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資訊】「雙一流」建設評價要有中國標準

CFP供圖

觀點提示:

大學和學科評價體系的建立須以道路、制度、理論、夢想和經驗為中心,秉持鮮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立場,把握正確的評價導向與政治方向,推動具有特色的「雙一流」建設評價體系形成。

教育部等部委近日聯合出台《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辦法(暫行)》(簡稱《實施辦法》),為「雙一流」建設的具體執行與實施提供了明確指引。之前中央公布了《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這兩個文件都堅持以特色、世界一流為核心,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支撐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導向,致力於提升高等教育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凝結著實現從高等教育大國向高等教育強國飛躍的深切渴望。

綜觀《實施辦法》,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的遴選、支持、管理等環節都與高校和學科評價息息相關,《實施辦法》明確提出論證確定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要「以特色學科評價為主要依據」。可見特色學科評價體系建設在「雙一流」建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有獨特的歷史、獨特的文化、獨特的國情,決定了必須走自己的高等教育發展道路,紮實辦好特色社會主義高校。建設特色世界一流大學,一方面必須紮根大地,體現特色,另一方面必須緊扣一流目標,體現世界水平。

然而,當前在構建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評價體系過程中卻存在著一些誤區,集中表現為「重西方標準、輕特色,重自然科學、輕人文社會科學,重學術評價、輕理論引領」。對此如不加以糾正,錯位的大學和學科評價極有可能將高校正在進行的「雙一流」建設引入歧途。

一是重西方標準、輕特色。當前比較有影響力的大學和學科評價體系,要麼直接套用西方大學和學科排名,要麼間接參考西方國家標準和方法。這固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要看到,在大學和學科評價體系中,缺乏聲音、因素、影響力,是我們面臨的突出問題。目前,美國基大學部學指標資料庫(ESI)等幾大索引資料庫在諸多大學和學科評價體系中佔據著異乎尋常的重要位置,被許多研究機構和高校奉為圭臬。這些國際索引資料庫都是由西方科研機構創建並主導的,為了迎合這些西方標準,有些高校在學科建設上不區分學科專業的性質、類別,不考慮有無可比性,用所謂與國際接軌的統一標準「一刀切」,一味追求「國際發表」「國際被引」數量,給教師和學生定任務、壓擔子。有些高校把世界一流片面理解為「國際排名一流」,直接與西方大學和學科排名對接,在作規劃、謀發展、定政策時,以西方大學排名的指標體系為依據,學校建設圍著西方標準的「指揮棒」轉,很少提及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性質,很少提及黨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很少提及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很少提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等問題。這種「言必稱西方」的大學和學科評價,已然放棄了大學和學科評價的主體性。

環顧世界,不同國家的世界一流大學一定是各有特色的,教育和文化從來都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大學和學科的是非得失最終要由人自己來評價,高等教育的最終落腳點依然是「如何有用於社會」。我們的目標是建設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第一要義就是以特色為統領,決不能將大學和學科的評價標準拱手讓給西方。

二是重自然科學,輕人文社會科學。目前大學和學科評價另一弊端是標準單一,偏重於以自然科學為中心構建評價體系,沒有充分考慮和尊重人文社會科學的特點。例如,上文提到的美國基大學部學指標資料庫(ESI)就把社會學、法學、政治學、傳播學、公共衛生與管理、圖書館與情報科學、教育學等諸多人文社會學科合併為1個「社會科學總論」學科,與另外21個理工類學科領域並列;由上海交通大學發起的「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RWU)把獲得諾貝爾獎和菲爾茲獎的人數、各學科領域被引用次數最高的科學家數、大學對與工科相關的研究領域所做的資源投入、發表在頂尖學術期刊特別是《科學》和《自然》上的論文的引用率等作為重要指標,很多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高校在這些指標上得分極低。為了提升大學排名,一些傳統的綜合性大學和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大學也紛紛合併或興建醫學院、工科學院,理工實驗室和工程技術類學科獲得大額優先資助,因為只有理工科系才能夠讓大學在世界大學排名的地位飆升。

眾所周知,人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不同,一方面,人文社會科學強調文化多元性,其教學研究是一個複雜的精神生產過程,具有鮮明的價值屬性,絕非只是一種單純的知識體系。另一方面,人文社會科學很難像自然科學一樣在短時間的實驗驗證中獲得普遍認可,不斷生產出大量成果,而是需要長期反覆實踐。因此,人文社會科學無法、也不應該用自然科學的評價標準去量化和評估。對於一個國家和民族而言,人文社會科學的昌明意味著精神底蘊的厚實,人文社會科學接續並傳承著中華民族優秀學術傳統,立足於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在西方學術話語、自然科學話語處於強勢地位的當下,我們更應該呵護人文社會科學獨特的學術品格和生命力,在大學和學科評價中給予特別支持。

三是重學術評價,輕理論引領。馬克思主義是當代學術的旗幟和靈魂,鮮明的意識形態屬性、階級性、民族性是任何一所大學都不能迴避的本質屬性。構建大學和學科評價體系必須服務於這一屬性,堅持馬克思主義在大學和學科評價中的指導地位。

目前多數大學和學科評價體系普遍存在著大講特講「學術本位」、刻意迴避理論引領和政治導向的錯誤傾向。例如,現有大學和學科評價尤其強調英語論文的寫作,想要在國外英語期刊發表論文,就意味著必須首先接受西方價值觀念和話語體系,服從於西方學界的主流理論。一篇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新聞傳播學論文即使觀點創新、用詞地道、語法標準,也不可能出現在國外主流英語學術期刊上。又如在評價指標刊物的選擇上,有些人主張黨的理論刊物不是學術雜誌,不應該納入到評價指標中。然而,在他們視為標杆和樣本的美國,主要刊登對外政策宣傳與研究論文的《外交事務》等雜誌,本質上是美國的「黨報」,卻在學術評價體系中享有相當權重,起著學術導向風向標的作用,中西方學者也樂於在上面發表文章。這種在評價導向上的「主動繳械」「削足適履」,必然帶來理論引領的弱化和政治方向的混亂。

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是我們建設「雙一流」的土壤、水分、空氣和陽光,這也決定了我們的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評價必須具有鮮明的政治導向,必須處理好理論引領與學術本位的關係。從這個意義上講,黨報黨刊的理論版刊登的文章理應納入我們的大學和學科評價指標中。正如有學者所說,政治話語和學術話語是相容相通的,無法絕對地將兩者割裂、對立起來。片面追求所謂的學術「科學」「獨立」和「自由」,試圖擺脫意識形態的觀照,終將迷失方向。

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評價和建設固然要有著眼世界的大視野,尊重國際規則,對接國際標準,但不能因此就放棄對大學和學科建設的自主性追求。大學和學科評價體系的建立須以道路、制度、理論、夢想和經驗為中心,秉持鮮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立場,把握正確的評價導向與政治方向,著力推動具有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評價體系的形成,切實發揮好學科評價制度作為「雙一流」建設「風向標」「助推器」的作用。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