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控制情緒的能力,最能體現一個人的教養

文 | 燈塔媽媽 · 主播 | 放公子

1937年的12月13日,侵華日軍侵入南京實施長達40多天滅絕人性的大屠殺,30萬生靈慘遭殺戮,人類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頁。2014年開始,每年的12月13日被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任何歷史都是現代史,都對現實有著巨大的警鑒價值。南京大屠殺,是這一百多年來,歷史上第三次首都淪陷。英法聯軍紅燒圓明園,八國聯軍侵華,南京大屠殺,歷史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改變,事實也不會因巧舌抵賴而消失。

「疑今者,察之古;不知來者,視之往。」

各位書友,大家晚上好,今天我們共讀《從晚清到民國》第四章《義和團與八國聯軍》的第四、五小節。在開始共讀之前,大家可以先問自己三個問題:

1.八國聯軍的起兵借口是什麼?

2.為什麼英美要求維護大清「領土完整,主權獨立」?

3.《辛丑條約》為什麼只賠款沒割地?

在1900年春義和團自山東漸次北移時,北京東交民巷里的列強使館已開始緊張起來。按當時乃至今日的國際慣例,使領館的安全,原應由駐在國政府負責。但是英美德法日等大國駐華公使們對清方保護不存希望,紛向各國政府及各該國駐華海軍,要求派兵保護。

按國際法這是侵犯主權的,所以總理衙門裡負責官員曾親往各國使館抗議。但是國家羸弱,一個總理衙門有什麼話語權?

抗議自然無效,幾經磋商之後,總理衙門終於答應各國公使可自帶警衛,惟每國以30人為限。

政府既已讓步,各國在天津的水兵就準備前往北京了。他們自己之間的協議則是各遣水兵100人,最後當使館被圍攻時,八國派往北京人數共有武裝警衛451人。

在北京使館告急之時,原駐天津的各國領事和在大沽口外游弋的各國海軍將領也召開了緊急會議,商討組織 「聯軍」開往北京增援。

幾經會商並由各國政府批准,他們八國終於組成一支擬開往北京的增援部隊,共計2066人。

這支浩浩蕩蕩的兩千侵略者在天津四郊遭到了拳民的紛起阻遏,義和團與清軍聯合作戰,破壞了鐵路,切斷了侵略軍和天津的聯繫。

淮軍猛將聶士成,奉命統率配備有重機槍的精銳武衛軍前往圍堵。西摩聯軍剛出發至天津西郊的楊村時,它就被義和團和聶軍包圍了。聯軍要突破包圍圈,戰爭也就一觸即發了。

義和團原自誇是「刀槍不入」的,聶軍乃把他們調上前線去衝鋒。義和團以血肉之軀與敵人拼搏,在機關槍掃射下,這批可憐的鄉民死難之慘,實在筆難盡述。

敵我兩方的正規部隊短兵相接了。八國聯軍是個七拼八湊的混合武裝,而聶士成卻是個視死如歸的戰將,強將之下無弱兵,因此,在雙方一番鏖戰之後,西摩便陷入重圍,只有招架之功而無還手之力,進退維谷,只好就地苦守待援。

大清守軍堅決抵抗,傷亡慘重,最終大沽炮台於 6月17日被聯軍攻佔。我津沽藩籬盡撤、海道大開,列強援軍遂源源而來。天津城終於7月14日淪陷,入侵聯軍縱兵大掠,死人如麻。聯軍佔領天津之後,很快的便組織起來了,總人數約18800人。

彼時,英國被其餘海外戰爭所拖累,有心無力,美國剛結束和西班牙的戰爭,也無作戰之心。德國認為要做就要做諸寇之首,所以實際上德軍沒有參加首批聯軍,攻破北京的是「七國聯軍」,德國是北京淪陷之後兩個月才風風火火趕到分果子。法俄日也覺得不過是搶點金銀珠寶,其他沒什麼好處。

所以這龐大的「聯軍」各自心懷鬼胎,不過是紙老虎。可是我們的數十萬 「刀槍不入 」的義和團,卻只是個包著火的紙燈籠。入侵聯軍雖非勁旅,但是防軍太差,兩相比較,清軍陣腳大亂,一潰不可收拾,聯軍就追奔逐北,勢如破竹了。

庚子年8月14日(陰曆七月二十日)「七國聯軍」攻破北京,屍山血海,燒殺搶掠,姦淫擄虐,一場驚天動地的血腥浩劫,凡語言不可盡數。

血色北京,倘若蒼天有淚,此刻也該是血淚如注。

庚子年的大清帝國是何等窩囊,泱泱大國,竟讓一隊兩萬左右的雜牌洋兵,佔了北京,橫行華北?這些洋兵在北京姦殺擄掠,橫行無忌。除了入侵敵軍,原在東交民巷避難的上帝使徒,一旦重獲自由,居然也加入為非作惡的行列,他們擇肥而噬,有系統地掠奪,大發其財,還說這是上帝的恩賜。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在《給坐在黑暗中的人》中寫道:

「梅子明先生(美國傳教士)把殺人代價用於傳播福音。他這種搜刮錢財的絕技,並不能使我心裡感到意外。他的言行,總的看來,正具體地表現出一種褻瀆上帝的態度,其可怕與驚人,真是在這個時代或其他時代都是無可比擬的。」

八國聯軍侵華,的首都淪陷了。只此一句,無盡之恥辱和痛苦。

這是晚清歷史上,首都的第二次淪陷。上一次是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大火和鮮血,煉獄不過如是。

大清皇帝從咸豐到光緒,改朝三代,圓明園那個25歲的懿貴妃已經成為了權傾朝野的大清皇太后,享盡天下榮華,而我皇天后土,黎民百姓呢?

清軍的無能和潰敗,義和團的灰飛煙滅,遍地焦土生靈塗炭,奸擄焚殺,千萬為了避免被洋人姦汙而自盡身亡的婦孺……

這樣的歷史,誰忍多看?

然而,就像《明朝那些事兒》里寫的那樣,「所謂歷史,就是過去的事,他的殘酷之處在於:無論你哀嚎,悲傷,痛苦,流淚,落寞,追悔。他都無法改變。」這鮮血淋漓、罪惡滔天,罄竹難書的屈辱史里,依然有著我血性中華男兒的義氣悲歌,他們,更是我們重讀歷史不該忘記的名字。

淮軍戰將聶士成。

當敵軍以強烈炮火向其天津南門外八里台陣地猛撲時,彈下如雨,聶士成兩腿均受槍傷,依然督兵不許稍退,堅持持刀督戰,直至兩腮均被敵彈洞穿,頸側、腦門等處均受重傷,直至臍下寸許亦被炮彈炸穿,「腸出數寸」,終於壯烈殉國!

「我以我血薦軒轅!」

直隸總督裕祿。

不可否認,裕祿是滿清眾多腐化的官僚之一,但是他自知守土有責,當入侵聯軍再度發動攻勢,清軍兵敗,裕祿沒有棄城逃命,做到了「我在城在,城破我亡」,在軍前自殺。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山東巡撫李秉衡。

李秉衡廉潔耿直而勇於任事,曾力主組織義和團「扶清滅洋」。八國聯軍侵華之時,李秉衡任抗戰清軍的主帥。兵敗通州,他原可退保北京,北京不守,他仍可護駕西行。但是他是條漢子,戰局如斯,他沒有忍辱偷生,甘做敗將,而是選擇了主帥在陣前自殺的行為,至少還為我們男兒留點骨頭!

李秉衡是我們近代史上 ,大敵當前而臨難不苟免的極少數民族英雄之一,名垂青史!

「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義和團之起,原是激於列強的「勢力範圍」「瓜分之禍」。大清首都淪陷,被瓜分就在旦夕之際,美國提出洋兵來華,只是助剿拳匪,從而使大清帝國保全了「領土完整、主權獨立」,對各國只賠點銀子了事,這就是列強的「門戶開放」政策。

「領土完整、主權獨立、門戶開放、利益均沾」當然是為了帝國主義擴張侵略和利益平衡出發,是帝國列強擴張主義的一部分,但是客觀說,「領土完整、主權獨立」又搶救了衰邁的大清帝國一條老命。

「門戶開放」的始作俑者是英國,因為以英商獨大,鴉片為主的進出口貿易,在1897年受到了「勢力範圍」的嚴重挑戰。

簡單說就和黑社會劃分勢力範圍收保護費,不允許其餘黑社會團體分一杯羹一個意思。在英國看來,這不是在瓜分,這是在瓜分大英帝國的市場!

這個時期,美國打敗了老牌帝國西班牙,侵佔了菲律賓,實現了在遠東的異軍突起。美國當年的資本家,黃金美鈔多得受不了,國內消化不了,他們就要在海外投資,建立企業,修築鐵路。,就是他們的目標市場,他們要的是整個這個大西瓜。

要防止被瓜分,就要維持半死不活的大清帝國的「領土完整、主權獨立」,並取消列強劃定的「勢力範圍」。

美西戰後,美國的擴張主義者氣焰熏天,他們也主動拉攏英國。英國人為保護自己的既得利益,也聯合美國,替主持公道,甚至為助練新軍,來維護這個「條約體制」,這就是門戶開放政策的基礎。

現在再回頭看看我們自己的蘇秦 、張儀。

大清外交家李鴻章在甲午戰爭時「以一人而戰一國」,兵敗。拳變前夕,李被下放,避禍於廣州。後來局勢失控,懿旨聖旨詔書十下,促鴻章回京,撐持大局。

李鴻章是以夷制夷的高手,為扶清保國,老奸巨猾的老李,挑撥離間,分化聯盟,頗見成效。

組成聯軍的八國,彼此之間矛盾太多,本不能聯合,所以使館之圍解除,聯合也就結束了。俄國最窮凶極惡,德日法意旨在瓜分,英美要保護市場的完整和自己的主宰地位。「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這就是當時的國運。

八國聯軍侵華最終以《辛丑條約》結束,清朝賠款四萬萬五千萬兩。慈禧喜出望外,洋人居然沒讓她「歸政」,居然沒有要求割地,於是西太后舉駕迴鑾。

這時李鴻章已七十九高齡,盡瘁國事,內外交煎。辛丑年冬季,鴻章生命已至末日,累月發燒吐血,卧床不起。俄國強求李鴻章在《辛丑條約》之外簽署《中俄密約》強佔東北,李鴻章死拒。李鴻章草遺折,力薦袁世凱代己為直隸總督、北洋大臣,臨終切齒痛恨毓賢誤國而卒。

「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海外塵氛猶未息,諸君莫作等閑看。」

——李鴻章

後台回復「3月」參與三月共讀書單徵集

作者:燈塔媽媽,(ID:xdt36ji)。「你的格局決定孩子的未來」,來自清華、北大、哈佛、耶魯等世界名校的各行業精英,在「知識、眼界、情商、三觀」等各個方面幫助你成為更好的自己。建設自己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歡迎關注。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