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Dota2遊戲人類不敵AI,人類藥丸?

繼圍棋、德州撲克等棋牌類遊戲被AI一一攻破,Dota2遊戲也難以倖免。在Dota2經典賽事T17國際邀請賽1v1對戰中,OpenAI 設計的機器人在首場對戰中用時10分鐘便擊敗了世界級頂級玩家Dendi。也許自知不敵,在比賽中Dendi曾自言自語「請放過我吧」,首戰失利后, Dendi在第二局對戰中退出並拒絕出戰第三局。

更為奇妙的則是來自於OpenAI創建者之一埃隆馬斯克的反應。在得知此場比賽的勝利者后,馬斯克連發兩次推特。一條聲稱OpenAI首次在電子競技領域擊敗世界頂尖玩家,這比傳統的棋盤類遊戲複雜得多。言下之意表露無遺。

另一條,「沒有人喜歡被監管。但對大眾來說危險的事物都需要被監管。AI也是如此。」AI威脅論再次通過馬斯克的言論發酵。但是人類真的藥丸了嗎?

AI恐慌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對AI的恐慌情緒由來已久,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在8月早些時候,爆出發生在6月份時的「舊聞」Facebook的AI機器人Bob和Alice被指開發出了「人類不能理解的語言」。媒體爆料該項目因為不可控造成被迫關閉。

但事後Facebook對此事做出了回應,表明並沒有關閉機器人聊天系統,而是讓它們更為可控。所謂「人類不能理解的語言」其實是亂碼,原因在於為系統設置激勵條件時,僅設置了「請用英語」,而非「請用英語語法」。

6月份發生的舊聞在8月份重新爆出,原因可能在於馬斯克與扎克伯格就AI威脅論進行的爭論。在7月份扎克伯格與冬粉直播見面會中,表述起對AI的持樂觀態度,認為鼓吹末世論的人不負責任,矛頭直指馬斯克。馬斯克當即回懟認為扎克伯格對AI理解有限。「因AI發展人類無法理解的語言,Facebook被迫關停AI項目」的新聞也恰巧在此時再次爆熱,似乎給Facebook上演一出「打臉」的戲碼。

這是一條「假新聞」。但即便是對AI持樂觀態度的Facebook,內部員工中也不乏對AI恐慌的人士。Facebook的項目經理安東尼奧·加西亞·馬丁內斯(Antonio Garcia Martinez)便因為相信機器人會接管世界搶走工作,引發叛亂和武裝衝突,遂辭去了他的工作,生活在西雅圖北部的森林中。而且這並非孤例。在接受BBC紀錄片「矽谷的秘密」採訪中,他還表示矽谷有大量員工因為害怕未來將要發生的事情而辭職,生活在與社會隔絕的土地上。

提到對科技的恐慌,我們不得不把源頭追溯到工業革命時期。由於機器生產排斥手工勞動導致大批工人失業,工人將機器視為貧困的源泉,最終爆發了搗毀機器的盧德運動。但今天看來,工業革命似乎創造出了大量的工作。那麼今天對AI的恐懼還是出自同一源頭嗎?

人工智慧先驅傑里米·霍華德(Jeremy Howard)認為,總會有更多工作,僅僅「建立在以前曾經有過的『工業革命』這個純粹的歷史事件上,那場革命之後仍然有足夠的工作,所以這個全新的完全不同的完全無關的(AI)革命也會帶來足夠的工作。這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聰明人做出的一個荒唐的,毫無意義的爭論。」

簡單來說,他認為工業革命帶來的工作崗位只是基於那一場革命,如今的這場革命完全不同,結論也不再適用。無論是聰明地意識到了這次革新的不同,還是似工業革命中的盧德運動者,都可能會對這場革新存在恐慌。

OpenAI帶來了一次徹底的革新?

如果非要用一個例子來進行說明:從40%提升到59%和從80%提升到99%,兩者看起來都是提升了19%。但是假如將其放在語音識別領域,從個人主觀感受來說,你會覺得40%時它像個腦殘,59%還是腦殘,甚至80%依舊是腦殘,可是到了97%、98%、99%的時候,你會覺得「咦!我好像在和真人對話」。

那麼OpenAI這一次真的完成了這次「80%」向更高層次的蛻變了嗎?或者說完成了馬斯克所說的「首次在電子競技領域擊敗世界級玩家。這比傳統的棋牌類遊戲複雜得多」嗎?或許我只能借用谷歌大腦和斯坦福研究員Denny Britz的話,OpenAI在1v1中戰勝世界頂級玩家「是一個令人深刻的印象,但它並非新聞界所認為的AI突破」。

馬斯克的表述中大有OpenAI勝過AlphaGo的言下之意。此外「電子競技領域」似乎也為此次AI的戰果增添了幾分輝煌。但是請注意,馬斯克僅僅是一個局外人。他僅有經濟學和物理學的學位,我們不排除他在業餘補休AI相關的內容,甚至他也是OpenAI的創建者之一,但是他的解讀可能遠遠沒有OpenAI及相關AI專家的解讀更為準確。

Denny Britz便表示「這個問題實際上比擊敗人類圍棋冠軍容易得多。我們並沒有在AI中突然進步。」對於馬斯克所發的推特,這位研究員也表示「過度炒作AI進展真的是危險的,埃隆馬斯克的推特會誤導大家。」

他十分客觀地闡述了這場比賽所實現的成就以及其浮誇之處。「像DOTA這樣的多人在線戰術競技遊戲(MOBA),以及『星際爭霸2』這樣的實時戰略(RTS)遊戲,被視為超越了當前人工智慧技術的能力。這些遊戲需要長期的戰略決策,多人合作,並且相比AI技術在過去幾十年中『解決』了的國際象棋,圍棋或撲克類遊戲,具有明顯更複雜的狀態和動作空間。」

媒體發聲,認為AI實現了突破性進展正是基於此。但是卻忽視了這是一場1V1的遊戲,而非5V5遊戲。在Dota2中,「1對1中擊敗對手需要機械技能和短期戰術,但沒有任何對當前的AI技術來說具有挑戰性的需求,如長期規劃或團隊協調。事實上,你需要採取的有效操作數量少於圍棋遊戲。有效的狀態空間(玩家對遊戲中當前局面的掌控),如果以比較聰明的方式表示,應該比圍棋還要小。」

由於機器人能夠獲取更多信息,有更快的反應時間,操作特定的對象影魔通常會立即進行攻擊(而不是在一段時間內持續的更複雜的技能)。AI擊敗人類是必然的。當然,此次機器人與人類的對戰也有厲害之處。但是並沒有「在AI中突然進步」。

拿什麼應對AI大潮?

馬斯克曾經提過一個假設:也許機器人會「覺得」刪除垃圾郵件的最好辦法是把人類一起幹掉。這個假設顯得匪夷所思,但是聯繫到另一個嚴謹得多的假設,或許會很容易理解其中的邏輯:人類命令AI儘可能多的生產鐵釘,於是AI開始瘋狂地開採鐵礦煤礦、冶鍊鋼鐵、製造鐵釘。當人類認為鐵釘足夠,命令AI停止製造。但AI卻認為他在妨礙鐵釘的製造,本著「儘可能」的原則殺死了這個人。終於有一天,地球上鐵礦、煤礦都被開採完了。(假設人類尚未因為煤礦、鐵礦的開採而滅絕)人工智慧忽然想到,人體內部也含有鐵……最終人類滅絕。

馬斯克懷揣的AI威脅論過於杞人憂天。在上個月馬斯克與扎克伯格的爭論中,科技行業大佬紛紛站隊,我們也能從中看到目前主流對待AI的兩種看法:一方以馬斯克、霍金、比爾蓋茨等為代表,對AI持威脅論;一方以扎克伯格、吳恩達等為代表,對AI持樂觀態度。

事實上,無論持樂觀態度還是威脅論,二者都在對AI進行監管。馬斯克試圖引導政府介入,制定法規限制AI發展。科技巨頭則在實現自我監管,以使得AI造福於人類,而不是成為人類的生存威脅。

即便AI並沒有實現跨越式發展,大佬們的做法也沒有讓民眾放鬆警惕。人們對AI普遍恐慌,恐慌與工業革命時期沒有什麼不同:害怕失去工作,害怕失去生活來源。前不久,諮詢公司AlphaBeta的報告也在表明著這一可能出現的事實:

到2030年,那些最具重複性的工作每周將有兩小時被機器所替代。ABC新聞分析發現,那些最容易被自動化的工作更有可能是那些男性和低收入工人乾的工作。

我們似乎可以反問,為什麼男性工作比女性工作更容易被自動化?這或許是面對AI大潮來臨時,「人類優勢在哪裡」的答案:部分原因在於女性更有可能在需要人際關係,創造性和決策能力的職業中任職。(部分低收入的需要反覆勞動的以女性從事為主的工作,也可能被自動化所取代。)

零鏡觀點

或許正如人工智慧先驅傑里米·霍華德所說,「這個全新的完全不同的完全無關的革命」不同於我們認知中的工業革命。我們無法以現有的思維邏輯去判斷整個事件帶來的後果影響,但我們已經避無可避的身在AI發展的大潮中。此時此刻,我們更需要的是對自我的認知,人類與AI的區別之處到底在哪裡?優勢在哪裡?理解這個問題,或許能夠讓我們更好地應對即將到來的未來。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