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中國球員該不該去NCAA打球,與在NBA打球有什麼不同?

瘋狂三月的熱潮,席捲全美,也讓大洋彼岸的球迷看到了另一種籃球。對熟悉 NBA 的球迷來說,NCAA 已經簡化成了美國大學籃球。球員打NCAA,到底是怎樣一種體驗?球員又該不該去NCAA打球?

馬健是最早前往 NCAA 打球的球員,1993-1995 年在同屬於 Pac-12分區的猶他大學打球;張兆旭,2007-2010 年效力於傑森-基德的母校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唐子豪,2014-2015 年成為第一個在 NCAA 打球的後衛,被譽為「下一個林書豪」,就讀於加州大學河濱分校。記者採訪了馬健、張兆旭與唐子豪,讓我們聽聽三個不同年代的親歷者對NCAA 的理解。

去NCAA,球員該如何操作?

作為第一個打NCAA一級聯盟的球員,馬健在 1988 年接到UCLA(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邀請時,對NCAA一無所知。那一代人受限於條件,別說看美國大學籃球,連 NBA 也是一知半解。1992 年巴塞羅納奧運會後,馬健啟程前往美國,也正是因為這四年的蹉跎,他錯過 UCLA,只能進入猶他大學。幸運的是,馬健去NCAA時,還沒有CBA聯賽。

張兆旭去NCAA也是機緣巧合,2006 年夏天,他在美國打 AAU(業餘聯賽),接觸到了一個與國內完全不同的機會。「大學教練在賽季中沒時間考察球員,但 AAU 是賽會制的比賽,又在夏天,全美各地的球隊一下來了好幾百支,大學教練一坐就是好幾天,能看好多球員,」張兆旭說,「我就是在其中一個比賽被我們學校(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練看中的。」隨著 NCAA 在國內的名氣越來越大,

出生於 1996 年的唐子豪,去 NCAA 的方式就簡單多了。因為父母都是搞體育的,對美國籃球也頗為了解,加上有人幫著介紹、推薦,唐子豪初二就去了美國,經過幾番輾轉,他最後進入安東尼、杜蘭特的母校橡樹山高中。

進NCAA,先要適應美國文化

打 NBA 也好,打 NCAA 也好,去了美國,必然要融入美國文化。說的再透徹一點,就是得和身邊的人打成一片。這一點唐子豪做得很到位,「剛到美國,我也經常和隊友出去玩兒」。一方面是聯絡感情,加深對美國文化的了解,另一方面就把語言也提升了。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