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農村老人的空巢生活

點擊上方

「養老網」

可以訂閱哦!

農村老人的空巢生活

受訪專家:

華中科技大學鄉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賀雪峰

武漢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劉燕舞

濰坊醫學院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胡善菊

如何安度晚年,是城市和農村老人共同面臨的難題。由於農村人口基數大,年輕人進城務工,農村老齡化現象甚至比城市更嚴峻。當我們在享受城市便利和繁華時,農村老人過得如何?《生命時報》就此進行了調查。

三位農村老人的點滴

李爺爺,79歲,湖南省某村

「那是你女兒呀?她來看你啦?」

「是呀!她常來,還讓我去郴州住,光房租至少要200元。女兒成家了,不能給她們添麻煩。有句古話說得好:七十三八十四,不死都不好意思。農村好是好,但一個人生活很孤獨。」

「孤獨」二字,讓長期關注農村老人生存問題的北京媒體人李文解感覺心像被釘子釘了一下。在這個村莊,20歲留在村裡就是沒出息,60歲仍是農活主力。儘管看到村裡有很多無處消磨時光的老人,但「孤獨」是李文解第一次聽到。

除了精神上的孤獨,李爺爺的物質生活也十分簡樸。他說:「在農村,我一天最多吃6兩米,加上雞要吃的谷,一年的糧食開銷只要600元,肚子就餓不著。我不擔心吃不飽,但最害怕生病。去年,我腦梗一次花了8000多元,實在是病不起,好在沒有留下嚴重後遺症。」

據李文解介紹,該村空巢老人很多,以李爺爺所在村小組為例,共有8戶人家居住,年齡最小的一戶40多歲,5戶都是70歲以上老人。這5戶中,兩戶老伴不在人世,獨自一人生活;兩戶丈夫在家干農活,老伴在城鎮照顧晚輩;1戶老夫妻倆一塊生活。

封奶奶,86歲,江西省某村

封奶奶住的老屋是用泥土、稻草等混合建成的,屋齡至少100年,同村的類似老屋都倒得差不多了。雨季即將到來,她又要叫兒子來修葺屋頂了。封奶奶有1個兒子7個女兒,兒子一家離她只有百米。雖然她得了輕微老年痴獃,但任憑子孫們怎麼勸都不去同住,主要是跟媳婦不對付。

她生活尚能自理,可日子極節儉。一個葷菜幾乎吃一周,一把蔬菜吃上一兩天,能飽腹但毫無營養可言。她鼻子不好,常常是晚輩強行扔掉餿了的飯菜,還要挨她數落:「沒有壞呀,扔了浪費!」其實,封奶奶並不缺錢。村裡土地徵用,兒子給她上了社保,再加上農保、子孫們給的過年過節費,一年少說也有2萬元左右的「收入」。但她捨不得花,說去世時要花很多錢。「活這麼長真是不好呀,人老討人嫌。」她邊念叨著邊打開衣櫃展示走時要穿的衣服,等待死亡似乎成了她活著的意義。天氣好時,她會溜達到熱鬧的村頭坐會兒,更多時候是獨自一人靜坐在老屋。

在這個有著100多戶的江西東南部小村裡,約有8位70歲以上的老人,多數無需勞作,都有子女同村居住,但只有兩位與子女同住,6位都是獨自生活。

陸爺爺,86歲,河北省某村

86歲的陸爺爺和老伴情況更糟。老伴86歲癱瘓在床3年,此前一直由陸爺爺照顧。自打他去年中風後患上老年痴獃,兩位老人的照料就成為家族難題。

老兩口有4個兒子2個女兒。由於孩子們家裡各有難處,哪個家庭都無法出人長期照顧兩位老人。去年國慶假期,陸爺爺的外孫跑了兩三個村,想花錢請人照顧老人,但還是沒找到。在城市,或許能送到養老院,在農村,這種有子女的老人敬老院拒收。

逼不得已,一起生活了一輩子的老兩口,在人生末端分開了:老伴住在老家,陸爺爺則被送到縣城,分別由子女照顧。臨走前,已不認人的陸爺爺突然問老伴:「我要去縣裡了,你去不去?」聽到老伴回答「不去」后,他竟哭得像個孩子,讓在場子孫無不動容。

空巢、勞作、節儉、一旦失能生活更糟……3位老人的現狀是全國部分農村老人的縮影。記者還採訪了甘肅、四川等地的4位老人,他們也都獨自生活,普遍對住房、飲食沒有太高要求,認為住的地方乾淨就很舒服;不願與子女同住,但都非常盼望孩子們能常打電話、常回家。

「物質上,能保證基本生活,質量就談不上;醫療照護上,保障力度不夠,一旦失能會陷入困境;精神上,長期荒蕪,老人不知道,旁人不重視。」武漢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劉燕舞這樣總結農村老人的生存現狀。

空巢、自殺現象嚴重

華中科技大學鄉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賀雪峰告訴記者,農村老人生活得好不好,跟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子女的家庭情況及是否孝順等密切相關,還具有明顯的地域性。但總體看,空巢老人多、精神空虛寂寞、失能無人照料,是農村養老最嚴重的問題。

賀雪峰非常理解農村老人不願到城市隨子女生活。在農村,只要還能勞作,不離開土地,老人便有收入來源,有事干也有價值感,幸福感甚至比城市老人更強。一旦離開土地來到城市,他們成了子女的依賴者,缺乏生活自主性,還可能要忍受晚輩的臉色,而城市的繁華又與他們無關。

「從年齡上看,70歲是農村老人生活好壞的分水嶺。過了70,中風、三高、老年認知障礙等疾病來了,勞動能力沒了,一旦失能誰來照料就成為最大的問題。」劉燕舞說,他曾對農村自殺老人做過研究,60%發生在70~79歲。近40年來,農村出現了兩波自殺潮:上世紀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中期,是農村婦女自殺潮;90年代後期和21世紀以來的這十幾年,主要是農村老人自殺潮。

劉燕舞舉了兩個例子:有個農村老太太有6個孩子,平時自己生活。大年三十,老人想去子女家吃頓年夜飯,可走了幾家都沒讓進門,走到最後一家,還是被拒絕。老人看到門前有個水塘,便一頭跳了下去。中部地區有位農村老頭,由兩個兒子一家養1個月。由於2月只有28天,兩個妯娌竟為3月1日該在哪家吃吵得不可開交。老人心寒,上吊自殺了。

劉燕舞告訴記者,類似的自殺案例在農村老人中不少見。在傳統的農村社會,基於「我生了你,養了你,我老了你就該養我」的「反饋模式」,父母對子女的支配權力較大,子女贍養父母天經地義。改革開放近40年來,社會流動性加大,年輕人長期受市場思維模式影響,他們開始說:「你是生了我,養了我,但你養好了嗎?我現在生活這麼苦,哪還能照顧你們?!」

劉燕舞說,一旦子女不贍養父母,傳統的「反饋模式」便轉變為子女對父母的「剝削模式」。當父母老了,失去剝削價值,因疾病等陷入困境后,農村老人就很容易選擇自殺。出於對子女的愛,老人也會用同樣的市場邏輯反思自己,年輕時沒給子女掙更多錢,老了還要拖累子女,反正早晚要死,不如自主選擇死亡,走個體面。因此,從本質上看,農村老人的贍養困境及自殺潮,是現代性對農村侵蝕的後果,也是孝道缺失的結果。

加強保障力度,豐富娛樂生活

如何改善農村老人生活狀態,解決養老困境,避免悲劇發生,專家們給出了以下建議。

加強農村老人保障力度。濰坊醫學院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胡善菊表示,政府責任不能缺失,不能將農村老人的養老難題全部甩給家庭。從新農合到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在進步,但保障力度長期不足。她呼籲,政府亟需加強農村老人的養老、醫療保障,給他們安全感。尤其要重點關注農村失能、半失能人群,為他們建立支持性制度,或將他們納入敬老院、養老公寓照顧,由個人、政府共同出錢。

建立村級老年組織。這是賀雪峰自2002年開始,在湖北4個村莊進行的嘗試。他自掏腰包,為每位老人每天支付5分錢,在村中建立「老年協會」「老年活動中心」。老人們在這裡跳廣場舞、聽地方戲、讀書看報、傾訴煩惱。他說,農村老人最大的問題不再是物質匱乏,而是精神上的空虛寂寞。這種方式雖然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養老問題,但能讓老人們的時間變得更有意義。該村級老年互助模式因成本低、效果顯著,已於2012年在湖北省試點推廣,也值得全國借鑒。

充分發揮低齡老人的力量。農村經濟欠發達,社會福利力量薄弱,農村老人人口眾多,全部由國家撫養不太現實。賀雪峰、劉燕舞認為,讓低齡老人幫扶高齡老人,是解決農村養老問題的重要方向,這一模式在部分城市已產生不錯的效果。賀雪峰解釋道,過了55歲,大多數人都已完成人生任務:父母已送終,子女已婚嫁,成了有勞動力但「負擔不重的人」。這些低齡老人回到農村后,農忙之餘有很多閑暇時間,也有熱情和精力為村裡做事,但關鍵是要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

孝敬父母的做人底線不能丟。目前,社會亟需孝道回歸。劉燕舞調查發現,在廣西部分農村,雖然經濟落後,但村裡的敬老愛老傳統保留得很好,老人幸福感較高。作為子女,「孝敬父母」這種做人的底線不能丟。若不在身邊,每周抽空打次電話,每年努力多回次家,對父母都是莫大的安慰。平日的噓寒問暖和探望,是老人們最盼望的。

主辦單位:

支持單位:

幸福頤康養老產業投資有限公司

特別感謝!

養老網 Cnsf99.com

合作郵箱:[email protected]

手機:18801069617微信

18513379617微信

養老產業綜合服務平台

長按掃描訪問首頁

發布項目、招聘、投融資等信息

歡迎投稿感謝轉發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