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南京解放日,講述68年前今天的故事……

4月23日(今天)是南京解放紀念日,至今已有68周年。一起來回顧下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吧。

今天,《匯聚歷史 留存記憶——渡江勝利紀念館近三年徵集藏品展》在渡江勝利紀念館開展。此次展覽彙集了最近3年紀念館徵集而來的60餘件珍貴藏品,且均為首次公開展出。

60餘件珍貴藏品今日亮相渡江勝利紀念館

《愛民公約》 南京日報全媒體記者 馮芃 攝

李劍鋒老將軍《渡江日記》首次展出

其中,渡江戰役老戰士、原28軍副政委李劍鋒將軍捐贈的一本《渡江日記》,將帶領觀眾重溫那個戰火紛飛、激情燃燒的崢嶸歲月。

賬單紙寫日記記錄渡江歲月

現年92歲高齡的李劍鋒,在渡江戰役時任34軍101師302團2營副政治教導員,他捐贈的這本《渡江日記》,已成為渡江勝利紀念館的一件「鎮館之寶」。

這本牛皮紙封面的日記長9厘米、寬6.1厘米、厚0.9厘米,大小和一張名片差不多。渡江勝利紀念館館長黃晨介紹,這本日記是李劍鋒在參加渡江戰役的行軍過程中,向一家雜貨鋪的夥計要了一些賬單紙,自己裁剪之後用針線訂起來的。

這本日記一共有100多頁,記錄了1949年4月至1950年2月李劍鋒所在部隊的行軍、作戰以及生活方面的點點滴滴。其中,在4月23日南京解放當天,李劍鋒在日記中記下了當時渡江的情景:「4月23號下午四時半,在江南的群眾在江邊歡迎我們過江,並有火輪、木帆船來迎接,於夜晚十時許渡過了亞洲最大的河流。」

由於這些日記都是在行軍和作戰間隙中寫下的,因此每篇日記都很簡短,有的寥寥幾十字,最長也不超過百字。這本塵封60多年的《渡江日記》紙張早已泛黃,但那些簡短的文字卻為後人留下了渡江戰役的珍貴見證,對於研究渡江戰役有著重要的史料價值。

渡江突擊隊榮譽證首次展出

展廳內,一張嘉獎參加渡江戰役突擊隊戰士程如俊的榮譽證,把人們的記憶拉回到68年前那個充滿豪情的渡江歲月。

這張榮譽證由人民解放軍第25軍司令部、政治部在1949年4月20日頒發,證書上印有毛主席的頭像和四面紅旗,由於年代久遠,紙張四邊已經有些破損,但字跡卻依然清晰:「我軍奉命配合兄弟部隊打過長江去解放全。在這場有決定意義的戰鬥中,我軍七十五師二二三團一營一連程如俊同志,參加打過長江的突擊部隊。特簽發榮譽證書一件。」

在這張榮譽證旁邊,還有第25軍司令部、政治部為程如俊頒發的一張功勞證。此證頒發於1949年8月4日,正上方印有毛主席的頭像和兩面「八一」軍旗。功勞證上寫著:「茲有程如俊同志在人民解放戰爭中建立了光輝的功績,忠誠於人民的事業,其精神永與日月共不朽。特頒發此證,以資榮譽,望益加努力,功上加功。」

《愛民公約》要求「保證房東吃水」

渡江戰役勝利后,南京這座百萬人口的無政府「空城」人心穩定,秩序良好。這個戰爭史上少有的奇迹,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當時解放軍秋毫無犯的嚴明紀律。此次展覽中,一張紅紙黑字的《愛民公約》,就是當年解放軍秋毫無犯的見證。

這張《愛民公約》是由當時的解放軍戰士霍清梅製作,公約內容共有5條:一、為人民服務到底;二、保證房東吃水;三、任何情況下不拿老百姓東西;四、任何情況下不打罵老百姓;五、借物歸還若有損壞定按價賠償和道歉。

正是因為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嚴明軍紀,解放軍在渡江戰役期間受到了江南百姓的熱烈歡迎。國民黨的潰軍所到之處,老百姓像躲瘟神一樣避之唯恐不及,但對並不是很熟悉的解放軍卻充滿了親切。

永遠記得的歷史

1949年4月21日晨,人民解放軍第二、第三野戰軍全線發起渡江戰役。毛澤東、朱德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

22日下午,國民黨當局棄守南京,部署退卻。留寧知名人士馬青苑、吳貽芳等組織成立南京治安維持委員會。三野8兵團35軍經激戰解放江浦,佔領浦鎮、浦口。

23日上午,代總統李宗仁等撤離南京。中午,國民政府發言人在何應欽公館宣布撤離南京。同時,中共南京地下市委組織力量保護城市、學校、工廠、商店和組織機關的工人、學生、店員等進行護校、護廠、護店;將2000多名原國民黨警察組成人民警察總隊在市內分區警戒。大校場機場電台和指揮塔台、獅子山炮台、駐笆斗山的海防第二艦隊相繼起義。35軍偵察人員在江北岸尋得一隻木船,由船主童達興駕駛到下關尋找渡船。夜21時,在首都電廠、機務段輪渡管理所工人的幫助下,35軍先遣部隊乘「京電」號、「凌平」號等船渡江,分佔獅子山、挹江門和熱河路。

24日凌晨,集結於鼓樓的104師312團命特務連跑步佔領總統府。部隊進至總統府,總統府內一片狼藉,戰士們隨即對總統府進行搜索。八、九時,團部進駐總統府。至中午,35軍其餘各部在地下黨配合下,乘坐水警巡艇以及躉船、木帆船、各種公私營輪船等渡江入城。作為國民黨統治中心的南京宣告解放,紅旗插上總統府,歷史進入新的篇章。

捷報傳到北平,毛澤東寫下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的不朽詩篇: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原蘇州軍分區司令員劉金山(左一)和小說《鐵道游擊隊》作者劉知俠在一起

鐵道游擊隊抗戰勝利後去了哪?

因為劉知俠一部小說,鐵道游擊隊原型——魯南鐵道大隊,小說寫到抗戰勝利就結束了,這支傳奇部隊後來去了哪裡?新發掘整理的史料表明,鐵道游擊隊後來曾參加解放南京,而且這支英雄部隊的後續至今仍駐守在江蘇海防線上,通過整理分析地方軍事志等文獻資料,可以清晰地勾勒出這支傳奇部隊在江蘇的紅色軌跡。

鐵道游擊隊隊長劉金山與前任隊長洪振海(1941年12月洪振海在微山湖戰鬥中為掩護戰友中彈犧牲),同為《鐵道游擊隊》傳奇大隊長「劉洪」原型。抗戰勝利后,1946年2月鐵道游擊隊(即魯南鐵道大隊)集體轉業,在其基礎上成立魯南鐵路管理局,隊長劉金山任副局長。南京軍區司令部編研室原主任、新四軍研究會學術委員副主任童來喜告訴記者,因1946年8月國民黨向山東解放區進攻,魯南鐵道大隊重建,劉金山重新任隊長。

1946年11月,該大隊與棗莊工人支隊合編為魯南軍區特務團,劉金山任副團長,鐵道游擊隊前政委杜季偉(即政委「李正」原型)任團政委。從此,鐵道游擊隊融入主力部隊,並轉戰於魯南和濱海地區。1948年7月,魯南軍區特務團改番號為魯中南縱隊47師139團,1949年2月與起義部隊合編為35軍,該團改編為35軍103師307團。

1958年授銜后的劉金山1949年 參加渡江戰役

1949年3月,307團進抵南京江浦參加渡江戰役。據南京市方誌辦研究人員胡卓然介紹,4月21日夜,該團主攻江浦縣城,副團長劉金山在陣地最前沿指揮,鐵道游擊隊老骨幹、副營長孟慶有率突擊隊登城。22日晨解放江浦后,該團馬不停蹄直撲浦口江邊碼頭,為大部隊渡江掃清了道路。23日,307團從挹江門攻入南京。其間,該團一營長與滯留南京的時任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發生衝突,成為著名外交事件。劉金山亦回憶,該團當時駐紮在外國大使館區一帶(現南京頤和路附近)擔負市區警備。

1949年5月,307團隨35軍南下杭州,6月劉金山升任該團團長,率部赴建德、金華剿匪,其後的發展沿革幾乎不為人知。童來喜告訴記者,1951年2月,307團改稱315團,仍歸105師建制。該團承擔浙江海防任務。胡卓然告訴記者,該部此後番號多有變更,1975年以南京軍區守備第28團的番號從浙江調防江蘇,與江蘇省軍區某部合編,成為歸鹽城軍分區領導的海防部隊。

在鹽城軍分區採訪了解到,1985年9月該團縮編為守備營,1993年分別編入了駐鹽城射陽和南通海門的兩支南京軍區海防部隊中。這支昔年參加過解放南京的傳奇部隊,今天是駐守江蘇海防的精兵。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