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擁抱自動駕駛生態,這家公司要用「數據」的方式

導語:有一天,從你駕駛一輛汽車踩下油門的那一刻起,數據便可以為你的駕駛行為代言。

試想一下,如果有一天,從你駕駛一輛汽車踩下油門的那一刻起,數據便可以為你的駕駛行為代言,日積月累之下,數據逐漸成為最了解你的人,並將這種了解轉化成更安全的出行參考,以及應用在汽車產業鏈中的更多應用場景中,甚至是未來的自動駕駛。那會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其實,這種模式並不稀奇,一個典型的商業化模型就是已經在歐美等國家獲得成熟應用的UBI(Usage Based Insurance,基於駕駛行為定保費的保險)車險,該險種最早成型於美國,如開先河者美國的Progressive公司,就是通過車載OBD等設備的植入逐漸擴大數據的攝取規模。從商業模型上,UBI起源於PAYD(Pay as You Drive按里程付費),目前一些UBI車險仍會採取這種方式計費,但這還不算是真正的UBI,相比於時間、地點等外部因素,還有一個賦予汽車能動性的關鍵,就是「人」。

評駕科技是國內早期UBI車險模型探索者,其新任CEO,也是原長安集團PSA項目發起人、富有20餘年汽車從業經驗的行業老將徐駿告訴雷鋒網新智駕,評駕科技要關注的,便是「人」。

評駕科技成立於2015年,是基於車聯網的駕駛行為大數據運營商和服務商,公司致力於通過廣泛合作構建規模化的駕駛行為大數據,並基於人工智慧分析的模型和演算法進行研發,形成對數據的價值提取和應用,最終成為連接主機廠、用戶和車險公司的新的產業鏈一環。目前,據雷鋒網新智駕了解,評駕已與包括長安、北汽在內的國內車廠達成戰略合作,未來合作夥伴還將拓展到江鈴、鈴木、馬自達等更多主機廠,甚至是物流公司、汽車租賃公司等等。

如今,UBI在還處於商業化的初始階段,但在這個商業模式的載體背後,是未來海量駕駛數據規模化集成和分析的車聯網發展的必然趨勢,另據美國ABI諮詢公司日前的分析,自動駕駛趨勢的到來,將促使UBI車險行業誕生更多的可能性。那麼,廠商到底如何建立起自己極富競爭力的數據帝國呢?這些數據又是如何相互打通,最終成為車聯網行業更多應用場景的參考?雷鋒網新智駕與評駕科技CEO徐駿,以及評駕科技首席精算師呂定海聊了聊UBI行業的真正玩法和變局。

UBI的靈魂——數據

數據,成就了UBI這個業態的誕生和發展,也將在可預見的未來成就車聯網乃至無人駕駛的生態成型。前面說到,UBI車險在歐美等國家已有多年實際應用,而在,至今仍沒有落地的UBI產品誕生。其中的壁壘,數據占最主要因素。此前很長一段時間甚至如今,國內在駕駛數據方面的欠缺基本包括以下幾點:

  • 沒有足夠數據

  • 數據收集的載體尚未鋪開

  • 數據分析方面的精算模型未廣泛應用

而這,也成為各家UBI模型布局商形成核心競爭力的關鍵之一。對於UBI在數據收集、數據匹配和分析上的內在邏輯,評駕科技首席精算師呂定海為雷鋒網()新智駕進行了細緻的講解。

目前,評駕科技的數據源大體劃分為以下幾類:主動獲取的數據源、第三方數據源、歷史數據源以及保險端數據源。

1、主動獲取的數據源:基於車載硬體設備中的感測器獲取數據。

這種車載硬體包括OBD設備、智能後視鏡、行車記錄儀等。例如,評駕科技與國壽財險、長安汽車三方合作的案例,通過車載智能後視鏡採集數據。呂定海告訴新智駕,智能後視鏡中內置兩個模塊,一個是GPS模塊,一個是G-sensor加速度感測器模塊,數據由這兩個模塊產生。此外,評駕科技與北京汽車也有類似合作。

所以,從底層而言,不同的車載硬體其實區別不大,重要的是內部搭載能夠指示車輛駕駛行為的感測器。

2、第三方數據源:將數據獲取工具植入第三方APP和車機系統,從而收集數據。

呂定海告訴新智駕,他們曾與科大訊飛合作,將工具植入車機系統的科大訊飛晶元中,也可以獲得諸如GPS和加速度等數據。此外,由於智能手機也包含了上述感測器,也可將工具植入合作方的手機應用中進行數據採集。

3、歷史數據源:其中涉及車聯網數據。

對於第三方的歷史數據,可以直接拷貝,進行增量價值的提取和挖掘。

4、保險端數據源:來自保險公司的承保理賠數據等。

這方面數據需要與車載感測器獲取的數據打通融合,即數據匹配。一旦通過車輛車牌號、車架號等ID形成匹配,那麼這部分數據將為駕駛行為分析提供重要參考。

如何打通非同源數據?

與現今一些對用戶畫像的數據分析模型類似,來自同一輛汽車的行為數據很可能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渠道獲取,這就涉及到非同源數據的匹配問題。

與人的身份證類似,汽車也有標識其唯一身份的ID,車牌號和車架號就是這個ID。「有車架號就可以關聯保險數據」,呂定海如是說,「如果車架號不能獲取,就退而求其次用車牌號,再不然就是發動機號,這三種數據都會在保險公司備案。」

通過數據匹配,才能貫通非同源數據,並將駕駛行為數據「對號入座」。但其實,這是個相當龐大的議題。

呂定海透露,對於這個問題,來自監管層面的力量正在介入並試圖建立行業標準。據悉,評駕科技的團隊目前就參與了車聯網數據標準制定以及建模測算組的工作,建模測算組的目標,就是將車聯網數據與保險數據匹配打通,為整個保險行業搭建基礎平台。

呂定海告訴新智駕,目前,評駕科技的數據分析演算法團隊有7人,分別負責演算法原型設計、工程實現以及大數據工程。結合評駕科技目前的數據採集和與車廠、保險公司的資源整合能力,演算法團隊將設計出不同的分析模型和產品,不但為保險公司所用,還能為車廠監控流向市場的產品作參考。呂定海還表示,未來將逐漸擴充團隊,新增自動駕駛方向人才。

評駕科技基於駕駛行為數據分析的基本架構

自動駕駛趨勢下的車險行業變革

車輛實現自動駕駛后,就沒有「人」什麼事了,UBI車險會就此消亡么?

此前已經有許多企業和機構思考過這個問題。今年早些時候,英國出台針對自動駕駛汽車的首個保險制度,制度將事故定責劃分為「正常駕駛」和「自動駕駛」兩種模式。有趣的是,如果車輛在「自動駕駛」模式下,那麼保險公司會先進行賠償,而後向事故責任方索要損失,這個責任方,將由汽車製造商或車主承擔,也就是說,車主目前還不會在「自動駕駛」模式下得到事故免責。

不過這也只是暫時的,有人預測,未來自動駕駛時代,個人的駕駛商業險將終有一日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自動駕駛整車或核心零部件的責任險,並由車企等自動駕駛廠商承包。

但呂定海不完全認同,「這其中有幾個問題:第一,車廠是否願意包攬車險這件事情;第二,車廠注重品牌建設,大型保險公司具有行業的品牌效應和議價能力,但車廠自立部門做這件事情,是對龐大系統的挑戰;第三,不排除一些新興造車企業對車險模式的顛覆性創新,例如特斯拉目前就通過補交保費差額的方式干預保險公司對特斯拉車型的保費定價。」

但不論如何,保險行業必將隨自動駕駛未來趨勢的變化而變化,這是許多人都會考慮的問題。而對評駕科技而言,他們眼下是將數據分析在保險行業中的應用做好,未來他們沉澱下的海量數據資源和獨立演算法模型對數據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也將成為征戰自動駕駛市場的籌碼。

對話評駕科技CEO徐駿:

UBI如何構建車企、保險公司、用戶閉環?

徐駿是汽車行業從業20多年的老將,此前曾就職於長安汽車,一手促成長安與PSA合資項目的落地,曾先後分管長安PSA的採購、供應商體系搭建、營銷等業務流程。今年2月,徐駿加入評駕科技任CEO。在此前的一次公開演講中,徐駿曾說,「UBI將發揮橋樑的作用:第一座橋是把主機廠和保險公司連起來,第二座橋是把人和車連起來,第三座橋是把人、車和社會聯繫起來。」他也和新智駕聊了聊如何形成UBI產業的商業閉環。

評駕科技CEO徐駿

如何評價目前國內的UBI車險行業現狀?

徐駿:UBI車險模型大約在13年左右被引入,現在在的市場時期有些像共享腳踏車的初始時期。為什麼這麼說?UBI車險面對3.1億名駕駛人,3萬億的行業市場價值,它的潛在爆發性和增長空間與共享腳踏車有的一拼。但不同的是,腳踏車是所有人能直觀理解的事物,大家都可以騎,但UBI卻並非如此。即便對於主機廠,這個概念也需要一個逐漸滲透的過程。

目前,UBI車險在美國、英國、義大利等國有了一定發展,但滲透率也並不高,在,它對於C端用戶的知曉度幾乎為零。這時候,推廣就是一個手段。國外一些地區將這種模型作為法規進行了要求,在,目前一個是通過交管系統進行推動,例如可以基於數據幫助交通排解擁堵和進行道路規劃;同時,保險公司會拿出一筆錢鼓勵用戶加入UBI車險體系,駕駛行為安全的用戶會逐年在保費上有所優惠。國內與國外的推廣方式和難度是不同的,目前我們是通過建立主機廠、保險公司和評駕的三方合作,形成閉環。

主機廠、保險公司和UBI廠商的三方合作具體指什麼?如何均衡三方的收益?

徐駿:形成閉環的前提,是要明白不同的角色需要的是什麼。以保險公司為例,他希望獲得什麼呢?第一,他希望做大客戶規模;第二,他希望利潤增加;第三,他希望用戶的忠誠度提高。而對於主機廠,他也需要用戶忠誠度的提高,此外,他還希望得到對用戶車輛駕駛和使用情況的大數據分析,包括車的性能是否滿足應用場景、車在設計製造時的目標受眾是否與後續的真正買家一致等,這些是車企必須要做的市場分析。

另外,此前,主機廠和保險公司的鏈條是斷開的,主機廠把車賣給4S店,4S店與保險公司建立聯繫,把車和保險賣給用戶,而加入UBI,就將主機廠與保險公司的紐帶聯繫起來。

目前,我們會與主機廠合作,通過半前裝或后裝的方式,將採集數據的硬體與汽車綁定售賣給用戶,以此獲得數據;另一方面,通過基於駕駛行為的分析模型幫助保險公司降低惡意騙保率,提升利潤,同時,保險公司通過UBI模型在保額上不斷給予用戶折扣獎勵,提升用戶粘性。

新智駕:此前有消息稱保險公司會與Tier 1廠商形成一些創新性的保費定製合作模式,例如一些安裝Mobileye產品的車輛,用戶投保時保費可以相應降低,原因是Mobileye的ADAS功能降低了車輛事故率。評駕科技如何考慮類似的合作?

徐駿:我們也與供應商合作,目前主要考慮的是一些前裝的硬體零部件商,我們可能會通過採購的方式將硬體安裝到主機廠的汽車上,再交付到用戶手裡。不過目前不便透露。至於主機廠方面,我們已經與長安、北汽等車企達成合作,未來還將陸續與江鈴、鈴木以及馬自達等主機廠開展合作。此外,我們還會與物流公司、出租公司、分時租賃企業等探索更多合作模式。

新智駕:自動駕駛產業趨勢為保險業帶來了新的話題,那麼在車聯網乃至未來的自動駕駛趨勢中,評駕科技如何思考自身的角色?隨著自動駕駛時代的到來,UBI的產業形態將如何延展?

徐駿:UBI相對於車聯網而言,是很小的一個部分,不同的是,UBI為人和車之間建立了聯繫,往大了看,UBI相當於將生態圈中斷裂的一環補了起來。從前,車聯網生態中幾乎所有服務都是圍繞人產生的,但沒有人針對駕駛員本身進行評估。我們相當於將人、車和交通路網三者串起來。而未來,機器最終代替駕駛員,也不能按照機器的方式來開車,而是要逐步地趨近於人的駕駛行為習慣。所以真正的自動駕駛技術也離不開這些數據模型的結構基礎。

徐駿還告訴新智駕,目前,評駕科技正在與保信和中汽中心聯合牽頭專項組,共同推進UBI車險標準化及未來汽車生態鏈下的法規制定。此外,評駕科技也與交管部門聯合開展活動,幫助交管部門推動不良駕駛行為監測和更環保的出行生態。「北京是個非常好的例子,在北京交通中車輛時速每提高一公里,累積減少損失17億元人民幣。」

類似的應用場景還會有很多。不斷將車企、供應商和第三方廠商融入數據生態,將成為評駕科技在自動駕駛浪潮下打造核心價值的終極武器。

END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