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熱!熱!熱!看古人如何避暑消夏

農曆六月之後,天氣逐漸進入酷暑。如何避暑消夏, 便成了一大難題。

在既沒有風扇也沒有空調的古代, 如何度過漫長的炎熱夏季呢?

且到廣州的西漢南越王博物館一看古代南越人怎樣度夏。

衣O

衣服作為人類驅寒遮羞的覆蓋物,本是一大發明,只 是到了夏天,顯得有些累贅,因此減少衣物的覆蓋面積便 成了古人避暑的第一要務。

百越人地處南方,沒 有接受中原禮制的教化, 因此在衣著行為上頗有 些放蕩不羈。南越王墓出 土的屏風托座中,有一件 越人操蛇銅托座,其中刻 畫了百越土著居民的形 象:身著短衣短褲,手腳 佩戴銅環。而在《史記》中 也提到:趙佗「魋結箕倨見陸生」。

魋結,是指結成椎形的髻;箕倨,是指兩腳張開、兩膝微曲地坐著,形狀像箕。百越人的衣著、髮型和坐姿在當時的中原人士看來,是極為不雅和不敬的表現,但是從人體散熱的角度來看,卻是地處南方的百越人自然而然的生活習性。

說到解暑納涼,漢代有一種特別平民化的衣服—— 「犢鼻禈」。文獻中形容道: 「以三尺布為之,形如犢鼻。」也就是說,這種衣服用極少的布料做成,造型像小牛的鼻子 一樣,僅能遮蔽人體的重要部位。

關於「犢鼻禈」有個典故,卓文君和司馬相如私奔之後,二人以經營酒館為生, 「相如身自著犢鼻禈,與佣保雜作」,卓文君的父親看到了深以為恥,杜門不出。

食O

古代沒有冰箱,但卻有一種叫做「鑒」的器物,這便是 古人用來冷藏食物的器具了,南越王墓中也出土了幾件。 鑒在使用時,要將盛滿食物或液體的器皿放進去,然後再 在周圍塞滿冰塊,然後合上蓋子,稍等一會兒便可以製成 冰爽可口的冷飲。

那麼冰塊是怎麼來的呢?古代有專門的藏冰之所。周王室為了保證夏天有冰塊使用,專門成立相 應的機構管理「冰政」,從每年冬天的十二月 起,工人開始鑿取冰塊,運到名為「凌陰」的冰窖中儲存,等到酷暑便可取出供貴族享用。

對於貴族而言,夏天的冰不那麼容易獲得,更別說普通的平民百姓和地處嶺南的越人。

因此在秦漢時期,普通人家過夏天,製冷和保鮮的重任就交給了水井。所謂的「井藏法」是指在井中放置一口大瓮作為食品的冷藏室,或者將食品放在籃子中,用繩索繫於 井下保存。

在南越王宮署遺址中,至今還能 看到從秦漢至明清時的水井遺迹,水井不僅能供人們汲水所需,還能在炎炎夏日為人們生活增添一些清爽。 在飲食的器用上,南越國貴族喜用玉 杯。廣州南越王墓有多件珍貴的玉杯,其中尤以犀角形玉杯為翹楚。玉杯為清寒之物, 夏日飲酒,無冰自涼,單是握在手中,便有一 絲清透之氣盈盈而出。

南越王倚漆屏、持角杯,同樣無愧帝王級別的享受。除了角形玉杯,南越王墓主棺室還出土了一件銅框玉蓋杯。杯身為鎏金銅框架,分上下兩截,上截嵌 入8塊竹片狀玉片,下半截嵌入5塊心形玉 片;杯蓋蓋頂嵌入一塊青玉,體現了漢代高超的鑲嵌工藝水平。

地處嶺南的南越人深受暑熱的困擾,以至於漢武帝想攻打南越時,淮南王劉安向其進諫:「南 方暑濕,近夏瘴熱,暴露水居,蝮蛇盆生,疾病多 作,兵未血刃,而病死者十之二三。」暑熱,真是一 把殺人不見血的刀子。

直到公元306年,東晉道學醫藥家葛洪來到嶺南后悉心研究瘴癘的預防和治 療,併發明了涼茶,才緩解了嶺南人的痛苦。直到今天,滿大街的涼茶鋪子,仍是廣州的特色街景。

在飲食方面,古代南越人還可以吃湯餅。湯餅是一種麵食,大致相當於現在的面片湯。據《荊楚 歲時記》記載, 「伏日進湯餅,名為消惡。」消惡即是消暑,在夏天來上一碗熱氣騰騰的湯餅,出一身大汗,可以將身體里的暑氣帶走。

住O

所謂的干欄式建築,是指從古至今南方民族 使用的一種居住建築,建築多為木結構,下層架空 用來放置農具或者飼養家畜,人居樓上。干欄式建 築不僅滿足了防潮抗洪的實際需要,也解決了南 方氣溫較高而需降溫、通風問題。

干欄多採用茅草、樹葉、樹皮等搭建屋頂,牆 壁使用木材和竹子搭建,編竹或者鋪竹木為樓面, 因此這種建築在透氣性能上極佳,是嶺南人防止暑熱、適應環境的選擇。

從漢代出土的陶屋可知,嶺南地區在西漢中 後期仍保留著干欄式建築,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 東漢前期出現了單層陶屋,二層的干欄建築逐漸 向單層建築發展,並在北方寬敞的合院影響下,嶺 南逐漸形成了獨特的三間兩廊式民居。漢代以後, 干欄逐漸衰落,但是一些少數民族聚居的山區仍 保持著居住干欄的傳統。

用O

玉石性寒涼,有「寒玉」之稱。玉石製成的用具,適宜消暑解熱。西漢文學家鄒陽的《酒賦》中,便有「君王憑玉 幾,倚玉屏」之句。玉石還可以用來製成床具,如玉床、玉 席、玉枕,怯暑解熱。相傳漢成帝寵幸趙合德,昭陽殿中 有玉幾、玉床、象牙簟以為消暑之用。

根據考古發現,不少漢墓中出土了真正的玉枕。這些玉枕大多為葬具,與玉衣、玉面罩配合使用。然而,在唐詩宋詞里出現的「玉枕」,指的通常是瓷枕。

「薄霧濃雲 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 透。」

這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傳世名篇《醉花陰》中的詞句,其中的「玉枕」應當就是瓷枕。

兩宋時期,隨著陶瓷製作工藝的提升,陶瓷枕的發展進入了一個高潮階段。 宋代瓷枕的生產遍及河南、河北、山西、江西、廣東、廣西 等廣大地區。因為瓷枕瑩潤光潔,又被稱為「玉枕」。夏日枕於其上,涼透仙骨。在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設的楊永德伉儷捐贈陶瓷枕展中,觀眾們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古代陶瓷枕。

除了上文提到的衣、食、住、用四個方面,古人還有什麼好辦法避暑消夏?

「六月山深處,輕風冷襲衣。」

前往綠樹濃蔭的深山,感受襲人的涼風,想來是不錯的選擇。

除此之外,還可以依靠靜坐冥想,抑制體內的洪荒之 力,來達到「心靜自然涼」的效果。白居易詩曰:

「何以消煩暑,端坐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 散熱由心靜,涼生為室空。此時身自保,難更與人 同。」

孟浩然則寫道:

「散發乘夕涼,開軒卧閑敞。荷 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只要內心閑適安寧,非但不 再困擾於夏日的煩熱,反而能感受到風中荷花的香氣, 聽見竹露滴落時的聲響。

-END-

推薦閱讀

qq群608748703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