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一半中國成人正在邁向糖尿病!不想得病,這5句話要記牢!

來源 | 健康時報(ID:jksb2013)

據國家衛計委,有50.1%的成年人正處於糖尿病前期,每天都有可能變成新的糖尿病患者。怎麼才能不讓自己成為這一半人?這5句話你最好記住!

1

肌肉是天然降糖葯

王隴德,原衛生部副部長、工程院院士、「健康2030戰略研究組」首席專家

大家知道人為什麼衰老?人衰老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肌肉流失。你看老人顫顫巍巍,他肌肉拿不住了,肌纖維是人生下來是多少條,每個人就是多少條,固定了。

然後從三十歲左右開始,如果您不刻意鍛煉肌肉的話,逐年丟失,逐年丟失,丟的速度還很快,到75歲,您的肌肉剩多少?50%,一半沒了。

現在多見的2型糖尿病,就和肌肉消失有關。因為胰島素要發揮降血糖的作用,需要「助手」的幫忙,即胰島素受體,而這個助手存在於肌肉細胞上。

如果你長期不鍛煉,隨著肌肉減少,「助手」的數量減少,降糖的作用就漸漸發揮不出來,血糖就上去了。

所以運動鍛煉,特別是負重鍛煉,是保住肌肉最好的辦法。很多同志一說就會想到健身房,那麼實際上是不是需要一定到健身房去呢?不是,我們隨時隨地都可以運動鍛煉。你看電視的時候,就可以邊走邊看,或者邊跳邊看:

圖據CCTV1《開講啦》

注意,有效體育鍛煉有三方面的要求:

  • 頻度,每周至少三次;

  • 時間,平均每天要達到半小時以上;

  • 強度,心率最好達到(170-年齡)次。

只有達到以上三個要求,有足夠的能量消耗,鍛煉才是有效果的。

2

別拿吃糠咽菜的基因吃大魚大肉

講述人:

向紅丁,北京協和醫院糖尿病中心主任

現在人為什麼越容易得糖尿病呢?還是吃出來的!

說到底,人是拿「吃糠咽菜的基因」來吃大魚大肉。這種吃法讓人沒吃幾天飽飯就變胖,就得糖尿病。

人以前是很經餓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一直到改革開放之前,人始終沒有富裕過,長期的貧困鍛煉了人很「抗餓」,一頓飽飯可以兩天挨餓,餓不死。所以活著傳代的人都有這樣的本事,禁得住餓,可以說有「餓不死的基因」。這種基因在貧困時期是一個非常好的基因,沒這種基因就死了,有這種基因才能活下來了。

改革開放后,突然富裕起來了,這種基因還在那在積攢能量,所以沒吃幾天飽飯,他可能就變胖了,血壓就高了,血糖就高了,糖尿病高血壓就來了。

所以到富裕階段,這個節約基因就從一個好的基因變成了一個壞的基因了。是人容易發胖,發胖以後就胰島素抵抗,代謝綜合征,就糖尿病。就是這個過程。

所以不管沒有得糖尿病,還是已經得了糖尿病,生活富裕了,還是得吃「窮」一點!

3

沒有哪一種食物是降糖的!

講述人:

陳偉,北京協和醫院腸外腸內營養科副主任

老實說,沒有哪一種食物是降糖的,所有的食物吃進肚裡,都會消化吸收,引起血糖升高,只不過速度快慢而已。

因為人體對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消化吸收利用的速度是不一樣的,更多的是針對某個人而言,哪個更容易升糖,哪個比較不容易升糖而已。

籠統來講,食物種類攝入越多,它們在腸道中通過時間也會相對複雜,升糖速度相應也比單吃某一種食物更慢些。

所以,一頓飯不要只吃某一種食物,即使是認為是血糖指數較低的食物。葷素搭配、干稀搭配、粗細搭配去吃,總熱量不要高,吃夠20樣(包括油鹽醬醋、主食、水果、蔬菜等)。

4

最怕體重和腰圍同時增加

講述人:

於康,北京協和醫院營養科教授

男士畢業后的5個階段,從畢業2年、4年、8年到畢業十年以上,有什麼變化?

除了頭髮掉得越來越多,就是腰圍越來越大。同學聚會,真正腰圍控制還不錯的同學有幾位?

寥寥無幾。

這時就要提醒自己,腰圍越大帶來的慢性併發症就相對更高,壽命相對越短。

體重跟腰圍同時增加的話,高血壓、血脂異常、冠心病、糖尿病的風險極高。所以今天開始進行腰圍的控制,男性不超過85厘米,女性不超80厘米。

5

防治記個數字歌

講述人:

仝小林,糖尿病專家、醫學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原副院長

糖尿病不是一種孤立的疾病,患者往往有高血壓、血脂紊亂、高尿酸血症、高血脂症等,必須看到代謝綜合征這個整體。

代謝綜合征是一個典型的「不良生活習慣病」,治療必須從改變生活習慣入手。為此我們提出了防治代謝綜合征的數字歌:

一個信念:與肥胖決裂;

兩個要素:不多吃一口,不少走一步;

三個不沾:不吸煙,不飲酒,不熬夜;

四個檢查:定期查體重、血壓、血糖、血脂;

五六個月:減肥不求速成,每月減一兩公斤即可,五六個月就見成效;

七八分飽:飲食上要「總量控制、結構調整、吃序顛倒」,即每餐只吃七八分飽,以素食為主,同時保證營養均衡;進餐時先吃青菜,快飽時再吃些主食、肉類。

相關閱讀>>>

3型糖尿病,你知道嗎?

如果問到糖尿病分型,1型、2型自然是信口說來,再想一想,妊娠糖尿病也能想得起來,但是,你知道3型糖尿病嗎?

嘿嘿,被難住了吧?3型糖尿病是一種病變在腦部,會引起阿爾茲海默症的糖尿病,不,更正確的說,現在學者們認為,阿爾茲海默病就是3型糖尿病!

這個故事要從一個叫作鹿特丹的海港城市說起……

1990年,那是一個鹿特丹整體經濟水平開始下滑的時候,但是醫學技術正在發展,一群研究者開始對6370名老人做起了研究,他們發現,與正常的老年人相比,有2型糖尿病的老人更容易發展成阿爾茲海默症,而且這些發展成阿爾茲海默症的糖尿病患者相較於普通糖尿病患者更需要使用胰島素治療。

於是,他們開始考慮糖尿病和阿爾茲海默症的關係,猜想著或許兩者可以互相影響。

後來,隨著研究的進展,阿爾茲海默症與糖尿病之間的關係越來越明確,糖尿病被認為是少數能引起認知功能減退的因素之一,且患者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越高,認知功能障礙越嚴重。

通過對阿爾茲海默症患者腦組織解剖,研究者發現阿爾茲海默症是一種與胰島素信號相關的神經內分泌疾病,並且具備1型和2型糖尿病胰島素水平下降和胰島素抵抗的特點。因此,2005年,de la Monte課題組提出了阿爾茲海默症就是3型糖尿病的觀點。

至此,3型糖尿病正式成為醫學界的新術語,其主要特點是腦內胰島素受體的敏感性降低,出現胰島素抵抗,同時伴有腦內胰島素水平下降,對維持神經元存活起重要作用的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GF-1)及其受體水平也降低。而這些機制也導致了腦內神經元死亡和阿爾茲海默症的加重。

基於以上理論,我們是不是能假設:通過降糖治療,阿爾茲海默症能夠得到改善?答案的確如此!

目前的研究已經證實,通過飲食控制和運動療法,可以降低認知障礙的風險,減輕認知損害。而胰島素增敏劑(二甲雙胍、噻唑烷胺酮類等)由於主要作用於外周組織,因此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影響非常有限。但胰島素,主要是經鼻吸入的胰島素能確實地改善阿爾茲海默症患者的認知功能。

或許,隨著糖尿病治療技術的不斷改進,阿爾茲海默症也終有能被治癒的一天!

健康生活,每天獲取乾貨知識,請查找微信公眾號"實戰財經"關注,也可以掃下方二維碼關注,您的關注是我們持續前行動力!

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期待你的關注!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