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銀行理財產品或許並沒有那麼安全

其實要說理財,大家最多接觸的可能還是一些比較傳統的理財方式,比如銀行的理財產品再或者保險類的,通常這都是家庭理財的常見選擇,但話說回來理財投資是密不可分的,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銀行理財產品也或許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安全。

銀行理財產品或許並沒有那麼安全?那麼,為什麼這麼說呢?

一、銀行用我的錢都幹嘛去了?

首先要知道,行沒有「印鈔機」,自已不能錢生錢!為了支付給我們利息它必須把我們的錢投資到更高收益的地方。

投資到哪裡?一般分成兩種:

一種是貸款給有需要的企業(比如國企、上市公司、大中型企業等)獲得利息差;

另外一種就是上面我們所說的銀行理財產品,類似於基金一樣,我們把錢交給銀行打理,銀行通過大資金運作的模式投資到債券、銀行存款、非標準化債權等資產。

上面就是去年某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情況圖,通過圖有沒有發現銀行理財產品投資的渠道非常之廣?

但實際上主要投資品類為債券、銀行存款、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三大類資產佔比 74.70%),其他的佔比並不是很高。

二、銀行用我們的錢投資情況是這樣的:

1、債券(40.42%):國債、地方政府債、央票、政府支持機構債券和信用債(如企業債)等。沒有確切數據說明它們的收益率到底有多高,但是一般認為應該不高於4%!

2、現金及銀行存款(17.74%):比如三個月、半年期、一年期銀行存款等,對於銀行存款大家就很熟悉了,其中現在一年期銀行存款也僅1.5%左右。

3、非標準化債權資產(16.54%):什麼是非標準化債權?很多讀者可能還不知道,小白在這裡解釋一下:要知道一些實力強悍的企業(比如國企、上市公司)可以通過銀行間市場、交易所買賣它們發行的債券,這些債券就是標準化債權。反之就是非標準化債權資產,這下子明白了吧?

銀行用我們的錢主要投資於非標準化債權資產的以下幾類:

A、信託貸款:借錢給信託公司,信託公司用銀行的錢給他們客戶發放貸款;

B、應收賬款收益權:簡單說是用我們的錢買下信託公司的投資產品,獲得收益;

C、委託債權投資:公開說法是由於債權投資在大陸境內是受限制的,而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企業委託銀行方發起一個債權投資產品,從而達到合法性,這個在上市公司中較為常見。

對於非標準化債權資產的收益率市場上也沒有給出一致的說法,不過花捲覺得由於信託理財的收益在6.8%左右。所以非標準化債權資產的收益率應該相差無異為6.8%。

說到了這裡很多細心的讀者就會發現,在銀行理財產品投資的三大類資產中債券(40.42%)收益不到4%;現金及銀行存款(17.74%)一年期銀行存款利率僅1.5%;非標準化債權資產(16.54%)收益率6.8%左右,這個雖然高但是占的比例不高。

那麼問題來了,銀行向我們提供4.2%收益率,而資金的投資收益率卻是4%都不到。再加上各種人工、機器、辦公等費用,銀行不是做虧本的買賣嗎?

這麼想的朋友還是比較年輕呀!別著急,我們繼續來看。

銀行理財高收益的「套路」

要知道銀行不是慈善機構,也不是「救世主」。他自己也不傻,銀行能夠給我們提供「高收益」,它自己是怎麼做到的呢?套路很簡單,無非就是這兩點。

第一點:銀信合作或者銀證合作,也就是說銀行和信託公司合作或者和證券公司合作。說到證券公司大家都明白,那麼什麼是信託公司?信託公司其實和我們平時常見的基金公司差不多,工作原理是一樣的:「有錢人」(最少投資100萬)通過契約或者遺囑的形式把錢交給信託公司打理,最後賺的錢歸這位「有錢人」或者他指定的受益人所有。

花捲在這裡大致構思了一下銀信合作的「套路」:XX信託公司發行了1億元,收益率是8%的信託產品,這個1億元誰來買,普通人可吼不住,但銀行行,它有錢,它們買下了1億元的項目,然後銀行把它拆分成N個收益率為4.2%的理財產品賣給投資人,賺取了3.8%的差價。

所有人都知道,銀行在徵信方面是很NB的,誰誰是「土豪」,誰誰欠了我多少錢沒還,銀行瞭然於心,他們通過這種信息收益和客戶資源把你引導去買他的理財產品,賺取了差價是穩噹噹的買賣。

也就是說,為這些理財產品買單的,還是那些投資者。細思恐極有沒有,本打算薅羊毛,沒想到被薅羊毛了。不過能收穫4%的收益,雖然不高,但也比存款好。

第二點:期限錯配。什麼意思了?打個比方,你租一個房子,房東規定你在每月10號之前上交當月房租,但是你的工資卻是12號才發,導致時間不對稱,這就是期限錯配。

期限錯配可以說是銀行最大的毛病,雖然說監管層三申五令地警告風險,但是在巨大的誘惑力下仍然屢禁不止,銀行期限錯配模式大致是這樣:

YY銀行發行6個月年化收益率為4%的理財產品,籌集到1億的資金,然後YY銀行用這1億的資金投資到期限為2年,年化收益率為7%的項目,這就是銀行的期限錯配。

說到這大家都看到了,期限錯配最大的問題什麼?我們短期(6個月)的錢是投資到期限長(24個月)的項目。

要想這個項目順利就需要最少發行4期(24÷6)短期產品,但是問題來了,當其中某一個環節出現問題或者發行短期產品不順利怎麼辦。是的,很容易造成流動性危機或者資金鏈斷層。

很多讀者感到困惑,銀行理財存在上面兩大風險,為什麼過去我們的收益率還是能得到保障呢?

這還得從銀行的定位跟屬性來看,對銀行而言信譽非常重要,如果沒有信譽就沒人敢去那去存錢,沒人存錢的銀行還能叫銀行嗎?為了信譽它承諾的事情就必需做到。

所以,它承諾給客戶4%的收益即使達不到,也會想方設法地用自己的自有資金去彌補,這就是專業人士所說的剛性兌付。

不過恰恰在這時,打破剛性兌付的聲音似乎出現了,銀行不再為客戶資金兜底,這樣一來銀行理財還是「無風險產品」嗎?

不過,銀行作為一個龐大的金融機構,總能通過各種文字遊戲,給剛性兌付換一張皮。

不論怎樣,銀行理財產品的在目前國內市面上,還是不錯的,尤其是當你的錢不足以投資房產,而且又沒有什麼其他好的投資品可選擇時。反正各自安好吧!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