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2016年度讀書生活報告

2016年我換了一套房子,裝修時入手的第一件傢具就是書櫃。就像大多數讀書人所渴望的,這個書櫃應該是全牆的,不需要玻璃窗或櫃門,只能放一層書而不是裡外可以擺兩層的,只有這樣才能收容更多的書籍並且容易查閱。

但不幸的是,在逛家居市場時我被一個北美黑胡桃木的書櫃吸引,而且迅速付了款,它既不全牆,也有玻璃櫃門,還很深可以放兩層書。這足以證明我並不是一個合格的讀書人,因為我搬家之後發現,我的書根本放不下,至少還有幾百本書和一百多冊雜誌只能另尋住處。我賣掉了一批,剩下的打包堆在了我的精神病角落。

我現在是這樣安慰自己的:一個人一輩子只留一架書就夠了。換言之,值得成為終身伴侶的書籍一定不會超出一個書架,唯有如此,才能面對茫茫書海「取次花叢懶回顧」。對待書的態度和對待女人差別本不應太大。

網上曾流傳過錢鍾書的書房照片,真沒幾本書,我覺得不比一些文科博士的書多。楊絳曾說,錢鍾書愛做筆記,做完了筆記,書就還給圖書館或是散掉,身邊並不留很多書。這種對書的境界我非常嚮往,書如流水,筆記如石,清泉石上,其字歷歷。

2016年新得的書,最多的仍然是出版社和圖書公司朋友的贈書,因為太多就不一一列舉,總之感謝這批新出版和再版的書,使我足不出戶就能了解到最新的讀書動向。其次,去年曾幫我搞到一套罕見書的哥哥,今年又幫我搞到了一批;十三哥也給我寄來一批書。此外,前東家搞全員讀書活動,每人每季度兩本,我拿了三個季度。最後再說今年我花錢購置的書,大概有兩批。一次是春天,798的蜜蜂書店關門清盤,託人幫我買半價買了十幾套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古典文學叢書」;一次是前不久人民大學新圖書館里的書店關門清盤,托弟弟幫我半價買了十幾套中華書局的經學、史學和子學的書,這后一批還在弟弟處,我現在還沒見著影兒呢。 開始說正事兒。

2016年,全年共閱讀128冊,打了51個五星。去年年底,我曾定下今年的目標,「從兩漢文獻和毛詩正義入手,少讀閑書」,但從實際情況看,計劃的書一個字兒也沒讀,仍然讀了大量閑書。我非常羞愧,只能厚著臉皮再立新目標:2017年,將以精讀某一本儒家經典為主,複習兩漢史書為輔,閑書一定要少讀。好了,檢點一下今年我個人認為的十大好書吧。

文學類:耶茨《十一種孤獨》(上海譯文出版社2012年版)

「孤獨」這個詞乍聽很貴族,實則唯有身處其中的人才能體味那種一意孤行的苦。孤獨,就是拒絕世界或者被世界拒絕,是冷漠的人際關係,是無情的被他人或社會所羞辱,是自己的熱情被反覆澆滅。總之,就是那種無論如何也沒法融入到「正常」的家庭、社交、時代潮流的人,與他的社會地位和財富無關。這本書里的十一個孤獨者,作者耶茨毫不給予他們希望和溫情,因為他曾經說過,對在孤獨中艱難的生活的人來說,「喜劇是一種羞辱」。

學術類:陳壁生《孝經學史》(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去年底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沒有想到會讀一整年,因為我是逐字逐句讀過去的。這是一本將經典的歷代註疏和歷史經驗相勾連,探索經學的政治性和倫理性的真正的經學史,是接續皮錫瑞《經學歷史》的單經學史,且體系完備,詮釋精微,猶其第二三五六章,值得反覆揣摩。其實,「經學史」作為一種學術書寫的「體裁」,在古代肯定是沒有的(古代有學案),近現代以來也一直是空白,此前所謂的「某經學史」不外乎哲學史、文獻史、思想史、研究史,因為近現代的學術觀念本身是建立在「打倒經學」基礎之上的。總之,這本《孝經學史》是其他「單經學史」的寫作的開端。

史學考古類:孫機《漢代物質文化資料圖說》(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

如果你是古裝戲愛好者,那麼這類書籍盡量少接觸,不然你會發現古裝戲里穿越太多,影響觀看體驗。這本書描述了有出土文物證明的,漢代社會方方面面的名物,大到宮殿樓宇,小到首飾貨幣,是研究漢代歷史,創作漢代背景的文藝作品的必備書籍。當然,如果你對漢代興趣不大,那千萬不要買,很貴,很沉,而且讀起來並不容易。

社科類:托馬斯索維爾《知識分子與社會》(中信出版社2013年版)

2016年被很多人看作是國際政治的黑天鵝之年,可在思想史家眼中,這不過是千百年來,政治哲學的鐘擺在左翼和右翼之間的尋常往來。英國的公投和川普的勝利讓圖書市場一哄而上了許多相關的解讀書籍,但在我看來,這些書籍都沒有索維爾這位黑人教授在這本書里對美國所謂白人價值觀的維護更能說明問題,也更深刻。

懸疑推理類:尤奈斯博《雪人》(湖南文藝出版社2016年版)

我並不把懸疑推理小說看作文學,因為這反而會降低了這類作品的魅力,就像科幻小說一樣。這部北歐的作品之所以令我印象深刻,是因為它綜合了懸疑推理和恐怖驚悚兩種色彩,前者令你在揭開真相的路上一目十行、停不下來,後者則令你忽而額頭冒汗忽而渾身冰涼,讀完后,你並不會掩卷沉思,而是像洗了個熱水澡一樣酣暢淋漓,再也不會再翻第二遍。這恐怕是今年我唯一熬夜看完的小說。

藝術類:陳丹青《陌生的經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這本書並不深刻,只是陳丹青錄製的系列視頻的文字整理,配了很多美術作品的局部,講了很多從細微見悠長的內容。因此,這本書很有趣味,是坦誠的聊天,不是美術欣賞,更談不上知識灌輸。也頗令我想起我曾經非常迷的法國藝術評論家阿拉斯的《我們什麼也沒看見》等。印象最深的是陳丹青談論「繪畫在何時結束」?這個問題觸動了將近一年的思考:寫一首詩在何時結束?寫一個故事呢?我們的生活本身呢?

傳記人物類:北京十年(羅孚 中央編譯出版社2011年版)

原以為是花邊文學、八卦消遣,沒想到字字沉痛。羅孚以他身為香港報人、從事統戰工作的黨員的特殊身份,在八十年代羈留北京期間,會見並親歷了太多事。第一部分講的是沈從文、楊憲益、聶紺弩、李可染、黃永玉那批知識分子在八十年代及以前的遭際,第二部分回憶周作人,第三部分講潘漢年夫婦和袁殊,寫的都深摯動人,令人淚下。羅孚寫這些文字,當然是他人酒杯澆自家塊壘,他思想並不深刻,也不可能提出真正的反思。但留下這些實錄,足以銘刻往事。

漫畫類:馬克安托萬馬修《畫的秘密》(後浪出版公司2016年版)

實話說,我在這本漫畫和《睡魔》(1、2)之間猶豫了很久,因為兩者我都非常喜歡。但一想到去年的漫畫我推薦了《黑貓偵探1、2》,今年《黑貓偵探》才出到3,這些「系列」漫畫以後我還會有機會重磅推薦,而《畫的秘密》只有一冊。藝術是再現還是表現?是摹仿還是創造?是悲傷還是喜悅?是遊戲還是偉大?以及,時間如何流逝?生者如何思念?死者如何陪伴?這些話題都能在這本書里得到沉思默想。

哲學類:陳嘉映《何為良好生活》(上海文藝出版社2015年版)

當有一天你厭倦了各種媒體每天灌輸的是非觀念,又實在沒有精力去古希臘或者先秦尋找恆久智慧,你迫切需要一位真正的人生導師,那麼這本書再適合不過了。這本書寫給那些對生活稍微有些疑惑的人,不要小瞧「稍微」這兩個字,這足以讓你和麻木的大多數人區分開來,這本書就是一個話題接著一個話題,把人生意義這個極為精微的事情講的清晰、平易、有味道。

電影類:羅伯特麥基《故事》(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所有嚴肅的持續的寫作都是技術工作,是體力活,並不依靠天才和幸運。這包括了文學創作、劇本寫作以及白領階層年復一年的工作總結。麥基這本《故事》就是電影劇本的創作技巧——不是省心省力的「竅門」,而是需要用心揣摩的法則。當然,這些技巧並不限於劇本,也包括小說。

金融類:楊凱生《金融筆記》(人民出版社2016年10月版)

財經金融管理這幾門學科,我總有個偏見,即管理學是偽學科,經濟學是理科,金融學是工科,因為金融真正需要的是切身的實踐和經驗。因此我既然入了金融這一行,無論如何也要奔赴業務領域。楊凱生先生在退休后出版的這本「筆記」,最值得閱讀的,是最後一部分他寶貴的職場經驗;最核心的思想,是他反覆陳說資產證券化的必要性。他為大銀行正名,為互聯網金融驅魅,諸多觀點,值得一讀。 此外,這本書與那些附庸風雅自以為是的官僚攢的「書」完全不同,沒有收錄任何冠冕堂皇的八股文或是秘書班底捉刀的講話,主要是媒體文章。當然,這些文章的資料和數據理應是相關部門提供的,但思想、邏輯和語言的組織,都專屬於他本人。以他的家世,寫文章和攝影均是「家事」。而且據我所見,他是極善於脫稿演講,極善於向下屬講解業務的那類銀行家。要知道,我可是見過有的小官僚也想學人家「講PPT」,下屬做好了PPT后,還要再讓下屬寫配套的文字稿,開講的時候,他在台上執講稿念,讓下屬在旁邊替他給PPT翻頁,搖頭晃腦,笨手笨腳,其言昏昏,令人噴飯。

以上推薦,都是我個人的口味,有些書是新書,有些是出版多年的舊書。僅供參考吧。更換工作后,我的作息日漸規律,這可以讓我在新的一年更好的安排生活節奏,畢竟,世界上再也沒有比讀書更好的事了。

往年鏈接:2015年度讀書生活報告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