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歐洲動蕩引來世界聚焦丨「新的舊世界」能否被佩里·安德森的利劍戳穿?

歐洲從來不缺新聞。卡梅倫在脫歐聲中告別英國首相職位,馬克龍一躍成為法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大量難民的湧入考驗著歐羅巴的人道主義精神,接二連三的恐怖襲擊則觸及了歐洲人民最敏感的神經……歐洲創造了一體化的奇迹,這個在曾經一分為二的歐洲大陸上誕生的歐洲國家聯盟,在當今世界擁有舉足輕重的影響。然而,這個看似無比輝煌、被學者們稱為典範的超國家組織的光輝外表下,卻是瞬息萬變、錯綜複雜的局勢,就像是一場一直在上映的現實話劇與鬧劇。

歐洲的鬧劇是由怎樣的政治動向造成的?已經有許多學者嘗試作出回答。儘管歐洲從來不缺深刻的評論家,然而,任何人要想對這樣的局勢作出精準的預測,都不是一件易事。

佩里·安德森是當代著名的馬克思主義學者,英國著名歷史社會學家、思想史家、文化評論家,著名的左翼知識分子,現任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歷史系和社會學系教授,是在國際學術界享有盛譽的史學巨匠,被文化批評家伊格爾頓譽為「不列顛最傑出的馬克思主義知識分子」,因其敏銳的思想、犀利的批判性眼光而在國內外學術界影響深遠。

安德森寫過兩部研究歐洲資本主義誕生前歷史的經典著作:《從古代到封建主義的過渡》和《絕對主義國家的系譜》。作為其「歐洲三部曲」的最新之作,《新的舊世界》立足於資本主義已經發展成型的今天,追溯了歐洲共同體從誕生到現在的理念變化,提供了對貌似是道德和政治的世界典範、實則危機重重的歐洲大陸的批判性描繪,並展望了歐盟的未來。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佩里·安德森「歐洲三部曲」

《新的舊世界》

【英】佩里·安德森 著

高福進 楊曉玲 楊曉紅 陳茂華 劉釗 譯

定價:120元

上海人民出版社丨2017.7

《從古代到封建主義的過渡》

【英】佩里·安德森 著

郭方 劉健 譯

定價:48元

上海人民出版社丨2016.8

《絕對主義國家的系譜》

【英】佩里·安德森 著

劉北成 龔曉庄 譯

定價:78元

上海人民出版社丨2016.8

01

從歐盟到民族國家

《新的舊世界》出版后引起了歐美學界的廣泛關注,不少重量級學者對本書提出了意見。著名國際政治學家、復旦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駐院教授、斯坦福大學榮休教授、歐洲大學學院榮休教授菲利普•施密特對《新的舊世界》就發出了疑問,這一疑問被安德森總結為:為什麼不直接在歐盟層面討論問題,而是著眼於內部的成員國家?

菲利普·施密特

相信這也是許多讀者會有的疑問:既然是一部研究分析歐盟的著作,為何不直接去考察歐盟的機構和組織本身?為何要花一半以上的篇幅去敘述法國、德國、義大利、塞普勒斯、土耳其近年來的的歷史,不惜筆墨地追溯這些國家一兩百年來的演變和傳統?而且為什麼單單是這幾個國家而不是其他?

安德森在接受《上海書評》採訪時的談話可以回應這一問題。他認為,當前百分之九十關於歐盟的著述都是難以置信的乏味、技術化和缺乏想象力,沒完沒了地討論著制度,卻從不討論不同成員國的政治、文化。因此,在《新的舊世界》中,安德森試圖把特殊的國別研究和囊括性的一般結構相結合,對歐盟的考察並不能僅限於歐盟這一組織、歐洲一體化進程而已,還必須注重對具體國家歷史、文化的綜合研究。

實際上,熟悉安德森著作的讀者對此應該並不陌生。安德森在具體的歷史研究中一貫堅持「自上向下看的研究」,即側重於國家研究。在安德森看來,國家問題是歷史唯物主義的中心問題。《從古代到封建主義的過渡》對西歐和東歐的不同國家的發展道路作了比較。《絕對主義國家的系譜》更是致力於比較西歐和東歐,建立絕對主義君主國的地區類型,揭示其在向資本主義轉變過程中的不同角色。

在具體的探討中,《新的舊世界》的結構是似曾相識的。第二部分探討位於西歐的三大最初歐共體成員國——法國、德國、義大利,第三部分為「東方問題」,探討歐盟往東歐擴張時遭遇的問題。這實際上可以被看作劃分為「西歐」和「東歐」兩大板塊。

對所有歐洲國家都進行考察是不現實的,安德森在前言中坦承了這一點。但是他的選擇是有依據的。選擇法國、德國、義大利的原因,是因為這三國在歐洲一體化進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還擁有歐洲最悠久的文化和社會歷史中心地位。關注2004年加入歐盟的塞普勒斯和2002年成為候選國的土耳其則是因為,塞普勒斯和土耳其的關係是目前歐盟擴張議程中最具爆發性的一項,土耳其的候選國資格是歐盟未來將面臨的最大挑戰。

02

對歐盟的批判——愛之深,責之切

的確,歐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從誕生之初的6個成員國發展到現今的28個,擁有了一種統一的貨幣……於是,在學者和政治家們的話語中,歐洲儼然成為了政治組織的典範。用安德森的話來說,整個歐洲充滿著不著邊際的自我陶醉。歐盟的讚美者認為,歐盟在世界舞台擁有獨一無二的作用和威望,在所有方面都與美國形成了反差:美國狂暴而虛張聲勢,歐洲則是和平、進步的充滿人性的大陸。

安德森對此投以批判性眼光,進行了深刻分析,在他看來,歐洲在國際事務中犯下了種種「罪行」,歐盟對美國的亦步亦趨使得表面上的獨立更像是一種自我陶醉。歐洲在過去一直充分地依賴美國,歐盟向東歐的擴張由華盛頓引導,每一次前蘇聯衛星國家加入歐盟之前就已經在美國的指揮下加入了北約。比如波蘭、匈牙利、捷克1999年加入北約,5年後加入歐盟;保加利亞、羅馬尼亞2004年加入北約,3年後加入歐盟;甚至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也莫名其妙地在加入北約一個月後就加入了歐盟。在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中,大部分歐洲國家都支持美國出兵,沒有進行任何譴責。對此,安德森引用了一條具有諷刺意味的呼籲:何不建立一個把歐洲納入美國的絕對統治的西方合眾國?

安德森對當今歐盟的批判並不意味著他不贊成這一政治體的成立。實際上,安德森對早期歐洲共同體的成立持肯定態度。在相關的理論支持上,安德森尤其推崇英國學者阿蘭•米爾沃德,在致謝中寫道:「我將本書獻給他,正是其文章驅使我獲得靈感而得以撰寫關於歐洲議題之內容。」安德森對歐洲共同體的創建者充滿著欽佩之情,「這一事業並無先例,持續散發著熠熠光輝」。

阿蘭·米爾沃德

安德森認為,在歐洲一體化的最初階段,其目標是非常清楚的。通過將法德兩國納入法律框架體系以確保和平,創建半個歐陸市場來確保繁榮。在歐洲一體化的早期,歐洲還表現得更為獨立,主要國家還可以自行決定外交政策還不是唯美國馬首是瞻。

安德森對20世紀80年代后的歐洲感到失望。歐洲一體化被新自由主義綁架,歐盟凌駕於成員國之上,與要求公共開支、國家福利、市場干預的民主壓力絕緣,「歐盟作為一個組織變得越來越反動,越來越公開地反民主,一次又一次地藐視全民公投,厚顏無恥地為歐洲大陸的政治、經濟精英的利益服務」。同時,歐洲的獨立精神隨即消失,新一代領導人除了美國強權統治下的和平之外一無所知。

安德森表現出對歐洲重建前景的擔憂以及對歐洲一體化理論和實踐的批判性立場。在安德森看來,歐洲單一貨幣是個錯誤,移民問題引發了歐洲民眾的抵制,其背後是國家對民意的忽視。新的形勢下歐洲共同體已經不像當初那樣清晰地服務於成員國的自我利益,「在歐盟內部,既無協調一致的有效政策支撐,亦無可控的國內自主權」。

03

未設專章論述英國——是否有意無意地暗示著英國脫歐?

>>>> 安德森:英國是對歐洲一體化貢獻最小的國家

英國是歐洲的老牌強國,雖然並非歐洲共同體最早的成員國,且一度徘徊在共同體之外,但作為歐洲舉足輕重的政治力量,英國還是加入了這一組織。不列顛群島雖然在地理上獨立於歐洲大陸,卻從來都是歐洲政治局勢的重要參與者。按理說,在任何研究或評論歐洲歷史的著作中,英國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安德森卻沒有給英國安排任何一個專門的章節。

在《新的舊世界》第一章里,安德森用簡短的幾句話給出了解釋:「我並不後悔遺漏對英國的考察,自從撒切爾夫人下台後,英國的歷史便顯得無足輕重。」在安德森的眼裡,英國的歷史似乎不值一提。這一說法不免引起爭議,遭到了各家書評或多或少的批評。

英國在「撒切爾時代」擁抱新自由主義

英國《衛報》記者、歷史學家安迪•貝克特認為,英國近20年的歷史中經歷了布萊爾的起伏、英國的發展繁榮、倫敦重回國際都市地位等重大事件,這段在眾人眼裡對現代歐洲至關重要的這段歷史,卻在安德森一句簡短的話語中變得不值一提。

英國《倫敦標準晚報》政治專欄作家安妮•麥克爾沃伊委婉地提出,安德森在認真研究法國、德國和義大利的同時將英國排除在外,似乎顯得不太合理。

英國布里斯託大學教授斯蒂芬•豪威指出,或許安德森沒有對英國進行任何充分的討論是錯誤的,安德森寧可輕快地說一句:自從撒切爾夫人下台英國歷史便無足輕重。但是,將英國排斥在歐洲歷史的中心之外,歐洲的外交政策、與美國的關係、反恐戰爭、金融危機等問題顯然將無從談起。

安德森沒有對這些評論一一回應。實際上,安德森並非完全沒有提及英國。對英國的分析散落在《新的舊世界》各個章節。在這些片段里,安德森表現出了對英國的不滿和批判態度。也許,安德森對自己的批判足夠自信,認為這些言論已經足夠站得住腳。

在引用英國歷史學家米爾沃德的著作時,安德森還不忘諷刺一句:對歐洲一體化貢獻最小的國家培養出了最透徹闡明歐洲一體化的歷史學家。在《新的舊世界》第四章「法國」中,安德森簡略地概括了英國的現狀:英國在戰後存在一個長期衰落的過程,滯後於歐陸經濟體,在撒切爾夫人下台後,英國在世界中的逐漸落魄已經成為常態。在國際上,足球明星成為這個國家的文化圖標,政治舉措幾無變動,經濟適度增長但生產力低下,大學受到壓縮,鐵路系統崩潰,財政、銀行和倫敦市政仍佔據權威部門,外交處於從屬地位。

>>>> 《新的舊世界》為英國脫歐埋下伏筆

在2016年接受《上海書評》採訪時,安德森將英國脫歐的原因總結為兩點:英國人對新自由主義的怨恨和對曾經帝國地位的懷念。英國是新自由主義相對開始更早、更激進的國家,由此產生了極端的兩極分化,英國內部的地區不平等可以說在全歐洲最高,這是脫歐倡議在英國的民意基礎。而英國相比其他歐洲國家民族認同並不高,而且英國是唯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沒有受到佔領的國家,過去帝國的驕傲情緒依舊存在,這種習慣性思維使得英國國內對一體化的共識並不高。

曾經的「日不落帝國」

實際上,上述兩點在《新的舊世界》里已經或多或少地提到過。安德森在《新的舊世界》里分析了英國與歐洲大陸的特殊關係。當時法國、義大利等提倡共同體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強大的國家共識下對社會經濟安全的一種普遍探索。按道理說,當時英國國內基於對充分就業和福利國家的堅持,國內共識應該比法國、義大利更加徹底,會更加贊同一體化。然而早在一開始,英國國內就對加入歐洲共同體持不同態度,反對的聲音甚至更佔上風。

米爾沃德認為,這是因為英國在二戰中沒有被直接佔領,民眾對共識的追求沒有歐洲大陸那麼迫切。安德森則補充了一句,這是因為英國的國內議程與外交目標並無連貫性。當時英國有一種錯誤的觀念、傲慢而狹隘的政治體制,自認為依然是一個偉大的國家,其外交政策應該反映這種地位。英國戰後的政策基本上是由對其國家政治力量和威信評判經濟狀況評估之前的統治者來確定。而曾經的大陸均衡思想仍有深遠的影響,也許正是這決定了英國與歐洲大陸若即若離的態度。

英國脫歐

就在《新的舊世界》原書出版后四年,2013年,英國迫於歐洲形勢,提出了脫歐,在2016年舉行了全民公投,脫歐正式進入實施階段。安德森對英國的有意忽略反映了英國一直在歐盟中扮演著不那麼積極的角色的事實。或許這有意無意地映證了英國脫歐這一事件。

04

安德森寫作《新的舊世界》的主要目的

>>>> 對歐洲現有研究和自戀情緒的批判

在2012年的《新左派評論》第73期中,安德森發表了「After the Event」一文,對《新的舊世界》出版后遇到的一些問題進行了回應。在這篇文章的最開始,安德森寫道:「批評是所有寫作者自省的氧氣,時間是才智和政治判斷的檢驗。」這顯示出,安德森對思想的交鋒、批判的力量十分肯定。至少他是身體力行的。

《新左派評論》2012年第73期

在「After the Event」一文中,安德森提出了自己寫作《新的舊世界》的兩大目的。這兩大目的都指向對歐洲現狀的批判。

第一個目的,安德森試圖通過本書來批判既有的歐洲研究文獻的不足,揭示公共領域缺乏的現實。在安德森看來,關於歐盟研究的大部分文獻是高度專業和技術性的,沒能傳播到業餘人群。歐洲的精英們和宣傳者的自滿情緒,使得歐洲研究造就了一種高度專業化的閉塞環境,變成了精英分子的自娛自樂,不與任何廣泛的公共領域相接。一切國家事務似乎都已經事先由精英分子們的研究決定好了,公共無法參與到決策中來。

相反,安德森表現出對過去時代的懷念,比如孟德斯鳩或休謨的時代,柯歇斯、本達的時代,托洛茨基和葛蘭西的時代。曾經的歐洲有大量知識分子組成的各種小團體,積極地探討公共事務,傳播人道主義,輸送了大量人才。安德森認為,要恢復這種積極討論的傳統,丟掉令人生厭的自戀,讓政治上的好奇心充分地跨越國境。

第二個目的,則是對歐盟支持者的自戀情緒進行打擊。安德森反對那種將歐盟稱為社會和政治發展發展典範的說法,這一說法為托尼•朱特使用,並為許多人追隨。安德森將這種說法稱為「自戀」,認為這種自戀和自我感覺良好在許多歐洲學者的觀點裡可以看到,即將歐洲視為提供給世界的模範的習慣性說法,而沒有注意內部的實際的文化或政治生態。

>>>> 批判的鋒芒:安德森對哈貝馬斯的批判

背景材料:2005年1月,歐洲議會批准了《歐盟憲法》,旨在進一步保證歐盟的有效運作。不料,法國、荷蘭等國家公投否決了這一條約,導致該憲法擱淺。直到2007年該憲法被歐洲非正式首腦會議通過的《里斯本條約》所取代。

著名學者哈貝馬斯成為了安德森重點批判的對象之一。這位德國當代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法蘭克福學派第二代的中堅人物、號稱「當代黑格爾」的學術明星,在安德森眼裡,卻不過是一個「循規蹈矩的哲學家」而已。

在「After the Event」中,安德森舉出了哈貝馬斯的《關於歐洲憲法的思考》一書,其中收錄了一篇文章《從國際法的憲政化角度來審視歐盟危機——關於歐洲憲法的思考》。在這篇文章里,哈貝馬斯指出:「在歐洲層面上有兩個創新,指明了未來的道路,一個是將具有暴力壟斷的成員國家置於聯盟法律之下,另一個是在作為立憲主體的公民和各國人民之間分享主權。」「歐盟具備史無前例的組織結構,它有可能完全符合一個憲政世界社會的輪廓。」

《關於歐洲憲法的思考》,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這一點招來了安德森的批評。安德森認為,哈貝馬斯的言論無疑證明了:在歐洲精英分子的眼中,《里斯本條約》同《歐盟憲法》一樣,提供了歐盟成為政治典範的依據,這背後依然是知識分子們的自戀。

這一批判可以追溯到《新的舊世界》。哈貝馬斯曾經呼籲法國選民認可《歐盟憲法》,否則將退化到「野蠻狀態」。哈貝馬斯提出了他所認為的解決歐洲問題的辦法,即呼籲歐洲範圍內的全民公投,在歐盟層面上恢復公民自由塑造其政治生活的能力,使得財政和社會經濟政策協調一致,獲得自己的財政資源並擁有在全球範圍內保障人權的軍事干預能力,設置自己的外交部長和直選主席。

安德森在《新的舊世界》里批判哈貝馬斯對此作出了批判。他認為哈貝馬斯這些言論包含著武斷的激情,且幾乎是沒有先例的,哈貝馬斯始終支持《歐盟憲法》,明確地干預法國的公投,卻對德國缺乏普選的情況視而不見。安德森進一步認為,哈貝馬斯言論的背後是他對美國的追隨,這位哲學家將美國視為「地球上最為持久的民主政體,將理想主義傳統發揚光大,並且比任何國家都更能夠使自己依照18世紀精神來開闢普救之路」,並期盼歐盟能緊緊地依附於美國,因為美國需要恢復伊拉克戰爭以來的聲譽損失,需要歐盟的協助來應對面對共同威脅時的考慮不周。

安德森對哈貝馬斯的批判是否合理另當別論,但至少這反映出了安德森寫作的一大風格——旁徵博引,對歐洲文化界的各路大咖信手拈來,毫不保留地予以評價,態度分明。《新的舊世界》中提到了大量文獻和學者,讀者可能會因一連串聞所未聞的書名、人名暈頭轉向,可一旦對這些探討對象有所了解,不免對安德森的討論大呼過癮。對哈貝馬斯等學者有了解的讀者,不妨讀一讀安德森對他們的批判。

上海人民出版社

學林出版社

上海遠東出版社

上海書店出版社

格致出版社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