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巨頭來了!眾安保險二股東馬化騰要在微信保險上「放大招」

全天候科技是華爾街見聞發起的原創科技新媒體,悅讀更多請登錄我們的網站,或關注我們的公眾號「全天候科技(iawtmt)」、「新金融見聞(AWFintech)」。

「三馬」共同投資的眾安保險使得「InsurTech」(保險科技)站上風口。可是,投資眾安只是開始。在利用互聯網改造保險業上,馬雲、馬化騰都在各自的賽道上狂奔。

全天候科技日前獨家獲悉,騰訊今年下半年將在微信錢包的「九宮格」中開設保險入口並上線保險產品。台灣第二大金融控股公司富邦金控已與騰訊談成合作,上述保險產品將由富邦金控旗下內地子公司富邦財險開發或引進。

目前還在向監管機構申請牌照。」一位騰訊微信內部人士對全天候科技確認,等候牌照的時間已使得該產品上線時間晚於預期。

上述人士同時稱,此次合作的內容將不局限於互聯網保險熱衷的財險,還包括互聯網化程度較低、保險領域中更大的一塊「蛋糕」——壽險。

富邦財險官網披露,該公司以經營財產保險為主,同時經營短期健康保險、意外傷害保險,併兼業代理陽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的長期壽險業務。

今年以來,騰訊在保險領域動作頻頻。另據全天候科技獨家獲悉,騰訊於7月初推出了創新型重大疾病保險「企鵝保」,目前僅針對騰訊員工內部試水,該產品由騰訊占股15%的和泰人壽提供。和泰人壽今年2月獲得保監會批准開業。

2013年,阿里巴巴、騰訊、平安共同發起成立了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保險,截至目前,螞蟻金服為第一大股東,占股比例為16.0403%,騰訊、平安分別持股12.0907%。眾安保險最快於今年9月在香港聯交所掛牌,完成千億估值。但互聯網巨頭仍在馬不停蹄的收購保險牌照,推進和大型險企的戰略合作。

「BAT不會錯過互聯網保險這塊蛋糕,其目的是要掌握產業鏈條的最源頭和控制最核心的用戶資源,成為綜合化、開放性的互聯網金融平台。而僅僅靠入股眾安保險是實現不了的。」易觀金融行業分析師陳毛川對全天候科技表示。

2012年,騰訊財付通與中民保險網合作上線「保險超市」,2014年又與永誠保險合作在騰訊網開設保險頻道——騰訊過去在探索保險網銷上進行過不同嘗試,但一直未開放微信這一重量級入口。

「即便對於入股的眾安保險,騰訊也一直沒有開放自己的資源入口。」上述微信內部人士表示。

2013年11月,「三馬」聚首,首家互聯網保險公司正式啟動

據了解,「三馬」加持的眾安保險擁有強大的股東資源,但其核心優勢來源於第一大股東螞蟻金服。

陳毛川認為,這一核心優勢是互聯網場景化設計的能力。如基於淘寶大量交易數據的場景對淘寶用戶推出的退貨運險、支付寶賬戶安全保險,以及航空延誤險、O2O互聯網車險品牌保驫車險等。

正是如此,造成眾安保險的業務構成和保費收入極大程度依賴於淘寶和支付寶的使用場景。根據年報,眾安保險中的退貨運費險一險獨大,佔整體保費收入近90%,是公司2016年保險業務的主要收入來源。

眾安保險與螞蟻金服深度綁定,而接近九億的騰訊用戶和微信生態構築的高粘度場景,將是騰訊保險最大的「金礦」。

騰訊2016年報顯示,微信月活躍用戶達到8.893億,同期支付寶實名用戶4.5億人。根據易觀對移動支付情況的跟蹤,過去兩年,微信支付的調用活躍人數增加近10倍,支付寶只增加了3倍。

微信支付的一位產品經理劉洋(化名)對全天候科技分析,騰訊擁有海量的客戶群和強大的信用體系,除了流量增速,微信支付的場景能力和推送能力在開展場景化保險精準銷售方面具有明顯優勢。

騰訊推出智慧車險,多家保險公司全流程通用;螞蟻金服推出車險分,一攬九大保險公司;支付寶消費送重疾險,20餘天1300萬用戶……BAT正在加快對於保險萬億大蛋糕的爭奪。

截至目前,阿里巴巴已拿到一張產險、一張相互保險牌照以及囊獲兩家保險中介。進入2017年,騰訊也明顯加快了在保險業布局的步伐,成功拿到互聯網壽險和保險中介兩張牌照。

1月,騰訊宣布收購英傑華人壽保險20%的股份;2月,保監會批准和泰人壽開業,和泰人壽是一家專業型壽險公司,騰訊旗下獨資子公司出資比例達15%;此外,騰訊又通過間接持股微民保險代理有限公司的方式,開拓保險中介業務。

作為保險科技第一股眾安保險的股東,騰訊、阿里為何還要設立自己的保險公司,不斷收入保險牌照?陳毛川認為有兩個原因:

第一,眾安保險定位為綜合型的互聯網保險公司,其場景化特徵明顯,具有較強的金融科技能力,幫助提供場景的B端客戶解決了C端用戶場景安全的痛點。而騰訊和阿里的互聯網保險更偏向於保險中的某一或某些險種、或者是保險的某些環節,解決的更多是對自身優勢業務的補充或者擴展。

第二,眾安保險沒有傳統保險公司對於傳統保險業務類型的經營經驗,更缺少傳統保險業務的用戶沉澱,騰訊、阿裡布局互聯網保險業務也需要這些傳統保險的支持。

一位太平洋保險的內部人士對全天候科技表示,互聯網保險公司可以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業務,但業務範圍受到諸多限制,需要經過保監會層層審批;傳統保險公司需要開設分支機構后才能在相應地域開展業務,但是業務範圍相對廣泛,相比於專業互聯網保險公司,此類牌照的含金量無疑更高。

根據保監會數據,2016年全年,保費規模達3.1萬億(其中財產保險佔1/3,人壽保險佔2/3),並且在保險滲透率依然偏低的背景下,這一規模還將繼續攀升。

受互聯網等新技術的影響,金融行業中支付、財富管理、借貸領域正在發生巨大的更迭和變化,而保險業的改變卻顯得相對滯后。

一位在騰訊工作了十年的員工在朋友圈這樣感慨:「在騰訊十年,換了N個部門,直到做了保險,突然感覺這十年的互聯網經驗全都失效了,挫敗感撲面而來。」

其中的原因是,保險行業高額、低頻的支付方式與互聯網低額、高頻形成了對立,使得一些基本問題依然困擾著互聯網保險的發展。如今,互聯網保險創新產品多為小額、高頻、海量、碎片的財產保險產品,而傳統的壽險產品卻長期被互聯網擱置。

劉洋認為,原因一是相對於車險為代表的產險,壽險屬於非標準化的保險產品,很難做出一個終極形態,壽險條款複雜難懂,也不適合網銷;二是壽險一般保費金額較大,而微信單筆支付設有限額,目前四大行對個人使用支付寶及微信快捷支付的單筆和單日額度均限制在萬元以下,同時銀行代扣還會收取一定的支付成本,「目前仍無法從技術上突破這個難題」。

目前,阿里、騰訊均選擇了從產險切入互聯網保險,並從銷售、理賠等產業鏈入手改造保險行業。

以車險理賠為例,劉洋算了一筆賬:騰訊與某家中大型財產保險公司合作,車險理賠的日均單量約1-3萬筆,其中可遠程的單量在30%左右,如果派人到現場查勘處理,平均一人次約127元,如果把這部分理賠全部線上化,預計一年可以節省1億元的開支。

「對傳統金融行業的互聯網化改造升級不會一蹴而就」,陳毛川說,一方面,互聯網巨頭們希望藉助自身在互聯網經營過程中的經驗、技術等優勢瓜分這個未來超大規模的市場;

另一方面,互聯網金融各個業務模塊之間會形成互補共振,例如,消費金融與網路借貸、互聯網理財與互聯網保險會相互融合,從而完善金融業務生態圈。再加上金融行業牌照資源的門檻性,誰擁有最多的合規化資質,誰就站在了資源優勢的制高點。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