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在正經方面,北京確實遙遙領先,唯一能匹敵的就是石家莊

無論對城市還是對個人而言,了解一座城市的身份,或者說它的性格,都是非常關鍵的一步。

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我們為什麼會待在這兒,我們為什麼選擇待在這兒呢?你真的了解你生活的這座城市嗎?

我們也可以理解為什麼腳下的這個地方,是那個叫做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以及其他名字的城市,以及我們為什麼會待在這兒,我們為什麼選擇待在這兒。

當然我們還會慢慢理解那些與我們一樣的,在為這座城市付出的,在貢獻著自己生命跟青春的那些人。

理解一座城市

宋壯壯

大家好,我叫宋壯壯,我跟我的搭檔李明揚一起成立了一家設計工作室,叫帝都繪。

我跟他其實都是特別典型的城市愛好者,我有一個興趣,就是觀察城市裡的人。

很多人休假的時候喜歡去海邊,在沙灘上躺著,看海浪來回拍打沙灘,感覺那個景象特別讓人放鬆。我可能比較奇怪,因為我就喜歡在馬路邊看人潮來回走動,我也會覺得很放鬆。

不過無論如何我還是經常會想一個問題,就是我為什麼這麼喜歡城市?或者說城市為什麼這麼吸引我?

當然除了北京以外,我還喜歡很多其他城市,比如我之前學習跟工作過的波士頓,再比如紐約、上海。剛才我提到的那些城市,它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它們都是大城市。

大城市不僅大,而且特別地多元。不僅是我,其實以前有很多的研究包括觀察,證明了大城市它吸引人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多元。

多元意味著什麼?在我看來,多元就意味著它能提供很多超過你理解的,或者超過你想象的,以及超過你需求的信息。但顯然它們是意外跟陌生的。

比方說你在家裡,或者說在你辦公的地方,沒什麼新鮮感,也沒什麼驚喜,但是你就覺得特踏實,覺得什麼都能控制。

但是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城市,因為它有很多意外、陌生的東西,你就會覺得很多事不能理解,伴隨而來的就是一種失去控制的感覺。

舉一個例子。從今年開始,北京,包括上海,出現了很多這樣的場景,就是一個店鋪被封起來了。這個店鋪可能是我之前經常去的,或者是朋友推薦給我但我還沒去過的。所以面對這樣一個場景就會覺得很可惜,同時也會困惑:為什麼是這樣?

所以我們帝都繪就做了一個比較小的研究和調查,然後做出了這樣一張圖。

這張圖畫的是一棟住宅樓,這棟住宅樓顯而易見是被虛構出來的,不過它還是基於很多北京現實的歷史跟故事的。

向左滑動觀看"北京一堵牆的前世今生"

比如這棟樓建於50年代。因為在建國初期有很多新的居住需求,我們就建了大量像這樣的一些居民樓。而在之後,這棟樓也經歷了一段動蕩的時期。

70年代的時候北京受到唐山大地震的影響,很多樓就加上了現在這種白色十字型的結構來加固。

隨著改革開放,很多的住宅樓的底商就開始慢慢成型。人們因為慢慢變得富裕了,就開始用防護網,或者空調、遮陽棚什麼的改造自己的家。而到了90年代底商就變得越來越多。

到了新千年,北京為了申辦奧運會,進行了一次全市範圍的城市美化運動,開始給牆塗油漆。到了奧運會之前,為了迎接奧運,我們又塗了一遍。

而最近這幾年,北京又是另外一個層面的改造,就是對一些老舊小區做了很多的改進。比如我們更換了門窗,統一了空調罩,開始給牆加設外保溫層等等。

直到最近的這一次,就是今年開始比較明顯的把很多底商封了起來。

我們畫的東西其實特別簡單,就是這麼一堵牆,或者說是一棟樓。但是很明顯的是,你可以看見這面牆或者這棟樓上是有很多力量的。

有一些自上而下的力量,比如要申奧,所以我們要刷牆。還有一些是自下而上的力量,比如我們有了錢之後會裝空調,會把自己家的陽台封起來,這樣室內的面積會大一點,等等。

我們把這樣一棟樓放在一個60多年的時空的範圍內,其實很想呈現的一個信息就是,你所看見的這棟樓在每一個歷史階段的樣貌,其實都是剛才我所提到的那些力量互動的結果。而很顯然,這種互動它永遠不會停止,除非這樓被拆了。

我覺得這一張圖非常好地解釋了帝都繪是在做什麼。在城市裡,特別是大城市裡生活的時候,會享受很多的便利,但是也會有很多剛才我所提到的不解和困惑。而我們就是希望用自己的圖,用自己設計的這種形式語言,來讓這座城市變得更容易理解一些。

當然讓城市變得容易理解其實不止這麼一種形式。比如從2012年開始,當時我們幾個還是在清華大學建築學院讀書的大學部生,我們就回到自己的母校,去做高中生的建築和城市的教育。

比如我所在的北京四中。我就會講到這個地方在元大都之前什麼都沒有,它是怎樣從元大都的時候,經過800年的發展成了現在的北京四中。或者說同學們會玩一個遊戲,大家分別扮演政府官員、開發商、居民、專家、建築師什麼的,然後一起用樂高積木來開發學校旁邊一個實際的地塊。

在有一節關於北京的課之後,一個小同學就過來跟我說:老師,我頭一次發現我這麼不了解北京,我想多了解一點。

像這樣的一些學生的反饋對我們來說其實是最大的鼓勵,但同時我們也非常清晰地意識到,每一個課堂上只有十到二十個同學。而面對北京這麼大的一座城市,我們還是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慢慢地去了解它。

很幸運的是,我們有一個機會跟建工出版社合作,出版了我們的第一本城市繪本,《京城繪·人來車往》。

聽名大家就知道這本書肯定是關於交通的。因為我們覺得北京人特別喜歡討論交通問題,就特別像倫敦人喜歡討論天氣。比如在北京如果你要遲到了,你就跟對方說你堵車了。不管你是不是真堵車了,他至少不會怎麼說你。

再比如我們經常抱怨北京立交橋。大家可能也聽過一個笑話,就是不法分子繞著上了立交橋怎麼也繞不下來了,最後被逮了。基本上說的就是西直門立交橋,所謂的世界第九大奇迹。於是我們在我們的書里畫了很多立交橋,大概一共54座。

當然在右下角那個,看起來也是最複雜的那個,並不是剛才我所提到的西直門橋。它叫四惠橋,位於北京的東南四環。

我們當然不只是想畫這些立交橋這麼簡單,我們還是希望解釋一個問題:立交橋為什麼這麼複雜?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搭檔確實有一些研究,而且他也提出了一個解釋這個問題的很好的方法。我們還是以四惠橋為例。我們可以看見在下邊有一個公式,很明顯體現了我們這些理工男的思維方式。

顯而易見,一個複雜的立交橋是可以被分解為幾個沒那麼複雜的立交橋的。

舉個例子。這個四惠橋它就等於一個管頭橋加一個狼垡橋再加一個環島。

而我們還可以進一步去分析。比如管頭橋等於什麼呢?它等於一個科薈橋加三個仰山橋再加四個榮華橋。

當然我們不應該停在這一步,因為這些橋完全還可以進一步地被劃分。

其實我們到最後就會發現,最基本的這些原形,你完全可以把它們簡化到四種,就是十字路口、丁字路口、環島跟直跨橋。

如果你再去理解一下,這些環島直跨橋跟丁字路口都是某種十字路口。

在這樣的背景下你其實就意識到,立交橋當然很複雜,但它一點都不混亂,就像剛才我們看見的西直門橋或者是四惠橋一樣。在這種無序的表象背後其實是非常有序的邏輯,而我們所做的就是把這個邏輯介紹給大家。

我對西直門橋其實沒什麼不好的印象,因為我也沒有怎麼繞不下來過,我也沒有怎麼開車。但是我有這麼一個體驗,就是西直門捷運站特別不好走。在裡邊換乘的痛苦,就像另外一位一席的講者李涵也講過,西直門捷運換乘站有一個超長無比的換乘通道,而且你要不停往上走。

所以我們就又問了自己一個問題,北京的捷運換乘到底有多長?

經過一些調查、分析、統計,我們畫出了這樣一張圖。可以看見左邊的每一個小格子都代表10米,於是我們就從最短的到最長的,把北京所有換乘站放在了這些格子裡面。

北京有很多換乘站是同台換乘。所謂的從站台的這邊走到另外一邊你就換完了,就是15米,很簡單。

但大部分的換乘站顯然沒有這麼短,比如100多米的、200多米的、300多米的。

我們還注意到有的比較短的換乘站會在早晚高峰的時候,用蛇形的柵欄刻意地把換乘距離變長,目的就是為了防止短期過於集中的客流。

而剛才我們提到了西直門橋很遭罪。現在,西直門捷運站也馬上就要出現在這個畫面里了,大概是400多米。

當然也有比它更長的,那就是東直門,算是一對難兄難弟了。東直門捷運站,500多米。

而東直門捷運站跟西直門捷運站其實是經過了一定的改造的,在改造之前可以看見最後這塊,它們的距離都是超過600米的。

為什麼這兩座車站都這麼地讓人遭罪?其實也是有原因的。

東直門跟西直門都是北京2號線跟13號線的換乘站,而13號線是高架的城鐵,一開始是叫城鐵,而不是捷運。所以你從2號線倒到13號線的時候是要出站,買票,進站,然後才能乘車的。

換句話說,在最開始建的時候,這根本就是兩個不同的系統。所以有人就調侃著說,如果你現在把2號線的西直門站叫作西直門南站,管13號線的西直門站叫西直門北站,就再也不會有人抱怨這個換乘太長了。因為這根本就是兩個車站。你從一個車站走到另外一個車站,走500米,其實一點都不算遠。

所以通過這張圖我們希望解釋的,或者說我們希望傳遞給大家的信息就是,捷運換乘不只是那麼一個距離那麼簡單,它其實還有很多複雜的因素在後邊。

剛才我所呈現的這兩個例子,我們解釋的都是那些城市中不合理的地方它背後合理的原因。當然這不意味著這些都沒有問題,而我們想說,或者想告訴大家的是,這些問題到底在哪。

剛才我給大家講了一些地名,比如西直門北站、東直門南站什麼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著比較暈,因為充滿了東西南北的方向。

但是北京其實有很多地名比這還要更瘋狂一些。比如北京西站南廣場東側和東直門南小街北口路西什麼的。

這樣的名字放在上海可能會顯得荒謬,但出現在北京一點都不奇怪。

如果您頭一次去北京在大街上問路,不巧碰上一北京大爺,那他可能會跟你指著說:奔北走倆路口往西一拐,他不會說往前走倆路口往左一拐。你可別抓瞎,因為北京大爺確實就喜歡說東南西北。

所以我們就又開始了一個項目,叫作「如何證明北京是一座正經的城市」。我們做的工作也比較簡單,就是去分析這座城市的城市結構。

這是北京25公里乘25公里範圍內所有的街道圖,我們所做的工作就是來統計每一條路它朝向的角度,然後把它們所佔的比例畫成上面那張圖。

這個大十字說明什麼?大家可能能夠想象和理解,說明北京這座城市的街道朝向正南正北正東正西的特別多,尤其突出。

如果你仔細看,中間還有一個斜的小十字,有點像45度,那其實是北京周邊的那麼幾片,比如望京、亦庄,它們基本就是屬於這麼一個角度。

而我們基於這個發明了一個指標,叫城市正經指數,它指的就是這座城市的街道朝向正南、正北、正東、正西,正負5度以內的比例。

北京的比例是43%。咱們可以看看其他城市,比如上海10%,是一座非常不正經的城市。

而北上廣深,廣州、深圳都是16%,其實也半斤八兩,都不太正經。

但也有一些比較正經的,比如,西安38%,鄭州35%等等。

上海當然也不是最不正經的了,因為我們還有9%的武漢,8%的南京,6%的香港等等。

可能大家或者說一些嚴肅的研究者會覺得,這太不嚴謹了,這什麼玩意兒。但是我們自己還是覺得這個東西說明了一些問題。

就比方說經過我們的統計,在正經方面,北京確實是遙遙領先的。唯一能夠跟它有一定匹敵的就是石家莊,也是42%、43% ,這兩個完全就是第一集團。

還有一點,就是你可以看一看這些最正經的城市,比如北京、石家莊,還有西安、鄭州,它們都有什麼特點?

首先它們都是平原城市,第二點是它們或多或少都是有點缺水的城市。

所以我們可以想象,可能只有在一個沒有大江大河的平原地帶,才可以鋪開這種特別正的城市路網。所以在這個正經與不正經的背後,其實是一個挺學術的問題:那就是所謂的城市形態,這其實也是我們一直在研究的。

但當我們把這個內容放在公眾號上的時候,大家還挺喜歡。而且讀者們還會不斷地貢獻自己的城市,比如說哈爾濱才正經呢。或者說,說不正經的怎麼沒有長沙啊。類似這樣的一些反饋對我們來說也有特別大的鼓勵性。

而一旦涉及城市之間的比較就出現了一個新的話題,那就是城市的身份。換句話說北京為什麼是北京?上海為什麼是上海?這在我看來是特別重要的一個話題。

對城市而言,去追求差異化的優勢和有特色的發展,應該已經是個共識了。而對我們個人而言,我們待在一座城市裡,一定會或多或少地受到這座城市內生性格的影響。如果我們覺得跟它不太對付,那可能就會感覺自己不太適合這個地方。

所以,無論對城市還是對個人而言,了解一座城市的身份,或者說它的性格,都是非常關鍵的一步。而帝都繪所做的工作就是,在每一次對這些城市原理、地方知識跟共同記憶的探索中,不斷發現北京的城市身份。

這就會說到一個比較奇特的話題。因為這種城市景觀只有北京有,那就是駐京辦。駐京辦特別有意思,因為剛才說了,它只在北京有。

所以我們可以這麼理解,駐京辦參與塑造了北京的城市身份。

另外一方面很有趣的就是,駐京辦又是各個地點的地方身份的一個集中體現,或者說是一個代表。就比如西藏大廈,儘管它是一座現代建築,卻具有很多藏族建築的特徵。

我們同時能看見的還有具有伊斯蘭教建築風格的新疆大廈。

還有寧夏大廈。

這些大廈大部分都是駐京辦所在地,有的不是。當然還有裝飾了很多飛天的甘肅飛天大廈。

以及據說是借鑒了桂林象鼻山形象的廣西大廈。

不管是牽強還是自然,這些以省命名的大廈,都特別希望能夠突出自己的特點。而當把這些所有樓放在一起的時候,則恰恰是北京的特點。

我們這些帝都繪的小夥伴們基本上都是學建築的,所以我們最關心的就是這些樓長什麼樣。從這裡面我們感覺能闡述出很多東西來。

不過當我們把這個內容放到公眾號上之後,大家回復的畫風卻跟我們想的不太一樣。大家回復的一般是:

黑龍江駐京辦溜肉段最好吃,或者說你們怎麼沒畫湘西駐京辦,那兒干鍋一絕什麼的。

所以好像在帝都人民心裡駐京辦就划等號「好吃的」,所以僅僅是這一點我就覺得特別有意思。而對於北京來說,吃確實是特別重要的一個話題。因為不僅是要考慮去哪個駐京辦吃,僅僅是照顧這兩千多萬張嘴,就已經是一個很大的民生問題了。

而北京作為一個巨大的消費型城市,它的糧食,包括蔬果,是根本不可以自給自足的。就蔬菜而言它只有大概10%是在本地生產,而其他的都在哪生產的呢?

我們對這個問題感到特別好奇,所以就去了北京最大的一個蔬果集散市場——新發地,去做了一番調研。

因為當時做調研的時候是冬天。冬天我們最愛吃火鍋,所以我們想解答的一個問題就是:

當你在北京吃一頓火鍋的時候,桌上那些琳琅滿目的食材都是從哪來的。

這是我們的一個調研結果。你可以看見,儘管這些菜被放在同一個桌子上,你一會兒也會把這些菜都夾到一個鍋里涮來涮去,但是它們其實是來自大江南北的。

就比如我們現在映入眼帘的來自保定的藕,或者白洋淀的藕。這是很有特點的,但是以後還能不能吃上,就是另外一個話題了,但至少現在是很有名的。

而我們也知道,河北其實是在各個方面不斷地默默地為北京做著付出的。可以看見僅僅是蔬菜這個領域,河北是北京最大的蔬菜供給源。

緊隨其後的就是山東省。有很多的菌類都是產自山東,比如平菇、香菇、金針菇等等。儘管菜單上這些菇都被放在一起,但它們其實還是有點不一樣。比如有的是地里種的,有的是工廠里培育出來的。

而當時我們在做調研的時候是12月初,北京正在經歷一個過渡階段,就是從北菜過渡到南菜的階段。

所以你會看見很多來自湖北、湖南、四川跟重慶的蔬菜,當然還有一些是不遠千里從雲南、廣西飛到北京的餐桌上的。

新發地這個地方位於北京的南四環。我估計大部分的北京人可能不太知道有這麼一個地兒,更不用說去過了。但是隨著我對城市學習的不斷深入,就發現有越來越像新發地這樣的,特別重要但是鮮為人知的東西,而恰恰是這些東西在維持著這一座城市的正常運轉。

每一次我站在高樓上往下看,當整個城市的景觀都容納在我的視野里,底下的那些小汽車就像火柴盒一樣,小人就像個小螞蟻一樣的時候,我就會折服於這座城市的複雜性。

也會經常想,這麼複雜的一個城市竟然能運轉得正常,真是一個特別難以置信的事情。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來維持城市運轉的不是什麼超自然的力量,而就是像你我這樣的特別普通的人。

所以帝都繪就特別希望,把一些剛才我所提到的這種非常重要但鮮為人知的信息告訴給大家。因為每當我們披露這樣一個信息,它講的都是關於背後那些默默付出的人的故事。

去年北京捷運16號線,也是最新的一條線路開通的時候,我們跟京港捷運,也就是16號線的運營商做了一個項目。這張圖裡就非常完整地介紹了這條線路從奠基開始,一直到它最後開通的全過程。

在這幅圖裡其實最吸引我的不是那些我沒怎麼見過的,比如盾構機或者冷滑機車這些特別酷的機械,而是那些人。

可能也跟我在這個工作中所負責的工作有關係,因為在這裡邊我的工作特別地瑣碎,就是給那些小人畫衣服。們一定要仔細看,這些小人穿的衣服非常不一樣。如果你們沒看出來,就太辜負我的努力了。

但是我完全能夠想象,就是為了開通一條捷運線路,一定需要很多的不同的工種,很多的不同的職位來為它服務。但只有當我真正開始畫的時候,我才真正意識到它有多少人,或者說它有多少職業的人在為之付出。

在最後這張圖,捷運終於開通了,我的搭檔設計了這樣一個場景,就是挑出了一些人,給他們來一個合影。

我特別喜歡這個設計,因為他們已經為這條線路付出了這麼多,他們特別需要有這樣一個合影。

大家也可以看見,我們已經給北京做了很多很多的畫兒或者說圖。但其實我自己最滿意的一張圖恰恰不是我自己畫的,是這一張。這是一張校園的地圖。

其實這就是剛才我所提到的北京四中的校園地圖,但這個地圖不是我自己畫的,而是在我們的指導下一些高一的學生畫的。這其實就是在我們這門課的一個期末作業,就是學生們一起調研,測量自己的學校,然後最後把它畫出來。

整個項目的過程中,這些學生面臨的一個問題其實是非常基本的一個問題,就是我的學校是什麼樣子?這個問題看起來有點無厘頭,因為他們已經在這兒待了這麼長時間,怎麼會不知道自己的學校是什麼樣子?

但就像負責這個項目的學生小組長,叫張敬雯。當時她也是高一的一個小女孩,現在也該高三,可能準備聯考了。她當時就這麼說:

儘管這個地方確實也待了半年多,或者說快一年了,但只有在我開始做這個項目的時候,我才發現哪哪都是未知的領域。

對這麼一個小的學校來說是這樣,那麼對於我們所在的偌大的北京上海來說就更是這樣。

這些學生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或者說做了一個示範,那就是我們完全可以從我們熟悉的地方開始,從我們熟悉的領域開始,來一點點地理解自己的城市。

當然這需要一個過程,也需要一些努力。但經過這些努力,我們可以慢慢地理解,用理性來理解那些我們覺得城市中不合理的地方。然後要麼調整自己的行為模式來應對它,要麼更主動一點來促使一些改變發生,但絕不僅僅是抱怨。

我們也可以理解為什麼腳下的這個地方,是那個叫做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以及其他名字的城市,以及我們為什麼會待在這兒,我們為什麼選擇待在這兒。當然我們還會慢慢理解那些與我們一樣的,在為這座城市付出的,在貢獻著自己生命跟青春的那些人。

謝謝大家。

— THE END —

推薦閱讀

關注「麥子熟了」,回複數字208,查看8月8篇熱門閱讀集結

1 《47歲的劉若英唱著20年前的愛,你怎麼哭了?

2 《最悲哀的教育,就是把普通家庭的孩子,養成了富二代

3 《德勤患癌姑娘被離職:凌晨4點的朋友圈值不值得炫耀?

4 《發現女兒早戀,這個爸爸的做法刷爆朋友圈!》

5 《「吳京,你為什麼不給災區捐1個億?!」》

6 《為什麼要招名校畢業生?這名HR說得太扎心!》

7 《法寫給汶川地震中死去的女友:親愛的,對不起,我要去跟別人結婚了》

8 《被囚禁30年的紅毛猩猩抑鬱離世,因為擁有人類的靈魂被關進牢籠,最後的遺願是吃一口冰淇淋》

| 麥 子 熟 了 |

文章百里挑一,不雞湯不勵志,遇見即改變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