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守護那片綠 鞍子河自然保護區巡護員每15天踏破一雙鞋

原標題:守護那片綠 鞍子河自然保護區巡護員每15天踏破一雙鞋

巡山

全副武裝,「帶」回的螞蝗能成一道菜

守林

背包超30斤,兩趟專項巡護穿壞一雙鞋

護林

發現動植物「活化石」,還救活野生大熊貓

位於崇州市雞冠山鄉的鞍子河自然保護區,佔地101.414平方公里,地處卧龍和黑水河保護區之間的過渡地帶,是大熊貓邛崍山種群交流的關鍵通道和連接紐帶,也是邛崍山系大熊貓世界自然遺產地的重要組成部分。這裡生活著包括大熊貓、雪豹、金絲猴、紅豆杉、珙桐在內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在這片保護區內,有一群護林員,平均15天穿壞一雙軍用膠鞋,每年巡護100次以上,巡護里程累計超過500公里,他們如此辛勞,只為守護這一方山林。

進山等於「失聯」

「山裡沒有手機信號,進了山就等於『失聯』,家屬都習慣了。」

從懷遠古鎮到雞冠山公路的盡頭,鞍子河自然保護區巴栗坪保護站內,鞍子河自然保護區保護科科長付強、巴栗坪保護站站長周紅林、巡護員古永強圍坐在一塊,將包裹住小腿的藍色布襪褪下,並脫下迷彩色膠鞋,仔細翻找著。在他們面前的盆子里,十餘條螞蝗來回扭動著黑色的身軀。「可以做一道涼拌螞蝗了。」付強笑著調侃道。

迷彩服,腿部外裹一雙高至膝蓋的藍色布襪,每人的背包還裝著兩雙用於防護螞蝗的藍色布襪、一雙膠鞋,以及若干乾糧。「武裝」至此,仍免不了有一兩隻螞蝗穿過層層防護,「嵌」進皮膚。周紅林晚上洗澡時才發現手臂和腰上,有兩個螞蝗留下的「血口子」。

8月9日上午7時,付強、周紅林、古永強三人從巴栗坪保護站出發徒步進山,展開為期三天的大中型獸類調查巡護,並安裝20餘台紅外相機,用於拍攝動物影像資料。據調查統計,保護區有脊椎動物208種,高等植物1526種,菌類103種。

據介紹,這裡包括付強在內的6名巡護員護林經驗都在10年以上,負責護林防火、生態調查監測、動植物科考、打擊偷盜獵。18時,付強等人返回保護站住宿,他發了條微信,跟家人報平安。「山裡沒有手機信號,進了山就等於『失聯』,家屬都習慣了。」

每年巡護500公里以上

「24年過去了,唯一不變的是巡護員腳上的那雙軍用膠鞋。」

2008年,付強來崇州市國有林場到保護區工作之前,鞍子河自然保護區被稱為「一個人的保護區」,那個人便是王磊。為了改善大熊貓棲息地環境,穩定和發展大熊貓種群,1993年8月,省政府批准建立11個大熊貓自然保護區,四川鞍子河自然保護區是其中之一。同年9月,省級四川鞍子河自然保護區啟動成立,彼時大學剛畢業的王磊是保護區第一任「巡護員」。

當時沒有帳篷、睡袋、GPS,靠的是當地嚮導、紙質地圖,睡覺就在油布、木頭搭起的簡易帳篷里。「一遇到下雨,軍用鋪蓋重的不行。」24年過去了,唯一不變的是巡護員腳上的那雙軍用膠鞋,「專業登山鞋雖然可以保護腳踝,但價格昂貴,軍用膠鞋便宜、防滑,是進山巡護的最佳裝備。」

據介紹,保護區每月至少四五次的日常巡護,基本可以當天往返。若遇上專項巡護,單次進山時間至少一周,加上帳篷、睡袋等裝備,隨身背包重達30斤以上。王磊粗略估算,遇上一周以上的專項巡護,兩趟就能穿壞一雙膠鞋。

據統計,保護區每年要巡護100次以上,巡護里程累計在500公里以上。巡護所到之處,一方面對所發現野生動物痕迹作好記錄,拆除獵套、搗毀獵棚,對所發現的有關危害野生動物行為作及時處理;另一方面對當地村民進行野保宣傳等。

成功救護野生大熊貓

「四調初步結果顯示,保護區大熊貓數量增長近一倍,達16隻左右。」

由國家住建部(原建設部)出版的《世界遺產公約 自然遺產: 四川大熊貓棲息地 卧龍·四姑娘山·夾金山脈》一書中,收錄了一張由王磊拍攝的「動物『活化石』的大熊貓與植物『活化石』的珙桐」照片。那是王磊在保護區工作以來,第一次與野生大熊貓近距離接觸。1998年底,王磊完成了一次為期六天的專項巡護,下撤途中,在燈桿坪發現一隻野生大熊貓爬在珙桐樹上。王磊立刻拿起膠片機往下沖,在距離國寶約5米左右的距離,連續按動快門,拍下了珍貴的照片。「當時下著小雨,天已經快黑了,我們打算就近下撤,卻發現是條斷頭道,只能爬回山上再待一晚。」王磊說,勉強升起火堆后,接了些雨水煮完剩下的大米,就著泡菜充饑。

自保護區成立以來,王磊等人先後成功救護了傷病野生大熊貓兩隻:2001年3月,在老棚子保護站附近救助了大熊貓「鞍鞍」;2004年11月,在小坪溝救護了大熊貓「坪坪」。經王磊參與的全國第三次大熊貓調查統計,鞍子河自然保護區現有大熊貓10隻左右。四調初步結果顯示,區域內大熊貓數量增長近一倍,達16隻左右。

今年國家啟動了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鞍子河保護區的全部範圍也納入了國家公園範圍。8月底,保護區巡護員將配備智能巡護終端,野外巡護將實現自動化,在保護區邊界的視頻監控也將設置到位,「人類的活動範圍擴大,野生動物的生存空間正在壓縮,身為巡護員能做的,就是儘力守護它們的家園。」

成都晚報記者 林姝霏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