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家國情懷 英雄城市——評長篇小說《重慶之眼》

作為一個堅持30多年追尋重慶大轟炸歷史真相的歷史學者,我對以此為題的大作,期盼甚殷。

30多年來,一代又一代的歷史學家對重慶大轟炸進行了廣泛的史料搜集和深入的學術研究。1985年,重慶便產生了第一批研究成果。到1990年代即成立了重慶大轟炸研究中心,2005年以後,在重慶市委宣傳部的支持下,進一步整合全市資源,健全機構機制,壯大研究力量,我們先後到台灣以及美國、日本、英國、俄羅斯、荷蘭等地,搜集了大批珍貴史料;承擔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重慶市抗戰時期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調查研究》《抗日戰爭時期重慶大轟炸研究》,出版了專著;發表了《關於重慶大轟炸幾個基本問題的探討》等論文;搜集整理出版了重慶大轟炸史料20卷,近1000萬字;資助出版了軍事評論家前男哲男的《從重慶通往倫敦、東京、廣島的道路——二戰時期的戰略大轟炸》,支持英國牛津大學瑞納·米德教授研究重慶大轟炸,出版了《被遺忘的盟國》;舉辦了「重慶大轟炸與日軍侵華暴行國際學術討論會」。目前,又承擔著國家社會科學重大項目《侵華日軍無差別轟炸的史料整理與研究》,在日本出版了《重慶大轟炸研究》。我們還促成了美國電影紀錄片《苦幹》回歸,回歸重慶,這是日本侵華轟炸重慶的最新鐵證。我們還拍攝了大型電視紀錄片《大後方》,其中一集用50分鐘來講述日本對重慶的轟炸和重慶人民在轟炸中「愈炸愈強」的不屈精神。兩年前,鳳凰衛視決定拍攝紀錄片《炸不垮的城市》,最近已經面世了。

可以說,歷史學界已經把這個問題的研究做到了當今能夠做到的程度:我們有高水平的歷史著作,出版了大規模的歷史資料,拍攝了受歡迎的紀錄片,也有很大影響的報道。但文學藝術界卻沒有可以與之相配的大作品。

在此時刻,重慶出版集團投資搞重慶大轟炸題材的小說,風險就很大了。但是,在2015年的春天,總編輯陳興蕪激勵作家范穩,拍板做這件大事。我真為他們捏了一把汗。兩年後的今天,我終於看到了一部描寫這段慘痛歷史、警醒世人、礪人奮進的好作品。

如果沒有重慶出版集團和陳興蕪總編的膽識和擔當,反映重慶大轟炸歷史題材的好作品將繼續闕如。同時,我也要感謝范穩先生的良心。

2015年6月2日,陳興蕪總編介紹他來見我。過去我不認識他,因為前面捏的那把汗,那天我們的對話並不是花好月圓,雲淡風輕,也不是拿腔拿調,敷衍了事,而是沉重地開始的。

我給他分析了形勢:重慶大轟炸這段歷史很重要,經過30多年的努力,歷史學的任務完成了。但是,文學的任務沒有完成,欠了一筆債。儘管有許多人在做,但大都不成功。主要原因是下不了苦功夫,又不願意合作,想吃整黃鱔,結果弄成了夾生飯,把這個題材都整爛了。有些話說得還很尖銳。

接著,我詳細地向他介紹了我的前輩們在重慶大轟炸研究方面的成果,著重介紹了近些年來我們歷史學界所做的工作。這可是孕育偉大作品的沃土呀!我希望他能站在這樣的史學成果的基礎上,創作出無愧於時代的作品來。

我不是文學家,更不能寫小說,鑒賞的能力也不怎麼樣。隔行如隔山。因此,對范穩的新作不敢妄加評論。只能從一個歷史學家的視角,來看這部著作中所呈現的良心和使命。

——他背負起了文學界的責任。他在後記《致敬重慶》中說:「關於重慶大轟炸,重慶的文史界和新聞出版界已經做足了功課,出版了汗牛充棟的相關書籍。儘管這個話題在20世紀末期才逐漸被人提起併發掘出來,一些歷史人文學者、作家藝術家,以及執著於拒絕遺忘的人們,已經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這就與此前的不少作家閉門造車不同,而是敬畏歷史。他又說:「但當我開始涉獵這個題材時,我依然為自己對抗戰歷史中這一段的無知感到汗顏,依然為像重慶大轟炸這樣重大的歷史事件,在抗戰勝利結束后長達半個多世紀被遮蔽而感到遺憾。」這本不是范穩的責任。但由他來說出了這個話,表明他要擔起作家應盡的責任。

——他對重慶有真愛。他說,「向一座城市致敬的最好方式,也許就是為它寫一部書。一如當你愛上一個人,就想為他(她)寫一首詩一樣。」有一位偉人曾說過:「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范穩求學於重慶,對重慶的文化抗戰有深切的認識,他認為「文化抗戰是抗戰歷史中最為鮮活、最為動人的篇章之一」。因此,「這就讓重慶這座城市在我的人生旅途中與眾不同,它不再是一座與己無關的城市,它是一個『老情人』,當你和它再次相遇時,你會有撲入它懷抱的衝動,你想和它舉杯相邀,把酒言歡,將經年的往事慢慢敘說、細細道來」。有真愛,就能擦出火花。范穩對重慶有真愛,就擦出了《重慶之眼》這朵火花。

——以謙卑的心態敬畏重慶。這些年,一些所謂的作家有些毛病,吃好住闊,走馬觀花,閉門造車,流水作業。把本來體現道德良心的藝術品,搞成了以交換為目的的工業化商品。而范穩不同,「回到重慶的採訪和書寫是一次愉快的發現之旅,前程未卜並充滿挑戰,一如我當年回到藏區、走向大地。在城市的喧囂中,陌生感和孤獨感其實和身處曠野中沒有多大區別。」這就是一個能出好作品的心態。

更為重要的是,他沒有住在高級賓館里,而是住進渝北區的一個小區里,像一個重慶人一樣地生活——買菜做飯, 吃小面, 燙火鍋, 在擁擠不堪的車流人流中從江北到南岸、從渝中區到沙坪壩四處奔波。其目的在於「重新接上地氣, 重新找准這座城市的氣息和溫度,尤其是需要重新發現這座城市的歷史與文化」。

態度決定一切。如果學界的朋友們都有這樣的態度,何愁出不了好作品?

——體現了歷史學界與文學界的攜手合作。范穩是個聽得進不同意見的人。我們第一次見面時的交談是沉重的,我說的有些話也是很尖銳的,意在響鼓重鎚,激起他更大的創作熱情。我告訴他,過往的教訓之一就是「梭邊邊」——不敢直面歷史,正面切入,或者沉浸於咀嚼苦難,或者把大轟炸作為一個遠遠的背景,走老套路,抒小情懷,最後只能是一個小格局,出一部小作品。

我說,你不能這樣。要超越才能出新意——就是說,不要再走描寫苦難的路,要走一條昂揚著家國情懷的英雄之路。可以考慮按三條線來寫:一是作為加害者的日本線索:過去轟炸——有人反省(遠藤三郎)——今天抵賴;二是作為受害者的線索:當年受害——戰後追究——今天索賠;三是作為研究者的中日學者:反思——反省——研究——維護歷史、珍愛和平、面向未來。

現在《重慶之眼》一開篇就展現了這三條線的元素。在《國破山河在·狼煙》中,就有當年日軍飛機鋪天蓋地的轟炸,有今天日本政府的狡辯,有控告團在東京的追索,有的研究員,有蔑視的日本人,也有「支持戰爭受害者協會」的婦人,有志願為重慶大轟炸受害者打官司的日本律師。這讓我們在全書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那三條線索和在線索上的人們。

范穩說:「這是一部向一座勇敢倔強的城市致敬的小說,是向一段不屈的光輝歷史致敬的頌歌。」

我要說,這是一部堅守良心,放低身段,心存敬畏,雙手捧出的熱氣騰騰的史詩。有了這部史詩,我們這座城市的歷史學和文學就並駕齊驅了,我們就對得起這個時代了。

俗話說,人在做,天在看。胸有家國情懷,筆底英雄城市,《重慶之眼》就既是天眼,更是人眼,是可以入史的。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