駐丹寨,在周邊以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大力發展藍莓種植,目前已成功種植超過5000畝,帶動當地上千名群眾脫貧摘帽。

「我們請了專業的藍莓種植人員教雇傭的貧困戶種植技術,他們種出的藍莓鮮果由我們公司按照合同價最低保護價回收。目前我們採取『飛地』模式,帶動丹寨縣內農戶建設藍莓基地1.5萬畝,在麻江、黃平等縣外帶動基地8.5萬畝」該公司副總經理張家安介紹。

從茅台公司帶動周邊藍莓基地發展的實例來看,延伸扶貧產業鏈還得靠龍頭企業拉著基地一起走。近年來,丹寨在這方面的做法很實在:將龍頭企業帶動基地的能力作為其考核評價和政府配置資源的重要指標;鼓勵將基地原料鏈接企業精深加工;藉助龍頭企業銷售平台促銷基地產品,引進茅台、培力、聯想、清華啟迪四大巨頭……此外,香港培力、清華科技園、俊建食品、浙丹食藥用菌等通過扶貧資金「有償使用」模式,帶動建設中藥材基地9000畝、茶葉基地14萬畝,年出欄黑毛豬6萬餘頭;清華啟迪科技園通過科技創新,將名貴中藥材鐵皮石斛附種於茶樹取得技術專利,建設200餘畝高標準栽培示範基地,「孵化」裂變出了10餘個標準茶葉基地。

昌昊公司與香港培力集團合作生產高端中藥製劑,聯想佳沃建設西南地區唯一的草莓種苗基地。茅台生態農業公司生產藍莓飲品、藍莓提取物的化妝品和保健品,使基地產品由原始粗放向精深加工轉變。有了大企業加工能力、市場營銷能力作支撐,基地建設方能高枕無憂而不用擔心「賣不出去」「穀賤傷農」的問題。

杭州市濱江區、遼寧省東港市在繁華地段免費設丹寨產品專櫃;京東集團幫建丹寨京東特色館,使基地的優質農特產品、手工藝品等能走出去、賣得好。

龍頭企業的示範效應,為當地發展農業、提高就業率、農業基地提質升級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專業合作社帶農戶 持續增收有妙招

由於自身缺乏資金、技術、信息和規模等方面的原因,貧困戶很難擁有產業。「專業合作社帶貧困戶」這一模式的出現便著力解決了貧困戶發展能力不強、抵禦風險能力差等問題,實現了扶貧項目「單打獨鬥」向「抱團發展」轉變。

「有了合作社,我們的農產品銷路更好了。」日前,記者來到丹寨縣龍泉鎮白元村華銘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看到社員楊承品臉上掛滿甜甜的笑容。他告訴筆者,自2004年3月他們村成立專業合作社以來,茶葉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值和銷量越來越好,陽搖玉葉成了當地村民的「搖錢樹」。

這是丹寨縣立足資料優勢,搭建「合作社+農戶」橋樑,帶動「一村一品」的一個縮影。

目前,已建立縣級扶貧開發合作總社1個、鄉鎮扶貧合作社6個、村級產業合作社161個,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397個,合作社社員覆蓋全縣3.86萬貧困人口。

實際上,在建三級合作社的同時,丹寨縣也創新制定了產業扶貧利益鏈分享機制。

三方聯結機制:村集體經濟兩成、合作社兩成、貧困戶六成,既能讓合作社有資金運作,又能壯大村集體經濟,同時讓貧困戶增收。目前,已有32個村建立了三方利益聯結機制,惠及貧困戶540戶,戶均增收1200元。

三金分紅機制:通過資金入股、土地流轉、勞務務工獲得股金、租金和薪金。其中,貧困戶通過「特惠貸」政策,每年獲得8%的分紅金,每戶年增收4000元。

不難看出,丹寨這一制度設計瞄準了更長遠的目標——— 不僅要脫貧,更要可持續致富。

2016年,丹寨縣鄉村三級合作社共分紅5400餘萬元,實現對3.86萬貧困人口「不漏一人」的全覆蓋。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