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新物種確認!去高黎貢山找「白眉大俠」

哺乳動物種數更新至693種!

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蔣志剛、四川林業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劉少英、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蔣學龍等人發表在國家一級核心期刊《生物多樣性》雜誌的《哺乳動物多樣性(第2版)》一文指出,哺乳動物種數再次更新,截至2017年8月底,記錄到哺乳動物種數693種。這一數據相比2015年的673種刪去了21個種,新增了41個種。而新增的哺乳動物中有16個種分佈於藏南地區。

相比2015年版本,第二版增加了1目1科3屬20種,記錄在冊的哺乳動物變為13目56科248屬693種。其中,在靈長目中增補了高黎貢白眉長臂猿、西白眉長臂猿、戴帽葉猴和懶猴,這使得非人靈長類種數增加到30種。

「知道分子」「智慧老人」「白眉大俠」……因為兩道白色的眉毛,東白眉長臂猿在珍稀動植物眾多的高黎貢山走紅。今天,我們就去認識一下它們。

在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內常年生活著一群來去自如、功夫了得的「白眉大俠」,它們身手敏捷、 用情專一,既是素食環保主義者,又是聰明伶俐的「知道分子」;既能預測天氣,還會引吭高歌。它們因有兩道「白色眉毛」而得名,眉宇間有一種「智慧老人」的氣質。它們在山林里瀟洒自在,從不弱肉強食,有著維護山林和平 的俠義之風。它們,就是東白眉長臂猿。

總數不到 200 只

白眉長臂猿為東洋界緬甸—亞區的特有種, 分為西部種(西白眉長臂猿)和東部種(東白眉長 臂猿)。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騰衝管理局局長畢爭介紹,境內的東白眉長臂猿總數不到 200 只,主要分佈在雲南西部怒江以西的原始森林內,騰衝市境內海拔 1800 米 -2300 米的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 保護區就是它們常年棲息的自然家園。

2008 年,野生動植物保護專家對東白眉長臂猿進行調查發現,境內的東白眉長臂猿共有 150餘只。2015年,專家又重新對東白眉長臂猿種 群數量進行調查,發現白眉長臂猿在國內主要分佈於滇西高黎貢山地區9個縣,目前僅出現在3個不相鄰的地區,包括騰衝猴橋鄉黑魚塘、盈江蘇典邊境地區和隴川戶撒等地,總數不超過 200 只。如此看來,以家庭為單位群居的東白眉長臂猿如同一個 又一個的「釘子戶」,生活在面積大小不等的森林孤島中。

事實上,與人類社會中人際交往相一致,白眉長臂猿也扮演著「好鄰居」的角色。畢爭介紹,生活在高黎貢山的靈長類動物除東白眉長臂猿外,還有獼猴、灰葉猴、紅面 猴、熊猴、短尾猴等。它們有各自的生活領域, 互不干涉,彼此尊重,偶爾交集,還會打個招呼。

「冬季時,高黎貢山上的氣溫較低,生存環境相對惡劣,動物們的食物源非常有限。」畢爭介紹,高黎貢山冬季沒有野果之類的食物,動物尤其是靈長類動物大多靠初出的嫩芽和嫩葉充饑和補充能量。同時,為節省能量的消耗,它們的活動量也相對較少,「一天的活動範圍就是一平方公里左 右」。

「白眉長臂猿最大的特點是從來不下樹。覓食、睡覺、休息都在樹上。」白眉長臂猿天生有著「俠者」風範——樹林上下,皆是吾家。散居的生活方式 讓它們成為大自然中最瀟洒、最自在的行者。「它 們沒有固定的棲居場所,可能今天在這棵樹上,明天就換到百米開外的那棵樹上了。」

畢爭坦言,動物都有自己的活動範圍。經過長期的跟蹤監測,研究人員發現,東白眉長臂猿有著強烈的家庭意識,它們常常以一個家庭為單位,一雄一雌兩隻成年長臂猿,加上自己 的幼崽組成一個小小的群體,通常3-5 只為一個家庭群,生活在一塊30-40 公頃的領地。

與長臂猿建立友誼

動植物物種的日常監測和管護,是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各管理局的主要工作。「之前我們做的都是面上的日常監測,今年年初開始對特殊物種進行深度監測。」就騰衝管理局而言,開展長臂猿深度監測工作的意義非凡。

早在10多年前,白眉長臂猿這個物種在雲南西部被科研人員發現。經過長時間地跟蹤、監測后,白眉長臂猿被確定為高黎貢山的固有物種。如今,白眉長臂猿深度監測項目小組正式成立,標誌著東白眉長臂猿的保護 工作取得了更大進步。

「例行的跟蹤,只是研究其活動範圍有多大,種群數量有多少,生活習慣是什麼等,比如我們說它們是一夫一妻制,經過長期跟蹤、監測后,發現它們確實是一夫一妻制。這就是監測的實際意義。」畢爭解釋,深度監測工作,在於長期與細緻,「一絲一毫的線索都不能放過」,從食性、習性,甚至繁育率,通過長期的監測,物種的整體生長情況逐漸變得清晰。

成立項目監測小組后,每月一次的上山收集數據成了項目小組的例行任務。

東白眉長臂猿長期生活在高達 20-30米的大樹上,樹高葉茂,加之長臂猿對人為干擾十分敏感,一旦有大的響動,立即消失在叢林里。因此,「很難用相機捕捉到長臂猿的身影」。畢爭坦言,有幾次,已經聽見長臂猿的叫聲,但循聲而往,僅能用眼睛遠遠觀察,「用相機抓拍都沒有成功」。畢爭說,希望在不久的將來,通過長期的習慣性跟蹤后,能讓長臂猿認識到人類對它是無害的。

類似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培養,人與動物的關係形成並非一蹴而就。一般情況下,人與動物的情感建立需要經過長時間磨合,並在彼此信任的基礎上建立友好關係。用科研術語來說,即是對動物的「習慣性跟蹤」,這大致需要歷經一年半的時間,甚至更長。

然而,習慣性跟蹤的成敗對於人類和動物來說,也有利有弊。「我們既希望它們知道人類對它們是無害的,但又不希望它完全對人類放鬆警惕。完全放鬆警惕對它們來說並不安全。」畢爭告訴我們,雖然動植物管護工作已卓有成效,但仍有一些偷捕行為發生,因此專業管護人員在習慣跟蹤時,要注意把握尺度,一旦完成相關監測,就任由它們在山林里自由自在,「不能過多干涉、介入它們的生活」。

繁殖策略

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具備適合東白眉長臂猿生長、繁育的環境,但近十多年來其種群總數仍沒有大幅提升。除了個體的適應能力,其繁衍後代的能力,是動物在大自然中生存競爭的關鍵要素。生多少?質量好不好?(即生育率與成活率),關係到這個物種能否在自然環境中站穩腳跟。

常常有人因此吐槽白眉長臂猿 「生得太少」,有的人甚至還建議動物學家可以對其進行適當的人工干預,以提高其繁育率。但事實證明,白眉長臂猿這個物種因有著從一而終的基因和少生優生的繁殖策略,講求數量的高產繁殖策略並不適用於白眉長臂猿。

畢爭坦言,白眉長臂猿極少的種群基數決定了繁殖速度和繁殖率。專家介紹,儘管白眉長臂猿可生二胎、三胎,但每隻雌性白眉長臂猿平均每三年產一胎,每胎只產一崽,由此看來,白眉長臂猿家族的壯大任重而道遠。

「一個獨猿,就是找不到雄性長臂猿進行交配,你說怎麼辦?」早在之前的田野調查中,騰衝 管理局的工作人員就在赧亢原始森林裡發現東白眉長臂猿的兩個家庭,「一個家庭(包括幼崽)有四隻,一個家庭有一隻(獨猿)」,但因為「一夫一妻制」的約束,雌性長臂猿還是沒有找到另外一隻雄性長臂猿,沒有組成家庭。

畢爭坦言,東白眉長臂猿的瀕危與管護,主要也是因為其物種繁殖速度慢、繁殖率低,且在人類偷獵等違法活動的影響下,常常淪為瀕危物種。

很久以前,當地民間流傳著一種不靠譜的說法,認為靈長類動物的腦子可以治療癲癇等疾病。很多村民因此充當「賞金獵手」,潛入深山,偷獵長臂猿。上世紀五六十年代, 這類事件時有發生,上世紀80年代,還有人為此鋌而走險。

「經過幾年來的社區教育,周邊群眾保護高黎貢野生動植物的意識逐 漸提高。」

從2016年起,隨著騰衝管理局東白眉長臂猿深度監測項目的成立,包括長臂猿在內的瀕危物種的管護工作更著重從實處落手。畢爭介紹,為杜絕此類行為,項目組還多次到保護站周邊的學校進行宣傳教育。「以『大手拉小手』為主題,開展遊戲、科普等知識的教育。」通過這種寓教於樂的方式對孩子形成影響,並通過孩子回家后對家長的講解,讓家長一起加入 到動物保護行列中來。

怎樣玩轉高黎貢山?

高黎貢山北起西藏高原,南達中印半島的緬甸境內,南北長600餘公里,地處橫斷山區南段,相對高差達4000米以上,垂直氣候帶特徵明顯。總面積達40.55萬公頃的雲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不僅是雲南最大的自然保護區,還因最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接納為「世界生物圈保護區」。

科考聖地

高黎貢山是探險和科考的天堂。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長途跋涉翻越高黎貢山,考察植被地貌;20世紀初葉,有「植物獵人」之稱的英國植物學家的福瑞斯特把高黎貢山特有的大樹杜鵑標本運回了大英博物館。

觀鳥聖地

高黎貢山分佈著525種鳥類,約佔鳥類總數的1/3,雲南鳥類總數的1/2,是鳥類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每年10月至次年5月的觀鳥最佳季節,這裡聚集著大批國內外科考人員、鳥類攝影師和旅遊者。高黎貢山的百花嶺,被廣大鳥友取名「的五星級觀鳥聖地」。

自然遊學聖地

高黎貢山自然學校於2012年成立,是大陸成立的首個自然學校,在保山市範圍內率先引入了自然教育理念。

依託高黎貢山豐富多彩的生物資源和人文資源,自然學校開創了具有高黎貢山本土特色的自然教育,提出「以自然為師,讓心與自然聯結」的高黎貢山自然教育理念,總結出了一套自己的自然教育方法,即「拜師、體驗、分享、感恩、行動」五個步驟。

每年仲夏,自然學校都會開展一系列自然教育活動,帶領人們走進高黎貢山,認識高黎貢山、了解高黎貢山,讓更多人關注自然、走進自然、認識自然、保護自然,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就愛去文旅全媒體 楊秀傑 文

圖:范鵬飛 李家鴻 奚志農

審核

蘭芳

編輯

家琦

來源

就愛去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