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齊魯銀行·山東好家風||郎咸芬:我為呂劇而活,師風是家風的體現

郎咸芬,1935年出生於山東濰坊,著名呂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被授予文聯終身成就戲劇家榮譽稱號。山東省呂劇院名譽院長、藝術總監。上世紀五十年代,曾因主演《李二嫂改嫁》而享譽全國,獲華東會演表演一等獎。數十年來,她創造了許多令人難忘的藝術形象,如《蔡文姬》中的蔡文姬、《穆桂英》中的穆桂英等。多年的實踐,形成自己獨特的表演和演唱風格,深受廣大觀眾喜愛,是山東呂劇的代表人物。

郎咸芬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 記者 張鵬 攝

13日一大早,記者趕到呂劇表演藝術家郎咸芬所住的省呂劇院宿舍大院時,她剛剛踢完了100個毽子,正在準備練功下腰。

儘管今年已經82歲高齡,郎咸芬還是堅持每天在老伴的陪伴下練練功,既是以身作則,為徒弟們樹立榜樣,也是因為呂劇已經成為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從17歲登台到現在,郎咸芬唱呂劇已經唱了六十多年,現在的她幾乎每天都要把之前演過的戲過一遍。

六十多年來,郎咸芬一心撲在呂劇事業上,把徒弟當作子女一樣悉心培養,用她的話說,「呂劇發展好了,徒弟們能超越我,我也就死而瞑目了。」所以,郎咸芬說的「家風」更多地體現在「師風」上。

郎咸芬《李二嫂改嫁》的劇照。 資料片

「家裡對我演戲這件事非常支持,所有的家務活、生活瑣事都由老伴來做,我只負責好好唱戲,別的什麼都不用管。」

郎咸芬告訴記者,因為身體原因,儘管從前年開始她就不能再壓腿了,但現在還是每天早起在家練功,下腰、踢100個毽子這些都是基本功。

郎咸芬對記者說:「1955年,周總理看《李二嫂改嫁》后,曾親切地跟我說,『小郎,一定要演好戲,但首先是要做好人』。」

這麼多年過去,郎咸芬謹記周總理的話,一刻也不曾懈怠和遲疑,「我是這麼做的,也是這麼教學生的,想要當我的學生必須德才兼備。」

郎咸芬告訴記者,她一門心思放在呂劇發展上,對自己一直嚴格要求,在生下女兒不到100天,她就把孩子送回了娘家,自己回到舞台演出。

「周總理後來還專門跟我說,『沒想到山東還有這麼好的地方戲,一定要發揚下去。』」就為了把呂劇發展下去,郎咸芬這麼多年來一直很注重挖掘和培養青年呂劇演員,她先後培養的14個優秀學生,如今大多成為呂劇界獨當一面的優秀演員。

年輕時的郎咸芬 資料片

「我常跟學生講,作為戲曲演員,要曲不離口,每天都得練功。還要唱出感情打動觀眾,才能引起共鳴。」要做到這一點,前提就是要有生活。

郎咸芬的老家在山東濰坊,學習成績一般的她特別喜歡唱歌,16歲那年,在學校組織的一次街頭文藝演出中,郎咸芬偶然被當地文工團選中。

後來文工團撤銷,優秀的演員、作曲、舞美都被調到了濟南,新入團不久的郎咸芬被分配到青州文化館,負責寫電影看板、檢票售票。

「有一天,一個同事告訴我,讓我趕緊帶著背包和網兜坐火車去濟南,我到了濟南才知道,自己被調到了呂劇院。」郎咸芬說,到了呂劇院后,她很珍惜這個機會,變得更加刻苦、勤奮,每天早上4點多鐘起來,去城牆上喊嗓子,因為擔心影響宿舍里的人休息,她都是在天亮以後才回去,這一年郎咸芬才17歲。

郎咸芬表示,自己並不是一個有天賦的演員,之所以能夠取得一些成績,與後天的刻苦和勤奮分不開。

回憶起最初唱《李二嫂改嫁》的日子,郎咸芬很感慨。其實,導演一開始對她的演繹並不滿意,甚至一度想把她「換下來」。

「在家裡,我們姊妹六個里我是老大,根本沒有過類似的生活體驗,不知道農村寡婦應該是什麼樣。」郎咸芬說,17歲那年她第一次演《李二嫂改嫁》這齣戲,被台下的評委和觀眾質疑,感覺完全不像是農村人、更不像是寡婦。

因為缺乏生活經驗,導演讓郎咸芬去山東博興縣演出,並安排她與一位有著類似李二嫂經歷的寡婦劉大嫂同住。

我幫她挑水、洗衣服、干農活、學做鞋,同吃同住,她慢慢被打動了,流著淚跟我說她的悲慘遭遇,通過三個月的交往,我才理解了寡婦受封建思想影響而產生的自卑心理,找到了李二嫂的影子,再回到舞台上,李二嫂的形象立馬就出來了。」郎咸芬說。

《李二嫂改嫁》的成功讓郎咸芬深刻地體會到,生活是創作的源泉,此後的她將體驗生活和藝術創作緊緊結合在了一起。

演《山高水長》中的薛逢春時,她曾三下沂蒙,到人物原型的家鄉,聽薛逢春的大兒媳婦講婆婆的故事;61歲時,郎咸芬為了演好《苦菜花》中的馮大娘,多次跑到馮家鎮,聽當年和馮大娘接觸過的老人講馮大娘的事迹。

「為呂劇而活著」

郎咸芬演活了李二嫂,也一直為呂劇而活著。 資料片

「我的全部精力都放在呂劇上,家裡的事我什麼都不管,劇團的事時刻都在關心。我就是為呂劇而活著的。」採訪中,郎咸芬多次重複這句話,「為呂劇而活著」成了她的一個目標,實際上,為了呂劇她確實付出了太多。

今年6月,郎咸芬獲得了2017年「文聯終身成就戲劇家」榮譽稱號,還得到了8萬元獎金,但是她堅決要把這個錢交給呂劇院,「我獲獎是黨和人民培養教育的結果,是同志們共同努力的結果,我得把這筆錢留在劇院里,用來培養更多的青年演員。」

而早在1990年,山東省委、省政府也給了郎咸芬一個終身成就獎,她把20萬獎金都留在了呂劇院,用來培養青年演員和幫助生活困難的演員。

」獎金我一分都不留,全交出去用來挖掘和培養新人。呂劇很受老百姓歡迎,只要能為呂劇的發展出一份力,我就很高興。」郎咸芬說,自己的成績是黨和政府培養的結果,她時刻懷揣一顆感恩之心。

多年前,郎咸芬曾出資贊助3位貧困學生,長大成人後逢年過節都來看望她。如今,她仍一直挂念著呂劇院的困難員工、社會上的殘疾人,「對我來說,夠吃夠喝就行了,盡量多幫助有困難的人。」

郎咸芬劇照 資料片

「忠於事業,忠於百姓」算得上郎咸芬的座右銘,但為了事業,作為女人的郎咸芬在家庭上做出很大犧牲。

「我女兒剛出生一百天,我就託人把她送回濰坊老家了,女兒12歲回到我身邊時,一度不認我這個媽媽。直到後來她有了孩子,才慢慢理解我。」除了女兒,因呂劇與郎咸芬結緣的楊瑞卿,也在背後默默為她的堅持付出了很多。

「他是老黨員,也是優秀的呂劇演員,但是為了我,他連職稱都沒有,提前離了休。」談起自己的老伴,郎咸芬滿心都是感激之情。

歡迎掃碼加入

生活日報官微群

發現更多精彩內容

編輯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