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銀行資金爭奪戰

理財預期收益的高企實際是銀行負債端成本上行,傳導至資產端,導致資產端成本上行,從而影響實體企業。

(為獲得更多資金,無論是國有銀行還是中小銀行,存款利率上浮較大,高達50%;而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也創年內新高,高達8%的理財產品頻現江湖。圖/新聞圖片網)

《財經》記者 李德尚玉 楊秀紅/文 袁滿/編輯

6月迎來聯考,也迎來了商業銀行的「中考」攬儲關鍵時點。在市場流動性收緊的情況下,銀行的攬儲壓力增大,銀行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節節攀升,開啟了理財客戶「搶奪賽」。

為獲得更多資金,無論是國有銀行還是中小銀行,存款利率上浮較大,高達50%;而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也創年內新高,高達8%的理財產品頻現江湖。

《財經》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最近一個月,新發銀行理財產品達11542隻。從預期收益率來看,有90%的產品預期收益率在3%-5%之間,有2.2%的產品預期收益率在3%以下,約6%的產品預期收益率在5%-8%之間,另有11款產品預期收益率在8%以上。

此外,不少短期產品出現長短期收益率「倒掛」現象,部分一年期理財產品預期年收益率竟低於半年期或三個月的同系列理財產品。

多名接受《財經》記者採訪的分析人士認為,近來銀行基礎資產收益率上升,主要因為監管加強、禁止理財投理財以及同業理財資金收縮,銀行理財需要提價吸引零售客戶資金以補充資金缺口。

令市場最為擔心的是,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的高企實際是銀行負債端成本上行,傳導至資產端,導致資產端成本上行,從而影響實體企業。

不過,多數分析人士認為,同時受季末沖時點的影響,部分銀行為快速吸納資金應對最近流動性緊張局面,理財產品上浮利率不會持續太長時間。

理財收益持續攀升

作為存款的重要替代品,流動性收緊對銀行理財市場的影響主要表現為理財產品的收益節節攀升,迅速拉升至2016年初的水平。

《財經》記者統計,從最近一個月情況來看,與去年同期相比,預期收益率在5%以上的產品明顯增加:去年同期該類產品僅164隻,佔比1.78%;今年同期該類產品上升到700隻,約佔同期發行產品的6%。前述11款預期收益率高於8%的產品全部由交通銀行發行。其中一款最高預期收益率達13.3%。

相對而言,五大國有銀行和12家全國股份制銀行存款定價仍保持相對穩定,大部分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均為1.75%,較基準上浮約為16.67%,最高的也不超過30%。

但是個別比較激進的城商行確有存款利率上浮幅度較大的情況。「存款利率最高上浮超過40%」「部分城商行存款利率最高上浮50%」等屢現報端,有業內人士評價,這是近年來最大力度了,以往沒有這麼高的上浮幅度。

6月以來,銀行理財產品收益長短期收益率「倒掛」現象日益顯現。《財經》記者據Wind數據統計,6月1日-8日,各銀行新發理財產品共計2819隻,期限為3個月-6個月的短期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已超過6個月-1年期產品,前者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528%,後者為4.499%,一年期以上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531%,幾乎與3個月-6個月期理財產品持平。

另一倒掛現象為,同一銀行同一理財產品的不同期限之間,長期產品收益率低於中短期產品收益率。

如6月8日,銀行發行的2017年中銀智薈理財產品,91天期限的預期收益率高於179天的預期收益率,前者為4.65%,後者為4.6%。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趙亞蕊向《財經》記者預計,利率漲幅短期仍將持續至6月的年中考核,中長期來看,還得取決於監管去槓桿的進程。總體來說,這次理財上浮利率,應該是以短期為主,就是為了快速吸納資金應對最近流動性緊張局面。

趙亞蕊解釋,現在高成本發理財產品就是一個救急的措施,多攬資金防止流動性風險。對銀行來說,主要是成本影響,但不會長期如此操作,對銀行的經營和業務結構影響不會太大。

招商銀行資產管理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認為,應該通過兩個維度觀察利率上浮:一是如果監管力度放鬆,去槓桿壓力緩和,負債壓力就會減輕;二是銀行主動或被動壓縮資產,帶來資產負債的重新平衡,都會讓利率上行結束。

今年5月中旬,有地方商業銀行分行及下屬區域支行已對攬儲工作進行了動員會。有媒體報道稱,某地方銀行分行個金分管行長的工作集中在私銀客戶、投資新客戶、代發工資客戶、拆遷客戶等;對公分管行長則要圍繞擴戶、存量客戶提質兩個方面安排工作。

比較而言,商業銀行今年攬儲較往年更激烈,任務更重。有銀行理財從業者在朋友圈發布自身所在銀行的理財產品信息,並承諾對幫忙購買者「個人兜底」。

據媒體報道,多家銀行已將攬儲的任務下放到分支行和網點,員工根據崗位來背任務。甚至商業銀行後勤和行政部門員工也開始幫忙攬儲。

攬儲爭奪背後

今年一季度銀行流動性偏緊被認為是理財預期收益高企的主要原因。《2017年一季度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人民幣存款增加5.06萬億元,同比少增3506億元。3月份,人民幣存款增加1.27萬億元,同比少增1.25萬億元。

多名分析人士向《財經》記者表示,央行二季度末宏觀審慎評估(MPA)年中大考將近,這對於部分業務擴張過快的銀行有較強衝擊,促使存在較大考核壓力的銀行進行理財規模或理財業務結構的調整,於是資金緊張引發了銀行資金搶奪大戰。

央行一季度一評的MPA,在季末時考核商業銀行的全部資產。根據以往的經驗,MPA考核對流動性條件產生一定的緊縮效應,使得商業銀行季末貨幣市場利率一度驟升。

強監管、金融去槓桿等疊加效應也被認為是市場呈現出資金緊張的原因之一。2017年2月,《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內審稿)》的曝光,在資管市場引起了極大的反響。該項政策延續了去通道、降槓桿、控風險的意圖,期望通過打擊監管套利、防止資金空轉、增強穿透監管等方式推進資產管理業務回歸「受人之託,代客理財」本質。

這與銀監會4月下發的《銀行業金融機構「監管套利、空轉套利、關聯套利」專項治理工作要點》等文件相輔相成,意圖在保障銀行理財產品風險隔離的同時,加強流動性管理能力。

「銀行理財產品利率上調的原因在於銀行負債成本不斷上升,負債荒倒逼使然。」劉東亮對《財經》記者表示,最初主要是由金融去槓桿導致的同業負債收縮引發資產負債壓力,流動性趨緊,同業理財、同業存單價格走高,而後流動性壓力進一步向負債端全面傳導。劉東亮認為,目前理財產品利率持續上調,存款利率也面臨上調壓力。

趙亞蕊稱,從銀行資產負債表來分析,由於管理層加大了同業業務的監管,無形中對負債端形成了壓力。以同業委外投資為例,銀行出於避嫌減少了同業購買,部分委外投資被迫贖回。但是,負債端有較大浮虧的投資強行贖回有壓力,之前的資金源於同業理財,到期后需要資金補充,只能提高利率加大吸儲的力度,降低流動性的壓力。

商業銀行努力增加輕資產業務的佔比,但是由於傳統業務在銀行業務結構中的比重相當高,調結構進行得很慢。由於實體經濟也處在調整期,目前商業銀行轉嫁資金價格的能力減弱。和大銀行比起來,中小銀行理財業務單一,對於理財吸取資金的依賴度更高,需要理財吸取資金通過提高存款利率和理財收益率來吸引客戶。

不過,從幾類商業銀行資產負債佔比分析,中小銀行存款利率上浮尚不至於引起市場利率大幅波動。

銀監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末,商業銀行總負債為167.17萬億元,其中大型商業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的負債規模分別為76.45萬億元和40.52萬億元,兩者合計占商業銀行總負債的69.97%。城商行負債規模為27.34萬億元,占商業銀行總負債的16.35%。這意味著,即使有個別城商行存款利率價格上浮幅度較大,但是這部分存款在整個銀行業存款中佔比較少。

對於流動性偏緊問題,央行旗下的《金融時報》稱,在5月25日自律機制座談會上,央行表示已關注到市場對半年末資金面存在擔憂情緒,考慮到6月份影響流動性的因素較多,擬在6月上旬開展MLF操作,並擇機啟動28天逆回購操作,搭配好跨季資金供給,保持流動性基本穩定,穩定市場預期。

6月6日,央行進行4980億元一年期MLF(中期借貸便利)操作,中標利率為3.2%,與上期持平。

本輪MLF一定程度緩解了商業銀行資金緊張的局面。聯訊證券首席宏觀研究員李奇霖認為,6月MLF到期量較大,此時放量有對衝到期的意味。而且目前銀行體系超儲仍處於低位,超額放量給銀行體系「補水」,補充跨季資金,有利於穩定年中資金面。

利潤承壓

某城商行投資經理對《財經》記者表示,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的上升對銀行經營產生一定的影響,目前主要體現在爭奪負債,爭奪存款。

目前,銀行負債端成本上升快,資產端上升慢,這意味著銀行在理財產品上是給客戶讓渡了一定的收益,換句話說,銀行收益因此在減少。

上述投資經理對《財經》記者表示,今年以來負債荒導致負債成本大幅上升,但平均上升有100基點以上。這種上升也倒逼了資產端收益上升,例如國債從去年低點上升了100基點,信用債普遍上升了200基點以上。「這種情況對銀行的經營提出挑戰,因為2016年實體回報率只有4%出頭,並不能支撐這麼高的負債成本。」該人士認為,負債大幅上沖可能性不大,等待監管逐步放鬆,收益率還是要回歸下降通道。

「目前,商業銀行的負債端、資金端、資產端都在上升,三者共振,具有必然的聯繫。」 華夏幸福基業公司資產管理中心高級總監汪傑對《財經》記者表示,在緊貨幣加強監管以引導金融去槓桿的宏觀調控大背景下,資金的成本肯定會越來越高,最終必然會在資產端——銀行貸款上有所體現,會令企業貸款成本升高。

6月9日,根據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數據,Shibor(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一年期報價4.4116%,創逾兩年以來最高,已經連續九個交易日高於央行一年期貸款利率4.35%。

汪傑表示,綜合來看,銀行內部邊際資金成本已經全面高於基準利率。銀行間同業資金成本持續上漲,Shibor和實體經濟貸款利率倒掛,意味著銀行未來將逐步把壓力傳導給實體經濟,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繼續上升,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6月9日,根據中債登公司數據,七年期國債收益率升至3.70%,高於五年期(3.63%)和十年期(3.65%)國債收益率,這一極不尋常的走勢意味著,如今國債收益率曲線就像一個三角形,近期七年期國債收益率創下2014年10月以來最高水平。

由於資金成本抬升,政策性銀行、國有大行和中小銀行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政策性銀行資金來源主要依靠發售國債,國債收益率的飆升對其來說影響最大。以國開行為例,根據中債登數據,以市場最典型的十年期國開債為例,6月9日其收益率為4.40% ,而1月3日收益率為3.69%,由此推算髮債成本即負債端成本今年以來已上浮71基點。據公開數據統計,國開行金融債今年以來(截至6月9日)發行量為7025.50億元,如根據發行成本上升0.71%來測算的話,摺合全年其負債成本由此而增加預計將超過100億元,而根據內部不公開數據,國開行2016年整體凈利潤約為1000億元,由此推算髮債端成本的上升將對其凈利潤產生較大影響。

國有大行主要負債來自於存款,相對而言,同業存單不太多,所以其資金成本來自存款利息,而其存款大多數來自居民存款和企業長期存款,季節性存款佔比不大,所以受銀行季末沖時點上浮空間有限,成本傳導效應不明顯。

根據四大行公開披露的2016年度財報數據,大行同業存單發行數量對總體負債規模貢獻約為2%。據汪傑估算,四大行平均負債規模約20萬億元,由此推算四大行同業存單的規模為0.4萬億元,如果成本上浮200個基點,也就是80億元成本,即便是四大行里凈利潤最少的銀行,2016年這一數值為1841億元, 負債端上升成本與凈利潤比例不到2%,由此可見對其影響較小。

在這場資金搶奪戰中,中小銀行利潤受損更嚴重。由於農商行和城商行受限於網點品牌和原來投放存貸款能力,以及業務範圍,應對流動性緊張,只能提高理財攬儲。近年來中小銀行同業理財和存單規模佔比較大,受市場資金成本抬升影響也較大,其負債成本將會迅速上升,擠壓利潤。

據汪傑測算,假如中小銀行資產規模50%來自同業存單和理財,對於2000億元左右資產規模的中等城商銀行來說,如果同業存單發行利率和理財收益率從年初至今平均上漲150基點的話,即使考慮業內的資產收益率(ROA)較高值2%,由此對其凈利潤影響也將超過30%。

資金面緊張,加上同業負債收縮,擠壓利潤,商業銀行往往需要用負債來配資產,所以對一般存款和理財的需求增加。存款競爭激烈,但存款利率相對低,期限也較長,和資產的期限不好配置。

為應對資金成本抬升,滾動發售理財產品和期限錯配往往是銀行理財保證收益的慣用手法。

汪傑表示,為應對資金成本上升壓力,市場存在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賬面顯示浮虧,如果不存在兌付問題的情況下,銀行可能認賠或者繼續持有債券看看是否到期收益率能否覆蓋資金成本;另一種情況,為避免出現流動性風險問題,銀行採取的方式更多是滾動發理財產品,也就是期限錯配。但是在目前情況下,由於短期理財產品收益率中樞普遍上移,甚至出現三個月產品收益率高於一年期的情況,因此極容易產生利率「倒掛」情形,但是迫於經營與風控壓力,銀行只能短暫出此下策,滾動操作,暫渡難關。

「從行業來講,理財的資金肯定是去配資產,因為好多銀行都是短負債配長資產,負債到期了就得找負債來續接上,具體配哪類資產各家銀行有所區別。」趙亞蕊介紹,理財的期限一個月到三個月到六個月不等,期限靈活,利率浮動自由,對銀行來說更容易吸收,所以現在理財的需求比較大,各家銀行競爭,必然上浮利率。

趙亞蕊表示,關於期限錯配,監管機構一直說不讓錯配,但是沒有具體的政策來說具體不允許錯配到多久,所以實際操作還是能做的,另外輕微程度的錯配也是有利於銀行的資產負債管理的。這個就是一個度的問題。

理財預期收益漲幅跟期限有關,銀行所缺期限的負債對應的預期收益上浮就多。

市場利率不斷抬升,將會影響企業融資成本。趙亞蕊介紹,理財上浮實際就是負債端成本上行,未來勢必會傳導至資產端,導致資產端成本上行,影響實體企業。現在年中考核,資金都比較緊張,小銀行會更明顯。負債端成本上升,銀行要盈利肯定要抬升資產端價格,但是這種傳導需要一定時間。

高利率理財的背後,投資標的的風險值得擔憂。對此,某地方銀行投資組合經理對《財經》記者表示,目前來看,銀行理財相對安全。由於6月中旬銀監會現場檢查,當前銀行對資產比較保守,所以投資流向比較安全的資產,因為銀行普遍贖回了委外投資。

某城商行投資組合部經理對《財經》記者表示,在資產投向方面,銀行會更加青睞高回報資產,負債端成本抬升,資產端價格也面臨抬升壓力。但該人士否認了銀行青睞高回報資產風險會更高,他認為銀行高回報的前提是風控,不是任何高回報都納入銀行理財範圍。

(本文首刊於2017年6月12日出版的《財經》雜誌)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