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朱熹的這首詩 道出了哲學與思想關係的真諦

朱熹

朱熹有《觀書有感》二首流傳於世,其中第一首是這樣的:

半畝方塘一鑒開,

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方塘半畝雖然不大,但它卻像一面明鏡,淳澈明凈,一塵不染,天光雲影在其中浮動閃爍。淳澈明凈的方塘之水與天光雲影交相輝映。方塘如鏡面般明凈,這是靜。然天光雲影卻在其中閃耀浮動不已,這又是動。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又呈現為一種動靜融合為一的畫面。這是一幅無比美妙的畫面,令人讚嘆不已、流連忘返。無疑,方塘之水要能夠清澈地反映天光雲影必須清而又空,毫無塵埃。然天光雲影之能夠在水中閃耀浮動,又表明方塘之水是空中有靈,空靈結合為一體。方塘半畝不大,但卻能夠反映萬里晴空的天光雲影,這又是從小中見大。

那麼方塘之水為什麼能夠總是這樣的淳澈明凈呢?詩人答道,因為有「源頭」的「活水」不斷地湧入方塘。

一般人認為,朱熹這首詩是借景物的描寫抒發哲學家的義理,這固然不錯,但卻不完全準確。因為詩中的方塘本來就有兩層含義,即明指人眼所見的方塘,暗中卻喻指人的心靈。顯然前一種意義的方塘在詩中是沒有任何深意的,任何世人都能輕而易舉的看到。在朱熹看來,其實這后一層意義的方塘才是朱熹這首詩的旨意所在。因為此詩題為《觀書有感》,顯然是詩人因所讀書中的哲理撩撥起心中無限的哲學遐想,大有不吐不快之感覺,於是才提筆寫下此詩。

如果把半畝方塘視為我們的心靈,那麼我們就能準確地理解朱熹此詩的深刻哲理。我們要保持自己思想、精神、心靈的淳澈明凈,一塵不染,才能做到以靜待動,動靜合一,才能保持空靈合一,以小見大。而心靈、思想、精神之能夠保持其空靈,保持其淳澈明凈、毫無芥蒂又必須有其「源頭活水」。在朱熹處,思想、精神和心靈的「源頭活水」顯然是指他積極倡導的理學思想。他認為,理世界是「潔凈空闊底世界」,人的心中之理,和萬物所蘊涵的理又是相通的。萬事萬物的生長發育是由於「天道流行,造化發育」。為什麼天理流行就能化育萬物呢?朱熹答道:「天道流行,發育萬物。其所以為造化者,陰陽五行而已。而所謂陰陽五行者,又必有是理而後有是氣。及其生物,則又必因是氣之聚而後有是形。故人物之生,必得是理,然後有以為健順仁義理智之性;必得是氣,然後又以為魂魄五臟百骸之身。周子所謂『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者,正謂是也。」可見,天地間萬事萬物的產生長養是由於伴隨著理的陰陽五行之氣的流行。化育流行乃使宇宙處在永恆的運動之中。「天地之化,往者過,來者續,無一息之停,乃道體之本然也。」「此道體也。天,運而不已,日往則月來,寒往則暑來;水,流而不息;物,生而不窮;皆與道為體,運乎晝夜,未嘗已也。」理是能造作,能創生的實體,是萬化之源,萬物之本,當然也是我們思想或生活的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源頭活水」。如果你對理學思想有一定的了解,那麼你對朱熹此詩的理解就自有新的境界,就會「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從哲學的高度來看這個世界,就顯然會與從俗世的觀點來看這個世界大不一樣,儘管這個世界還是這個世界,但它向我們所呈現的意義卻大不一樣。

如果我們能夠保有思想、精神和心靈的「源頭活水」,我們的精神生活便會達到一種崇高的境界,我們的生活中就會充滿盎然的生機、無上的樂趣和甜蜜的幸福感。用這樣的眼光看待生活及其世界的一切,自然是「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當然,這個思想、精神和心靈的「源頭活水」便是活的哲學思想。要想有幸福美好的生活,你就得學習哲學。哲學是美好生活的嚮導,是精神生活的守護者,是心靈的「源頭活水」。

一般人的生活沒有精神、思想和心靈的源頭活水,所以他們的思想、精神和心靈枯竭如化石,生活中沒有天光雲影,沒有善,沒有德性,沒有幸福,沒有一切美好的東西,生活當然也就空虛不實,枯燥乏味,苦不堪言。生活對他們而言毫無意義,也沒有任何價值,當然也就談不上什麼幸福了。他們孜孜以求物質生活的享受,得到了所需要的物質,到頭來卻全然享受不到生活的樂趣。因為他們不知道生活的幸福指的是精神生活的幸福,是必須內求於心靈深處才能得到的。不僅我們的身體需要食糧,我們的精神、思想和心靈也同樣需要食糧。而且后一種食糧對於人的幸福生活而言更為重要。誠如法國現實主義作家司湯達所說的那樣,「輪船要煤燒,我的腦筋中每天至少要三四立方尺的新思潮。」的優秀詩人郭沫若把司湯達的這句話視為了「警策的名言」,看成是他當日的「裝進了腦的無煙煤」。夾竹桃的花、石榴樹的花正在怒放,郭沫若追問,那麼「思想底花可要幾時才能開放呀?」在他看來,思想的花朵指的是新的思潮,沒有新的思潮不可能會有思想的花朵。有了這樣的認識,郭沫若發誓要成為一個挖煤工,「要往圖書館里去挖煤去」。

且聽詩人的心聲:

「輪船要煤燒,

我的腦筋中每天至少要

三四立方尺的新思潮。」

Stendhal喲,

Henri Beyle喲,

你這句警策的名言,

便是我今天裝進了腦的無煙煤了!

夾竹桃底花,

石榴樹底花,

鮮紅的火呀!

思想底花,

可要幾時才能開放呀? 雲衣燦爛的夕陽,

照過街坊上的屋頂來笑向著我,

好像是在說:

「沫若喲!你要往哪兒去喲?」

我悄聲地對她說道:

「我要往圖書館里去挖煤去喲!」

可以說,哲學思想就是最好的思想煤礦。

由上可知,哲學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嚮往美好生活的願望是我們學習和研究哲學的強烈動機。這樣說來,我們每一個人都與哲學有著這樣或那樣的程度不等的關係。只要細心考察,你就會發現,哲學問題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它/他無處不在,只是我們「日用不知」、「習焉不察」。

*原標題《哲學是思想的源頭活水——讀朱熹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