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老農民的不解:玉米供給側改革 改種花生後為什麼反而沒有補貼?

近日,一位吉林農民向每日糧油小編反映了一個他異常疑惑的事情,轉述如下:

我是吉林省雙遼市玻璃山鎮人,我們是貧困村,2016年國家種植調整,讓玉米改種花生,我們的貧困戶都把土地交給合作社經營,合作社為了響應國家號召,把我們的士地都改種花生了,我們和合作社簽合同時國家的補貼都給我們貧困戶,包括種地補貼,我想問一下,為什麼我們吉林省的補貼沒有雜糧,你們讓農民調整種植,還沒有補貼,以後農民還能響應你們嗎?

其實,這個問題之前糧小微就撰文曾指出過,根據當前玉米供給側改革給出的大框架,在東北及內蒙古地區給予玉米種植者最基本的生產補貼,即所謂的玉米生產者補貼,同時鼓勵農戶糧改豆、糧改飼。但在這個過程中明確指出:種大豆、種玉米將享受生產者補貼,糧改飼沒有!

而在今年部分省份公布的玉米生產者補貼中更是明確規定,青貯玉米不享受生產者補貼。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網路報紙不都是在宣傳要減少玉米種植么?怎麼我減少了反而不受政策支持了?

其實,我們從國家在東北和內蒙古的玉米生產者補貼、17個糧改飼試點補貼的雙重標準去分析,就能看出這個矛盾所在。

國家一方面希望國內玉米播種面積減少,因為玉米實在是有點多了,國家庫存已經出現了超期保管的局面,並造成大量的財政浪費在倉儲領域;一方面又希望東北及內蒙古地區繼續保持玉米種植優勢,因為玉米畢竟是一個大宗商品,在很多領域都要用到,一旦出現供應短缺,付出的代價將更大。因此,我們看到在冷涼區17個省區實施糧改飼,並給予補貼,但在東北及內蒙古地區則實施了玉米生產者補貼。

換句話說,國家實施兩種補貼手段,希望的是非玉米優勢區減少種植,而在優勢區繼續保持玉米種植的競爭優勢。這樣,以求達到玉米供需的一個區域性平衡。

如果說農民朋友不太了解具體的玉米供給側改革,那麼媒體無差別宣傳的減少玉米種植,顯然對農民的生產是造成了誤導。在此,每日糧油也希望在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農民朋友在選擇信息渠道時一定要選擇具有專業背景的媒體,正確解讀才能跟好政策調整的步伐,尋求正確的轉型之路。

也歡迎大家關注本號,並通過私信或留言的方式向糧小微提出您在糧油領域的疑惑,糧小微一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