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精神疾病周|施慎遜教授專訪:防治抑鬱症是時代的呼喚和責任

6月10日,「2017國際神經精神疾病高峰論壇」在成都舉行, 由靈北舉辦的「神經精神疾病周」已經連續成功舉辦了三屆,今年的第四屆大會,來自的近350位神經精神疾病專家和遠道而來的幾位國際相關領域的學者出席了會議。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主任委員、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神經科主任崔麗英教授,中華醫學會精神醫學分會主任委員、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精神醫學科主任施慎遜教授作為大會主席做開場致辭。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主任委員

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神經科主任

崔麗英教授

中華醫學會精神醫學分會主任委員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精神醫學科主任

施慎遜教授

靈北總裁兼總經理柯嵩涵(Søren Kjeld Kristensen)先生與專家們共同啟動了第四屆「神經精神疾病周」這一旨在提高和增強公眾對神經和精神疾病認知和診治意識的項目。

專業始於專註,靈北的10年之路

作為一家擁有100多年歷史的公司,靈北公司專註於神經科學領域, 一直致力於在精神和神經系統疾病領域創新性治療方案的探索,開發及商業化運營,以不斷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為己任。

靈北總裁兼總經理

柯嵩涵(Søren Kjeld Kristensen)

2017適逢靈北公司正式進入十周年,柯嵩涵先生在論壇發言表示:「作為專註於精神和神經系統疾病領域的製藥企業,進入10年來,靈北致力於為患者和醫護人員提供高質量和創新的治療方案,並攜手廣大神經精神領域專家,推動行業的繼續醫學教育,推動精神和神經系統疾病治療領域的發展,通過各種努力提升公眾的疾病認識,幫助患者及早獲得治療,為實現健康2030盡一絲綿薄之力。"

數據表明,抑鬱症發病率為3.02%,目前已經有超過4000萬抑鬱患者 。與高發病率形成強烈反差的是就診率不足10% ,90%以上患者沒有接受專業的治療。會議期間,《醫師報》對中華醫學會精神醫學分會主任委員、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精神醫學科施謹遜教授進行了專訪。

正確認識抑鬱症,實現及時診治

「抑鬱症就診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在於認知率低」,中華醫學會精神醫學分會主任委員、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精神醫學科主任施慎遜教授指出: 「在所有的精神疾病中,抑鬱症最廣為人知,卻也最容易被誤解。隨著知識普及,很多人開始了解到抑鬱症是一種疾病,這是一個進步。 但是,目前抑鬱症的就診率仍然不到10%。如何讓公眾更好地認識、了解抑鬱症,讓抑鬱症患者不再諱忌就醫、讓有效的精神衛生醫療資源能得到充分的利用,需要各方群策群力。"

作為一種複雜又常見的精神疾病,抑鬱症具有情感癥狀、認知癥狀和軀體癥狀。目前公眾對抑鬱症的了解更多地局限在情感癥狀,比如情緒低落、興趣減低、悲觀、思維遲緩、缺乏主動性、飲食、睡眠差等。施教授表示,很多抑鬱症患者都有軀體癥狀表現的。但是,有很大一部分抑鬱症患者因軀體癥狀而前往綜合性醫院就診,而疼痛性軀體癥狀常常掩蓋了原有疾病,使臨床醫生不易及時做出抑鬱症診斷,影響抑鬱症的就診率、檢出率以及早期診斷。因此,現在需要廣泛地宣傳,讓非專科醫生、老百姓都認識到軀體不適可能由抑鬱症引起,如果患者癥狀難以確診為其他科室的疾病,需要有意識地考慮抑鬱症,及時去精神科就診。

此外,在抑鬱症患者中,認知功能障礙是常見的併發癥狀,比如注意力、執行功能、記憶、反應速度等的缺陷,抑鬱症當中的認知功能障礙很常見,在各個發病期的抑鬱症患者中都普遍存在。這些『認知功能障礙』,對患者從事日常工作和社會活動帶來困難,這在職業人群中尤其突出。

抑鬱症治療:恢復社會功能是目標

施慎遜教授表示,通過現有的治療方法,大多數抑鬱症患者的癥狀能得到改善,也就是可實現臨床治癒的比較多。「癥狀通過治療好轉后,關鍵是要讓患者能恢復病前的狀態,回歸社會,所以功能的恢復很重要,功能恢復包括患者能工作和學習。」施教授表示,抑鬱症的治療目標不僅僅是為了消除癥狀,避免複發,還要讓患者能夠恢復社會功能,回歸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有研究表明,近1/3嚴重的抑鬱患者是不能工作和學習的。以前治療更多重視患者的情緒好轉,現在也更多地重視認知功能的改善。

抑鬱症是一種會反覆發作的慢性疾病,施教授指出,對於初次發作的患者在急性期治療后還需要補充治療和維持治療,一般需要1~2年的時間。2次複發需要進行再鞏固治療,而3次複發的患者90%以上需長期治療,也就是終身服藥。反覆發作的話,特別是發作嚴重,會對患者的工作能力有影響,還會對生命安全有威脅。因此,長期維持治療對患者更為重要。研究顯示,長期維持治療帶來的療效差異是非常顯著的,反覆發作反覆停葯會導致患者對長期治療的自信心不足。總的來說,診療過程中要重視情緒和認知功能的兼顧,使病人能功能的恢復更好。

抑鬱症帶來的社會負擔

施慎遜教授介紹,抑鬱症帶來的社會負擔包括直接負擔和間接負擔。直接負擔就是醫藥費用,因為總體是一個藥物治療,每次抑鬱症發作算不上很大的經濟負擔。另外一個就是間接負擔第一,患者生病後無法完成工作,那麼每天的工資算是間接的費用。第二,患者診療過程中需要親屬陪護,也會帶來經濟損失,而且陪護人員的工作和日常都會受到影響。第三,患者因無法工作損失的勞動價值也是間接費用。此外,患者發作需要住院治療,雖然單次住院費用不大,可是反覆發作,產生一個累積的巨大總價。

每個國家都有平均的壽命年齡,從抑鬱症的發病年齡到平均壽命,期間產生的費用是一個很大的數字。施教授指出,抑鬱症帶來的總體負擔比腫瘤更巨大。對抑鬱症患者的治療目的就是減少反覆發作。患者複發的次數減少,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就會下降。減少複發不僅幫助到患者本人,而且能減輕國家醫保負擔,使國家和政府有更多的資金投入其他方面的建設。

施慎遜教授指出:「抑鬱症是涉及到每個人的,而不僅僅是涉及到某一種人群,每個人都有發病的可能,從兒童到老年都可能發生。只有總體認識提高了,抑鬱症診治才能得到重視,使抑鬱症患者得到更完善的治療,更好的功能恢復,更少的反覆發作,最終抑鬱症帶來的社會負擔下降。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