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殲20總師:殲20隻是「中國製造」征程中的一個小目標

楊偉接受《航空報》採訪

2016年是航空工業值得濃墨重彩的一年。殲20驚鴻一瞥、運20從軍入役、AG600蛟龍亮爪、AC352展翼冰城……處於現代工業皇冠地位的航空工業,以創新引領發展取得多項重大突破。全國政協委員、航空研究院副院長楊偉在2017年全國「兩會」期間接受採訪時表示,在向著「製造2025」目標邁進過程中,航空工業多年來的創新積澱在今日得以集中爆發,但不應自滿,因為我們還遠未抵達終點。

殲20戰機最新試飛圖曝光

「製造2025」

「「製造2025」雖以「製造」為名,但若翻譯成英文,其對應詞並非單純的Manufacture,實際上它的含義是以科技為先導,覆蓋產品研發、製造、交付、保障全生命周期的製造業變革。這種變革最終要使生產的產品更加高效、可靠,能夠更好地滿足未來的市場需求。」

楊偉認為,在航空工業這種高端裝備製造業,科技的先導作用更為明顯。新的科技、理念、體系和方法滲透在航空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鏈條中。科技的發展推動著航空產品的更新迭代,而自主創新,就是科技發展之「根」。

針對航空工業發展的大飛躍,在楊偉認為,這種本質性的飛躍體現在兩個層面,一是產品體系的大飛躍;二是研發、製造、交付、保障體系的大飛躍。在向著「製造2025」目標邁進過程中,航空工業多年來的創新積澱在今日得以集中爆發,但我們還遠未抵達終點。

「堅持自主創新」

「成立創新中心,首先是一個戰略引領作用。未來製造的引領方向,也是企業發展的取向、產品發展的取向,更是未來戰爭發展的取向。所以謀,首先是要謀遠謀高謀戰略。這個戰略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每年都應該對戰略進行更新。我們要的是看的遠點,做的具體點。」

作為「製造2025」規劃體系的一部分,國防科技工業航空技術創新中心日前在京正式成立,意在以國家戰略為指引,凝聚行業內外創新資源,推動航空工業技術創新形成合力。

楊偉說,創新中心的使命,是研究、探索整個航空工業的戰略發展方向,是探索現有團隊不覆蓋的顛覆性創新技術,是整合行業資源實現技術共享,更是打破單位部門界線進行創新研發的協同。國家戰略規劃與航空工業發展藍圖在這裡並軌。

什麼也不說,祖國知道我

「在未來的世界航空裝備製造業格局中,是對手根據我們的裝備來調整自身裝備發展目標,而不是相反。我們會不停止發展新的裝備,這是毫無疑義的。」

談及這些年自主創新的成績,楊偉認為很難說。因為軍工行業的性質決定了「什麼也不說,祖國知道我」。

說起2016年在珠海航展上的殲20,楊偉仍是顯得很淡定,殲20只是走向「製造2025」的途中完成的一個小目標。楊偉知道,走出「黑暗森林」那一刻,誰掌握了科技創新的話語權,誰就能成為規則的制定者。

為了這個夢想,他和他們一直在路上。

日月星辰

「干航空事業,需要耐得住寂寞,這是一個耐得住寂寞的群體。被推到台前來的總師等,也只是這個群體的一個代表,背後是眾多默默無聞、苦苦奮鬥的航空人。」

「您進所時才二十齣頭,這幾十年裡,您為什麼能這麼專註地投入?」

「因為喜歡啊,這根本不是需要琢磨的問題!」楊偉異常堅定,毫不遲疑。簡單的話語,卻道出了最深的情之所在。正是因為一份喜歡,30多年執著於航空事業,為「製造」打上自己的標籤。

「其實幹航空事業,也不能總說那些個加班加點、胃疼了頂個筷子的老套路故事。」楊偉指出了背後支撐自己的情懷,首先是對於事業的熱愛,其次是對於取得成就的滿足,第三是對於這份工作的自豪。「這份工作其實很酷,即使外人不知道。在產品中見證自己的創新、發展,在成果中實現自我價值。」

也正是這樣的一份事業感召著年輕人投身航空。現在「80后」的年輕人們成為佔據飛機設計、製造、試飛、保障等領域的重要力量。楊偉認為,年輕一代,既是現在的主力也是未來的希望。作為航空企業,應該為年輕人的成長創造更多的條件,不論是工作舞台,亦或待遇和個人價值的實現,比這些更重要的,是文化的引領。讓人才隊伍建設就此形成一種良性循環,才能迎接航空工業更好的明天。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