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越來越熱的人工智慧 ,需要更多的是耐心,而不是吹捧

科技界的熱詞總是一波接一波。最先是「開放」,幾乎所有巨頭都在搭建自己的「開放平台」;接著是「雲計算」,一夜之間,幾乎所有的伺服器都被「雲」取代;再然後是「大數據」,每個公司都在說挖掘,可實際的成果卻寥寥。

現在,我們又進入到了「AI」時代,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都在用人工智慧技術把自己「包裝」得更為聰明。

從騰訊成立西雅圖人工智慧實驗室,到百度宣稱自己是一家人工智慧公司,再到阿里開始兜售搭載著人工智慧的音箱,人工智慧這股風已經席捲了國內科技界。而這股浪潮不止局限在國內。據統計,到去年年底,在財富 500 強企業中,就有 180 家對外宣稱自己要啟動相關的人工智慧項目。甚至有廣告研究公司大膽預估,到了 2020 年,人工智慧技術可能會出現在幾乎所有的新科技產品的宣傳之中。

(財富 500 強中提到人工智慧的公司數量,圖源:彭博)

如果人工智慧能夠代表一家公司的智商的話,那麼財富 500 強俱樂部可以說在短短兩年內,從充斥著懵懂無知孩童的幼稚園變成了一個平均智商過 120 的門薩俱樂部。

在這一熱潮之中,也有人表達了他的顧慮。他擔心,現在對人工智慧的過度吹捧,會讓消費者喪失對人工智慧技術的信心。消費者一旦發現這些標榜著 「人工智慧」 的產品與實際體驗上的巨大落差,就會對人工智慧保持懷疑態度。因為,就現在的技術來看,現在宣傳的人工智慧 (AI) ,與其說是人工智慧 (Aritifical Intelligence) ,倒不如說是人工吹捧 (Artifical Inflated) 。

如果讓我們冷靜下來觀察一下業界,我們就會發現,儘管人工智慧技術在近幾年來飛速發展,但要是說很多公司突然之間在人工智慧領域都有了值得宣傳的進展,顯然是不現實的。因為人工智慧技術本身需要的是大量的數據支持和資金支持。

(AI 的發展,靠的是投入大量的資金和數據,圖源:MyGame )

首先是數據。現在鮮有公司能夠有足夠多的數據來訓練他們的人工智慧。哪怕像蘋果、Amazon 這樣的巨頭,坐擁海量的數據,但表現到具體產品上——比如說 Siri、Amazon Echo,其功能還是非常簡單的。

其次是資金。先別說企業需要在人才、計算設備、數據存儲方面的巨額投入,就單單是人工分揀數據這一項,就讓 Amazon 雇傭了一萬五千名到兩萬名的低收入員工。這,足以看出 AI 對資金的需求量之大。

(人工分類數據,往往是 AI 學習的重要一步,圖源:CrowdFlower)

而如此巨大的資金投入,得到的卻是一些看起來毫無革命性的結果,這對大部分公司來說,都是一個虧本的買賣。作為一線的開發者們,顯然比公司高層更了解這個現實。就拿 VisionMobile 針對 8500 名開發者的調查來說,相信基於人工智慧的聊天機器人(就是像小冰、小七、小魚、 BabyQ 這樣的聊天機器人)能夠給公司帶來利潤的,不到 25%。

(那些我們調戲過的聊天網紅機器人們,圖源:科技獵)

而人工智慧的先行者——Facebook 也已經意識到了這一問題,在推出他們的人工智慧機器人 Chatbot 短短 11 個月後,就決定削減在這方面的投入。

一邊是尚處於起步階段的人工智慧,另一邊卻是公司營銷部門越來越誇張的宣傳。

據廣告研究公司 Gartner 的一位分析師在研究了 1,000 家宣稱自己使用了人工智慧的技術供應商后發現,大部分所謂的人工智慧技術,採用的依舊是基礎的、基於規則的機器學習和分析技術。這些技術,早在人工智慧這個概念被熱炒之前,就已經出現並被學界所使用;此外,這些技術的能力也遠遠未達到可以被稱得上「人工智慧」的程度。

換句話說,現在被用於產品中的「人工智慧」,和科技巨頭們花大價錢研究的,可以說得上是兩種不同的事物。而營銷部門的冒進,讓大家樂觀的以為,讓人工智慧驅動萬物已經是指日可待。

(現在的人工智慧,就連簡單的識別動物,可能都還會出錯,圖源:彭博)

這些過度的吹捧,對於正處於起步階段的人工智慧領域來說,恐怕更多的,帶來的是「揠苗助長」的效果。

所以,如果大家都能夠承認這一點,從簡單的服務出發,腳踏實地,那麼消費者和投資人對 AI 的信心,也不會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中消磨殆盡。

而耐心等待,恐怕是我們這些觀察者,能夠給予人工智慧產業的,最好的支持了。

題圖來自:Frank Diana』s Blog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